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已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些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r,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和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人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赏析]读书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拥有丰富的、浩瀚的、灵魂的世界:读书人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他上溯到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读书人的灵魂是博爱、高尚、善良、睿智的,因为他可以学习先哲名人的思考、执着、热情与正义。文章对比分析,语言生动活泼,举例丰富,说理透彻,让人如沐春风。
(山东 赵云德)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一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幅画的意境是什么。
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什大事了。
为什么是件大事呢?这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的读书态度,有所不同。
不能否认,中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视为一件极平常至极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和抓耳朵一般。
我曾见过一个美国青年人,倚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般地一脚着地,读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他的书读完以后才走开。
中国人能这样读书的,我似乎还未见过。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电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设一张书桌。这一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没有的。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存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国人的书房。
书籍放在什么地方呢?书籍放在书房壁上的架上边。把新书买回来,就放到书房去。
美国人没有书房,却能随时随地读书。美国人读书不必找宁静的环境。在闹市中,经常有一块小草地,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椅子上坐着的就是美国的读书人。
在香港,坐电车,由上环坐到筲箕湾,其实是很好的读书机会,但是,我的观察,在电车上看报纸的人有,看书的人却不多见。
在美国,随时随地都可看见人读书。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奋,而是说,中外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描写读书人十年寒窗下,一朝得志,曰:“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由于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因此,读书也变成一种神秘的事情。神秘至极,便变成为“红袖添香夜读书”。平心论事,红袖添香,未尝不好;如果非要红袖添香才能读书的话,那就不免过于隆重其事了。由于读书要隆重其事,因而,便有人“借头借路”,不肯读书,并为自己不肯读书来解脱。记得二十多年前,看到了一本好书,介绍朋友去看。朋友吝啬不肯买书,我就把我的本子借给他,订明一个月以后看完归还。一个月以后,朋友把书还给我,但说:完全没有看过。我大以为奇。朋友皱眉道:“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太太每晚都设麻将局,叫我怎有机会看书?”
如果家内有人打麻将,自己就不会看书,这样的借口,实在太过牵强了。一个真正肯读书的人,不要说旁边有人打麻将可以看书,即使旁边有人打架电照样可以看书。毛病在于: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太隆重。其实,读书之平凡有如搔痒;不见得有人在旁,就不可以搔痒的。
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若要自己心理上对读书看得平凡,那就首先要忘记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而读书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其次,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过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骗人的。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有空便要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
至于读书是否有收获呢?仍应该相信古人的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之所以可取,就是因为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选自《当代人》作者[美]梁厚甫有改动)
[赏析]
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不是为什么而读。他们把读书看成跟吃饭、走路、说话一样平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章首先以“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起笔,通过叙述美国朋友的“不断地追问这幅画的意境是什么”,引发出作者对中美两国人民不同的读书态度的思考。从而启示人们,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营养品,读书可以益智养性。不读书,生活将变得枯燥乏味,人生将失去光彩,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努力读书。
[阅读训练]
1 文章以《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为题,却以看中国画家的画展起笔,这样写是否切题?为什么?
2 文章运用对比方法写中羡两国人读书的不同,请你列一表格,全面简明地展示出对比的内容
3 《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并请说明理由。
4 在文中,作者提出哪几种校正中国人读书的办法?谈谈你对这些办法的可行性的看法
5 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你有什幺启示?
参考案答
(一)
1 要多读书,读好书。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语感,才能提高我们的理解、思维、表达的能力。2 读书是没有秘诀的,没有秘诀的读书方法也就成了读书的秘诀。读书,要专心致志,如果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即使读书时间再长,那也是不行的。3 读书时,要专心致志,通到难懂的地方可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
1 切题,因为画展中一幅画的内容揭示了中国人的读书态度,这样就引出中美两种读书态度的对比。
2 言之有理即可。
3 略
4 (1)把书看得平凡、忘记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而读书也并不是了不起的大事。(2)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太高。第二问略。
5 略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已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些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r,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和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人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赏析]读书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拥有丰富的、浩瀚的、灵魂的世界:读书人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他上溯到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读书人的灵魂是博爱、高尚、善良、睿智的,因为他可以学习先哲名人的思考、执着、热情与正义。文章对比分析,语言生动活泼,举例丰富,说理透彻,让人如沐春风。
(山东 赵云德)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
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一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幅画的意境是什么。
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什大事了。
为什么是件大事呢?这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的读书态度,有所不同。
不能否认,中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太过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视为一件极平常至极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和抓耳朵一般。
我曾见过一个美国青年人,倚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般地一脚着地,读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他的书读完以后才走开。
中国人能这样读书的,我似乎还未见过。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电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设一张书桌。这一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没有的。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存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国人的书房。
书籍放在什么地方呢?书籍放在书房壁上的架上边。把新书买回来,就放到书房去。
美国人没有书房,却能随时随地读书。美国人读书不必找宁静的环境。在闹市中,经常有一块小草地,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椅子上坐着的就是美国的读书人。
在香港,坐电车,由上环坐到筲箕湾,其实是很好的读书机会,但是,我的观察,在电车上看报纸的人有,看书的人却不多见。
在美国,随时随地都可看见人读书。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奋,而是说,中外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描写读书人十年寒窗下,一朝得志,曰:“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由于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因此,读书也变成一种神秘的事情。神秘至极,便变成为“红袖添香夜读书”。平心论事,红袖添香,未尝不好;如果非要红袖添香才能读书的话,那就不免过于隆重其事了。由于读书要隆重其事,因而,便有人“借头借路”,不肯读书,并为自己不肯读书来解脱。记得二十多年前,看到了一本好书,介绍朋友去看。朋友吝啬不肯买书,我就把我的本子借给他,订明一个月以后看完归还。一个月以后,朋友把书还给我,但说:完全没有看过。我大以为奇。朋友皱眉道:“白天我要上班,晚上回到家中,太太每晚都设麻将局,叫我怎有机会看书?”
如果家内有人打麻将,自己就不会看书,这样的借口,实在太过牵强了。一个真正肯读书的人,不要说旁边有人打麻将可以看书,即使旁边有人打架电照样可以看书。毛病在于:中国人把读书看得太隆重。其实,读书之平凡有如搔痒;不见得有人在旁,就不可以搔痒的。
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若要自己心理上对读书看得平凡,那就首先要忘记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而读书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
其次,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过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骗人的。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有空便要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
至于读书是否有收获呢?仍应该相信古人的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之所以可取,就是因为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选自《当代人》作者[美]梁厚甫有改动)
[赏析]
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不是为什么而读。他们把读书看成跟吃饭、走路、说话一样平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文章首先以“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起笔,通过叙述美国朋友的“不断地追问这幅画的意境是什么”,引发出作者对中美两国人民不同的读书态度的思考。从而启示人们,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营养品,读书可以益智养性。不读书,生活将变得枯燥乏味,人生将失去光彩,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努力读书。
[阅读训练]
1 文章以《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为题,却以看中国画家的画展起笔,这样写是否切题?为什么?
2 文章运用对比方法写中羡两国人读书的不同,请你列一表格,全面简明地展示出对比的内容
3 《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并请说明理由。
4 在文中,作者提出哪几种校正中国人读书的办法?谈谈你对这些办法的可行性的看法
5 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对你有什幺启示?
参考案答
(一)
1 要多读书,读好书。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语感,才能提高我们的理解、思维、表达的能力。2 读书是没有秘诀的,没有秘诀的读书方法也就成了读书的秘诀。读书,要专心致志,如果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即使读书时间再长,那也是不行的。3 读书时,要专心致志,通到难懂的地方可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要用批判的眼光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
1 切题,因为画展中一幅画的内容揭示了中国人的读书态度,这样就引出中美两种读书态度的对比。
2 言之有理即可。
3 略
4 (1)把书看得平凡、忘记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而读书也并不是了不起的大事。(2)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太高。第二问略。
5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