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于我,纯粹是自娱。坐在画室的案前,自己常会在恍惚中处于某个洁亮空旷又与世隔绝的空间里,没有约束,没有烦恼,可以随着心性的流淌自由地吟唱。
绘画之余,喜欢阅读。阅读能给人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温润。但事实上,我现在的阅读偏于狭隘,和念书时泡在图书馆里撒渔网式地读已经截然不同。如今的阅读更像是难得悠闲的垂钓,安于一隅,只读某一类。某几个人。
绘画与阅读,在现实社会要求的生存技巧面前,显得很无力。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并没有多大用处的人,除却阅读、画画,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有人说画画的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我有些相信。常觉得画画其实就是孩子在做梦,创作就像在寻觅梦境中缥缈而逝的瞬间。梦境中的美总是在独处时获得,想要与人分享时却再也无法寻觅。它仿佛始终在那里,有时是一道灵光,一闪而过;有时是夜色里的星辰,时隐时现。所以极致的美总是梦幻的,永远抓不住,却永远觉得它最美。
不喜欢画创作小稿,几乎所有的底稿都是直接在大稿上慢慢觅得,哪怕是大篇幅的创作。整个创作过程,最爱起稿,也最爱看起好的稿子——在勾线、敷色之前,它能给人无数个想像的可能,此时的它是鲜活的。如若勾上墨线,想像的空间仿佛一下子就被挤迫到一个很狭仄的角落,敷色就变成一道工序。很多画,如果再画一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画过几年采桑的女子。江南女子采桑的题材,其有某些地域的风格,却与现实背离;完全游离于世外。作飞翔、漂移状的采桑女,只是我闭目悠游中的一个影像而已。如果一定要谈倾向性,我觉得我那时倾心于某些特定的颜色,倾心于内心深处渴望的宁静、平和。画过一些提着鸟笼的女子,也有些悖于现实。鸟笼的意象色彩太浓,很多人问是否代表某个含义,报之以点头微笑。以为我已经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朝向现实或者指向精神的理解,甚至懂或者不博,都不重要。
创作总会在某些阶段产生变化,倾心可以是一世,也可以只是一时。色彩、线条、墨晕,随着时间的推移,技巧也许也会变化。最近在画一些身边的女子,或在暮色中牵手,或在午后荷塘的岸边遐想,或于乡野陌上舞蹈寻欢。画这些小作品,让我觉得舒坦和轻松。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段时期的集中创作,总会看到结果——理想的,或者是不理想的。对我而言,鲜有一段集中的创作时间,痛苦的是有些创作因为工作的耽搁,再拾起,却旧梦难圆——它好像还在那里,但始终找寻不到。
绘画之余,喜欢阅读。阅读能给人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温润。但事实上,我现在的阅读偏于狭隘,和念书时泡在图书馆里撒渔网式地读已经截然不同。如今的阅读更像是难得悠闲的垂钓,安于一隅,只读某一类。某几个人。
绘画与阅读,在现实社会要求的生存技巧面前,显得很无力。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并没有多大用处的人,除却阅读、画画,几乎什么也做不了。
有人说画画的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我有些相信。常觉得画画其实就是孩子在做梦,创作就像在寻觅梦境中缥缈而逝的瞬间。梦境中的美总是在独处时获得,想要与人分享时却再也无法寻觅。它仿佛始终在那里,有时是一道灵光,一闪而过;有时是夜色里的星辰,时隐时现。所以极致的美总是梦幻的,永远抓不住,却永远觉得它最美。
不喜欢画创作小稿,几乎所有的底稿都是直接在大稿上慢慢觅得,哪怕是大篇幅的创作。整个创作过程,最爱起稿,也最爱看起好的稿子——在勾线、敷色之前,它能给人无数个想像的可能,此时的它是鲜活的。如若勾上墨线,想像的空间仿佛一下子就被挤迫到一个很狭仄的角落,敷色就变成一道工序。很多画,如果再画一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画过几年采桑的女子。江南女子采桑的题材,其有某些地域的风格,却与现实背离;完全游离于世外。作飞翔、漂移状的采桑女,只是我闭目悠游中的一个影像而已。如果一定要谈倾向性,我觉得我那时倾心于某些特定的颜色,倾心于内心深处渴望的宁静、平和。画过一些提着鸟笼的女子,也有些悖于现实。鸟笼的意象色彩太浓,很多人问是否代表某个含义,报之以点头微笑。以为我已经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朝向现实或者指向精神的理解,甚至懂或者不博,都不重要。
创作总会在某些阶段产生变化,倾心可以是一世,也可以只是一时。色彩、线条、墨晕,随着时间的推移,技巧也许也会变化。最近在画一些身边的女子,或在暮色中牵手,或在午后荷塘的岸边遐想,或于乡野陌上舞蹈寻欢。画这些小作品,让我觉得舒坦和轻松。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段时期的集中创作,总会看到结果——理想的,或者是不理想的。对我而言,鲜有一段集中的创作时间,痛苦的是有些创作因为工作的耽搁,再拾起,却旧梦难圆——它好像还在那里,但始终找寻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