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与红细胞不同的输注比例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医学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k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与红细胞(RBC)的最佳比例,并评价其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FP与RBC的输血比例分组,将37例FFP:RBC>1:1记为A组;将45例FFP:RBC≥1:2,且≤1:1记为B组;将38例FFP:RBC<1:2记为C组.比较三组FFP和RBC使用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指标变化、输血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三组FFP和RBC使用量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FFP使用量最高、B组稍低、C组最低,B组RBC使用量最高、A组稍低、C组最低.输血后三组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Ca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5),且A组INR明显高于B组(P<0.05),PT和APTT明显长于B组(P<0.05),B组Ca2+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输血后三组Hb、Ca2+水平均降低(P<0.05),A组和C组PLT均降低(P<0.05),PT和APTT均延长(P<0.05),INR均升高(P0.05);三组总不良预后发生率分别为21.62%、2.22%、15.79%,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FFP与RBC比例可影响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电解质指标,建议保持FFP:RBC≥1:2,且≤1:1,能够显著减少预后不良事件.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手术仍为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手术前、后配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早期发现,及时检查,尽快治疗是治愈的关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4例行上肢手术的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喉罩组采用
初中物理电学涉及到电路动态分析题、图像辅助解电功率的计算题、通过找对应关系列举方程求解问题,都是初中物理教学电学题的重难点.大多数知识点通常以电路动态的分析能力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