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12000陕西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摘 要 目的:回顾性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50眼)非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采用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法治疗。B组20例(25眼)采用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5年,平均1.5年。A组复发5例(5眼),复发率20%。B组复发2例(2眼),复发率8%。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术式设计更为合理,复发率较低。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手术治疗 复发
资料与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1月收治非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患者40例(50眼),均无翼状胬肉手术史(非复发性)。年龄29~68岁,平均49.5岁;男17例(21眼),女23例(29眼);患病时间1~22年。
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年龄29~65岁,平均50.3岁,患病时间1~15年,平均4.5年。B组20例(25眼),年龄33~68岁,平均49.2岁,患病时间1.5~22年,平均4.7年。
手术方法:均为同一术者主刀完成手术,手术在眼科显微镜下进行,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加结膜下麻醉。
A组:手术方式为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法。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巩膜烧灼止血,将结膜残端向内返折约1~2mm,用10~0无损伤线间断缝于距角膜缘约3mm之浅层巩膜上。即暴露约3mm宽巩膜带。
B组:手术方式为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巩膜烧灼止血,取术眼颞上方结膜组织1片,包含角膜缘角膜上皮约1mm宽,大小与胬肉切除后结膜缺损区相当,将其上皮面向上,角膜缘与角膜缘相对合,移植于结膜缺损区,用10~0无损伤线间断对端缝合,角膜缘上下两端固定于浅层巩膜上,颞上方球结膜不需处理。
术后处理:术毕结膜囊涂红霉素眼膏,纱布包扎术眼。预防用抗生素3~5天。术后第3天开放点眼,典必殊眼水,4次/日;爱丽眼水,4次/日;红霉素眼膏,2次/日,共2周。术后8~12天拆除结膜缝线。
治疗费用:A组平均约450元/人,B组平均约1200元/人。B组为A组的2.67陪。
结 果
随访1~2.5年,平均1.5年,A组复发5例,复发率20%,B组复发2例,复发率8%。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均取得良好的疗效,B组患者复发率较A组更低,A组患者治疗费用为B组的37.5%。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对于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设计更为合理,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胬肉组织范围较小、生长缓慢且经济能力较差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法治疗。
讨 论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1,2],翼状胬肉最重要的诱因是环境刺激(紫外线),导致角膜缘上皮(干细胞)屏障破坏,结膜变性与增生。
翼状胬肉切除后巩膜暴露法要求彻底切除胬肉组织,结膜残端向后向内反折,裸露部分巩膜,造成人为屏障,抑制变性结膜增生侵入角膜。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因其设计更为符合翼状胬肉的发病机理,复发率低,而目前应用较多。
综上所述,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宜首选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对于初发且范围较小的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后巩膜暴露法也可作为备选术式。
参考文献
1 张明昌,王勇.重视翼状胬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868-871.
2 阎启昌,刘忠鑫,邸悦,等.三亚地区翼状胬肉发病与紫外线暴露时间相关关系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119:1308-1310.
摘 要 目的:回顾性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50眼)非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采用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法治疗。B组20例(25眼)采用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5年,平均1.5年。A组复发5例(5眼),复发率20%。B组复发2例(2眼),复发率8%。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术式设计更为合理,复发率较低。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手术治疗 复发
资料与方法
2005年9月~2007年1月收治非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患者40例(50眼),均无翼状胬肉手术史(非复发性)。年龄29~68岁,平均49.5岁;男17例(21眼),女23例(29眼);患病时间1~22年。
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年龄29~65岁,平均50.3岁,患病时间1~15年,平均4.5年。B组20例(25眼),年龄33~68岁,平均49.2岁,患病时间1.5~22年,平均4.7年。
手术方法:均为同一术者主刀完成手术,手术在眼科显微镜下进行,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加结膜下麻醉。
A组:手术方式为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法。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巩膜烧灼止血,将结膜残端向内返折约1~2mm,用10~0无损伤线间断缝于距角膜缘约3mm之浅层巩膜上。即暴露约3mm宽巩膜带。
B组:手术方式为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巩膜烧灼止血,取术眼颞上方结膜组织1片,包含角膜缘角膜上皮约1mm宽,大小与胬肉切除后结膜缺损区相当,将其上皮面向上,角膜缘与角膜缘相对合,移植于结膜缺损区,用10~0无损伤线间断对端缝合,角膜缘上下两端固定于浅层巩膜上,颞上方球结膜不需处理。
术后处理:术毕结膜囊涂红霉素眼膏,纱布包扎术眼。预防用抗生素3~5天。术后第3天开放点眼,典必殊眼水,4次/日;爱丽眼水,4次/日;红霉素眼膏,2次/日,共2周。术后8~12天拆除结膜缝线。
治疗费用:A组平均约450元/人,B组平均约1200元/人。B组为A组的2.67陪。
结 果
随访1~2.5年,平均1.5年,A组复发5例,复发率20%,B组复发2例,复发率8%。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均取得良好的疗效,B组患者复发率较A组更低,A组患者治疗费用为B组的37.5%。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对于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设计更为合理,应作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胬肉组织范围较小、生长缓慢且经济能力较差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法治疗。
讨 论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1,2],翼状胬肉最重要的诱因是环境刺激(紫外线),导致角膜缘上皮(干细胞)屏障破坏,结膜变性与增生。
翼状胬肉切除后巩膜暴露法要求彻底切除胬肉组织,结膜残端向后向内反折,裸露部分巩膜,造成人为屏障,抑制变性结膜增生侵入角膜。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因其设计更为符合翼状胬肉的发病机理,复发率低,而目前应用较多。
综上所述,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宜首选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角膜缘上皮的结膜移植术;对于初发且范围较小的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后巩膜暴露法也可作为备选术式。
参考文献
1 张明昌,王勇.重视翼状胬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868-871.
2 阎启昌,刘忠鑫,邸悦,等.三亚地区翼状胬肉发病与紫外线暴露时间相关关系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119:1308-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