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血标本的管理,是防范错误输血的重要环节,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据统计,输血失误10%出在护士采样,51%出在血样收集和管理。在新近的调查中,6%的床旁输血在实施前没有对病人的腕带进行核对。在那些带着腕带的病例中,9%的患者关键信息被弄丢了。英国皇家医师学院和英国国家血液中心调查217家英国医院的8054例输血事件之后,得出结论:床旁输血的患者由于被错认和缺少监测而导致输错血或延误了对副反应的处理而继续存在危险[1]。当前,美国估计错误输血的风险比例比由输血前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梅毒风险还要大3倍……[2]因此,对输血标本的严格质量管理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增加输血标本的质量控制环节能减少输血失误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对输血标本进行全程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输血标本的全程质量管理共分为4个部分:输血标本的采集、标本交接、标本的检测及标本的保存。
一、输血标本的采集
正确识别患者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的关键,护士使用标本采集执行卡,采集标本时有相应记录。内容包括:采集时间、采集过程顺利与否、护士签名、患者或其家属签名。采集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采集标本。采集时用负压采血管(不抗凝管)抽取患者静脉血3~5毫升。采集护士要有采血资格,采血时要严格消毒,熟练穿刺,避免溶血,然后在试管上做好相应的标记,如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床号等,并将试管上数字编号副联贴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建立输血标本送检记录本,内容包括:送检时间、送检护士签名等,做到有记录有签名。随着人们维护自身健康权益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人们对整个医疗过程的知情权要求更加迫切[3]。笔者认为,在采集输血标本时,护士和患者(或其家属)双方签字确认血样的正确性,能减少人为的失误,改善输血安全。
二、输血标本的交接
在输血标本采集结束后,送检护士检查核对无误后送交输血科(血库),输血科(血库)标本接收人员应认真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完整,并认真核对输血标本(试管)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信息是否一致,观察输血标本容器是否破损、标本量能否满足输血检验的需要,经双方确认无误后在输血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送检日期、时间(精确到分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标本外观、送检者签名、接收者签名。
三、输血标本的检测
输血科(血库)收到标本后,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置于37摄氏度水浴箱15分钟后待血块收缩后离心。观察标本是否有溶血、严重脂血等,如标本不合格应通知护士重新采集,避免影响试验结果,并在输血科(血库)不合格标本登记本上记录,内容包括:送检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送检者、通知重新采集标本的时间、接收通知者姓名、通知者签名等;还应注意受血者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4],否则应重新抽血。
四、输血标本的存放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标本应保存在2~6摄氏度冰箱一周,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4]。标本应分类、分日期放置,并且有相应的记录。
虽然输血差错的发生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尽管输血差错仅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但其后果严重、影响较大,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输血标本应从护士抽血开始到送达输血科(血库)核对无误结束,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输血科(血库)对输血标本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是实验室输血检验的关键,是安全输血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对输血标本的采集、交接、检测、保存这4个环节的全面质量控制,对保证输血安全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Robert short,李伟.缺乏核对使床旁输血存在危险[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6,5:271.
[2] 魏小斌.输血人为误差和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1-253.
[3] 王忱.浅析输血医疗纠纷的几种原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2,4:232-2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Z].2000-06-01.
一、输血标本的采集
正确识别患者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的关键,护士使用标本采集执行卡,采集标本时有相应记录。内容包括:采集时间、采集过程顺利与否、护士签名、患者或其家属签名。采集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采集标本。采集时用负压采血管(不抗凝管)抽取患者静脉血3~5毫升。采集护士要有采血资格,采血时要严格消毒,熟练穿刺,避免溶血,然后在试管上做好相应的标记,如患者姓名、科室、住院号、床号等,并将试管上数字编号副联贴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建立输血标本送检记录本,内容包括:送检时间、送检护士签名等,做到有记录有签名。随着人们维护自身健康权益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人们对整个医疗过程的知情权要求更加迫切[3]。笔者认为,在采集输血标本时,护士和患者(或其家属)双方签字确认血样的正确性,能减少人为的失误,改善输血安全。
二、输血标本的交接
在输血标本采集结束后,送检护士检查核对无误后送交输血科(血库),输血科(血库)标本接收人员应认真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完整,并认真核对输血标本(试管)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信息是否一致,观察输血标本容器是否破损、标本量能否满足输血检验的需要,经双方确认无误后在输血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送检日期、时间(精确到分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标本外观、送检者签名、接收者签名。
三、输血标本的检测
输血科(血库)收到标本后,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置于37摄氏度水浴箱15分钟后待血块收缩后离心。观察标本是否有溶血、严重脂血等,如标本不合格应通知护士重新采集,避免影响试验结果,并在输血科(血库)不合格标本登记本上记录,内容包括:送检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送检者、通知重新采集标本的时间、接收通知者姓名、通知者签名等;还应注意受血者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4],否则应重新抽血。
四、输血标本的存放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标本应保存在2~6摄氏度冰箱一周,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4]。标本应分类、分日期放置,并且有相应的记录。
虽然输血差错的发生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尽管输血差错仅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但其后果严重、影响较大,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输血标本应从护士抽血开始到送达输血科(血库)核对无误结束,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输血科(血库)对输血标本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是实验室输血检验的关键,是安全输血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对输血标本的采集、交接、检测、保存这4个环节的全面质量控制,对保证输血安全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Robert short,李伟.缺乏核对使床旁输血存在危险[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6,5:271.
[2] 魏小斌.输血人为误差和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1-253.
[3] 王忱.浅析输血医疗纠纷的几种原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2,4:232-2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Z].200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