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鞋匠的儿子》赞颂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林肯。文中林肯面对一个用他的出身羞辱他的参议员,沉着镇定地发表了自己对出身、对职业、对人的平等的看法,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林肯。然而细细地解读文本,笔者却看到了作者在自觉不自觉中为我们画下的一道东西文化的鸿沟。
在东方(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习惯上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去分析和评判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忠君爱国、孝敬父母、舍生取义、讲求信誉。这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风情风俗、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深深地扎下了上下尊卑的观念,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鞋匠的儿子》的作者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人形象的同时,却也在几处细节的描写中陷入了伟人崇拜的怪圈,中国传统文化的潜意识在文章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烙印在历史观和价值观上值得商榷。作为一篇经典的文章,出现了这些硬伤,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笔者寻找到这些细节,加以解析,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了尴尬”
“整个”一词,显然是说所有的参议员都对林肯表达了一种轻蔑。事实果真如此吗?这要从林肯从政的历史来分析。林肯25岁从政,当上了伊利诺伊州议员。1854年美国共和党成立,林肯加入,两年后他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选举揭晓,林肯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可见林肯并不是一个从乡间田野里突然冒出来的不知名的小人物,而是历经沧桑经过全国选举产生的总统,在美国北方拥有相当高的支持度。作为候选人,他在美国南方没有获得一票,却依然当选为美国总统。这样高民意支持的总统在参议院里怎么会没有一个支持者呢?再来分析一下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美国的参议院是仿照英国上院设置,每州一名参议员,当选参议员比众议员更难,但是,毫无疑问,他们也是经过选举产生的,虽然他们可能大都出身名门,但也绝非平庸之辈。他们和总统一样是经过民选产生的,其中肯定有和林肯一样政见的人,也一定有林肯的亲密“战友”。所以文章说“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肯定与事实相悖。参议院里拥护和反对林肯的人泾渭分明。有参议员羞辱林肯是很正常的,但绝不可能变成整个参议院对林肯的羞辱。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大概是想通过参议员们的表现来反衬林肯的伟大,因为“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成了林肯的对立面。在这种情况下,林肯还能镇定自若地发表演说,深情回忆自己的父亲,即兴表达对鞋匠职业的尊敬,全然没有因为遭到羞辱而方寸大乱,从而表现林肯人格伟大。虽然作者立意很好,但是,作为教材必须以事实为准绳,在立意和事实相冲突的情况下,笔者觉得应该尊重事实,给学生正确的阅读表达导向。所以,笔者建议此句可以改为“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参议院的一些议员们都感到了尴尬”。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参议员要打败林肯?诚然,参议员是可以参选总统的,但是,在美国参议院里不是所有的参议员都是林肯竞选总统的对手。作为北方联盟推选的总统候选人,来自北方的参议员怎么会反对自己人呢?所以不能说“所有的参议员”都对林肯发出幸灾乐祸的大笑。如果将此句改成“那些试图羞辱林肯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就更加符合事实。
“尴尬”—“大笑”—“静默”—“赞叹的掌声”
这是文中列出的参议员们的神情变化。在林肯发表演讲之前,参议员们的表现如此不屑一顾,在听了林肯的演讲之后,转变得很快,又表现得如此理性和文明优雅。作者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参议员不能接受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当他们的总统,他们心胸狭窄,对林肯冷嘲热讽,当听到林肯的演讲,被他伟大的人格和思想深深地打动,于是就化作思考的静默,继而表达出自己的赞叹。这么写参议员的表现是为了衬托林肯的伟大,可以从侧面更形象地表现出林肯的人格魅力。然而,我们细细地想一想,这一群参议员是不是太没有自己的立场了?对林肯的成见竟然在听完几句话之后烟消云散,“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这不是对林肯的赞扬,而是在贬低那些参议员了。为什么?回顾林肯当选总统时美国的政治形势,这些参议员里有一部分是南方16个州的,他们因政治立场和自身利益的不同而对林肯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见,是不会因为林肯这一次演说而改变的。如果他们的态度改变了,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原文“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可以这样写:“参议院里响起了赞叹的掌声。”
分析至此,笔者发现作者原想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伟人的形象,但是却不知不觉地用中国的传统意识对林肯的形象进行了一次中国式的诠释,让林肯成了一个“神”,而那些陪衬的参议员们都成了没有头脑的“应声虫”。“神”因为脱离了现实生活而高不可企,失去人文精神与现实意义,对读者的教育意义大为削弱,读罢全文,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似“神”的林肯,而他为世人留下的关于民主、公平的理念却没有在读者的心中生根,文章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正如林肯所说:“正像我不想做奴隶一样,我也不愿做主人,这就是我的民主思想,任何与此不同的东西,都绝对不是民主。”我们不能做任何人的奴隶或主人,尊重历史和普世价值才是值得提倡的。
笔者对作者的写作中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商榷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文章的立意,但是,澄清文化的偏差,厘清文化的纠葛,对引导学生接受合乎现代潮流的思想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固然不能否认林肯的伟大,但绝对不可以脱离了对彼时社会政治形势的分析而自编自造一个“神”。笔者认为,与其突出林肯个人的伟大,不如突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的伟大,为学生提供丰盈的历史世界让其精神健康成长。
在东方(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习惯上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取向,去分析和评判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要求忠君爱国、孝敬父母、舍生取义、讲求信誉。这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风情风俗、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深深地扎下了上下尊卑的观念,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鞋匠的儿子》的作者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人形象的同时,却也在几处细节的描写中陷入了伟人崇拜的怪圈,中国传统文化的潜意识在文章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烙印在历史观和价值观上值得商榷。作为一篇经典的文章,出现了这些硬伤,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笔者寻找到这些细节,加以解析,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了尴尬”
“整个”一词,显然是说所有的参议员都对林肯表达了一种轻蔑。事实果真如此吗?这要从林肯从政的历史来分析。林肯25岁从政,当上了伊利诺伊州议员。1854年美国共和党成立,林肯加入,两年后他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选举揭晓,林肯以200万票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可见林肯并不是一个从乡间田野里突然冒出来的不知名的小人物,而是历经沧桑经过全国选举产生的总统,在美国北方拥有相当高的支持度。作为候选人,他在美国南方没有获得一票,却依然当选为美国总统。这样高民意支持的总统在参议院里怎么会没有一个支持者呢?再来分析一下美国参议院的参议员。美国的参议院是仿照英国上院设置,每州一名参议员,当选参议员比众议员更难,但是,毫无疑问,他们也是经过选举产生的,虽然他们可能大都出身名门,但也绝非平庸之辈。他们和总统一样是经过民选产生的,其中肯定有和林肯一样政见的人,也一定有林肯的亲密“战友”。所以文章说“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肯定与事实相悖。参议院里拥护和反对林肯的人泾渭分明。有参议员羞辱林肯是很正常的,但绝不可能变成整个参议院对林肯的羞辱。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大概是想通过参议员们的表现来反衬林肯的伟大,因为“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成了林肯的对立面。在这种情况下,林肯还能镇定自若地发表演说,深情回忆自己的父亲,即兴表达对鞋匠职业的尊敬,全然没有因为遭到羞辱而方寸大乱,从而表现林肯人格伟大。虽然作者立意很好,但是,作为教材必须以事实为准绳,在立意和事实相冲突的情况下,笔者觉得应该尊重事实,给学生正确的阅读表达导向。所以,笔者建议此句可以改为“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参议院的一些议员们都感到了尴尬”。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参议员要打败林肯?诚然,参议员是可以参选总统的,但是,在美国参议院里不是所有的参议员都是林肯竞选总统的对手。作为北方联盟推选的总统候选人,来自北方的参议员怎么会反对自己人呢?所以不能说“所有的参议员”都对林肯发出幸灾乐祸的大笑。如果将此句改成“那些试图羞辱林肯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就更加符合事实。
“尴尬”—“大笑”—“静默”—“赞叹的掌声”
这是文中列出的参议员们的神情变化。在林肯发表演讲之前,参议员们的表现如此不屑一顾,在听了林肯的演讲之后,转变得很快,又表现得如此理性和文明优雅。作者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参议员不能接受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当他们的总统,他们心胸狭窄,对林肯冷嘲热讽,当听到林肯的演讲,被他伟大的人格和思想深深地打动,于是就化作思考的静默,继而表达出自己的赞叹。这么写参议员的表现是为了衬托林肯的伟大,可以从侧面更形象地表现出林肯的人格魅力。然而,我们细细地想一想,这一群参议员是不是太没有自己的立场了?对林肯的成见竟然在听完几句话之后烟消云散,“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这不是对林肯的赞扬,而是在贬低那些参议员了。为什么?回顾林肯当选总统时美国的政治形势,这些参议员里有一部分是南方16个州的,他们因政治立场和自身利益的不同而对林肯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见,是不会因为林肯这一次演说而改变的。如果他们的态度改变了,美国的南北战争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所以原文“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可以这样写:“参议院里响起了赞叹的掌声。”
分析至此,笔者发现作者原想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伟人的形象,但是却不知不觉地用中国的传统意识对林肯的形象进行了一次中国式的诠释,让林肯成了一个“神”,而那些陪衬的参议员们都成了没有头脑的“应声虫”。“神”因为脱离了现实生活而高不可企,失去人文精神与现实意义,对读者的教育意义大为削弱,读罢全文,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似“神”的林肯,而他为世人留下的关于民主、公平的理念却没有在读者的心中生根,文章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正如林肯所说:“正像我不想做奴隶一样,我也不愿做主人,这就是我的民主思想,任何与此不同的东西,都绝对不是民主。”我们不能做任何人的奴隶或主人,尊重历史和普世价值才是值得提倡的。
笔者对作者的写作中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商榷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文章的立意,但是,澄清文化的偏差,厘清文化的纠葛,对引导学生接受合乎现代潮流的思想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固然不能否认林肯的伟大,但绝对不可以脱离了对彼时社会政治形势的分析而自编自造一个“神”。笔者认为,与其突出林肯个人的伟大,不如突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的伟大,为学生提供丰盈的历史世界让其精神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