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如何吸引人才是中小企业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分析,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才 吸引策略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如何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现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笔者针对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难点提出了如何建立吸引人才机制的看法。
一、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的难点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难重重,主要问题有几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中小企业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差,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
2、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
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大多中小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也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吸引人才机制的建立
虽然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扰较多,但是中小企业具有体制灵活、对环境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等优点;人才在企业的发展的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体现自己的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正确的观念
1.从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建立全面的人才观是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中小企业主要应建立如下人才观:
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
人才是多层次性的:企业经营中,各种人才居于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的技术开发的专家,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全面的人才观可以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
2.从“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
由于各种原因,中小企业有一种人才完美的错觉,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形成了一种对人才的依赖心理。只有打破人才完美的观点,企业才能自觉地完善管理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而不是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
同时,它还有助于企业形成系统管理的观念。
3.转变片面的“人才的需求”观,从人才“需要事业”到人才“要事业,也要生活”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人才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他们不在乎物质需求。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判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个体的生活质量高低已成为社会衡量其个人价值的重要方面。
4.转变使用人才的观念
一直以来,有不少中小企业“任人唯亲”,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但与此同时,也不可走向另一个误区“亲者不任”。其实,真正的“任人唯贤”是不论亲疏的,内部选拔人才也是一条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径。
(二)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
中小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
1.运用薪资、福利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采取“底薪+奖金”的模式:“底薪”可以与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统一,基本上差距不大,而“奖金”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以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2.运用职位
人是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不但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可以依据“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做法;或者,为了避免因组织剧烈变动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采取让原有经营者进行再次创业,开发新项目、新市场,而让新引进的人才经营管理原有的产业。
3.运用股权
在吸引人才方面企业还可以顺应企业改革的潮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在“产权明晰”上下功夫,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通过将个体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办法,从而在公司内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4.运用企业文化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其实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
5.其它可以创造的条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工作劳动的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场所,所以中小企业除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还应重视营造一个积极的、协调的环境和氛围,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要,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采用各种形式,不拘一格降人才
1.从企业内部选拔
从企业内部培养和选拔人才,是成本最低,也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具体做法很多,但主要是要有一套系统的内部培养和选拔体系。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它的选拔对象相对较少,所能投入的资金和时间也相对少,所以培养和选拔工作要有重点、有针对性。
2.外部选聘
外部选聘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因其来源广泛,企业较易获得所需人才。外部选聘的方式和来源也很多,主要有:(1)通过人才市场选聘。(2)加强与科研部门、高校联系合作,从中发现和挖掘人才。(3)从别的企业特别是同行的企业挖掘人才。
3.其他方式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条件,为降低人才利用的成本,还应不拘形式聘用各种人才。
— —临时聘用:比如通过私人关系,按照必要的法定程序短期聘用技术攻关、顾问等人才。
— —钟点雇佣:比如按小时付费的各种管理经营咨询等。
三 、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也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可以说“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从接受一个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是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知定相应的人才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叶国标,《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正有时》,今日上海
2.[日]小川英次,《中小企业现代经营术》,改革出版社
3.邢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小企业 人才 吸引策略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如何获得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现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战略是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笔者针对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难点提出了如何建立吸引人才机制的看法。
一、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的难点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各种原因,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困难重重,主要问题有几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中小企业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人员、资产拥有量以及影响力都要小于大企业。而且,一般来讲中小企业的稳定性差,这使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
2、行业分布广,但地域性强。中小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小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
3、个体对企业的贡献度大,影响也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每个人的能动性,大多中小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这也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进人才。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吸引人才机制的建立
虽然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困扰较多,但是中小企业具有体制灵活、对环境反应灵敏、发展潜力大等优点;人才在企业的发展的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体现自己的能力。所以,中小企业应扬长避短,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正确的观念
1.从狭隘的人才观到全面的人才观建立全面的人才观是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基本前提,中小企业主要应建立如下人才观:
人才是多样性的,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
人才是多层次性的:企业经营中,各种人才居于企业组织的不同层次。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的技术开发的专家,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全面的人才观可以使企业全面分析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有针对性地招揽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
2.从“人才完美”到“人才不完美”
由于各种原因,中小企业有一种人才完美的错觉,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形成了一种对人才的依赖心理。只有打破人才完美的观点,企业才能自觉地完善管理体制和建立人才流动的机制,而不是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
同时,它还有助于企业形成系统管理的观念。
3.转变片面的“人才的需求”观,从人才“需要事业”到人才“要事业,也要生活”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人才追求的是成功的事业,他们不在乎物质需求。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人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对个人价值的判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个体的生活质量高低已成为社会衡量其个人价值的重要方面。
4.转变使用人才的观念
一直以来,有不少中小企业“任人唯亲”,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但与此同时,也不可走向另一个误区“亲者不任”。其实,真正的“任人唯贤”是不论亲疏的,内部选拔人才也是一条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径。
(二)创造吸引人才的各种条件
中小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时机,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以各种方式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的条件。
1.运用薪资、福利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和实际条件中小企业应制定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一般可以采取“底薪+奖金”的模式:“底薪”可以与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统一,基本上差距不大,而“奖金”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和人才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量标准和评价方式,以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2.运用职位
人是有各种各样的需求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不但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根据人才自身的素质与经验,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可以依据“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做法;或者,为了避免因组织剧烈变动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采取让原有经营者进行再次创业,开发新项目、新市场,而让新引进的人才经营管理原有的产业。
3.运用股权
在吸引人才方面企业还可以顺应企业改革的潮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在“产权明晰”上下功夫,制定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股权政策。通过将个体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办法,从而在公司内构建“利益共同体”,增强人才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
4.运用企业文化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其实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
5.其它可以创造的条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工作劳动的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场所,所以中小企业除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还应重视营造一个积极的、协调的环境和氛围,满足人们这方面的需要,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采用各种形式,不拘一格降人才
1.从企业内部选拔
从企业内部培养和选拔人才,是成本最低,也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具体做法很多,但主要是要有一套系统的内部培养和选拔体系。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它的选拔对象相对较少,所能投入的资金和时间也相对少,所以培养和选拔工作要有重点、有针对性。
2.外部选聘
外部选聘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因其来源广泛,企业较易获得所需人才。外部选聘的方式和来源也很多,主要有:(1)通过人才市场选聘。(2)加强与科研部门、高校联系合作,从中发现和挖掘人才。(3)从别的企业特别是同行的企业挖掘人才。
3.其他方式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条件,为降低人才利用的成本,还应不拘形式聘用各种人才。
— —临时聘用:比如通过私人关系,按照必要的法定程序短期聘用技术攻关、顾问等人才。
— —钟点雇佣:比如按小时付费的各种管理经营咨询等。
三 、总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的的竞争也迅速加剧。人才也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可以说“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从接受一个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是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知定相应的人才策略,并在实际中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叶国标,《中小企业乘风破浪正有时》,今日上海
2.[日]小川英次,《中小企业现代经营术》,改革出版社
3.邢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