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就不晓得那里还有一个“小世界”;不亲身进入“小世界”,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精彩之处。它的名字叫安石,一座钟灵毓秀的山村。
我们走进安石村时,已是傍晚。一轮红日正斜斜地挂在后山的峰顶,微弱的光线仍在极力挣扎着穿过凸凹不平的山峦和密密麻麻的丛林缝隙,映照在葱翠的茶园和通红透亮的林果上,使得整个村庄明暗相间,宁静祥和中又平添了几许神秘。置身其中,就宛若行走于梦境。
安石村位于云南省凤庆县城西北6公里处,辖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3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800米以上区域。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759户农户,3077口人。地理位置造就环境,这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气候冷凉。属典型的山村。在这里,不管你是行走于村户小道,还是徜徉在村后山岭间,视力所及处是矮小成排、规律布置的茶树。6505亩新老茶园规划井然,漫山遍布。虽然太阳快要落山了,可辛勤的采茶女依然不舍满山的幸福,双手十指轻柔翻飞。塞满茶篮的嫩芽还是情不自禁地跳动着优美的舞姿。山风轻轻拂过,一股股滋心润肺的清香便缓缓地浸入鼻孔、心脏及至全身。茶园不仅绿化了山野,促进了生态平衡,更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每亩茶园年收入就达1100多元。安石村成了“中国滇红第一村”。那些高大粗壮的林木是核桃、桃子、李子等经济林果和其它生态林木。近几年来,安石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全村村民在全力打造高优生态茶园这一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胆实施“茶一林果”模式,在茶地、山地、坡地、房前屋后及庭院种植泡核桃、桃子、李子等特色经济林果,发展庭院经济,为全村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全村现已种植林果近11万株,8250多亩,人均2.7亩,年收入达41万元左右。这片绿色热土充满了无限生机,它绿得自然。绿得富饶,每一片绿都让人感受到透心的舒畅和沁脾的清新。
“走,到家里坐坐。”一位劳作归来的安石老乡热情地邀约我们。去老乡家的路全部是水泥路面,干净、平整,走着舒服、养脚。绿树丛中,一套崭新的庭院式民居显现眼前,砖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年前才新盖的。”老乡兴奋地指着房子说。“这是‘三村’(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上面还给了补助呢!”进了门,老乡招呼我们坐下,沏上了自制的酽茶,然后一溜烟钻进院角那片果林去了。不一会儿,一大筐体形饱满、颜色鲜艳的桃子、李子就摆在我们面前。“来,尝尝,这是我们新引进的品种。澳洲红肉李、美国加州李、金沙李、五月桃……”老乡逐一向我们介绍。果子皮薄、肉厚、汁丰,刚入口时有点淡淡的酸味,细细咀嚼,又是那样的甘甜润口,那甜中还有一种似有似无的清香溢出来,勾起人无尽的遐思和神往。“你们用沼气吗?”我问老乡,这也是我们此行所想了解的一个问题。老乡爽快地答道:“用啊,村里家家都用,效果真好!”在老乡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他家的沼气池和灶。老乡深情地说:“这种沼气既净化了环境,又解决了燃料问题,还提高了肥力。你们看,自从用上沼气,我家3年前的柴到现在都没烧完呢!”进一步闲聊中,我们还知道整个村家家都已经安上了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系统、自来水设施,老乡家还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
从老乡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一路上,看着村庄里星星点点宛若星座般的灯光。我的心一直疑惑着。这里真是安石吗?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女莫嫁安石铺(安石村)。说的是安石太穷了,太落后了,有了女儿都不愿嫁给安石人。可现在呢?真令人不可思议!自从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以“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工程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这里的发展变化真是太快了,与以前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产业发展了,生活宽裕了,乡风文明了,村容整洁了,管理民主了,这里到处都飘荡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春风,到处都洋溢着幸福的欢歌。
晚饭被安排在村中一个叫“望城关”的农家乐饭庄里。我们站在“望城关”,只看到山脚不远处一片灯火辉煌,高楼大厦层层叠叠,影映在灯火阑珊处。“那就是凤庆县城全景。”安石村支书李大进告诉我们。此情此景,不觉诗意涌来:我们在此看风景,不知风景中的人是否也在看我们?李大进支书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对我们说:“安石村的建设是成功的,它已成了全县乃至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起到了很好的辐射源和样板作用。连续几个月来,上至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至临沧市七县一区的县委、县政府及村社代表都来这里参观考察,我们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一个考察团。”农家乐的饭菜以羊肉、鸡肉为主,配以山上采来的野菜和自制的酱菜,味道极好。“以农家乐为主的个私经济和畜牧产业是我们新近培育提升的大产业,这里的所有食品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李大进支书边吃边向我们详尽讲解着。
品山珍野味,听物是人非,看山青果茂,不觉高歌:华夏喜臻大治世,群黎乐享小康年!
责编 余扬
我们走进安石村时,已是傍晚。一轮红日正斜斜地挂在后山的峰顶,微弱的光线仍在极力挣扎着穿过凸凹不平的山峦和密密麻麻的丛林缝隙,映照在葱翠的茶园和通红透亮的林果上,使得整个村庄明暗相间,宁静祥和中又平添了几许神秘。置身其中,就宛若行走于梦境。
安石村位于云南省凤庆县城西北6公里处,辖区总面积9.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300米,大部分村民居住在海拔1800米以上区域。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759户农户,3077口人。地理位置造就环境,这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气候冷凉。属典型的山村。在这里,不管你是行走于村户小道,还是徜徉在村后山岭间,视力所及处是矮小成排、规律布置的茶树。6505亩新老茶园规划井然,漫山遍布。虽然太阳快要落山了,可辛勤的采茶女依然不舍满山的幸福,双手十指轻柔翻飞。塞满茶篮的嫩芽还是情不自禁地跳动着优美的舞姿。山风轻轻拂过,一股股滋心润肺的清香便缓缓地浸入鼻孔、心脏及至全身。茶园不仅绿化了山野,促进了生态平衡,更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每亩茶园年收入就达1100多元。安石村成了“中国滇红第一村”。那些高大粗壮的林木是核桃、桃子、李子等经济林果和其它生态林木。近几年来,安石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全村村民在全力打造高优生态茶园这一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胆实施“茶一林果”模式,在茶地、山地、坡地、房前屋后及庭院种植泡核桃、桃子、李子等特色经济林果,发展庭院经济,为全村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全村现已种植林果近11万株,8250多亩,人均2.7亩,年收入达41万元左右。这片绿色热土充满了无限生机,它绿得自然。绿得富饶,每一片绿都让人感受到透心的舒畅和沁脾的清新。
“走,到家里坐坐。”一位劳作归来的安石老乡热情地邀约我们。去老乡家的路全部是水泥路面,干净、平整,走着舒服、养脚。绿树丛中,一套崭新的庭院式民居显现眼前,砖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年前才新盖的。”老乡兴奋地指着房子说。“这是‘三村’(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上面还给了补助呢!”进了门,老乡招呼我们坐下,沏上了自制的酽茶,然后一溜烟钻进院角那片果林去了。不一会儿,一大筐体形饱满、颜色鲜艳的桃子、李子就摆在我们面前。“来,尝尝,这是我们新引进的品种。澳洲红肉李、美国加州李、金沙李、五月桃……”老乡逐一向我们介绍。果子皮薄、肉厚、汁丰,刚入口时有点淡淡的酸味,细细咀嚼,又是那样的甘甜润口,那甜中还有一种似有似无的清香溢出来,勾起人无尽的遐思和神往。“你们用沼气吗?”我问老乡,这也是我们此行所想了解的一个问题。老乡爽快地答道:“用啊,村里家家都用,效果真好!”在老乡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他家的沼气池和灶。老乡深情地说:“这种沼气既净化了环境,又解决了燃料问题,还提高了肥力。你们看,自从用上沼气,我家3年前的柴到现在都没烧完呢!”进一步闲聊中,我们还知道整个村家家都已经安上了程控电话、闭路电视系统、自来水设施,老乡家还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
从老乡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一路上,看着村庄里星星点点宛若星座般的灯光。我的心一直疑惑着。这里真是安石吗?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女莫嫁安石铺(安石村)。说的是安石太穷了,太落后了,有了女儿都不愿嫁给安石人。可现在呢?真令人不可思议!自从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以“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工程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这里的发展变化真是太快了,与以前相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产业发展了,生活宽裕了,乡风文明了,村容整洁了,管理民主了,这里到处都飘荡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春风,到处都洋溢着幸福的欢歌。
晚饭被安排在村中一个叫“望城关”的农家乐饭庄里。我们站在“望城关”,只看到山脚不远处一片灯火辉煌,高楼大厦层层叠叠,影映在灯火阑珊处。“那就是凤庆县城全景。”安石村支书李大进告诉我们。此情此景,不觉诗意涌来:我们在此看风景,不知风景中的人是否也在看我们?李大进支书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对我们说:“安石村的建设是成功的,它已成了全县乃至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起到了很好的辐射源和样板作用。连续几个月来,上至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至临沧市七县一区的县委、县政府及村社代表都来这里参观考察,我们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一个考察团。”农家乐的饭菜以羊肉、鸡肉为主,配以山上采来的野菜和自制的酱菜,味道极好。“以农家乐为主的个私经济和畜牧产业是我们新近培育提升的大产业,这里的所有食品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李大进支书边吃边向我们详尽讲解着。
品山珍野味,听物是人非,看山青果茂,不觉高歌:华夏喜臻大治世,群黎乐享小康年!
责编 余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