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立体裁剪》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同时进行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中,立足于生产实践和市场需要的平台,更注重授课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指导性和可开发型,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c)-0187-01
《立体裁剪》是近年来由国外服装教育界引入的一门新兴专业课程。这种直接在三维空间进行结构设计的方式,与我国传统的平面裁剪方式相比较,更具直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在平面裁剪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立体裁剪》被引入我国的服装专业教育后,成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而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我国的专业教学中仍处于普及和探索阶段,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 浅析传统《立体裁剪》教学利弊
1.1 立体裁剪采用白坯布(即平纹白棉布)为造型材料
立体裁剪的教学中,坯衣一般都是运用白坯布完成的,这样是为了便于把握造型,学生也使用白坯布进行演练。这种方法虽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服装造型,但也由于所用材料均为白坯布,服装成形之后,学生仅仅看到白坯布的造型式样,不能直观地感受这种款式造型在采用正式面料后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使服装艺术美得欣赏受到影响,这在艺术性时装设计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因为不同的面料可以赋予同一款式服装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而我们授课只显示了白坯布的造型效果,学生也只练习白坯布的造像手段和技巧,对正式面料的包缠性和巧妙地利用面料上的服饰图案进行创意的理念知之甚少。
1.2 典型范例教学
由于各大类服装立体裁剪操作手法和造型技巧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除详尽地讲解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手段外,还尽可能将十几个大类的典型范例逐一讲到,如:衬衫、马甲、裙子、上衣、连衣裙、大衣、裤子、泳装、男装、童装、衣领局部设计、袖子局部设计等。但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在每一大类中只能选取少数几个范例,而这些范例仍无法囊括实际生产中千变万化的服装款式所涉及到的问题,学生只能看到有限的范例,无法看到由此衍生出的多个类似款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展开。如:分别运用面料的经纱方向、纬纱方向和斜丝方向抽褶,我们一般只举一个款式分别按三种纱向抽褶,然后比较其各自的造型特征,实际上这三种纱向的运用,往往随着抽褶的款式、部位不同,会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因而,其各自的用途也不同。而范例教学中,不能体现出这一特点。
1.3 单一讲授立体裁剪
目前,在《立体裁剪》的教学中,针对某个服装款式进行结构设计时,基本单一依靠立体裁剪的方法,几乎不涉猎任何平面裁剪的知識。事实上,中国传统服装裁剪以平面裁剪技法为主,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立体裁剪相比,它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强、受操作手法和技巧影响较小的特点,如果能集平面裁剪的迅速稳定和立体裁剪的直观效于一体,不但不会削弱其中的任何一方的价值,反而会使裁剪的能力大大加强,使纸样的准确度更高。这种结合在现代的制衣公司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传统教学中单一传授立体裁剪的模式,使学生对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结合的理念,处于空白状态,这对今后进入公司搞结构设计的工作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
2 《立体裁剪》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随着服装市场的国际化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必须不断调整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立足于培养适应市场需要求的人才。针对以上的弊病、问题,我觉得应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以下几点革新。
2.1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结合
我们运用立体裁剪方法得到服装坯衣,将坯衣拓到纸面上,然后,完全脱离立体裁剪所得到的样板,采用平面裁剪手法制板,我们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得到同一种服装款式的两种纸样,然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以此对其成衣效果进行对比,找出其共性的核心原理和核心内容,即样板中稳定因素;同时分析其差异性缘由,并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两种裁剪方法的有机结合点。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就像是人的两只手在生活中不能偏废一样,有时以平面裁剪为佳,有时以立体裁剪佳,而常常是在同一作品的构成两种方法交替并用、相得益彰。因而,我们在立体裁剪教学中,也要注重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两种方式的结合运用。通过这种教学,不但使学生对立体裁剪技法有着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综合运用的理念。
2.2 在教学手段上,把多媒体作为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
教学改革后的立体裁剪在教学手段上应以传统方法为基础,多媒体作为课堂的延伸。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将服装大类中的典型范例,如省道的处理与变化,碎摺、叠摺的处理与变化,衬衣、马甲、裙子、上衣、连衣裙、大衣、裤子、领子、袖子等分别做一款范例,即教师在人台上首先先裁剪假缝,然后让学生跟随着操作。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应在课前把坯布款式的服装用正式面料制成成衣,穿在人台上,并做出该类型其他款式,将这些造型形象拍摄下来,做成课件,上课边动手操作,边放投影,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用正式面料缝制后的服装艺术效果,还可以举一反三地联想到多个款式,开启了设计思维。同时将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对照样板,一并做成课件,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比较,这样,会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2.3 加大成衣力度,增强学生适应力和竞争力
《立体裁剪》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时间的缘故,以假缝作为作品的完结,认为假缝效果既已达到造型要求,那么,训练的目的也达到了。实际上,假缝成功在成衣生产中,仅是个开始,在我们的《立体裁剪》课中,也还没有彻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应在衣片假缝合格之后,把坯衣拓在纸面上,标注纱向、省位等制成服装平面结构图,由布片向纸片拓板的过程中,要严格遵从操作原理和造作过程,以避免由于操作错误,造成的服装变形,确保平面样板符合设计初衷。同时,应要求学生将衣片按流程缝制成成品服装款式,在缝制过程中,严格遵守生产工艺规则,这样,不仅可以从整体再次检阅服装样板的优缺点,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工艺能力,使其更适应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瑞璞著.成衣系列产品设计及其纸样技术.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 李薇,著.立体裁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张文斌,住主编.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关键词: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c)-0187-01
《立体裁剪》是近年来由国外服装教育界引入的一门新兴专业课程。这种直接在三维空间进行结构设计的方式,与我国传统的平面裁剪方式相比较,更具直观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在平面裁剪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立体裁剪》被引入我国的服装专业教育后,成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而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我国的专业教学中仍处于普及和探索阶段,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上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 浅析传统《立体裁剪》教学利弊
1.1 立体裁剪采用白坯布(即平纹白棉布)为造型材料
立体裁剪的教学中,坯衣一般都是运用白坯布完成的,这样是为了便于把握造型,学生也使用白坯布进行演练。这种方法虽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服装造型,但也由于所用材料均为白坯布,服装成形之后,学生仅仅看到白坯布的造型式样,不能直观地感受这种款式造型在采用正式面料后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使服装艺术美得欣赏受到影响,这在艺术性时装设计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因为不同的面料可以赋予同一款式服装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而我们授课只显示了白坯布的造型效果,学生也只练习白坯布的造像手段和技巧,对正式面料的包缠性和巧妙地利用面料上的服饰图案进行创意的理念知之甚少。
1.2 典型范例教学
由于各大类服装立体裁剪操作手法和造型技巧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除详尽地讲解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手段外,还尽可能将十几个大类的典型范例逐一讲到,如:衬衫、马甲、裙子、上衣、连衣裙、大衣、裤子、泳装、男装、童装、衣领局部设计、袖子局部设计等。但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在每一大类中只能选取少数几个范例,而这些范例仍无法囊括实际生产中千变万化的服装款式所涉及到的问题,学生只能看到有限的范例,无法看到由此衍生出的多个类似款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展开。如:分别运用面料的经纱方向、纬纱方向和斜丝方向抽褶,我们一般只举一个款式分别按三种纱向抽褶,然后比较其各自的造型特征,实际上这三种纱向的运用,往往随着抽褶的款式、部位不同,会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因而,其各自的用途也不同。而范例教学中,不能体现出这一特点。
1.3 单一讲授立体裁剪
目前,在《立体裁剪》的教学中,针对某个服装款式进行结构设计时,基本单一依靠立体裁剪的方法,几乎不涉猎任何平面裁剪的知識。事实上,中国传统服装裁剪以平面裁剪技法为主,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立体裁剪相比,它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强、受操作手法和技巧影响较小的特点,如果能集平面裁剪的迅速稳定和立体裁剪的直观效于一体,不但不会削弱其中的任何一方的价值,反而会使裁剪的能力大大加强,使纸样的准确度更高。这种结合在现代的制衣公司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传统教学中单一传授立体裁剪的模式,使学生对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结合的理念,处于空白状态,这对今后进入公司搞结构设计的工作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
2 《立体裁剪》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随着服装市场的国际化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必须不断调整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立足于培养适应市场需要求的人才。针对以上的弊病、问题,我觉得应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以下几点革新。
2.1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结合
我们运用立体裁剪方法得到服装坯衣,将坯衣拓到纸面上,然后,完全脱离立体裁剪所得到的样板,采用平面裁剪手法制板,我们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得到同一种服装款式的两种纸样,然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以此对其成衣效果进行对比,找出其共性的核心原理和核心内容,即样板中稳定因素;同时分析其差异性缘由,并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通过分析比较,找出两种裁剪方法的有机结合点。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就像是人的两只手在生活中不能偏废一样,有时以平面裁剪为佳,有时以立体裁剪佳,而常常是在同一作品的构成两种方法交替并用、相得益彰。因而,我们在立体裁剪教学中,也要注重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两种方式的结合运用。通过这种教学,不但使学生对立体裁剪技法有着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综合运用的理念。
2.2 在教学手段上,把多媒体作为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
教学改革后的立体裁剪在教学手段上应以传统方法为基础,多媒体作为课堂的延伸。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将服装大类中的典型范例,如省道的处理与变化,碎摺、叠摺的处理与变化,衬衣、马甲、裙子、上衣、连衣裙、大衣、裤子、领子、袖子等分别做一款范例,即教师在人台上首先先裁剪假缝,然后让学生跟随着操作。由于时间限制,教师应在课前把坯布款式的服装用正式面料制成成衣,穿在人台上,并做出该类型其他款式,将这些造型形象拍摄下来,做成课件,上课边动手操作,边放投影,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用正式面料缝制后的服装艺术效果,还可以举一反三地联想到多个款式,开启了设计思维。同时将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对照样板,一并做成课件,投影到大屏幕上进行比较,这样,会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2.3 加大成衣力度,增强学生适应力和竞争力
《立体裁剪》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时间的缘故,以假缝作为作品的完结,认为假缝效果既已达到造型要求,那么,训练的目的也达到了。实际上,假缝成功在成衣生产中,仅是个开始,在我们的《立体裁剪》课中,也还没有彻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应在衣片假缝合格之后,把坯衣拓在纸面上,标注纱向、省位等制成服装平面结构图,由布片向纸片拓板的过程中,要严格遵从操作原理和造作过程,以避免由于操作错误,造成的服装变形,确保平面样板符合设计初衷。同时,应要求学生将衣片按流程缝制成成品服装款式,在缝制过程中,严格遵守生产工艺规则,这样,不仅可以从整体再次检阅服装样板的优缺点,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工艺能力,使其更适应市场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瑞璞著.成衣系列产品设计及其纸样技术.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 李薇,著.立体裁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张文斌,住主编.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