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靠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粉笔,越来越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已经面临山穷水尽的地步。一方面来自社会的高标准要求,使我们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受教育的对象成分复杂化,特别是现代农村学校,家庭条件几乎因人而异,经济状况姑且不论,就其自身情况也可分出孤儿、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智障儿童等等,这种身心发育不正常的学生,大多数表现出学习动力微弱,甚至有厌学情绪,极个别的还辍学外出打工的现象。课堂高效化,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那么,高效语文课堂的捷径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
特别是网络教育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只要我们多留意,总能采集到需要的花朵用之于课堂,能极大地增强了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对中学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比起以前无奈地采用“逼、卡、压”的方法,觉得轻松多了。试想,对青少年来说“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可谓天壤之别。我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获得了一下优势:
一、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当然也包括诗歌),它们都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但是这种渗透在教材中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毕竟是含而不露的。再加上我们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在思想培养方面往往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学生的反应也不强烈。我考虑到现在住校生多,紧密结合重大国家时事,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播放专题片。由于远程教育的播出内容有时段性,我专门有选择地拷贝下来。比如中日钓鱼岛争执,神九上天,百年中国等,使学生了解国情:既有灾难深重的过去,又有骄人辉煌的现在。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带领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斗志昂扬,几乎是“气吞万里如虎”。确实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取得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
二、能及时弥补老师缺陷,使语文课堂力求尽善尽美
语文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才能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合作探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老师由于自身的原因,谁也并非完人,都有自己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普通话不流利,有的语言平白无力,有的字迹欠佳,有的板书没有条理,有的不善设计问题等等。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老师的缺陷,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且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比如笔者在黑板上不善绘简笔画,在指导学生赏析曹操的《观沧海》时,特意下载了关于大海的几个画面,学生每读一句诗,我推出一个。课堂效果很理想,学生背诵的又快又好。另外,做好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在课堂里所涉及的知识各领域都有,如果我们在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出现了短板,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比如我在教七年级《咏雪》一课,学生疑惑地问:“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把句子里得柳絮改为杨絮,老师你觉得好不好?”我一时还真不知怎么解答,只得课后上网查阅有关知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工作中这些点点滴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老师就拥有了威信,同时也就有了感化学生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感情体验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都很注重巧妙地设置课堂导语,让学生很快转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有时会发现我们竭尽全力的描述,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如果他(她)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空白的,那么任凭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老师也是劳而无功的。为此,多媒体在这时候就能大显神通。
如在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初二学生还没有学过世界历史,不了解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行径,也就不能体会南斯拉夫人民对克拉库耶伐次的那份酸痛,以及提高到国祭的用意。
于是在正式授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一段纳粹屠杀无辜妇女的录像。学生慷慨激昂,无比愤慨利用多媒体具体的画面,胜似老师千言的说明,有助于学生对中心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在阅读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感
阅读教学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我们在课堂上分析得越细,有时候还适得其反,学生掌握的效果越差。你看,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无形中记忆难度增加。大到段意的概括,小到一个字词的赏析,好多是老师越俎代庖的结果,而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很少。这样,势必造成老师说作者写得美,学生跟着说美,那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为了改变这中既累了老师又苦了孩子的现状,我向多媒体求助。比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从远程教育资源网里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边放映带雪的山景,远眺连山之景,以及济南的水景,边播放配乐课文朗诵,视听并茂,各种美一起涌现,且相得益彰,学生自然而然达到自己会总结,或者与老师总结的产生共鸣,最起码也拉紧了距离。又比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观察人物细致,并抓住人物的特点给予细腻描写。纵然教材上有客厅里的插图,但那种平面黑白线条构图效果很差,甚至在以前课堂出现了学生确定不了而争执的场面,因双方各有根据,老师也不敢妄下断语,造成了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只要利用多媒体,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能让学生由衷地赞叹莫泊桑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更不要说一些记叙文体,
五、合理运用教育资源,精当设置课堂检测,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我们运用教育资源,不要一味承接,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有所选择。老师始终是课堂的操控者,占主导地位。因此,老师在明确每节语文课的重难点同时,通过创造性劳动把课堂流程条理化和趣味化,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后,再进行精心设置课堂检测,当堂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触类旁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产生成就的愉悦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网络教育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是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只要我们多留意,总能采集到需要的花朵用之于课堂,能极大地增强了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对中学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比起以前无奈地采用“逼、卡、压”的方法,觉得轻松多了。试想,对青少年来说“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可谓天壤之别。我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获得了一下优势:
一、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而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内容,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文(当然也包括诗歌),它们都秉承“文以载道”的传统。但是这种渗透在教材中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毕竟是含而不露的。再加上我们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在思想培养方面往往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学生的反应也不强烈。我考虑到现在住校生多,紧密结合重大国家时事,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播放专题片。由于远程教育的播出内容有时段性,我专门有选择地拷贝下来。比如中日钓鱼岛争执,神九上天,百年中国等,使学生了解国情:既有灾难深重的过去,又有骄人辉煌的现在。并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要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带领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会斗志昂扬,几乎是“气吞万里如虎”。确实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取得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
二、能及时弥补老师缺陷,使语文课堂力求尽善尽美
语文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才能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合作探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但老师由于自身的原因,谁也并非完人,都有自己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普通话不流利,有的语言平白无力,有的字迹欠佳,有的板书没有条理,有的不善设计问题等等。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老师的缺陷,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且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比如笔者在黑板上不善绘简笔画,在指导学生赏析曹操的《观沧海》时,特意下载了关于大海的几个画面,学生每读一句诗,我推出一个。课堂效果很理想,学生背诵的又快又好。另外,做好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具备渊博的知识。因为在课堂里所涉及的知识各领域都有,如果我们在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出现了短板,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比如我在教七年级《咏雪》一课,学生疑惑地问:“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我把句子里得柳絮改为杨絮,老师你觉得好不好?”我一时还真不知怎么解答,只得课后上网查阅有关知识,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通过工作中这些点点滴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老师就拥有了威信,同时也就有了感化学生的魅力。
三、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感情体验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都很注重巧妙地设置课堂导语,让学生很快转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有时会发现我们竭尽全力的描述,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如果他(她)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空白的,那么任凭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老师也是劳而无功的。为此,多媒体在这时候就能大显神通。
如在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时,初二学生还没有学过世界历史,不了解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行径,也就不能体会南斯拉夫人民对克拉库耶伐次的那份酸痛,以及提高到国祭的用意。
于是在正式授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一段纳粹屠杀无辜妇女的录像。学生慷慨激昂,无比愤慨利用多媒体具体的画面,胜似老师千言的说明,有助于学生对中心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体在阅读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感
阅读教学一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我们在课堂上分析得越细,有时候还适得其反,学生掌握的效果越差。你看,书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无形中记忆难度增加。大到段意的概括,小到一个字词的赏析,好多是老师越俎代庖的结果,而学生自己生成的东西很少。这样,势必造成老师说作者写得美,学生跟着说美,那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为了改变这中既累了老师又苦了孩子的现状,我向多媒体求助。比如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从远程教育资源网里下载相关课件,在课堂上边放映带雪的山景,远眺连山之景,以及济南的水景,边播放配乐课文朗诵,视听并茂,各种美一起涌现,且相得益彰,学生自然而然达到自己会总结,或者与老师总结的产生共鸣,最起码也拉紧了距离。又比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观察人物细致,并抓住人物的特点给予细腻描写。纵然教材上有客厅里的插图,但那种平面黑白线条构图效果很差,甚至在以前课堂出现了学生确定不了而争执的场面,因双方各有根据,老师也不敢妄下断语,造成了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只要利用多媒体,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能让学生由衷地赞叹莫泊桑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更不要说一些记叙文体,
五、合理运用教育资源,精当设置课堂检测,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我们运用教育资源,不要一味承接,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有所选择。老师始终是课堂的操控者,占主导地位。因此,老师在明确每节语文课的重难点同时,通过创造性劳动把课堂流程条理化和趣味化,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后,再进行精心设置课堂检测,当堂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触类旁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产生成就的愉悦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