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群文”与“单篇”为一体的专题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题教学”作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新型课堂呈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对接语文课堂的转型,缩小从传统走向变革的教学落差?“群文”与“单篇”一体,通过群文整合达成联动融通,通过单篇精读指向深刻体悟,可以成为阅读教学课堂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专题学习;群文教学;单篇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深入,高中语文的课堂变革也在悄然发生,依托核心素养的引领和任务群学习的导向,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关键能力等理念正在成为推动语文课堂走向的基本力量。在新的课堂生态下,“专题教学”作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的新型课堂呈现形式,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认可。本文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从群文教学的联动融通与单篇教学的深入探究两个方向,探讨专题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学习任务群与专题教学
  “群”是“学习任务群”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在“群”的指引下,“整合”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专题学习“既有单篇教学的成分,又有单元教学的因素”[1],其突出的开放性、模拟性、研究性和建构性,成为“整合”这一学习形式的有效选择。它不仅在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方式上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更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改变着师生的体验、认知、发现和领悟。
  一个专题,就是包含情境、资源、任务、过程、方式等在内的具体的“学习项目包”。那么,对于一个专题,怎样的教学开展才是有质量的?我们需要对这个“项目包”进行分解和细化,将其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任务,给学生系统、立体、深刻的学习体验。在这根活动链条上,群文教学可以实现各个活动间的整合统筹,实现联动融通;单篇精读可以推进某一具体节点的深入探究,指向深刻体验。将群文和单篇融为一体,可以成为实施专题教学的一种尝试。
  二、群文整合中的联动融通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作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下三个学习单元的开篇,围绕“学习之道”这个话题,选择了《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六篇文章(带星号的为自读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选文涉及古今中外,以说理为主,说理方法全面,语言特色鲜明,或阐述学习的意义,或讨论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或描述学习的经历与感受,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从单元学习任务看,该单元以“认识和掌握论述文的基本思辨方式”作为专题学习内容,统领了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使用、论证语言的表达、论述的针对性等具体学习任务。面对众多学习内容在不同文本中的多元呈现,传统的单篇教学很难将专题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群文教学的统整性则可以很好地将这些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文本间、活动间的联动融通。
  在专题学习中,笔者依托《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三篇课文,在前期基本的论据和论证梳理的基础上,选择了“论述的针对性”这个切入点,以论点与现实针对性、论据论证与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语言风格与读者针对性统整课文,采取群文教学的形式,提出了一个课堂探究题:
  与《师说》《反对党八股》的丰富论证方法相比,《劝学》仅采用“比喻(对比)”论证的方法,是不是显得过分单一?
  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劝学》的论点是“学不可以已”,这是荀子针对“性恶论”的主张提出的解决措施,其文章针对的读者应为所有人,比喻论证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受众范围更为广泛,更有利于文章观点流传和被接受。
  在学生发现论述文读者针对性的基础上,笔者作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对三篇选文的“论述针对性”作进一步的发掘。学生通过充分的小组活动,对选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式、论证语言等有了多方面的思考,整理学生课堂回答如下:
  生1:《劝学》的比喻论证所用的喻体也很有意思,像“冰水”“木直中绳”“登高而招”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更容易让人理解,我觉得这也是为他的读者而设计的;《师说》的读者除了李蟠,更主要的还是当时的士大夫,韩愈是直接去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不耻相师”这个情况的,所以他的语气比较强烈,经常有“嗟乎”这种感叹句;《反对党八股》的读者对象是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所以它的表述比较口语化,引用的也多是一些俗语,比较通俗易懂。《师说》和《反对党八股》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都有一定的读者指向。
  生2:跟《劝学》劝勉的对象是所有人,表述相对温和不同,《师说》针对的士大夫之族,他们身负家国使命,责任更加重大,所以身上的问题也更加严峻,韩愈的态度就更加激愤。他用“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两个例子来批判士大夫之族,非常有意思:一个是他们自己的经历,切身体会感受会更强烈;一个是他们瞧不上的人,采用对比论证显得更加激烈,更有力量,更能刺激他们,让他们知耻而后进。两个论据的选择和一个论证方法的使用都显得针对性特别明显。
  生3:《师说》第二段以“嗟乎”开头,语调强烈;以“呜呼”结尾,有些悲哀沉痛。前面激烈,可以引人注意;后面深沉,则有些发人深思。前高后低的语气走向,是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期待改变这个现状,指向当时的社会现实。
  生4:《反对黨八股》的举例和引用都非常通俗,像“瘪三”“中药铺”“懒婆娘的裹脚布”这些,我觉得除了针对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这些听众之外,它的演讲稿的文体也是一部分原因,语言通俗幽默更能吸引听众。另外,这篇文章“第一、第二”的并列式结构,简单清晰,也更适合演讲的场合。
  ……
  从学生的课堂反馈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群文的比对中,学生以“针对性”为切入点,将原本零散的论点、论据、论证、语言表达、文本情境等多个学习活动串联在一起,实现了不同文章间的联动互通,并通过对针对不同读者、不同情境、不同现实问题等的思考,对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使用和论证语言的表达等都有了更加综合、充分的认知和更加系统、自主的建构。   三、单篇精读下的深入探究
  群文联动通过探究合作和分享成果,让专题教学在开放、聚合、创生的课堂形态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专题教学的依归应是单篇教学的结论性贯通和呈现。[2]单篇教学文本解读的示范性和深入性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旋律,没有单篇教学作支撑,专题教学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前期的学习中,群文教学虽然帮助学生建构了对论述类文本较为立体和系统的认知,但就“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而言,将学习成果停留在这一层面应该是不够的,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单篇精读的方式,选择某一适当的节点作深入停留,帮助学生生成更加全面立体的知识建构。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以《拿来主义》作为这一节点进行单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论述文的基本思辨方式,在精读精思中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深化学生对专题学习内涵的把握。
  在单篇精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精读文本,通过“这一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这一类”文本的基本情况。针对《拿来主义》的单篇教学,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学习任务群的指向,在学习完文章破立结合的写法和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这两个基本教学内容之后,笔者确定了“通过对文章论证形式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学习论据与论证方式选择的严密性”这一教学任务,让学生结合在群文教学学习中形成的对论据和论证的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论据选择的注意事项,深化对论述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學策略上,笔者通过“论证严密性衡量表”(如表1)的形式,帮助学生考量文本的得与失,形成自己有质量的思维判断。
  结合课堂教学,学生考量《拿来主义》的论述情况。摘录学生表格片段如表2所示。
  单篇精读,指向深入探究,《拿来主义》的单篇学习,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文本内容、理解破立结合手法和比喻论证意义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论据、论证进行反复的推敲和深入的思考,开始尝试合理质疑,多元解读,逐步培养理性思辨的能力。
  在新的课堂生态下,专题教学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将群文与单篇融为一体,用群文教学联动单元内容,用单篇精读深化学生体悟,作为专题教学的一种尝试,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新的课堂形式中有“融通”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以切实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褚树荣.从实验室到田野:学习任务群视域中的专题学习[J].语文学习,2018(02):40.
  [2]肖峰旭.语文专题教学的批判性思考和策略性建构[J].基础教育课程,2019(11):26.
  [3]胡勤.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任务六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13.
其他文献
疫情下的网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开展了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网课小主播”活动。活动规则如下:  1.提前一天以在乐课网(一个可开展网络教学的平台)上“抽答”的形式,从学生中抽取“每日主播”人选。  2.“每日主播”要准备一份资料进行播报,内容不限。  3.“每日主播”至少要提出一个和语文有关的问题,让其他同学来回答。  4.用手机上课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程序太多”是常见的一大弊病。固定程序太多,导致教师上课容易分散用力,弱化语用目标。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言语实践活动,所以减少程序,聚焦语用,是语文教学本该坚守的立场。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温儒敏教授曾在一次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讲座中说,语文备课中最常见的通病有五个,而“程序太多”是其中之一。[1]翻看各种语文教案,讲究程序是
期刊
文言文教学意在“文”与“言”的统一。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的文言文单元选录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一为赠序,一为“表”,实际上,究其文本特质,两文均属于劝说类文本。《出师表》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均将教学着力点放在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上,忽视了“表”作为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它首先应关注的是陈情言事的对象及陈情言事的目的,也即写作对象和写
期刊
摘 要:课文除了充当学生学习语文技能、举一反三的“例子”,也是在某个方面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经典。所以教师教学中在使用“例子”功能之余,还应该精研文本,找准契点,让学生既收获阅读技巧和写作借鉴,又能够领悟经典的多元延展和作者的匠心,增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这种解读法和相关教学理论可称之为“契点语文论”。《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的教学,可以通过解读“箕踞”这个细节,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柳宗元的情怀。 
期刊
摘 要:从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考生的写作既有亮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对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启示如下:强化阅读训练,提高审题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论证能力;强化日常积累,提高人文内涵;强化写作训练,拒绝宿构套作。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评价;作文备考  2019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情境性任务型写作题。试题通过创设思维情境,突出理性思辨,引导类比联想,层层
期刊
摘 要:对“何事于仁”一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论语〉选读》的不同版本,给出了两种解释:一种是解释为“何止于仁呢”,并且对“事”单独作了注释;一种是解释为“这哪里是致力于仁呢”,且取消了对“事”的单独作注。参看历代研究者的解释可知,“何事于仁”解释为“何止于仁”更为妥当,因为它体现了“圣”是比“仁”更高的境界,也使孔子引导子贡实践“仁”有了基础。   关键词:古文注解;《〈论语〉选读
期刊
摘 要:《葡萄月令》言约旨远,凸显了汪曾祺独特的生活、审美体验。作者在原生态地反映农村生活和葡萄生长的真实过程,也在谱写一曲生命的赞歌:葡萄,在生长中实现从形到神的生命蜕变;果农,在生产中完成从苦到乐的生命升华;作者,在生活中炼就从失到得的生命超脱。   关键词:文本解读;《葡萄月令》;汪曾祺  《葡萄月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课文。文章采用“月令体”叙写
期刊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原来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被迫转成网络教学。网络教学不能直观看到学生的现场反应,并且不能如平常般与学生自然地交流沟通,这让一线教师很焦虑,很迷茫,很无奈。笔者今年执教高三,上了几堂网络课后也深有感触。  高三复习,作文是重头戏,也是个大难题。光说理论不行,还得经常实战。平时,学生就怕写作文,教师批改也痛苦。如今,采用网络教学,难度就更加大了。笔者设想:为什么作文复习一定要写完整的一篇作
期刊
摘 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的颁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形态正在悄然转型。阅读教学的“1121”式实施路径,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遵循明确一个教学终点、找准一个教学支点、设置两个活动情境、拓展一个言语实践的基本教学模式,探求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以落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旨归。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实施路径;《百合花》  伴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以下
期刊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选文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  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