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才子乔冠华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e123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冠华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词,使人读之,爽心悦目,实感快慰。
  1951年7月,我志愿军姚庆祥排长,在朝鲜开城谈判巡逻时,遭敌人袭击而牺牲。追悼会上,布满了苍松翠柏,挂满了花圈挽联,我谈判代表团仍认为难以表达人们对美国侵略者的愤慨之情。李克农对乔冠华说:“老乔,还是请你想一想,写一幅更为醒目的挽联吧。”
  乔冠华不愧为一代才子,只见他紧锁眉头,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不一会儿,一幅挽联便脱口而出:
  世人皆知李奇微,举世同悼姚庆祥。
  一个是美国侵略军的总司令——李奇微,一个是为抗美援朝而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姚庆祥,把这二人的名字放在同一联中,令人叫绝。这年8、9月初的朝鲜半岛,秋意渐浓,早晚天气颇凉。乔冠华一行离开北京时,正值盛夏,未估计谈判竟会拖到冬天,由于大家未带寒衣,冻得实在受不了。为此事,乔冠华挥笔给外交部办公室主任王炳南写了一首打油诗催索寒衣:
  炳南兄左右:开城秋深矣,冬装犹未至。
  东北在咫尺,奈何非其事?既派特使来,
  何以不考虑?吾人忍饥寒,公等等闲视,
  口惠实不至。难道唯物论,堕落竟如此。
  日日李奇微,夜夜乔埃事,虽然无结果,
  抗议复抗议,苦哉新闻组,鸡鸣听消息。
  嗟我秘书处,一夜三坐起,还有联络官,
  奔波板门店,直升飞机至,趋前握手见,
  又有新闻记,日日得放屁,放屁如不臭,
  大家不满意。记录虽闲了,抄写亦不易,
  如果错一字,误了国家事。警卫更辛苦,
  跟来又跟去,万一有差错,脑壳就落地。
  千万辛苦事,一一都过去。究竟为谁忙,
  四点七五亿。遥念周总理,常挂毛主席,
  寄语有心人,应把冬衣寄。
  这首打油诗写得浪漫非常,风流倜傥。读起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
  1971年,林彪叛国出逃,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乔冠华得悉林彪“折戟沉沙”,仿卢纶《出塞曲》而创作一首讽刺林彪的诗:
  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
  不用轻骑逐,大火自焚烧。
  后来郭沫若读到此诗,赞不绝口,书言赠乔冠华:“唐人卢绾有《塞下曲》四首,其第三首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知乔冠华同志仿它,另成新曲一首,巧合无间,妙不可言。嘱题小幅一轴,欣然应命,以示奇文共欣赏,好事相庆祝也。冠华同志座右,望常拍案惊奇。”
  陈毅与乔冠华同在外交部工作,两人感情笃厚,亲密无间,性情相投,无话不谈,结为至交。1972年1月,陈毅病逝,乔冠华闻之十分悲痛,作《怀人》诗一首,以表示对陈毅的悼念:诗云:
  去年出国时,萧瑟门前柳,落花下长安,痛饮黄花酒;今年出国时,景物仍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这首诗是仿拟欧阳修的元宵节诗而成。欧诗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乔冠华步欧诗原韵,巧改欧诗22个字,写成悼念陈毅的《怀人》诗一首。
  两诗相比,欧诗清新明快,乔诗哀怨缠绵。欧阳不见情人,“泪湿青衫袖”;乔冠华不见开国元帅陈毅,“泪湿青衫袖”。这样,泪的价值观就大不相同了。
  1971年11月9日,由乔冠华为团长率领中国出席联大代表团,离开北京乘飞机到上海。周总理、叶剑英等政治局全体成员到机场送行。叶谆谆告诫代表团,任重道远,务期出色完成任务。乔冠华为这样热烈隆重的送行场面所感动,信手写出下面一首打油诗。诗曰:
  我辈乘机将歌行,忽闻黄浦淌歌声。
  长江万里深千尺,不及同仁送我情。
  这首诗是乔冠华步李白《赠汪伦》诗的原韵,巧改原诗的13个字而成。这首诗植根于李白名篇的肌体之上,因而极易为人传诵。
  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心情难以平静,于是援笔写下了题为《心事》的一首诗:
  离都喧阗地,天高夜寂寥。倦极不能寐,
  心事如波涛。万人争握手,一语动群僚。
  帮腔虽有人,主犯终难逃。黄发小儿何足道,
  徒识挥拳其咆哮!苏修胡言其可耻,美帝软弱亦可笑。
  独有堂堂中国敢讲话,一百多个国家同声讨。君不见,四海翻腾云水怒,犁庭扫穴看明朝。
  这首诗充满了激情,嬉笑怒骂皆入诗中。
  1972年,乔冠华领代表团回国时,顺道访问了英国和法国。11月14日,他在从纽约赴伦敦的飞机上,写下了题为《纽约楼》的诗,用以勉励代表团诸同志。诗云:
  何处望寰球,无限风光纽约楼。四海翻腾多少事,何愁?粪土当今万户侯,奋起古神州?高举红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能敌,帝修!不斩楼兰誓不休!
  这是仿拟南宋陆游《南乡子》的词写成的一首词。这首词气势恢宏,刚劲有力,展示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决心,不消灭世界上的邪恶势力决不罢休。
  11月14日,乔冠华到达伦敦,又写了一首题为《访英》的诗:
  大雨倾盆离纽约,万家灯火到伦敦。
  问君何事最难忘,革命情谊比海深。
  同年11月17日,乔冠华在伦敦拜谒了马克思之墓,写下了如下诗句:
  束发读君书,今来谒君墓。
  四顾皆荒凉,独自多花朵。
  有花无花小事耳,人心向背事才大。
  八十九年如逝水,唯有君思翻帝座。
  红旗招展古神州,非君之故更谁何?
  我亦从君四十年,论君涕泪双滂沱。
  大错小错千千万,赤胆忠心信无过。
  迟早终得见君去,促膝畅谈当有所。
  来日方长吾即归,且献鲜花寄微慕!
  这首诗既对马克思作了哀思,又对自己作了解剖;既对马克思主义的威力作了颂扬,又表白了自己的赤胆忠心。
  1973年4月,韩叙赴华盛顿组建中国驻美联络处,同时美国政府派助理国务卿詹金斯来北京商谈建立美国驻华联络处之事。
  乔冠华与美方詹金斯的谈判比较顺利,他在高兴之余,顺手写了三句打油诗,诗曰:
  八月樱花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
  欢欢喜喜詹金斯,……
  首句中的廖公子指廖承志访日,第二句中的韩大哥指韩叙前往美国组建中国驻美联络处。第四句一时未想出合适的,他便向友人征求填补第四句的意见。有的说“喜上眉梢乔老爷”,有的说“洋洋得意乔老爷”。乔都说不好,一时搁置下来。
  后来,毛主席得知此事,笑着说:“乔老爷,去掉第三句,我来给你填后两句: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你看如何?”
  在场的人都开怀大笑,都说主席这两句填诗真高明!
  1973年9月,乔冠华赴纽约参加联大第28届大会,他在会上激情地批评了两个超级大国: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高声呼吁亚非各国要提高警惕。乔冠华的发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事后,他仿陆游的《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写下了一首《联大三年》的诗:
  前年来此射长蛟,白浪如山意气豪。
  去年来此风稍静,归时但见天山高。
  今年来此意颇懒,谁知遇敌犹能叫。
  虎子不易得,虎穴经常捣。
  地球尚年轻,人生惜易老。
  帝修未灭心不平,青眼望尔曹。
  乔冠华三次来联大,三次的心情都不一样。作者用诗的语言,把三次来联大的心情历历在目地摆在读者面前。一为作者一来联大的豪情欢心;二为作者二来联大的心静开心;三为作者三来联大的意懒惊心。当时认为,帝修还未灭,虎穴还应经常捣。这是摆在面前的重任,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1974年5月,乔冠华陪同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爱德华·希思访问西安、昆明。在昆明他想起了10年前随同周恩来、陈毅出访亚非14国归来,曾与陈毅同游西山滇池,现在陈毅已作古,触景生情,遂写了题为《重游滇池》的诗,以表达对陈毅元帅的深切怀念。诗曰:
  滇池依旧映西山,千字长联绿竹间。
  遍地山花诚可喜,旧游零落亦心酸。
  滇池、西山、绿竹、长联、山花,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啊!由于陈毅元帅驾鹤西归,诗人看到这些美丽如画的景物,触景伤情,足见诗人与陈毅元帅之间的感情何等深厚。
  同月,乔冠华陪同希思又游览了广州的白云山,赋诗一首《重游白云山》。诗云:
  白云山上白云飞,白云山下爬乌龟。
  乌龟不知何处去,白云依旧笑朝晖。
  这首诗是仿拟两家诗而写成。一家是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另一家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毛诗的前两句是:“白云山头白云立,白云山下枪林逼”;崔诗的后两句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1975年5月,乔冠华陪同邓小平访问法国巴黎期间,吟诗一首,题为《游来抱山》:
  来抱群山里,小中别有天。
  虎狼迹不到,谈笑夜灯前。
  这首诗的意境与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何等相似。此诗通俗易懂,文笔生动,饶有风趣。
  1975年10月,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第30届联大。一天,纽约天气晴朗,乔冠华在友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纽约郊区的各景点,一月来的疲劳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乔冠华当时心情十分舒畅,赋诗一首:
  一曲新词唱正欢,当年天气旧池垣,
  种桃道士不回还。三十五年如反掌,
  八千里路看谁先,人间正道是沧田。
  这首诗是仿拟晏殊的《浣溪沙》而写成的。它告诉人们,在时间易逝、沧海桑田面前,不要显得软弱无力,而要奋起直追,和时间赛跑,而且要一路领先,这就是强者,这就是胜利。
  同年9月,乔冠华陪同邓小平副总理接见朝鲜金日成首相,他专程赴辽宁丹东迎接金日成来访,写成《重到丹东》一诗。诗云:
  廿载又到丹东市,重到丹东春意浓。
  烽火狼烟何处有,隔江遥望郁重重。
  这首诗写出了两个画画,一个是丹东市的春意盎然,一个是邻国朝鲜的郁郁葱葱,显示了两国人民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日子来得多么不易啊!
  1976年,乔冠华到成都去迎接来华访问的尼泊尔国王,闲暇时和友人逛了杜甫草堂、都江堰等名胜古迹,写下了《都江堰》诗两首,以此消遣。
  其一
  岷江之水峨山来,绕过成都头不回。
  赖有李冰挥巨斧,平川千里万花开。
  其二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何如一李冰,秋谷万千筐。
  诗人用李白杜甫衬托李冰,把李冰置于更显要的位置,表示李冰功劳齐天,永世不灭。
  1976年9月9日,一代革命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身在巴黎的乔冠华惊悉这一噩耗,悲痛万分,写下了《悼主席》一首小诗,表达了对毛泽东主席的无限哀思。诗曰:
  巴黎依旧秋光好,旧客重来心境殊。
  独立小国寒意重,无言还寝泪如珠。
  一边是秋光好,一边是寒意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引申出诗人的无限哀痛,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刷刷落地,这泪水表明诗人对毛主席的高尚感情。
  1976年9月,乔冠华赴美第六次参加联大会议,在他离京前夕,又写了一首诗,诗云:
  五年来去意昂然,赖有吾师作主张。
  今日灯光何黯淡,岂缘魔怪又猖狂。
  1971——1975年,是乔冠华的政治生命进入辉煌的高峰时期,五年来五次参加联大的心情是:春风得意,气宇轩昂。1976年,是乔冠华的政治生命进入黯淡的低谷时期,他蒙受了冤屈,遭到多次批判与斗争。这一年,他参加联大的心情是:忧郁、迷惑、沮丧。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六次参加联大的不同心情,读来令人伤情。
  1977——1978年,乔冠华受“四人帮”问题的牵连,长达两年受审查,他和夫人章含之被隔离开来,乔被软禁在家里,章被关在外交部,二人不能见面长达785天。在这期间,乔冠华有上百万字的材料,多次向上级领导申诉自己的冤情,但皆为石沉大海,无人过问。乔冠华写了一首《有感》的诗,托人捎给章含之。诗曰:
  长夜漫漫不肯眠,只缘悲愤寒心田。
  何时得洗沉冤尽,柳暗花明又一天。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位年轻的人来访,问乔冠华:你一生信仰马克思主义,一生廉洁,忠心耿耿,却被整得那么惨,你不对你的信仰动摇吗?为此事,乔冠华写了一首《诉衷情》的诗,给这位年轻的访问者作为纪念。诗云:
  先烈忠贞为国仇,何曾怕断头?而今祖国红遍,江山靠谁守?虽未终,鬓已秋,长驱倦。你我后辈,忍得夙志,付与东流?
  这首诗具有双重意义,既是个人思想总结,又是善言劝诫。诗人16岁离家,为了寻求真理,到过日本,到过德国,研究过康德、黑格尔,研究过马克思,最终信仰了马克思主义,诗人表白,不管遭受多么大的磨难,都不会改变他的初衷。另一方面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开花结果,马上得天下易,但马下守天下难。诗人谆谆告诫年轻人,要守住红色江山,莫使先烈之血付之东流。这是一首多么现实主义的好诗!
  1980年秋,乔冠华正在家中养病,一天,外交部忽然送来了一个“改正“通知,说:1958年,批判乔冠华犯了右倾主义错误,是批错了,撤销当时所给予的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尽管这个平反对乔冠华来说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但是,诗人心里还是十分高兴,于是顺手仿唐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一诗,改写了一首述怀诗。诗曰:
  百亩园中半是苔,艾萧未尽兰花开。
  边缘战士今何在?前度乔郎今又来。
  全诗采取暗哈手法写成。“百亩园中:暗喻中华大地;“艾萧”是无观赏价值之花,暗喻无才思的无能之辈;“兰花开”暗喻好的迹象已经出现;“边缘战士”暗喻自己已离开外交部,“靠边站”。“今又来”暗喻诗人不久将会再度走马上任。诗中的“又”字用得特别好,不仅强烈地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表达了对诬陷他的人的蔑视与嘲笑。
  1980年的8月,乔冠华的好友李颢得知乔冠华病愈出院,特地派他的次子来探望乔冠华。乔冠华很是高兴,在李颢次子离开乔冠华家之前,乔冠华特地写诗一首《怀李颢》,并写成条幅,让李颢的儿子带回去。诗云:
  长忆寒山寺,江枫映火明。
  何时一杯酒,促膝话生平。
  这首诗是乔冠华与李颢终生友谊的象征。多年来李颢一直珍藏着这首诗,以表明人间自有真情在,乔诗佳名传千古。
  1983年月1月,乔冠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同年9月22日,一代才华横溢的诗人乔冠华病逝,葬于苏州东山之下,后人吟诗凭吊:
  外交才子乔冠乔,风流文采惊联大。
  何当乱世易寒暑,留得青冢东山下。
  (责编兴柱)
其他文献
一  1954年6月24日,一架银色客机降落在新德里机场,中国总理周恩来站在舷梯口放眼一望,机场上一片欢腾的海洋,鲜花簇簇,人群挥动手里的鲜花大声高呼:“秦尼一信地,巴依巴依!”(即中印两国是兄弟)。  周恩来面带笑容,频频挥手从飞机上走下来,尼赫鲁总理朝他急步走去,张开双臂和周恩来热烈拥抱,相互轻轻拍背,问好。记者们的相机连连闪烁,把这一动人的场面永远留在历史的画册里。周恩来对尼赫鲁说:“中印两
期刊
吴运铎,中国人民兵工的开创者,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写有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被誉为“中国的保尔”,苏联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还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2011年是人民兵工成立80周年的纪念日,为此,吴运铎曾任职第一总工程师的北方重工集团所在区——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已筹资1500万元,开拍电影《吴运铎》。  2010年7月16日,我们专程到安徽
期刊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福建事变,史称“闽变”,又称“十九路军事变”。 陈铭枢,作为福建事变的实际领导者,在整个事件的策划、发动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事变失败了,但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  创建军队与蒋结怨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汉族,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民国时期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粤系中亲蒋的代表人物。十九路军的家
期刊
喜迎总理  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率团出国访问回国到乌鲁木齐时,专程来到石河子视察工作。当时我任宣教科副科长,参与一些接待工作,有幸亲历了周总理视察石河子的整个过程。  周总理来石河子的消息在当时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为了迎接总理的到来,整个石河子处于忙碌和喜悦之中。每个单位都在紧张地工作,广大的石河子群众包括附近团场职工在内,都在搞环境卫生,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以提前完成或超额完
期刊
最近,我在吉林市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瞻仰了抗联英烈魏拯民纪念馆,又受到一次荡涤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  魏拯民,是一位与杨靖宇齐名的抗联将领,东北抗日游击战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生前曾担任过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在吉林的历史上是第一位中共吉林省委书记;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政委、副总司令、军党委书记;是杨靖宇将军、朝鲜金日成主席的亲密战友。1940年2月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牺牲后,南满省委和第一路
期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到来了,65年,多么艰苦卓绝,无比英勇悲壮,令人刻骨铭心!   去年初夏,正是日本樱花谢落时节,我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接待并陪同一位原日本侵华战犯遗孀来华厝葬丈夫骨灰。逝者叫赤坚柏仓,终年89岁,是1956年从中国太原战犯管理所被免予起诉获释的归国者。回日本后,他加入   了由原侵华日军官兵组成的反战组织“中国归还者联络会”,成了一名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进步人士。
期刊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一天,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政府发出了第一份公函,表明中国政府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愿望。10月2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致电周恩来:“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10月3日,周恩来复电葛罗米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热烈欢迎立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外
期刊
2010年元旦前,我读了由张国祥同志送来的由他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王谦——一个省委书记的风雨征程》一书。这本40多万字、历时17年、从13个不同侧面写就的《王谦》,既有对王书记的访谈笔录,又有作者的记述加评说;既有详尽的历史资料,又有大背景和图片的映衬,以生动而流畅的语言、鲜活而厚重的史实,把王谦书记写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感人肺腑,将王谦这位省委书记的业绩、个性、思想、品格、作为、作风、
期刊
2009年9月2日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①1945年8月15日
期刊
车耀先(1894—1946),四川大邑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四川地方军队中任团长、师参谋长。抗战爆发前后,在成都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曾任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1940年3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46年8月,在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被害,时年52岁。    崇英:  抗战又踏上较严重的阶段,就是投降派以反共口号来掩饰他们的由破坏团结,而中途投降的阴谋。因之,专门有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