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标准》和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 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特别要注重历史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到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是历史教学需重点把握的要素。具体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是历史科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方面。历史是人类社會已往的发展过程,所以要使学生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在知识教学方面,就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的纵横联系、因果联系、古今联系等,以及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忽视历史整体性和规律性教学,防止把历史割裂成零碎、孤立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知识的获取及呈现都伴随着相应的能力,同样,能力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从学会学习的角度上讲,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因此,与知识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发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历史学科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其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的高级阶段是历史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就是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历史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形成正确的历史想象,关键在于学生要对历史材料有广泛的掌握和正确的理解,这就是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阅读,除设法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或历史读物;二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就是认读和解读,即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分析信息,从而促进概念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程序,按程序学习,能够节约时间,容易使学习行为达到熟练化、自动化。所以学习的一般过程离不开学习、运用、巩固、总结等环节,具体可以概括为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不同途径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等基本过程。因此,学习就是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真正的主人。要摆脱以往教学中学生只有学习,而没有运用、巩固、总结机会的旧模式,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学习的效果。
学习方法的第二个要素是原则,学习原则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宏观指导,其间接性说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存在某种适用于一切教学任务和对象的“最佳”教学形式,而应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在历史学习中规定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教学条件而展开。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特征,建议学习过程能够使知识学习融于形象直观的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权利,有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才更容易被接受。
第三个要素是方式,指的是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具体途径、形式和方法等。我们建议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应该包括记忆、思维、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实验、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访问、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等等。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个要素是手段,指学习活动中采用的工具或物质手段,具有物质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学中学习手段应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上也作了一定的要求。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是在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是在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成功感、怀疑感、对成就的欢喜与自豪、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等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
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历史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仅可以从历史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教师还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是历史科学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方面。历史是人类社會已往的发展过程,所以要使学生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在知识教学方面,就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的纵横联系、因果联系、古今联系等,以及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能忽视历史整体性和规律性教学,防止把历史割裂成零碎、孤立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知识的获取及呈现都伴随着相应的能力,同样,能力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准备条件。从学会学习的角度上讲,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因此,与知识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发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历史学科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其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的高级阶段是历史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就是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历史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形成正确的历史想象,关键在于学生要对历史材料有广泛的掌握和正确的理解,这就是历史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历史阅读,除设法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或历史读物;二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就是认读和解读,即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分析信息,从而促进概念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程序,按程序学习,能够节约时间,容易使学习行为达到熟练化、自动化。所以学习的一般过程离不开学习、运用、巩固、总结等环节,具体可以概括为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不同途径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等基本过程。因此,学习就是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真正的主人。要摆脱以往教学中学生只有学习,而没有运用、巩固、总结机会的旧模式,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学习的效果。
学习方法的第二个要素是原则,学习原则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宏观指导,其间接性说明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存在某种适用于一切教学任务和对象的“最佳”教学形式,而应提倡多种教学方式。在历史学习中规定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及教学条件而展开。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特征,建议学习过程能够使知识学习融于形象直观的活动中,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权利,有表现和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才更容易被接受。
第三个要素是方式,指的是完成学习任务所采取的具体途径、形式和方法等。我们建议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应该包括记忆、思维、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实验、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访问、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等等。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应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个要素是手段,指学习活动中采用的工具或物质手段,具有物质性、多样性的特点。教学中学习手段应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上也作了一定的要求。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是在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理智感是在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成功感、怀疑感、对成就的欢喜与自豪、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等。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等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
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历史教师有责任通过这些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仅可以从历史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和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教师还要发展学生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