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入海”铸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30日,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再次冲破7000米深海,检验了国产推进器的可靠性,完成了全流程功能验证等各项深海科考试验,顺利返回海面,标志着深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取得圆满成功,我围成为拥有世界上作业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的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技创新团队已为之奋斗了10年,一次次设计、一次次试验,他们用智慧与汗水浇铸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丰富了我国海洋文化内涵,谱写了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严谨求实 攻坚克难
  2002年6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把7000米载人潜水器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在国家科技部、海洋局的领导和中国大洋协会的具体组织下,作为载人潜水器总师单位,中船重工七〇二所联合七〇一所、七一二所、七二五所、六九七一厂等单位,负责载人潜水器本体研制任务,同时承担载人潜水器总装与集成、潜航员培训等工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立项之初,我国研制过的最深载人潜水器只有600米,从600米到7000米,是一次非常巨大的技术跨越。首先是材料问题,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让“蛟龙”在7000米深水巨大压力下是一条“龙”,而不会变成一条“虫”呢?在水下7000米的密封及绝缘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研制之初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面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中船重工七〇二所徐芑南研究员放弃国外生活,毅然回到所里勇挑总设计师重担,崔维成研究员出任第一副总设计师,一支拥有“精兵强将”的载人潜水器创新团队很快组建,胡震、侯德永、杨有宁、叶聪等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虚心学习求教,相互交流启发,克服各种困难,扎实推进装备研制。
  钛合金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腐蚀等特性,可是,这种材料尚未在我同的大型深海工程中使用过,没有规范,没有标准。为确保安全,钛合金材料必须经过强度、冲击、疲劳、变形等一系列试验,科技创新团队边摸索边前进,通过一次次的试验,掌握了钛合金材料在水下的特性。潜得下去,还要浮得上来,因此,浮力块是潜水器的另一大主要组成部分,仅对浮力材料的优化设计就诞生了30多篇学术论文。为了挑战7000米海底的能量供给,科技创新团队发明了一种极其大胆、又极其巧妙的电池——敞开式蓄电池,这种电池既浸泡在海水中,核心部件却与海水隔绝,经过特殊设计,即使倾斜60度,电解液也不会与海水接触。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到进行1:8、1:6、1:1等多个尺度的拖曳试验、风洞试验、下潜上浮试验、耐压结构试验、A字架拉力试验等和大量模型水动力性能的优化设计……五年的技术攻关,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又踏实,每一步都向着中国载人深潜的希望与未来迈进。
  一批年轻科技人员在工程实践中也逐步成长,成为国家海洋装备开发的骨干,形成了不怕困难、严谨求实的科技创新团队。
  团结协作 拼搏奉献
  江阴苏南国际码头,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福地”。正是从这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整装待发,奔向深海,开展海上试验;正是在这里,见证了每次海试成功后的喜悦与激情;也正是这一次次海试,诠释着“蛟龙”号科技创新团队的团结与奉献。
  50米海区是“蛟龙”号进行海试的第一站,首次下潜极具挑战性。副总设计师崔维成主动请缨,带领两位年轻人进行首次下潜试验。在随后的三个级别的海试中,他依旧保持了这一惯例,冲在最前面,完成首次下潜任务。副总设计师崔维成的行动感动了团队,为年轻的科研人员带了个好头、树立了好榜样。在一次海试中,潜水器液压系统控制电路出现了故障,杨申申、程斐、王磊等主动请缨,对控制单元进行了缜密分析,经过2个昼夜不停地分析和推理,在数以千计的导线中找出短路点,在缺材料、缺通讯的海上条件下,将潜水器液压系统奇迹般地恢复到了完好状态。“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42潜次入水瞬间,因海试现场风高浪急,采样篮意外丢失,试验任务面临新的挑战。14名参试队员通力合作,画图纸、找材料,切割焊接、安装油漆,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一只新的采样篮又安装在潜器前方,保证了海底取样和潜水器坐底试验的顺利进行。
  挑战极限 勇攀高峰
  2009年8月以来,“蛟龙”号先后进行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海试,而每一次海试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极限,每深潜一米都是一次勇攀高峰的真实行动。
  在1000米级海试中,“蛟龙”团队中的20余名科研人员奔赴南海参加海试。2009年10月3日,恰逢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参试队伍仍在海上奋战,上午9时17分,叶聪等三名潜航员驾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1109米深度,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记录,用实际行动向祖国60华诞献礼。在3000米级海试中,他们共完成17次下潜,最大深度达3759米,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5000米级海试试验克服了距离遥远、海况恶劣、净海措施难以实现等困难,创造了9小时14分的水下和海底作业时间新记录。
  在7000米级海试中,他们6次下潜,4次刷新我国下潜记录,3次突破7000米,创造了7062米的最大下潜深度,使我国成为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50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拥有世界上下潜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崇高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支撑着队员们奋力拼搏,一次次拼搏、一次次试验,浇铸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前进、前进、再前进,走向深蓝,把中国人的足迹拓展到海洋深处,把全国人民的心与浩瀚的大海紧密地拴在一起……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圆满成功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
  理念创新是根本。在“蛟龙”号立项初期,七〇二所就深海潜水器研制组织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反复论证,最后大胆提出要研发就要争世界第一,就要研发世界上下潜最深、最先进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科研人员不等不靠,另辟蹊径,提出了继承发展、重点突破、集成创新、整体跨越的思路,着力继承、发展国内外相关技术,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采用仿真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力争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国内整体深潜技术由几百米向数千米跨越,推动我国新一代深海载人技术跨越式发展。
  技术创新是关键。深海载人潜水器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蛟龙”号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具有最大下潜设计深度7000米,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中船重工充分发挥科研试验力量强的优势,全体参研人员几乎放弃休息时间,坚持边试验、边设计、边生产,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攻难关、破瓶颈,终于在耐压密封、生命保障、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按项目要求,“蛟龙”号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可以和母船进行高速语音、文字、图像等实时传输,可以利用配备的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完成取样和布放等复杂任务。这些技术功能在5000米级海试中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体制创新是保障。第七〇二研究所积极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促进军民高技术共享和相互转移。集中了全集团深海技术装备研发方面的科研实验和技术人才优势,协同攻关、分工实施,为“蛟龙”号顺利进行海试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刘卫东
其他文献
今天,从政府到民间,人们都强烈地感受到了网络舆论的冲击。互联网已成为百姓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中国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网络民意”在中国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政府在对待网络民意观念上也正在出现一种转变:从防范到疏导,再到良性互动。  源起:让网民成为发现线索的“电子眼”  2014年5月,为提升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质效,洪泽县人民检
期刊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美好江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好江苏”,江苏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还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许津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突破资源承载力不足瓶颈,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通过十余年不懈努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为实现“美好江苏”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说
期刊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省级机关各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对照检查、总结反思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立学立行、即知即改,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落实到工作岗位的各个环节,努力向全省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为深入贯彻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有序深入开展,本刊组织几位厅局长结合本单位实际,讲活动成效,谈做法体会,供参阅。  简政放权转职能 优
期刊
7月25日,省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会,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会议并讲话。我们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期刊
大型革命史诗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央文献研究室、江苏省委、共青团中央联合摄制),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全景式的叙事风格,生动再现了上世纪20年代前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光辉历程,成功塑造了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等早期共产主义者的群像,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赴法青年中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而不懈探索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是一部史诗品格与青春励志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期刊
引语:“俱怀选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是我国古代豪放派诗人李白的名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豪迈诗句。当今时代,这些气势磅礴的描绘,已然成为现实。  2012年6月16日,3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九号”,向离地球300多公里外进发,在浩瀚的地球外层空间,“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实现了四大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展示了“中国精度”。6月
期刊
江之长,百川交汇;海之大,万流归一。站在南通圆陀角瞭望,浩瀚长江由此入海,东海黄海在此分界,壮丽的景色绘出南通鲜明的江海特征。  百余年前,先贤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发展各类社会事业,一座江海之城开启了近现代文明的征程,人们赞誉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如今,南通以拥黄海浩荡、揽长江奔腾的豪情,拓海优江、陆海统筹,进行着一场名城复兴的伟大实践。经济增长稳中向好。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53
期刊
世界500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政府服务?基层干部领导力由哪些内容构成?由乌坎事件看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乡镇品牌缘何发扬光大……一个个鲜活的议题,出现在乡镇干部的学习菜单上;樊纲、袁岳、花建、秦鹏……,或国内一流的学者专家,或知名的社会活动家,或世界500强企业掌门人,如今都成了乡镇讲坛的“座上客”,既发挥着为干部学习充电的“导师”作用,又扮演着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的“智囊”角色——凭借“智慧方舟
期刊
近年来,泰州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涌现出一批全国重大典型,并带动催生一批全国行业标兵、省级模范和先进典型群体,形成颇具特色的“泰州典型现象”。系统地分析和思考这一现象,有助于不断优化相关实践,保证典型引路继续前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把握内核: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近年涌现的泰州典型,涉及政治、经济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涵盖机关、基层、行业及窗口单位等诸多层面。这些先进典
期刊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属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7月中旬在南京召开。全会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和“八项工程”实施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对下半年工作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出部署,动员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再接再厉、扎实工作,确保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江苏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