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顿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机制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2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同感,作文教了许多,但是很多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干巴巴,平淡无味像是流水账,或者根本就不成样。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写出生动活泼、精彩粉呈、打动人心的文章呢?本文仅从顿悟的角度,来探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顿悟能力,已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也许有人认为,顿悟是心灵之光瞬息地闪现,不仅难以预测,而且稍纵即逝,何谈训练呢?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有序与有效的训练得以提高的。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能独立思考形成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其次,顿悟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得以形成,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顿悟看似玄虚,但只要经过扎实而科学的训练,是完全可以成为每个学生的思想武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顿悟能力。
  1. 有效的信息积累是顿悟的前提
  1.1 生活素材的积累。就积累的内容而言:长幼之情,成员矛盾,邻里关系;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同学师生的交往;理想与前途,苦闷与焦虑,欢乐与忧伤;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无不吸引着中学生去思考。
  1.2 对思想、观点的积累。本文所谈的顿悟,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领悟出哲理,因而悟的内容就是事物的本质道理或一般规律。这种道理或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也需要平时的积累。积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课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吸收教材中的哲理。记叙文中常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生活的领悟;议论文中常饱含辩证分析的力量。对此,需要教师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提醒学生学习领会并积累下来以备写作之用。其次是来自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感受生活,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透视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及时记下偶尔闪现在脑海中的写作灵感,往往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
  2.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顿悟的关键
  顿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而思维能力要靠坚持不懈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形成与提高,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的能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思维的灵敏性和深刻性就增强了。思维训练可从两方面着手:
  2.1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而且直接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合格中学生的必备素质。这里仅以现象与本质分析为例,谈谈辩证思维的训练方法。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学生观察时一般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获取感性认识。因此,指导其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写作中,要诱导学生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平凡中蕴含的伟大,表面热闹中潜隐的内在寂寞等。由于现象与本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有暂时的个别现象,也有稳定的普遍现象,有必然的现象也有偶然的现象。因而在训练时要使用不同类的材料,启发学生比较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样,来自通过思辩而产生的顿悟,才能是科学而准确的。
  2.2 培养学生归纳、开掘的能力。辩证分析训练的归纳是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归纳与开掘能力正是顿悟在作文中的常见形式。在书本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正是培养归纳开掘能力的有效途径。归纳能力就是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得出理性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透过纷芜的表象认识,揭示其中的内涵与实质,再把这种理性的思辩提炼为简洁、精辟的语言。比如,有一篇《鲶鱼溜了》的习作,一次,父亲买回两条鲶鱼,放在桶里,唯恐其溜走,于是罩上脸盆,压上砧板。第二天,砧板、脸盆翻倒在地上,鲶鱼还是溜了,习作者并没有象父母亲那样因未品尝到美味的鱼汤而斥骂、沮丧,而是在文末写道:“拼搏中的生命是最有活力的。”结语精警,闪烁着顿悟的灵光,文章也因此通体生辉。这就是挖掘能力的体现。常人易忽略,而独具慧眼的作者往往从中发现独到的价值,获得不同凡响的认识。慧眼从何而来?一是“敏于思”,即要求学生勤于思考,从平凡、习见的事物中发现全新的内涵;二是“明于辨”,即要指导学生对类似却不同质的事物进行分析,养成明辨实质,求同辨异的能力;三是“善于挖”,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往往是渐次加深的,教师要启发学生精思深掘,不要满足一知半解,使学生在不断的渐深的领悟中获得创新的愉悦。
  3. 群体的共生效应是顿悟的保证
  当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堂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氛围。而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年学生,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竭力找理由,查实据,在和谐而热烈的“思维对撞”中爆发出顿悟的火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共生效应”。教师在引导群体创设和谐的顿悟氛围时,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诱导竞争,培养其成功感;二是引导求异,克服其从众心理。要遵循一条原则,即“厚爱原则”。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想素养诸多方面的限制,他们的开掘、归纳能力可能进入某种误区,或因课业负担的沉重、人际关系的挫折而产生情绪的弥散,造成领悟生活、事物的片面性、偏激性;或因认识能力的局限,推理能力的稚嫩,而造成顿悟结果的肤浅、孤立甚至错误。对此,教师要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去体察、分析、归因,再对症下药、启发诱导,教之以正确的分析、推理方法。当学生思维的价值得到教师的“尊重”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顺从心理,因为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且知识、修养高于学生,他们会主动地认同。当然,厚爱时,还应特别注意到,顿悟能力应是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是少数“写作尖子”的专利,教师应特别尊重作文差生的点滴进步,对其进行及时的褒扬,以呵护其柔弱的灵性火花。
  4. 个体的创造心境是顿悟的契机
  中学生作文创造心境的形成有其主客体原因。就学生而言,必须养成这样一种写作习惯,专注迅捷,一触及文题即进入“角色”,投入地想一次,耳目皆融,完全沉浸到主题里去。因此,对文题就能心领神会,每一个字每个词都能唤起强烈的语感和丰富的联想,都能用心灵去触摸,进而联想翩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在这种不曾意识到的时候,顿悟会从天而降,落到笔端。就教师而言,在实施有效的时标和效标的调控下,要充分发挥情动力的呼唤功能。具体运作时可采用如下方式营造学生的创造心境:
  4.1 再现形象。作文前对所写的人、事、物加以归纳、概括,对生动感人的事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重点的描绘复述,或提炼一段提示语,或悬挂一幅画,或播放一首乐曲,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外射。
  4.2 点示哲理。作文前对所写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发掘蕴含于事物间的哲理性。
  4.3 美感诱发。作文前对所写的内容点明其自然美、社会美和意境美,诱发其表达欲。
  4.4 环境熏陶。教师按写作要求,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去体验,让学生心感身受,让美直接撩拨感情的琴弦。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最深层的动力因素,它能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某一写作对象,促使其潜能得到最佳发挥。
  顿悟往往是学生作文出彩的地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关注、研究、探索顿悟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摆脱平淡作文,多出优秀文章的好方法,也是教师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收稿日期:2010-07-20
其他文献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成绩,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当代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人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总结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不正之处敬请指正:  1丰富课堂语言,引起浓厚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生动的直观语言,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数学教学理应回归现实生活,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化为具体的生活事实现象 ,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为直接生动的材料比抽象无意义的材料容易记忆并保持持久。而且手脑并用,符合学生好动天性。   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学起来有趣味。   第一,新课的切入,情景的设计,要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既具体形象,又浅显易懂。   如讲“正数与负数”一节,可先让学生思考: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物理教育是一门弱势学科,学生也存在众多的很难适应的情况。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引导;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物理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初中生;物理兴趣  新课程的改革开展以来,历经了多次修订,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降低,但物理仍然是一门弱势学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滞后和生产力水平不高,造成了相当一部分
期刊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连加”教师从多媒体着手,出现三辆小车,而后又出现了四辆小车。师问,现在有几辆车?学生答,3+4。而后又出现了2辆小车,师问,现在有几辆小车?生答,3+4+2。动画效果形象逼真、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理解“连加”概念,与生活紧紧联系。整个课堂气氛活泼严肃,整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这样的课堂让我有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从观念上感到数学课原来还能如此这般轻松活泼。课下,我从这
期刊
【摘要】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独特的要求,超越了单一学科界限,把学习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为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学”与“动”的有机互动为核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向生活,用所学知识去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在实践中学,在活动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党和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富强了,人民幸
期刊
1. 引言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等同于单纯的“自学”。“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选择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按照一定的学习计划,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取应该获得的知识,提升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主动式学习与被动式学习的有机结合。实际就是学生自己利用数学课本和有关学习资料。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通过阅读数学书自己去摸索,通过
期刊
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来,本人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创建一个'班风好,学风良',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不仅对学生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他们身心的健康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创建一个学生愿学,教师乐教,锐意进取,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呢?下面将结合自己管理班级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1. 坚定信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式的学习,而是建
期刊
【摘要】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幼儿园工作繁琐、任务重、压力大、社会认同度和待遇低,幼儿教师出现了明显的职业倦怠感。那么从幼儿园管理者的角度如何有效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呢?笔者尝试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关键词】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方法  Shallow talk alleviate the occupation of kid teac
期刊
【摘要】简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惑,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反思。  【关键词】农村;物理教学;困惑;思考  The physics teaching of the village junior high school of perplexity and thinking  yang fei-yan  【Abstract】Synopsis analysis curren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