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性语言暴力是语言伤害的一种。语言暴力会直接导致受话人自尊心受伤,人格受损,严重的会给他人造成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女性语言暴力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它的危害性认识并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女性语言暴力的表现及其成因,并对此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女性;语言暴力;詈语;攻击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2-105-03
《现代汉语词典》对“暴力”一词作了这样的阐释:①武力;②强制的力量;③欺凌、损害。暴力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语言暴力,指运用语言对受众的心理、意志进行强制性的刺激和损害。语言暴力是语言伤害的一种,语言伤害是指说话者(写作者)直接或间接地运用怀疑、奚落、愚弄、侮辱、谩骂、嘲笑、讽刺、挖苦、歪曲、威胁、揭短、排斥、歧视、污言秽语等语言,对受众造成有意无意地伤害[1]。语言暴力比语言伤害造成的后果更为恶劣,它是一种对他人造成人身攻击和精神损害的“暴力”,由此成为了许多社会冲突的诱因。从古至今,女性往往被教导要谦卑、恭良、顺从、温柔,要轻言轻语,少言少语,如此,才是合乎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礼记•内则》上记载:“能言,男唯女俞……唯之声直,俞之声婉,故以为男女有别”,对女性语言传统挑战的极端表现方式便是女性语言暴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趋势越发明显,严重破坏了女性语言的秀美和文雅。
一、女性语言暴力的表现
女性语言暴力是以性别语言差异的视角、相对男性语言暴力而提出的,它和后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因为和女性自古以来形成的语言特性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单独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女性语言暴力较为突出的两个表现是:
(一)使用詈语
詈语指那些詈骂人时所使用的话语。狭义的詈语包括粗话、脏话以及一些比较固定的言语形式。广义的詈语包括所有所使用的言语表达手段。[2]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使用詈语的频率高;男性比女性使用詈语的频率高;年轻人比老年人使用詈语的频率高。如果从广义来说,詈语在言语交际中一般表现为吼叫、责骂、贬损、指斥等行为。对于詈语,男女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传统文化认为,使用詈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手段,用它可以塑造出洒脱、豪放的男子汉形象,是男性“阳刚之气”的一种体现,是以男性使用詈语相对就会直接和频繁;与此相反,女性使用詈语是严重缺乏教养的体现,是令正统“淑女”所不齿的行为,因此女性在交际中较少使用詈语,或者使用隐型詈语:
(1)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红楼梦》)
(2)(一女性认为对方的话不对)她想说“放屁”,又觉得女孩子说“屁”不够文雅,于是皱着眉头,捂着鼻子,口中只说“放……”,周围的人哄笑声一片。
但是在当今社会,女性使用詈语的情况已不像以前一样云遮雾罩,而是直接的、露骨的,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女性,她们舍弃了攻击性较弱的“讨厌”、“不要脸”、“狐狸精”等词语,取而代之的是类似“贱人”、“蠢猪”、“王八蛋”等侮辱性极强的詈语,甚至有的女性会使用“我×”、“妈×”等下流词语,严重损害了受话人的感情,体现为一种语言上的“暴力”倾向。而根据社会地位、或者社会角色的不同,使用詈语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例如:
(3)清洁女工站直了身体,扣紧了领口的纽扣,拿拖把使劲打了几下卞容大的脚,说道:“你妈个苕,你不想玩,在这里坐一天干什么?盯着我看一天干什么?一个男将,连玩都不会?真是够鸡巴呛!滚吧,少呆在这里害我!”(池莉《有了快感你就叫》)
(4)(一女性在网上聊天)他们怎么能管你叫猪呢?这太不像话了!总不能人家长的像什么就叫人家什么吧!怎么能说你长得像猪呢?那是侮辱了猪。
在例(3)中,清洁女工属于社会底层人物,她所使用的詈语就非常直接,市井味极浓,侮辱性也更强;而相比较而言,例(4)中的这位女性是白领上班族,属于知识分子,所以她的詈语相对就比较含蓄,委婉。但是,二者的共同点还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对受话人情感的损害和侵犯。一般来说,社会地位越低的人,使用詈语就越露骨,直接;而社会地位越高的人,使用詈语的程度和频率就越低。当然,这种情况也不能够一概而论。
(二)语言的攻击性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时发现,不论具体所处的文化如何,女性都更多地对他人表示同情和提供帮助。她们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平等,甚至宁肯以自己的忍让来达到这一点。与此对应的就是女性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合作性原则:女性常用礼貌、委婉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我觉得应该……”、“我想是不是……”,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如“是吗”、“应该吧”,在谈话中总是力图表达友好、亲密的感情等,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而男性的谈话更多是以谈判的模式进行的,因此,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攻击行为[3],比如运用表示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词语对他人进行侮辱和毁损。实施语言暴力的女性,就完全违背了语言的合作性原则,而表现为一种攻击性。她们模仿男性的语言,在不如意或情绪愤怒的时候,就会抛弃女性最习惯的征询意见的疑问句,而改为男性语言中表示肯定的陈述句或命令句。在日常的交往中,这种攻击性就体现在谩骂、当众讽刺挖苦、取笑他人等言语活动中,而这些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受话人的感情。以下是一些攻击性极强的“暴力”语言:
(5)(来双扬和嫂子小金因为老房子的归属问题吵架)
(小金:)“……谢谢你!行了吧?你妈的自己一个孤老,把老子的儿子拉拢过去当自己的儿子,还不肯出一点血,天下哪里有么美的事情!”
……来双扬说到:“你骂我孤老?你的脑袋是不是有毛病?你张开眼睛看看是你年轻还是我年轻?你崩溃呀你!我他妈的又不是没有生过孩子!”
……(小金)叫嚷:“来双扬!你个婊子养的!看我不把你的嘴撕了!是我惹你了,还是我铲了你们家的祖坟,你凭什么跑到这里来败坏我!”(池莉《生活秀》)
(6)见过丑的,没见过你这么丑的!
(7)我×,你他妈没长眼睛呀!
(8)你怎么这么没脑子!
除了例(5)选自池莉的小说,例(6)、(7)、(8)等用例都为日常生活中所闻。这些语言,含有极强的攻击性,是矛盾产生或激化的诱因,很容易引起会话人之间的语言冲突,甚至是身体冲突,从而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近年来,女性使用詈语的频率和人数都在上升,但从总体上来说,女性使用詈语的频率还是低于男性,部分女性即使使用詈语,也是弱化了的詈语,这在中老年女性和知识女性之间表现的相对明显。
二、女性语言暴力发展的原因
女性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有人认为,女性语言的特征是女性缺乏社会地位的标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现代女性较于先前的女性,有着更大的使用语言的自由空间,这种自由一方面使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的差异逐渐缩小,另一方面又使得女性语言的发展走向了一个极端——语言暴力。造成女性语言暴力的因素是复杂且多样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女权主义思潮的泛滥
对女性群体的真正关注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女性主义的传播开始的。女权主义试图从传统的思想体系中寻找和发现被忽视了的女性群体,然后重建一个和男性社会平等的女性社会。女权主义有利于解放女性自身,提高女性在各方面的待遇,有利于营造一个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在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思潮影响下,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寻找女性的语言表达传统。她们认为,语言是一种以男性权利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女性基本处于边缘状态,要打破这种“非中心”现象,就必须实现男女在语言上的平等。这种观点有利于缩小两性之间的语言差异,打破交际上的隔阂。但是,女权主义的泛滥则会产生让人始料未及的后果。为了打破“女性歧视”,或者说追求表面上的“男女平等”,一些人提议女性应该使用跟男性一样的话语,要求语言上的绝对自由。这样做的后果之一就是大量男性惯用詈语进入女性语言,催生了女性语言暴力的出现。
(二)精神文化的迷失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弱肉强食,造成了大部分女性的精神空虚,许多传统文化观念对她们失去了往日的约束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荒漠,一些人转而热衷于挑战新鲜事物,寻求刺激感。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各种异己文化长驱直入,进入人们的视野,较为突出的有暴力文化、中性化(双性化)审美观念等。暴力文化以电影为例,《杀死比尔》《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等渲染暴力的影片,不仅动作暴力,语言也很暴力,但是竟然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可见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以暴制暴”的语言方式的默认和欣赏。而如今的“超女”、“快男”现象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年轻女性的中性化审美取向,刻意模仿男性成为一种时尚;身处工作岗位的女性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更是刻意向男性特性靠拢,逐渐表现出一种弱女性化倾向。总之,精神生活的迷失,滋生了女性语言暴力的土壤。现代女性使用詈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与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巨大有关,而使用詈语,能使这种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宣泄。
三、遏制女性语言暴力的建议
女性语言暴力的继续发展,势必会给家庭、社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损害。所以遏制这种语言暴力,是个人和社会都不能回避和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从个人角度来说
遏制女性语言暴力,必须从自身出发,加强个人的文化素养,以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品质来约束暴力语言的发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男女平等”这一概念,比如说,部分女性要求实现男女在各个方面的完全平等,先不说这是否合理,仅在先天身体素质方面,这一点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认为学习男性使用詈语就是标榜女性自身存在的想法和心态是不可取的,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女性语言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有区别于男性语言的婉约美,没有必要完全照搬男性语言,像男性一样使用粗犷的詈语更是不可行的。其次,加强女性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是合理、规范地使用语言的重要条件。比如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要使用文明用语,即使发生矛盾和冲突,也应尽量避免直接使用粗暴地、露骨地詈语,而是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
(二)从社会角度来说
女性作为社会一个独特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对其保持足够的重视。家庭对女性语言暴力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家庭对女性语言的规范使用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导作用;而学校、大众传媒起着传播和舆论导向的作用,也应该格外重视语言的使用和选择,以引导女性使用文明的礼貌用语,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青少年女性的语言暴力。而作为拥有强势话语权的男性来说,也应该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女性存在的场合,大肆使用詈语,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语
女性语言暴力不是女性强势的表现,而是女性角色逐渐弱化的信号,它不仅破坏了女性语言的美感,也损害了女性自身形象,同时对被施以语言暴力的受话人来说,是一种人格上的伤害,自信上的挫败,不但无益于交际,而且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冲突。女性语言暴力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它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甚至有可能会愈演愈烈。在强调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遏制这种语言暴力,以营造和善、友好的语言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顾平.论语言伤害[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9).
[2]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向学春.女用男称现象的社会语言学内蕴及其文化价值[J].求索,2008.
[4]王丽琴.从校园女性语言侵害看对女性语言的反叛[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
关键词:女性;语言暴力;詈语;攻击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0)02-105-03
《现代汉语词典》对“暴力”一词作了这样的阐释:①武力;②强制的力量;③欺凌、损害。暴力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语言暴力,指运用语言对受众的心理、意志进行强制性的刺激和损害。语言暴力是语言伤害的一种,语言伤害是指说话者(写作者)直接或间接地运用怀疑、奚落、愚弄、侮辱、谩骂、嘲笑、讽刺、挖苦、歪曲、威胁、揭短、排斥、歧视、污言秽语等语言,对受众造成有意无意地伤害[1]。语言暴力比语言伤害造成的后果更为恶劣,它是一种对他人造成人身攻击和精神损害的“暴力”,由此成为了许多社会冲突的诱因。从古至今,女性往往被教导要谦卑、恭良、顺从、温柔,要轻言轻语,少言少语,如此,才是合乎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礼记•内则》上记载:“能言,男唯女俞……唯之声直,俞之声婉,故以为男女有别”,对女性语言传统挑战的极端表现方式便是女性语言暴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趋势越发明显,严重破坏了女性语言的秀美和文雅。
一、女性语言暴力的表现
女性语言暴力是以性别语言差异的视角、相对男性语言暴力而提出的,它和后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因为和女性自古以来形成的语言特性有着巨大的差异而单独罗列出来进行分析。女性语言暴力较为突出的两个表现是:
(一)使用詈语
詈语指那些詈骂人时所使用的话语。狭义的詈语包括粗话、脏话以及一些比较固定的言语形式。广义的詈语包括所有所使用的言语表达手段。[2]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使用詈语的频率高;男性比女性使用詈语的频率高;年轻人比老年人使用詈语的频率高。如果从广义来说,詈语在言语交际中一般表现为吼叫、责骂、贬损、指斥等行为。对于詈语,男女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传统文化认为,使用詈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手段,用它可以塑造出洒脱、豪放的男子汉形象,是男性“阳刚之气”的一种体现,是以男性使用詈语相对就会直接和频繁;与此相反,女性使用詈语是严重缺乏教养的体现,是令正统“淑女”所不齿的行为,因此女性在交际中较少使用詈语,或者使用隐型詈语:
(1)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红楼梦》)
(2)(一女性认为对方的话不对)她想说“放屁”,又觉得女孩子说“屁”不够文雅,于是皱着眉头,捂着鼻子,口中只说“放……”,周围的人哄笑声一片。
但是在当今社会,女性使用詈语的情况已不像以前一样云遮雾罩,而是直接的、露骨的,尤其是现在的年轻女性,她们舍弃了攻击性较弱的“讨厌”、“不要脸”、“狐狸精”等词语,取而代之的是类似“贱人”、“蠢猪”、“王八蛋”等侮辱性极强的詈语,甚至有的女性会使用“我×”、“妈×”等下流词语,严重损害了受话人的感情,体现为一种语言上的“暴力”倾向。而根据社会地位、或者社会角色的不同,使用詈语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例如:
(3)清洁女工站直了身体,扣紧了领口的纽扣,拿拖把使劲打了几下卞容大的脚,说道:“你妈个苕,你不想玩,在这里坐一天干什么?盯着我看一天干什么?一个男将,连玩都不会?真是够鸡巴呛!滚吧,少呆在这里害我!”(池莉《有了快感你就叫》)
(4)(一女性在网上聊天)他们怎么能管你叫猪呢?这太不像话了!总不能人家长的像什么就叫人家什么吧!怎么能说你长得像猪呢?那是侮辱了猪。
在例(3)中,清洁女工属于社会底层人物,她所使用的詈语就非常直接,市井味极浓,侮辱性也更强;而相比较而言,例(4)中的这位女性是白领上班族,属于知识分子,所以她的詈语相对就比较含蓄,委婉。但是,二者的共同点还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对受话人情感的损害和侵犯。一般来说,社会地位越低的人,使用詈语就越露骨,直接;而社会地位越高的人,使用詈语的程度和频率就越低。当然,这种情况也不能够一概而论。
(二)语言的攻击性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时发现,不论具体所处的文化如何,女性都更多地对他人表示同情和提供帮助。她们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平等,甚至宁肯以自己的忍让来达到这一点。与此对应的就是女性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合作性原则:女性常用礼貌、委婉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我觉得应该……”、“我想是不是……”,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如“是吗”、“应该吧”,在谈话中总是力图表达友好、亲密的感情等,是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而男性的谈话更多是以谈判的模式进行的,因此,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攻击行为[3],比如运用表示性器官和性行为的词语对他人进行侮辱和毁损。实施语言暴力的女性,就完全违背了语言的合作性原则,而表现为一种攻击性。她们模仿男性的语言,在不如意或情绪愤怒的时候,就会抛弃女性最习惯的征询意见的疑问句,而改为男性语言中表示肯定的陈述句或命令句。在日常的交往中,这种攻击性就体现在谩骂、当众讽刺挖苦、取笑他人等言语活动中,而这些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受话人的感情。以下是一些攻击性极强的“暴力”语言:
(5)(来双扬和嫂子小金因为老房子的归属问题吵架)
(小金:)“……谢谢你!行了吧?你妈的自己一个孤老,把老子的儿子拉拢过去当自己的儿子,还不肯出一点血,天下哪里有么美的事情!”
……来双扬说到:“你骂我孤老?你的脑袋是不是有毛病?你张开眼睛看看是你年轻还是我年轻?你崩溃呀你!我他妈的又不是没有生过孩子!”
……(小金)叫嚷:“来双扬!你个婊子养的!看我不把你的嘴撕了!是我惹你了,还是我铲了你们家的祖坟,你凭什么跑到这里来败坏我!”(池莉《生活秀》)
(6)见过丑的,没见过你这么丑的!
(7)我×,你他妈没长眼睛呀!
(8)你怎么这么没脑子!
除了例(5)选自池莉的小说,例(6)、(7)、(8)等用例都为日常生活中所闻。这些语言,含有极强的攻击性,是矛盾产生或激化的诱因,很容易引起会话人之间的语言冲突,甚至是身体冲突,从而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近年来,女性使用詈语的频率和人数都在上升,但从总体上来说,女性使用詈语的频率还是低于男性,部分女性即使使用詈语,也是弱化了的詈语,这在中老年女性和知识女性之间表现的相对明显。
二、女性语言暴力发展的原因
女性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有人认为,女性语言的特征是女性缺乏社会地位的标志,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现代女性较于先前的女性,有着更大的使用语言的自由空间,这种自由一方面使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的差异逐渐缩小,另一方面又使得女性语言的发展走向了一个极端——语言暴力。造成女性语言暴力的因素是复杂且多样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女权主义思潮的泛滥
对女性群体的真正关注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女性主义的传播开始的。女权主义试图从传统的思想体系中寻找和发现被忽视了的女性群体,然后重建一个和男性社会平等的女性社会。女权主义有利于解放女性自身,提高女性在各方面的待遇,有利于营造一个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在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的思潮影响下,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寻找女性的语言表达传统。她们认为,语言是一种以男性权利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女性基本处于边缘状态,要打破这种“非中心”现象,就必须实现男女在语言上的平等。这种观点有利于缩小两性之间的语言差异,打破交际上的隔阂。但是,女权主义的泛滥则会产生让人始料未及的后果。为了打破“女性歧视”,或者说追求表面上的“男女平等”,一些人提议女性应该使用跟男性一样的话语,要求语言上的绝对自由。这样做的后果之一就是大量男性惯用詈语进入女性语言,催生了女性语言暴力的出现。
(二)精神文化的迷失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弱肉强食,造成了大部分女性的精神空虚,许多传统文化观念对她们失去了往日的约束力。为了摆脱精神上的荒漠,一些人转而热衷于挑战新鲜事物,寻求刺激感。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各种异己文化长驱直入,进入人们的视野,较为突出的有暴力文化、中性化(双性化)审美观念等。暴力文化以电影为例,《杀死比尔》《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等渲染暴力的影片,不仅动作暴力,语言也很暴力,但是竟然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可见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以暴制暴”的语言方式的默认和欣赏。而如今的“超女”、“快男”现象则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年轻女性的中性化审美取向,刻意模仿男性成为一种时尚;身处工作岗位的女性为了在竞争中不被淘汰,更是刻意向男性特性靠拢,逐渐表现出一种弱女性化倾向。总之,精神生活的迷失,滋生了女性语言暴力的土壤。现代女性使用詈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与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巨大有关,而使用詈语,能使这种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宣泄。
三、遏制女性语言暴力的建议
女性语言暴力的继续发展,势必会给家庭、社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损害。所以遏制这种语言暴力,是个人和社会都不能回避和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从个人角度来说
遏制女性语言暴力,必须从自身出发,加强个人的文化素养,以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品质来约束暴力语言的发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男女平等”这一概念,比如说,部分女性要求实现男女在各个方面的完全平等,先不说这是否合理,仅在先天身体素质方面,这一点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认为学习男性使用詈语就是标榜女性自身存在的想法和心态是不可取的,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女性语言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有区别于男性语言的婉约美,没有必要完全照搬男性语言,像男性一样使用粗犷的詈语更是不可行的。其次,加强女性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是合理、规范地使用语言的重要条件。比如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要使用文明用语,即使发生矛盾和冲突,也应尽量避免直接使用粗暴地、露骨地詈语,而是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
(二)从社会角度来说
女性作为社会一个独特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对其保持足够的重视。家庭对女性语言暴力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家庭对女性语言的规范使用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导作用;而学校、大众传媒起着传播和舆论导向的作用,也应该格外重视语言的使用和选择,以引导女性使用文明的礼貌用语,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青少年女性的语言暴力。而作为拥有强势话语权的男性来说,也应该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女性存在的场合,大肆使用詈语,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语
女性语言暴力不是女性强势的表现,而是女性角色逐渐弱化的信号,它不仅破坏了女性语言的美感,也损害了女性自身形象,同时对被施以语言暴力的受话人来说,是一种人格上的伤害,自信上的挫败,不但无益于交际,而且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冲突。女性语言暴力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它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甚至有可能会愈演愈烈。在强调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遏制这种语言暴力,以营造和善、友好的语言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顾平.论语言伤害[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9).
[2]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向学春.女用男称现象的社会语言学内蕴及其文化价值[J].求索,2008.
[4]王丽琴.从校园女性语言侵害看对女性语言的反叛[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