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育阶段,培养其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有利于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提高礼仪素养,同时对促进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行为习惯 礼仪 文明校园
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曾说:“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且正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中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将接触大量不良信息,免不了耳濡目染。况且陇西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素质低,社会环境复杂,黄、赌、毒危害严重,我校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冲击,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从2015年3月在我们学校校长的牵头带领下开展了文明习惯的改进。
一、现状分析
陇西二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行为习惯较差;家庭教育跟不上,部分父母完全把学校当成“保姆”,认为孩子不打扰他们的工作或者不给他们添麻烦就行;学校周边住宿房东故意安装无线网招揽住宿学生。学生玩手机现象很普遍,晚上聊天至通宵,荒废学业;尊师重教只停留在口头的老师好上,生活中做不到互相谦让,爱给别人起绰号。学习上不思上进,生活中讲阔气、追求高档,互相攀比。
二、造成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1.社会因素。部分没上高中的学生将社会一些负面影响传播给中学生。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风气会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各种招生教育,都以文化知识为先,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
2.家庭因素。现在大多数家长都被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逼得团团转,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他们心中的“人才”,却忽视文明礼仪的教育。
3.学校因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过程和整个人生阶段的重要驿站。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是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不能真正把这项目标落到实处,不能把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情操的表现,即不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三、改进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中学生所在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然而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当代中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优缺点较之过去更明显,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因此在中学生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日常工作和专题教育活动进行渗透教育。朱熹提出“德主刑辅”。他认为学校教学要把学校规章制度和德育的教育管理目标结合起来。陇西二中通过橱窗、墙壁邀请著名演讲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班主任通过班会或教室布置进行宣传,每周升国旗仪式后的“国旗下讲话”等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阵地。
2.通过自我教育和榜样示范进行养成性教育。每天早上餐后及下午两点以后还有语文课前五分钟,学生朗读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规章或书籍,同时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自省,改掉不良行为。班会课上,班主任引导文明礼仪的学习,如条件允许可播放百家讲坛中经典讲座。中学生文明礼仪具体到礼仪、卫生、纪律等常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工作的重点。
(1)礼仪:每班选出形象大使,他们是班级行为方面做得好的,能起带头模范作用,他们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2)卫生:从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到班级教室及寝室、餐厅、公共地域等的卫生要求,二中首次让学生学会餐后主动将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校领导也身体力行,经常示范,遇到垃圾主动捡拾。(3)纪律:重点在于公平,核心在于检查落实。(4)每周、每月、每学期评选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个人,获奖者均给予适当奖励。笔者通过本班学生周记反映得到,绝大多数学生不再乱扔纸屑,脏话更是不敢说,自班级成立形象大使以来教室不再有大吵大闹、追逐打闹的现象。
3.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校家庭配合进行渗透性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依靠德育课程或者班主任的教育,还需要通过各学科的情感价值目标渗透。平时我们采用同家长见面、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家长提出一些管理的要求。要求他们改变家庭氛围,如不要让孩子学习时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者玩电脑,这样孩子感觉不公平。改变过去一味溺爱的方式,把握好爱的尺度,改变孩子在家庭里的一些不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故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因此,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应该“做事为主,从做中学”,这是符合道德发展基本规律的。孔子有言:“不学礼,无以立。”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行为习惯 礼仪 文明校园
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曾说:“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且正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中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将接触大量不良信息,免不了耳濡目染。况且陇西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素质低,社会环境复杂,黄、赌、毒危害严重,我校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冲击,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从2015年3月在我们学校校长的牵头带领下开展了文明习惯的改进。
一、现状分析
陇西二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行为习惯较差;家庭教育跟不上,部分父母完全把学校当成“保姆”,认为孩子不打扰他们的工作或者不给他们添麻烦就行;学校周边住宿房东故意安装无线网招揽住宿学生。学生玩手机现象很普遍,晚上聊天至通宵,荒废学业;尊师重教只停留在口头的老师好上,生活中做不到互相谦让,爱给别人起绰号。学习上不思上进,生活中讲阔气、追求高档,互相攀比。
二、造成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
1.社会因素。部分没上高中的学生将社会一些负面影响传播给中学生。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风气会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各种招生教育,都以文化知识为先,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
2.家庭因素。现在大多数家长都被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逼得团团转,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他们心中的“人才”,却忽视文明礼仪的教育。
3.学校因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过程和整个人生阶段的重要驿站。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是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不能真正把这项目标落到实处,不能把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情操的表现,即不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三、改进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措施
中学生所在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然而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当代中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优缺点较之过去更明显,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因此在中学生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日常工作和专题教育活动进行渗透教育。朱熹提出“德主刑辅”。他认为学校教学要把学校规章制度和德育的教育管理目标结合起来。陇西二中通过橱窗、墙壁邀请著名演讲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班主任通过班会或教室布置进行宣传,每周升国旗仪式后的“国旗下讲话”等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阵地。
2.通过自我教育和榜样示范进行养成性教育。每天早上餐后及下午两点以后还有语文课前五分钟,学生朗读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规章或书籍,同时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自省,改掉不良行为。班会课上,班主任引导文明礼仪的学习,如条件允许可播放百家讲坛中经典讲座。中学生文明礼仪具体到礼仪、卫生、纪律等常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工作的重点。
(1)礼仪:每班选出形象大使,他们是班级行为方面做得好的,能起带头模范作用,他们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2)卫生:从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到班级教室及寝室、餐厅、公共地域等的卫生要求,二中首次让学生学会餐后主动将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校领导也身体力行,经常示范,遇到垃圾主动捡拾。(3)纪律:重点在于公平,核心在于检查落实。(4)每周、每月、每学期评选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个人,获奖者均给予适当奖励。笔者通过本班学生周记反映得到,绝大多数学生不再乱扔纸屑,脏话更是不敢说,自班级成立形象大使以来教室不再有大吵大闹、追逐打闹的现象。
3.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校家庭配合进行渗透性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依靠德育课程或者班主任的教育,还需要通过各学科的情感价值目标渗透。平时我们采用同家长见面、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对家长提出一些管理的要求。要求他们改变家庭氛围,如不要让孩子学习时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者玩电脑,这样孩子感觉不公平。改变过去一味溺爱的方式,把握好爱的尺度,改变孩子在家庭里的一些不良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故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因此,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文明礼仪应该“做事为主,从做中学”,这是符合道德发展基本规律的。孔子有言:“不学礼,无以立。”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