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不仅仅为中国的女性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同时也给中国女性绘画带来了变革,让中国女性摆脱了传统封建思想的禁锢,不再受其残害。新时代的女性更多的在中国当代绘画中体现出的对艺术的追求、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使得女性绘画在今后的道路上将会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并且大放异彩。
关键词:女性绘画 中国当代 爱一、女性绘画是体现女性特质的艺术
著名学者陶咏白这么定义女性绘画:作品要出自女画家之手,用女性的视角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女性话语绘画,展现女性精神情感,这种类型的绘画既可称为女性绘画[1]。在女性绘画中,一般主题都表达出女性自主创新,追求自由,为女性在社会上争取一席之地。女性绘画在一定的时期唤醒过很多传统女性走向新时代思想潮流,呼吁女性敢于追求爱情,勇于表达自己对爱的感受。总的来说,女性绘画是艺术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它将引领中国女性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二、相同的题材,不同的理解——中国当代女性绘画对爱的新诠释
(一)母爱——女性永恒的情感主题
母爱是不分时代、不分空间,永恒存在于女性生命中的情感,是与女性最息息相关的世界。家庭的亲情和天生而来的母性在女性情感中所占比重极高,我们或为人儿女,受母亲养育之恩;或自为人母,为子女倾注一腔爱意,不论是哪一种,母爱都闪烁着人性中最无私的光辉,哪怕历经千年万年,依旧有让你我热泪盈眶的力量。从古至今,母子亲情都是不断被人们再现于画面上的情感主题。
中国当代女性绘画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情感的层面上,不再是拘泥于母亲育儿的天伦之乐,或是家庭成员间的欢娱等情感,而是从人性和意识上对传统母性做出了新的诠释。这样的转变把女性绘画从单一的母子关系开始推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如绘画母亲妊娠生产时的场景,描述母亲身体痛苦与心理愉悦交织变化的过程,不仅体现了母爱的崇高伟大及无私奉献,还赞美了女性自身生命与生殖的力量。此外,女性艺术家还用生活现状和人情百态的绘画展现了母爱。
闫平、喻红、栾伟丽、王彦萍和纪京宁在中国当代女性绘画界中出类拔萃,主要绘有多幅母爱的主题创作,大多表现为身为人母的幸福感和温馨的场面。其中,闫平的作品《母与子》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妇女曲腿静坐在室内,怀抱婴孩,轻拍安抚婴孩的和谐场景。画中人物闲适、宁静,画面线条细腻、色彩鲜明,画面中融洽的母子亲情不时勾起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观者犹如置身那种温馨和煦的环境之中,感受到了温暖的情愫,使每一位女性自觉地把家庭和孩子作为自我认同的标准[2]。
(二)爱情——两个灵魂的碰撞与交融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艺术家们对于爱情题材的创作总是乐此不疲。于爱情而言,相对于男性来说似乎女性天生就对这个尤为敏感,而且想法也相对新颖,所以当代女性绘画,女艺术家中关于爱情题材画作的创作也是多不胜数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诠释着当代社会下情感世界中的新尝试和新体会。在女性的爱情观里,她们向往爱情,渴望爱情,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把这种原始的男女之爱进行艺术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爱的意义,也是爱情世界里的另一种体现。
受西方女性艺术的影响,当代中国女性绘画对爱情的诠释大胆敏锐,艺术风格开放化、个性化,展现了女性新时代的特征。在每一个女艺术家歌颂爱情的作品中,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她们真实的心理状态,作品的象征或是替代都会流露出个人的真实情感[3]。申玲作品《男人女人》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在画中,她大胆采用红色、粉红色和橙色这些暖色来描绘人物的身体,给人一种仿佛要燃烧起来的感觉,充分释放男女主人公的爱。男人面部表情有些痴呆木讷,展现出一种释放后的空虚感,而女人则是沉醉其中,如灵魂出壳一般地情迷其间的表情。在背景选材上,用卧室的双人床补充画面,宣泄出画中男女主人公相爱的情不自禁的情感。作品用色大胆,不仅收到醒目的画面效果,还体现出主人公沉醉爱河,激情荡漾地诠释爱的意义,呈现了人的内心深处对性爱的渴望。表达同性之爱为主题的画作也是中国当代女性绘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尤以沈娜的《右手系列》为代表。这些画作通过对女同性恋的大胆描绘,来渲染这一生活在人类情感边缘的特殊群体的情感和生活。
(三)博爱——爱及世间生灵与万物
要问世界上有多少种爱,我只能说除了母爱、爱情、友爱,还有一种是对社会大众、对地球生灵的伟大的爱——博爱,这是一种类似于佛家普度众生的慈悲之爱、无私之爱。比如女艺术家徐晓燕的《大地风景画》,不仅仅是描绘了朴实无华、平淡无奇的风景,还体现了浓重的人文精神,因此独树一帜。
在一次画展上笔者看到了周思聪所画的《人民和总理》。作品以地震灾民为题材,表现了总理关心人民,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这是种大爱。当时就被那种灾难的场面所震撼。画中流露出作者心怀人民大众的真挚感情,流露出对受难者急切的关爱,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画作了解这场灾难从而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那些灾后的人民。
在自然之爱的表达中,女性画家对花和自然生态的表达与众不同。女性与花有着不解之缘。古往今来,男子喜欢用花比喻女子,而女子则喜欢以花自称。因为花的柔美、脆弱等特征,女性与花有着共通点,所以女性比较关注花。而在女性画家的眼中,一花一草皆有情。她们把花作为绘画对象,不仅仅是描绘着一种自然界的植物,而且有一种象征女性自身的意义。蔡锦的《美人蕉》颠覆性地释义了花朵与女性的美丽[4]。当代女性画家以对花的赞颂来赞美女性,用花的形态间接地展现女性意识。假如古时女性画家所描绘的花卉图是为了迎合男性观赏者,那么中国当代女性画家笔下的这些花的变异则是委婉拒绝男性观赏者。这些另类变异的花正是新时期女性意识从崛起走向成熟的产物。
(四)自恋与自爱——女性的自我探索及表达
女性绘画在爱这一题材上的表现,还有较为特殊的一类,也就是对于自恋与自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女性离不开镜子,梳洗打扮、整理仪容,处处都要使用它。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对镜子的使用频率明显高出很多,而且在人物画之中女性大多描绘自我、展现自己的美丽,这似乎也成为了女性自恋情结的明显体现。镜子的功用使它成为女性的好朋友,因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镜子频频出现在在女性绘画当中。女性自画像、对镜梳妆、对镜画像、对镜自赏、对镜自怜等作品在女性画家们的画作中常常可以见到,透着潜在的自恋意识和情绪化特征[5]。有人说,当一个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容貌时,就说明她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爱。 女性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已经抛弃了以往单纯进行临摹的躯壳,转为了女性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代表着女性画家独立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当代,擅长描述这一主题的女性艺术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品以“自我炫耀”为主题的,代表画家如喻红、刘虹、沈娜等;另一类是以都市闲情为主题的,如夏俊娜、申玲、闫平等。
夏俊娜的作品主人公多为各式各样的女性,画面唯美婉约,用画中人物隐喻自身,呈现自我的理想状态。其《蜀葵一》中,身着艳丽红衣的女子对花自怜,花开的正艳,女子的衣服虽然娇艳赛过了花朵,但是面容上已经留下了时光的印记。作者用画中女子的忧虑,来抒发自身对于岁月易逝的感慨,传达出了女性皆有的担心容颜老去的焦虑,既有作者自身情感的表露,却又欲说还休。
三、爱的升华——自立自强,永恒的主题
中国当代女性画家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审美习惯,也把当代女性对各种爱的情感体验及新的视觉形式融入在绘画中。女性艺术家对爱的诠释,从封建传统时代的羞于启齿到后来的理性认识,已发展到如今的大爱升华。她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与当代美术界的关注。
随着大众审美的逐步变迁,女性绘画融合时代精神,开辟了中国绘画的新视角。对于爱这一题材,女性绘画各有自己的见解,绘画题材更趋多样化,不同角度的思辨和不同方向的发挥,使当代女性绘画在传承古典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创新。女性艺术家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接受着当今多元文化学习与融入。一方面,她们修身自爱,沿袭了非政治历史性的女性审美心理,美化自己;另一方面,她们不断探寻出路,努力寻求艺术当中两性的和谐,更好地实现女性的自我价值。她们表现出了一种大爱的胸怀。对于女性画家而言,对于爱的关注与追求宛如一把双刃剑,她们的选材与视域有局限性,但这同时也是发展中主题升华的一个突破口。对于当代女性绘画今后走向及究竟如何发展,主要还要看广大女性艺术家在理清楚现存问题之后如何选取或者以什么样的态度进行艺术创造。
四、结 语
中国女性绘画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女性画家常被人忽视,但她们不懈探索,有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在当代博得美术界的关注。当然,女性绘画还有美中不足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是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当代女性绘画风格意境淡化、形式程式化,二是失衡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容易跟风。面对这种局面,首先,我们要正视女性身份,理性处理带有女性特征的表现方式。也就是说,观众在观看女性绘画时,要从脑子里、意识上认识反省自我和发现自我价值。其次,一定要使作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只有这样,女性绘画作品的魅力才能大放异彩。
注释:
[1] 彭锋.女性艺术的自我镜像[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2] 张天娇.走出性别的误区——管窥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性别观念[J].美与时代,2007(11)
[3] 杨涛.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迁徙[J].安徽文学,2008(11)
[4] 徐虹.女性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5] 段湘华.浅论中国女油画家作品中的女性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参考文献:
[1] 陶咏白.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 陈云飞.中国当代女性绘画风格简析[J].齐鲁艺苑,2004(04)
[3] 廖雯.1990年代以来作为当代艺术问题的女性艺术[J].美苑,2004(02)
[4] 徐虹.女性:美术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 翟永明.天赋如此——女性艺术与我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彭睿聪,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
张进平,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键词:女性绘画 中国当代 爱一、女性绘画是体现女性特质的艺术
著名学者陶咏白这么定义女性绘画:作品要出自女画家之手,用女性的视角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女性话语绘画,展现女性精神情感,这种类型的绘画既可称为女性绘画[1]。在女性绘画中,一般主题都表达出女性自主创新,追求自由,为女性在社会上争取一席之地。女性绘画在一定的时期唤醒过很多传统女性走向新时代思想潮流,呼吁女性敢于追求爱情,勇于表达自己对爱的感受。总的来说,女性绘画是艺术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要力量,它将引领中国女性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二、相同的题材,不同的理解——中国当代女性绘画对爱的新诠释
(一)母爱——女性永恒的情感主题
母爱是不分时代、不分空间,永恒存在于女性生命中的情感,是与女性最息息相关的世界。家庭的亲情和天生而来的母性在女性情感中所占比重极高,我们或为人儿女,受母亲养育之恩;或自为人母,为子女倾注一腔爱意,不论是哪一种,母爱都闪烁着人性中最无私的光辉,哪怕历经千年万年,依旧有让你我热泪盈眶的力量。从古至今,母子亲情都是不断被人们再现于画面上的情感主题。
中国当代女性绘画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情感的层面上,不再是拘泥于母亲育儿的天伦之乐,或是家庭成员间的欢娱等情感,而是从人性和意识上对传统母性做出了新的诠释。这样的转变把女性绘画从单一的母子关系开始推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如绘画母亲妊娠生产时的场景,描述母亲身体痛苦与心理愉悦交织变化的过程,不仅体现了母爱的崇高伟大及无私奉献,还赞美了女性自身生命与生殖的力量。此外,女性艺术家还用生活现状和人情百态的绘画展现了母爱。
闫平、喻红、栾伟丽、王彦萍和纪京宁在中国当代女性绘画界中出类拔萃,主要绘有多幅母爱的主题创作,大多表现为身为人母的幸福感和温馨的场面。其中,闫平的作品《母与子》描绘了一位年轻的妇女曲腿静坐在室内,怀抱婴孩,轻拍安抚婴孩的和谐场景。画中人物闲适、宁静,画面线条细腻、色彩鲜明,画面中融洽的母子亲情不时勾起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观者犹如置身那种温馨和煦的环境之中,感受到了温暖的情愫,使每一位女性自觉地把家庭和孩子作为自我认同的标准[2]。
(二)爱情——两个灵魂的碰撞与交融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艺术家们对于爱情题材的创作总是乐此不疲。于爱情而言,相对于男性来说似乎女性天生就对这个尤为敏感,而且想法也相对新颖,所以当代女性绘画,女艺术家中关于爱情题材画作的创作也是多不胜数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诠释着当代社会下情感世界中的新尝试和新体会。在女性的爱情观里,她们向往爱情,渴望爱情,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把这种原始的男女之爱进行艺术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爱的意义,也是爱情世界里的另一种体现。
受西方女性艺术的影响,当代中国女性绘画对爱情的诠释大胆敏锐,艺术风格开放化、个性化,展现了女性新时代的特征。在每一个女艺术家歌颂爱情的作品中,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她们真实的心理状态,作品的象征或是替代都会流露出个人的真实情感[3]。申玲作品《男人女人》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在画中,她大胆采用红色、粉红色和橙色这些暖色来描绘人物的身体,给人一种仿佛要燃烧起来的感觉,充分释放男女主人公的爱。男人面部表情有些痴呆木讷,展现出一种释放后的空虚感,而女人则是沉醉其中,如灵魂出壳一般地情迷其间的表情。在背景选材上,用卧室的双人床补充画面,宣泄出画中男女主人公相爱的情不自禁的情感。作品用色大胆,不仅收到醒目的画面效果,还体现出主人公沉醉爱河,激情荡漾地诠释爱的意义,呈现了人的内心深处对性爱的渴望。表达同性之爱为主题的画作也是中国当代女性绘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尤以沈娜的《右手系列》为代表。这些画作通过对女同性恋的大胆描绘,来渲染这一生活在人类情感边缘的特殊群体的情感和生活。
(三)博爱——爱及世间生灵与万物
要问世界上有多少种爱,我只能说除了母爱、爱情、友爱,还有一种是对社会大众、对地球生灵的伟大的爱——博爱,这是一种类似于佛家普度众生的慈悲之爱、无私之爱。比如女艺术家徐晓燕的《大地风景画》,不仅仅是描绘了朴实无华、平淡无奇的风景,还体现了浓重的人文精神,因此独树一帜。
在一次画展上笔者看到了周思聪所画的《人民和总理》。作品以地震灾民为题材,表现了总理关心人民,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这是种大爱。当时就被那种灾难的场面所震撼。画中流露出作者心怀人民大众的真挚感情,流露出对受难者急切的关爱,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画作了解这场灾难从而能有更多的人来帮助那些灾后的人民。
在自然之爱的表达中,女性画家对花和自然生态的表达与众不同。女性与花有着不解之缘。古往今来,男子喜欢用花比喻女子,而女子则喜欢以花自称。因为花的柔美、脆弱等特征,女性与花有着共通点,所以女性比较关注花。而在女性画家的眼中,一花一草皆有情。她们把花作为绘画对象,不仅仅是描绘着一种自然界的植物,而且有一种象征女性自身的意义。蔡锦的《美人蕉》颠覆性地释义了花朵与女性的美丽[4]。当代女性画家以对花的赞颂来赞美女性,用花的形态间接地展现女性意识。假如古时女性画家所描绘的花卉图是为了迎合男性观赏者,那么中国当代女性画家笔下的这些花的变异则是委婉拒绝男性观赏者。这些另类变异的花正是新时期女性意识从崛起走向成熟的产物。
(四)自恋与自爱——女性的自我探索及表达
女性绘画在爱这一题材上的表现,还有较为特殊的一类,也就是对于自恋与自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女性离不开镜子,梳洗打扮、整理仪容,处处都要使用它。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对镜子的使用频率明显高出很多,而且在人物画之中女性大多描绘自我、展现自己的美丽,这似乎也成为了女性自恋情结的明显体现。镜子的功用使它成为女性的好朋友,因为彼此间的紧密联系,镜子频频出现在在女性绘画当中。女性自画像、对镜梳妆、对镜画像、对镜自赏、对镜自怜等作品在女性画家们的画作中常常可以见到,透着潜在的自恋意识和情绪化特征[5]。有人说,当一个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容貌时,就说明她对这个世界充满着爱。 女性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已经抛弃了以往单纯进行临摹的躯壳,转为了女性的自我探索、自我表达和自我满足,代表着女性画家独立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当代,擅长描述这一主题的女性艺术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品以“自我炫耀”为主题的,代表画家如喻红、刘虹、沈娜等;另一类是以都市闲情为主题的,如夏俊娜、申玲、闫平等。
夏俊娜的作品主人公多为各式各样的女性,画面唯美婉约,用画中人物隐喻自身,呈现自我的理想状态。其《蜀葵一》中,身着艳丽红衣的女子对花自怜,花开的正艳,女子的衣服虽然娇艳赛过了花朵,但是面容上已经留下了时光的印记。作者用画中女子的忧虑,来抒发自身对于岁月易逝的感慨,传达出了女性皆有的担心容颜老去的焦虑,既有作者自身情感的表露,却又欲说还休。
三、爱的升华——自立自强,永恒的主题
中国当代女性画家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审美习惯,也把当代女性对各种爱的情感体验及新的视觉形式融入在绘画中。女性艺术家对爱的诠释,从封建传统时代的羞于启齿到后来的理性认识,已发展到如今的大爱升华。她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赢得了大众的认同与当代美术界的关注。
随着大众审美的逐步变迁,女性绘画融合时代精神,开辟了中国绘画的新视角。对于爱这一题材,女性绘画各有自己的见解,绘画题材更趋多样化,不同角度的思辨和不同方向的发挥,使当代女性绘画在传承古典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创新。女性艺术家们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接受着当今多元文化学习与融入。一方面,她们修身自爱,沿袭了非政治历史性的女性审美心理,美化自己;另一方面,她们不断探寻出路,努力寻求艺术当中两性的和谐,更好地实现女性的自我价值。她们表现出了一种大爱的胸怀。对于女性画家而言,对于爱的关注与追求宛如一把双刃剑,她们的选材与视域有局限性,但这同时也是发展中主题升华的一个突破口。对于当代女性绘画今后走向及究竟如何发展,主要还要看广大女性艺术家在理清楚现存问题之后如何选取或者以什么样的态度进行艺术创造。
四、结 语
中国女性绘画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女性画家常被人忽视,但她们不懈探索,有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在当代博得美术界的关注。当然,女性绘画还有美中不足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是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当代女性绘画风格意境淡化、形式程式化,二是失衡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容易跟风。面对这种局面,首先,我们要正视女性身份,理性处理带有女性特征的表现方式。也就是说,观众在观看女性绘画时,要从脑子里、意识上认识反省自我和发现自我价值。其次,一定要使作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感。只有这样,女性绘画作品的魅力才能大放异彩。
注释:
[1] 彭锋.女性艺术的自我镜像[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2] 张天娇.走出性别的误区——管窥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性别观念[J].美与时代,2007(11)
[3] 杨涛.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迁徙[J].安徽文学,2008(11)
[4] 徐虹.女性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5] 段湘华.浅论中国女油画家作品中的女性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参考文献:
[1] 陶咏白.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 陈云飞.中国当代女性绘画风格简析[J].齐鲁艺苑,2004(04)
[3] 廖雯.1990年代以来作为当代艺术问题的女性艺术[J].美苑,2004(02)
[4] 徐虹.女性:美术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 翟永明.天赋如此——女性艺术与我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彭睿聪,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
张进平,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