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31日,是大名鼎鼎的“万圣节”,又叫“鬼节”,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
其实,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鬼节”,即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是传说中鬼门关打开的日子。
于是,我突发奇想:洋人的“鬼节”里,中国鬼们在干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行人在万圣节踏上了拜访“中国鬼”的征途……
俺以最勇敢的惊鱼的名义发誓,今天就带大家探访一下京城几大著名的闹鬼场所。俺将以图片和文字共同为大家介绍这些“鬼屋”,如果有兴趣,大家尽可以夜间去探访它们,没准还能在里面开个不错的party。
凌晨探访潘家园鬼市
对于潘家园鬼市的形成,有一种说法。旧社会,潘家园开市的时间比较早,因此,天还没亮,也没有电灯,黑漆漆一片。有钱人一般会提着灯笼来,而穷人只能打着火石,不管是灯笼还是火石,光亮都像鬼火一样,黑幽幽的,照着来往的人影,看上去飘忽不定。
虽然没有鬼,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潘家园就像传说中的冥界一样,充满了阴森的鬼气。还有很多人趁着黑暗鬼鬼祟祟,卖一些见不得人的赝品,所以“鬼市”的名号就逐渐传开了。
据说,潘家园鬼市是在阴阳交错的时候开市,此时,世界被罩在一片隐隐绰绰的光影中,谁也看不清谁。这个时候,不但活人要来逛市场,而且死去的魂魄也喜欢来这里。
开车一路沿着西三环向东,天色未明,一路霓虹闪烁,直至来到潘家园桥西南方,我们才看到了夜色里已经人头攒动的潘家园旧货市场。
一进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大门,我们就被这里的气氛感染了,虽然是凌晨,但市场里热闹非凡。
在鬼市上淘宝的人群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拿着手电和布袋,一看就是收藏迷。其实,真正懂行的买家,一般都出现在潘家园的早市里,很少有大白天出现的。
白天市场里的很多摊位都是空空荡荡的,卖家大多坐着闲聊,看到买家后也爱理不理的,买卖做的不多。
从周一到周五,潘家园市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8点到下午6点,而周六、周日早上4点半就开始营业了。
市场里的摊贩和经常出入这里的老主顾心里都明白,周六、周日才是潘家园市场真正的出活儿日。由于古玩交易这个行业的“水”很深,平日里摆放的大多是一些没有价值的物品,而要想淘到好东西,必须在周末的鬼市上才可能实现。
周一到周五小贩们摆放的大多数都是一些高仿、高赝产品,买的人很多都是不懂行道的人。而只有在鬼市上小贩们才会拿出真货,而到这里淘宝的人也是行家,所以东西也能卖上价钱。
据说有一位老人花了二十多块钱,就买下了一件刻有铭文的元代景德镇彩瓷高脚杯,价值连城。据说,潘家园还出现了一块约二百多斤重的猛犸头骨化石,经过专家鉴定后,市场价约在500万左右。
当然,这些都是传言,是否真的如此,无法考证。但是潘家园里确实有很多珍贵的古董和值得收藏的各种玩物。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淘宝”的过程,就是一种完美的享受,就像把一个收藏爱好者放到了装满古董和赝品的房间里,玩家们慧眼识真,所有的瓶瓶罐罐、琴棋书画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快6点了,我看到潘家园市场里的小摊已基本摆满了,而稍晚的商户只能在一旁等着其他商户撤摊。
很多人都拿着小手电筒仔细研究相中的物品,有的人仔细观看了约半个小时左右,开始漫不经心地砍价,一旦成交,马上把自己心意的“宝贝”放到布袋子里。
6点半左右,潘家园鬼市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大约8点左右,天色已亮,“鬼气”散尽,鬼市基本结束。
尽管鬼市结束了,但潘家园的热闹依然不减,各种仿古家具、文房四宝、钱币、服饰、脸谱、历史遗物、古籍字画摆满了整个市场,各种古玩交易仍在上演,各种悲喜的故事仍在发生。
虎坊桥湖广会馆
从潘家园出来,我们就直奔虎坊桥的湖广会所,我已经向往那里很久了,因为那里据说是我的偶像张居正的府邸。
关于此地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此处是明朝张江陵故宅,张江陵即明代著名改革家张居正,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神宗下诏夺去张居正上柱国封号和文忠赐谥,并撤其子锦衣卫的指挥职务。五月,张宅被查抄,饿死十余口,长子敬修自杀,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条性命。神宗在刑部尚书潘季驯的乞求下,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顷,以赡养张居正的八旬老母。家中人大多冤死,从此就开始传说有冤魂出没。
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此地建馆初期本为乱葬岗,无主野坟伴磷火,清明时分鬼戚戚。民国后有位狮面老人居此看守庄院,鬼事慢慢减少。待他去世之后,鬼事重现。还有人说,这里常演鬼戏。所谓鬼戏,就是不给活人看,而是演给死人的。曾有冒失的家伙偶入该场,说演出之时,台下空无一人,其实阴森森,凄惨惨,定睛一看台下端坐的,有着汉式长袍的,有着满人马褂的,也有着民国军装的,更有断头的,缺臂的,演出一毕,自然散去,只是满地空余瓜子皮而已。
我们还没到会馆门口,老远就看见一个脸谱的雕塑。说是一个雕像其实是四个半张脸组成的,红黄黑白各半张,估计是各有代表的含义。可惜咱虽知道京剧,但不太懂京剧一些细节,于是仅仅一掠而过,还是赶紧去看那个灵异的物件吧。
买过票,验过票,赶紧钻进去。走了两步又退回来,还不知道那个灵异的物件在哪里啊?问过工作人员,才知道还要往里走才能看见。进了第二个院子,终于看见了它。有人问我看见什么灵异物件了,现在可以告诉您——这个物件就是湖广会馆有名的“子午井”。为什么说其灵异啊?传说这井在子午二时也就是早晚十二点左右的时候清泉上涌,井水打上来一喝倍儿甜,其他时辰就不如此二时了。
不过尤为可惜的是工作人员告诉我真正的子午井于上世纪70年代被填平,上面盖起了小房,井口被挪到不远处砌渗水池用。1996年修复,汉白玉的高井台是重修时新砌的。今天恢复的子午井井圈、字都在,只是井已经不知还是不是原来的位置了。工作人员的一番话让我有些失望,井已不是那口井,传说的灵异现象估计也无法看到了……
礼亲王府
车子往西没多远,就到皇城根附近了,这里有著名凶宅之一——礼王府。此地最早为努尔哈赤之子代善(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府邸,自建立至今已有三百年左右。崇德元年,代善受封为和硕礼亲王。顺治十六年,代善之孙杰书袭礼亲王爵位,改封号为康亲王。礼王府便是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代善本人虽能征善战,但暴戾非常,甚至曾亲自杀死自己的儿子。加上统治者之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含恨或含冤而死之人,不在少数。故而有种传说,这里平白无故会刮起三米多高的旋风,霎时间飞沙走石,转眼又烟消云散,端的诡异。
礼亲王府周围胡同甚多,有人告诉我,这里晚上常会看到飘来飘去的人。难道他们已经开发出了反重力装置?好强!我在周围发现了一间屋子,上书“此房不卖”,看起来还不错,不知道是哪位大富豪的蜗居之所?
天气热得要命,我一直在幻想,要是传说中的旋风这时候刮起来,肯定非常凉快,可是一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感觉到有任何刮风的迹象。不甘心就此离开的我们,开始找礼王府周围的居民打探消息,结果他们都说在这里住了很久,却从未见过礼王府刮起过旋风。
我们跟一位老住户高大爷求证此事,他听完后打趣道:“北京风沙是大,可也不至于传得这么邪乎吧?光是沙尘暴就够人受的了,再来个三米高的旋风,那还让不让人活了?我猜,没准是哪个痛恨北京沙尘暴的小子随口一说,就流传开了一个鬼故事。”
我们听后也感觉有道理,平地无缘无故刮起3米高的旋风,一听就不靠谱,看来又让网络给忽悠了!
西单小石虎胡同
本人爱好红学,所以曹雪芹的故居小石虎胡同33号是一定要去的。据说曹家屡逢巨变之后,曹雪芹离开蒜市口,曾迁居到此。曹雪芹就在这里写下了《石头记》,纪晓岚曾描述过这所房子:“童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据当地久居的人说,在这里住的人,时间长了都会在夜里听到丝竹之声,夹杂有年轻女人幽怨的吟诗声……
可是等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商铺……又一个商铺……又一个……还是商铺……各种商铺和租赁将这胡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卖场,而33号也没能幸免……真是失望!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位文豪徐志摩曾经居住过的石虎胡同7号,此地据传是吴三桂的住宅。陈圆圆的芳魂几百年来都在这条幽深胡同升空游弋,据说民国初年,一位洋车夫路过此地,客人下车付钱以后就转眼不见了,只看到一支清朝大员脑后的孔雀翎在空气中浮动着渐行渐远,而车夫低头一看,手里的“袁大头”变成了早已废止的在清朝初年流通的顺治通宝……
而如今的石虎胡同7号,已经是北京松坡图书馆,专藏外文书籍之处。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在阳气这么浓重的地方,想来也不会有鬼出没了。我们几个人外语水平都不怎么样,此地也没有传说中的鬼,所以就没有进去,直接前往下一处鬼地。
东直门簋街
东直门簋街几乎是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无论是白天的宽敞平坦,还是夜晚的觥酬交错,似乎都和“鬼气森色”毫不搭界。带着疑问我们寻访了在隔街路边纳凉的几位老人。老人很热情,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很多关于簋街的故事。
“小伙子,看见街头那个大酒杯了吧,下面写的是‘簋街’,不是小鬼儿的‘鬼儿’,这都是图文雅后改的。”老人清清嗓子接着说:“住在东直门的老人儿都知道,几十年前这儿可并不是这样,从城门楼往外看是一大片的坟场,城门里的棺材铺子倒是不少,平时也没什么人。”
“这门过去就是抬死人用的,”另一个看起来更年长的说:“不过说不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早市了,天没亮就开张,卖的都是小东西,小煤灯忽闪忽闪的,还真有点像鬼火。”
这些都是解放前的传说,真正的餐饮一条街的形成是在1997年,当时还没有一条通宵营业的饮食街,当时也就几个商家,人气不旺,“鬼”名气也就不胫而走了。
即便后来红火了也有人说夜里城外的鬼都进来吃饭,要不怎么白天没有夜里热闹呢。但爱热闹的现代人也就把这些当成餐桌上的谈资,一笑而过。
既然来到了这里,我们怎么可能不在这里暴搓一顿呢,买单嘛,那肯定是戚主编的事喽!他一直都是冤大头!
感受末班车的惊悚感觉
从簋街出来已经很晚了,我们几个不可避免地要坐末班车,正好也可以验证一下传说中的故事。
北京的末班车故事简直太多了,有不同的版本。比如在市内消失的公交车结果在密云水库里找到,再比如刚上车的小伙子被一个老大爷强行拽下车,等下车后才告诉小伙子,和他一起上车的三个人没有腿!
上车后,的确跟白天的感觉不一样,车上人很少,显得很空,有一丝凉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鬼!我盯着每一个上车的乘客,结果没有发现一点问题。看来关于北京公交末班车的传说纯属扯淡!
夜晚笼罩了大地,躺在床上,回想一天的探鬼经历,虽然没有遇见一个鬼,但收获还是不小的。我们的恐惧常常源于自己对未知世界和黑暗的不确定感,这些心理作用将导致我们对所谓的鬼屋以及附近的区域产生强烈惊恐和抵触,那里很平常的一件事物很可能令人毛骨悚然。我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鬼之类的玩意儿,可很多人都不相信。现在你应该信了吧!
你做好去鬼屋探险的准备了吗?
其实,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鬼节”,即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是传说中鬼门关打开的日子。
于是,我突发奇想:洋人的“鬼节”里,中国鬼们在干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行人在万圣节踏上了拜访“中国鬼”的征途……
俺以最勇敢的惊鱼的名义发誓,今天就带大家探访一下京城几大著名的闹鬼场所。俺将以图片和文字共同为大家介绍这些“鬼屋”,如果有兴趣,大家尽可以夜间去探访它们,没准还能在里面开个不错的party。
凌晨探访潘家园鬼市
对于潘家园鬼市的形成,有一种说法。旧社会,潘家园开市的时间比较早,因此,天还没亮,也没有电灯,黑漆漆一片。有钱人一般会提着灯笼来,而穷人只能打着火石,不管是灯笼还是火石,光亮都像鬼火一样,黑幽幽的,照着来往的人影,看上去飘忽不定。
虽然没有鬼,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潘家园就像传说中的冥界一样,充满了阴森的鬼气。还有很多人趁着黑暗鬼鬼祟祟,卖一些见不得人的赝品,所以“鬼市”的名号就逐渐传开了。
据说,潘家园鬼市是在阴阳交错的时候开市,此时,世界被罩在一片隐隐绰绰的光影中,谁也看不清谁。这个时候,不但活人要来逛市场,而且死去的魂魄也喜欢来这里。
开车一路沿着西三环向东,天色未明,一路霓虹闪烁,直至来到潘家园桥西南方,我们才看到了夜色里已经人头攒动的潘家园旧货市场。
一进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大门,我们就被这里的气氛感染了,虽然是凌晨,但市场里热闹非凡。
在鬼市上淘宝的人群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拿着手电和布袋,一看就是收藏迷。其实,真正懂行的买家,一般都出现在潘家园的早市里,很少有大白天出现的。
白天市场里的很多摊位都是空空荡荡的,卖家大多坐着闲聊,看到买家后也爱理不理的,买卖做的不多。
从周一到周五,潘家园市场的营业时间是从早8点到下午6点,而周六、周日早上4点半就开始营业了。
市场里的摊贩和经常出入这里的老主顾心里都明白,周六、周日才是潘家园市场真正的出活儿日。由于古玩交易这个行业的“水”很深,平日里摆放的大多是一些没有价值的物品,而要想淘到好东西,必须在周末的鬼市上才可能实现。
周一到周五小贩们摆放的大多数都是一些高仿、高赝产品,买的人很多都是不懂行道的人。而只有在鬼市上小贩们才会拿出真货,而到这里淘宝的人也是行家,所以东西也能卖上价钱。
据说有一位老人花了二十多块钱,就买下了一件刻有铭文的元代景德镇彩瓷高脚杯,价值连城。据说,潘家园还出现了一块约二百多斤重的猛犸头骨化石,经过专家鉴定后,市场价约在500万左右。
当然,这些都是传言,是否真的如此,无法考证。但是潘家园里确实有很多珍贵的古董和值得收藏的各种玩物。
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淘宝”的过程,就是一种完美的享受,就像把一个收藏爱好者放到了装满古董和赝品的房间里,玩家们慧眼识真,所有的瓶瓶罐罐、琴棋书画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快6点了,我看到潘家园市场里的小摊已基本摆满了,而稍晚的商户只能在一旁等着其他商户撤摊。
很多人都拿着小手电筒仔细研究相中的物品,有的人仔细观看了约半个小时左右,开始漫不经心地砍价,一旦成交,马上把自己心意的“宝贝”放到布袋子里。
6点半左右,潘家园鬼市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大约8点左右,天色已亮,“鬼气”散尽,鬼市基本结束。
尽管鬼市结束了,但潘家园的热闹依然不减,各种仿古家具、文房四宝、钱币、服饰、脸谱、历史遗物、古籍字画摆满了整个市场,各种古玩交易仍在上演,各种悲喜的故事仍在发生。
虎坊桥湖广会馆
从潘家园出来,我们就直奔虎坊桥的湖广会所,我已经向往那里很久了,因为那里据说是我的偶像张居正的府邸。
关于此地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此处是明朝张江陵故宅,张江陵即明代著名改革家张居正,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神宗下诏夺去张居正上柱国封号和文忠赐谥,并撤其子锦衣卫的指挥职务。五月,张宅被查抄,饿死十余口,长子敬修自杀,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条性命。神宗在刑部尚书潘季驯的乞求下,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顷,以赡养张居正的八旬老母。家中人大多冤死,从此就开始传说有冤魂出没。
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此地建馆初期本为乱葬岗,无主野坟伴磷火,清明时分鬼戚戚。民国后有位狮面老人居此看守庄院,鬼事慢慢减少。待他去世之后,鬼事重现。还有人说,这里常演鬼戏。所谓鬼戏,就是不给活人看,而是演给死人的。曾有冒失的家伙偶入该场,说演出之时,台下空无一人,其实阴森森,凄惨惨,定睛一看台下端坐的,有着汉式长袍的,有着满人马褂的,也有着民国军装的,更有断头的,缺臂的,演出一毕,自然散去,只是满地空余瓜子皮而已。
我们还没到会馆门口,老远就看见一个脸谱的雕塑。说是一个雕像其实是四个半张脸组成的,红黄黑白各半张,估计是各有代表的含义。可惜咱虽知道京剧,但不太懂京剧一些细节,于是仅仅一掠而过,还是赶紧去看那个灵异的物件吧。
买过票,验过票,赶紧钻进去。走了两步又退回来,还不知道那个灵异的物件在哪里啊?问过工作人员,才知道还要往里走才能看见。进了第二个院子,终于看见了它。有人问我看见什么灵异物件了,现在可以告诉您——这个物件就是湖广会馆有名的“子午井”。为什么说其灵异啊?传说这井在子午二时也就是早晚十二点左右的时候清泉上涌,井水打上来一喝倍儿甜,其他时辰就不如此二时了。
不过尤为可惜的是工作人员告诉我真正的子午井于上世纪70年代被填平,上面盖起了小房,井口被挪到不远处砌渗水池用。1996年修复,汉白玉的高井台是重修时新砌的。今天恢复的子午井井圈、字都在,只是井已经不知还是不是原来的位置了。工作人员的一番话让我有些失望,井已不是那口井,传说的灵异现象估计也无法看到了……
礼亲王府
车子往西没多远,就到皇城根附近了,这里有著名凶宅之一——礼王府。此地最早为努尔哈赤之子代善(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府邸,自建立至今已有三百年左右。崇德元年,代善受封为和硕礼亲王。顺治十六年,代善之孙杰书袭礼亲王爵位,改封号为康亲王。礼王府便是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代善本人虽能征善战,但暴戾非常,甚至曾亲自杀死自己的儿子。加上统治者之间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含恨或含冤而死之人,不在少数。故而有种传说,这里平白无故会刮起三米多高的旋风,霎时间飞沙走石,转眼又烟消云散,端的诡异。
礼亲王府周围胡同甚多,有人告诉我,这里晚上常会看到飘来飘去的人。难道他们已经开发出了反重力装置?好强!我在周围发现了一间屋子,上书“此房不卖”,看起来还不错,不知道是哪位大富豪的蜗居之所?
天气热得要命,我一直在幻想,要是传说中的旋风这时候刮起来,肯定非常凉快,可是一直到我们离开也没有感觉到有任何刮风的迹象。不甘心就此离开的我们,开始找礼王府周围的居民打探消息,结果他们都说在这里住了很久,却从未见过礼王府刮起过旋风。
我们跟一位老住户高大爷求证此事,他听完后打趣道:“北京风沙是大,可也不至于传得这么邪乎吧?光是沙尘暴就够人受的了,再来个三米高的旋风,那还让不让人活了?我猜,没准是哪个痛恨北京沙尘暴的小子随口一说,就流传开了一个鬼故事。”
我们听后也感觉有道理,平地无缘无故刮起3米高的旋风,一听就不靠谱,看来又让网络给忽悠了!
西单小石虎胡同
本人爱好红学,所以曹雪芹的故居小石虎胡同33号是一定要去的。据说曹家屡逢巨变之后,曹雪芹离开蒜市口,曾迁居到此。曹雪芹就在这里写下了《石头记》,纪晓岚曾描述过这所房子:“童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据当地久居的人说,在这里住的人,时间长了都会在夜里听到丝竹之声,夹杂有年轻女人幽怨的吟诗声……
可是等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商铺……又一个商铺……又一个……还是商铺……各种商铺和租赁将这胡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卖场,而33号也没能幸免……真是失望!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位文豪徐志摩曾经居住过的石虎胡同7号,此地据传是吴三桂的住宅。陈圆圆的芳魂几百年来都在这条幽深胡同升空游弋,据说民国初年,一位洋车夫路过此地,客人下车付钱以后就转眼不见了,只看到一支清朝大员脑后的孔雀翎在空气中浮动着渐行渐远,而车夫低头一看,手里的“袁大头”变成了早已废止的在清朝初年流通的顺治通宝……
而如今的石虎胡同7号,已经是北京松坡图书馆,专藏外文书籍之处。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在阳气这么浓重的地方,想来也不会有鬼出没了。我们几个人外语水平都不怎么样,此地也没有传说中的鬼,所以就没有进去,直接前往下一处鬼地。
东直门簋街
东直门簋街几乎是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无论是白天的宽敞平坦,还是夜晚的觥酬交错,似乎都和“鬼气森色”毫不搭界。带着疑问我们寻访了在隔街路边纳凉的几位老人。老人很热情,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很多关于簋街的故事。
“小伙子,看见街头那个大酒杯了吧,下面写的是‘簋街’,不是小鬼儿的‘鬼儿’,这都是图文雅后改的。”老人清清嗓子接着说:“住在东直门的老人儿都知道,几十年前这儿可并不是这样,从城门楼往外看是一大片的坟场,城门里的棺材铺子倒是不少,平时也没什么人。”
“这门过去就是抬死人用的,”另一个看起来更年长的说:“不过说不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早市了,天没亮就开张,卖的都是小东西,小煤灯忽闪忽闪的,还真有点像鬼火。”
这些都是解放前的传说,真正的餐饮一条街的形成是在1997年,当时还没有一条通宵营业的饮食街,当时也就几个商家,人气不旺,“鬼”名气也就不胫而走了。
即便后来红火了也有人说夜里城外的鬼都进来吃饭,要不怎么白天没有夜里热闹呢。但爱热闹的现代人也就把这些当成餐桌上的谈资,一笑而过。
既然来到了这里,我们怎么可能不在这里暴搓一顿呢,买单嘛,那肯定是戚主编的事喽!他一直都是冤大头!
感受末班车的惊悚感觉
从簋街出来已经很晚了,我们几个不可避免地要坐末班车,正好也可以验证一下传说中的故事。
北京的末班车故事简直太多了,有不同的版本。比如在市内消失的公交车结果在密云水库里找到,再比如刚上车的小伙子被一个老大爷强行拽下车,等下车后才告诉小伙子,和他一起上车的三个人没有腿!
上车后,的确跟白天的感觉不一样,车上人很少,显得很空,有一丝凉意,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鬼!我盯着每一个上车的乘客,结果没有发现一点问题。看来关于北京公交末班车的传说纯属扯淡!
夜晚笼罩了大地,躺在床上,回想一天的探鬼经历,虽然没有遇见一个鬼,但收获还是不小的。我们的恐惧常常源于自己对未知世界和黑暗的不确定感,这些心理作用将导致我们对所谓的鬼屋以及附近的区域产生强烈惊恐和抵触,那里很平常的一件事物很可能令人毛骨悚然。我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鬼之类的玩意儿,可很多人都不相信。现在你应该信了吧!
你做好去鬼屋探险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