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中认识生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明确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让社会和学校实行“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生活”为逻辑起点和归宿。教师应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并在习作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最终让学生乐于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恰当描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巧妙引导,为学生打开留心生活的多扇“窗口”
  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作的起点和源泉。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家里,有与家人在一起生活的场景;在学校里,有课内的学习活动,有课间跟同学一起游戏的活动,有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兴趣小组活动等;在社会上,有市场的繁荣、家乡的变化、美丽的大自然等,这些鲜活的材料,足以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但是,学生要丰富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的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写作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授之以渔,为学生开辟观察生活的多条途径
  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中,有的学生善于观察,不仅将客观的事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且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素材,从而写出篇篇好文章来。但大多数同学虽身在其中,却对生活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虽然用眼睛看,但浮光掠影,至多只能有模糊的印象,然后再让他们回忆时,可能早已忘记了。从而让生活中大量有价值、有意义、有趣的材料白白地从眼皮底下溜走了。
  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本班同学的作文,目的是引导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某个同学的细小的动作、表情以及简单的话语,以此来表现这个人物的特点。当学生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生活时,果然有了许多新的发现,那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从生活中抓拍一幕幕精彩的镜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生活中有那么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能让学生错过这些“精彩”?
  人们“观察”不仅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在学生的观察中,我总是一再提醒他们注意到手、眼、耳、心并用。观察如果不全面的话,那么就只会在记忆中留下残缺不全的事实,就会影响写作材料的质地。所以,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管是观察环境,还是观察人物、活动,都要教他们他们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既观察其静态,又要了解其变化,多角度、多侧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
  如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_____”这篇以景为主的记叙文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时突出重点,对重点的景物,要详细地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写出的文章也就精彩纷呈,如《秋天的菊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落叶》《秋天的天空》等都能抓住重点景物的特征、清楚明白地表述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在指导学生写活动、比赛类的观察作文前,我注意先布置好观察任务,让学生既要观察活动、比赛的全过程,又要抓住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或几个镜头进行深入观察,还要观察全场观众的反应,从而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学生在写这一类文章时,既写动作,又写心情,能清楚、有条理、具体地展示活动的精彩场面,抒发个体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
  另外,我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用书面的形式或在头脑中记忆下来,以写观察日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形式丰富表象储存。这样,作文时,学生就能按要求选择素材了。
  三、乐于表达,为学生搭建倾吐心声的多个平台
  要想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写作中去,进行积极有效的表达,就要激发学生对习作内容产生“想说”的动力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学会表达。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我针对这一契机,设计了春游前的作文教学方案:先让学生书面说服老师带他们去春游。然后让学生推荐游玩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又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制定春游时的安全和卫生守则,在班会上讨论后通过。最后,春游回来,要记录下自己在春游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内容。
  春游回来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回忆这次活动,出了一期有关春游的手抄报。手抄报中的文章不单是描写景色,按学生需要可以写春游时某位同学的表现,也可以写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受教育的或被感动的事情等,还让学生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兴致勃勃,习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之所以兴趣高昂、乐于写作,是因为老师巧妙地激活了他们心中“需要”表达的“想说”的强烈欲望。学生因为在丰富的实践中亲身体验感受生活的多彩,因为需要而主动、积极地写作,也就真正懂得了“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其实,这类可写的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其实是非常之多的:心中的不快,可以通过作文宣泄;心中的欢喜,可以通过作文与他人分享;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可以通过作文化解;与父母有了隔阂,可以通过作文实现沟通;对老师的要求,可以通过作文提出…老师要做有心人,适度、适当地引领,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独特的生活,抒写自己真情的流露,留下自己成长的脚印,撰写自己人生的“史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当学生擦亮感悟生活的慧眼,真正热爱生活,拥有更多的心灵感悟,充满激情地“吐其所不得不吐”时,他们会觉得习作是一种享受,从而不可遏制地爱上写作。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为学生搭建作文的舞台,努力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开辟一片绿地,使学生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在语言应用中提高写作水平,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反映浓浓的生活情趣,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陶行知文集
  [3]于漪老师教你写作文
  [4]管建刚作文训练系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构建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是中职学校培养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关键。本文从机电人才培养目标入手,构建了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并对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摘 要】《论语》是华夏文化的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魂,在西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法国也不例外。此文将从缘起直至今朝,梳理《论语》在法国的译介历程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为后来的《论语》法译研究者提供一定可参考资料。  【关键词】论语;翻译;影响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而且还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
【摘 要】作为小学生,思想活跃,兴趣易转移,如何使他们在四十分钟内注意力不离开课本,保持浓厚兴趣,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求知欲才会更强烈,接受、汲取、消化知识也才会更容易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兴趣;提高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而在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组成部分。在合作办学过程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不但在于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其将为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
教材是教学之本,教材建设与管理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与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呈现新的特点,也存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职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却明显不足。职业院校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建设校园创新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培养
什么是数字家庭网络? 对于数字家庭的概念有很多种说法,从目前来看,“数字家庭”还只是代表着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在将家电产品数字化的同时,使各种数字消费电子产品高度整合,计
文章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技工院校文秘中技班,对班级管理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构建了"凝聚专业特色、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特色班级"的中技班级管理雏形。
采用Biggs(1987)编制的"学习过程问卷"对某高职院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新生的学习动机中,浅层型动机占主导,然后是深层型动机、成就型动机,而在学习中主要采用深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