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高密度展示绿色智能技术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
  01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哪里?回首2015年,能够非常明确地知道,重点首先是在治理环境的前提下获得发展。北京在2015年12月连续两次发布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全市500多万辆机动车执行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这座数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进入应对空气重污染的紧急状态。中国其他城市也开始制定红色预警,在发生空气严重污染的时候,同样会采取上述措施,这说明加重环境负担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足取,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也依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东北、中原、成渝等几大城市群的培育,类似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内陆开始逐步形成。新的城市需要智能制造,需要建成智慧城市。这会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外资企业中,日立制作所(以下简称日立)迅速作出了反应。《经济》记者在2015年多方接触日立公司人员,从日立2015年11月23日举办的“中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12月4日举办的“日立技术论坛”看,其高密度地向中国政府、企业展示了日立绿色及智能技术,说明日立将“中国制造2025”看成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通过传播日立的相关技术,协助中国企业在“中国制造2025”上获得相关技术,并继续拓展中国业务。
  强化在华的“绿色”与“智能”特色
  在2015年11月23日日立主办的“中国制造2025技术交流会”上,《经济》记者看到,中国电子商会、大量中国企业负责技术的人员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能源环保部长等在会上做了发言。从各位专家的演讲内容看,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中国国家、企业最为关心且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日立则从企业社会贡献(CSR)、节能技术、智能制造等方面,回应了中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十分具体的解决方案。
  日立这些年特别重视研究中国产业政策,并及时将其业务范围调整为积极顺应中国产业需求,在调整中获得发展。在2015年12月4日的日立技术论坛召开之前,《经济》记者有机会采访了日立制作所执行役常务、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及执行役常务、CTO(首席技术官)兼研究开发集团长小岛启二。
  本刊曾多次采访过小久保总代表,这次一见面,小久保再次强调了日立的中国总战略:“我们非常重视中国业务,在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动这里的业务。”小久保注意到,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特别是其中谈到的“中国制造2025”。从日立的角度看,中国提出的转型,意味着生产方式从过去使用廉价劳动力、大量生产同样产品,转向开始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融合交流,以此来提升生产的效率,生产出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建设信息网络强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这些与我们日立的技术或者我们开展的工作密切相关,我们的技术可以用于中国这些方面,这是我们今后继续加大在中国的工作力度的主要动力。”小久保说。
  消费者如果将观念停留在20年前,因为自己消费过日立家电,就认为日立是个家电厂家的话,这就与现实的日立存在巨大的差距。小久保希望《经济》杂志向中国读者这样介绍现在的日立,他说:“日立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在基础设施、生产和IT技术方面都拥有很好的技术及能力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换句话说,日立与西门子、通用电气(GE)等公司一样,可以制造出生产装置,但比这些企业多了IT技术。但同时日立也具有与IBM等公司相同的业务,是一家拥有信息技术的企业。两者兼而有之,让日立的企业特点别具一格。
  “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便是这种特色的体现之一。小岛启二向《经济》记者介绍了日立研究开发的最新动向,他说:“现在我们面临的世界局势十分复杂,诸多课题亟待解决,其中包括能源环境的问题、食物和水资源的问题,还有交通系统的问题,再加上网络安全的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研发新技术,围绕这些新的问题来思考如何与客户协同创新,共同解决。”在制造领域,日立从自己保有的大量技术中,着重从智能与绿色两个方面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并同时扩大在华业务。


  智能及绿色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
  《经济》记者在1上述日立技术论坛上,看到了该公司在地下管网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并请小岛启二CTO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开发与运营状况。小岛说:“在日本,日立在此方面做的主要是对地下的各种各样的管网信息进行维护,以及在地下管网进行设计规划时进行模拟仿真。”为此,日立正在推进一个描绘与地下管网相关的地图坐标信息系统(日立称之为“四维地图系统”)的研发项目。地下管网随时会发生变化,日立所开展的研究,力图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体现地下管网的变化情况。
  在日本,各种各样的地下管网分属于不同的供电或者燃气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把所有的地下管网综合在一起的统一数据库。因此,在日本也会发生进行挖掘工程前因没能完全掌握地下情况,而破坏了其他管网的事故。日立正在以智能化技术帮助解决这些课题。小岛说,中国在建设新城市、改造城市公共设施时,“建设全市综合地下管廊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也会给日立带来很好的商机”。
  绿色及智能制造技术是如何在日立公司中诞生的?在检测方面常年积累的优势技术,是让日立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岛对《经济》记者说,“日立的研发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种研发工作的起源是,考虑到客户在使用日立最初生产的产品时,可能会发生操作不畅或者故障,为此日立专门成立了解析相应原因的研究部门。当时最需要的是检测技术。在百余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之下,日立的检测技术已经是全球一流水平。”
  从与日立技术论坛同时开设的技术展示会场上,《经济》记者看到,静脉识别技术、脸部识别等检测技术均在这里有所展示。日立开发出了全球分辨率最高的电子显微镜,检测精度达到43皮米(PM),可以更加清晰地观测氢原子内部,能够对磁场及电池等材料进行检测,以帮助更好地进行研发。使用这种电子显微镜技术,日立制造出了很多优势产品,其中之一就是半导体检测设备,它能对半导体的各个部件进行精密的检测,并占有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检测技术方面日立领先于全球。”小岛非常自豪地说。
  除了特别高精尖的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联网,由于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感,因此日立的技术也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技术层面看,2016年中国在环保及新城市建设方面会产生大量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日立及时地向中国政府、企业高密度展示自己的技术特点,在满足中国对技术的需求的同时,也一定能进一步把握住中国商机。
  “目前我们在华员工达到了5万人,在华的企业数量一共是182家。日立在华的销售额达到了600亿元人民币,其中85%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销售所获得的。”小久保对《经济》记者说。2016年,日立将用其绿色技术及智能技术开拓中国市场,应该能做得更好更大。
其他文献
不知道这部《十二公民》的公映时间,应该是宣传很少,排片也不多,像我这种爱光顾影院的人都没注意到。最近在电脑里看了之后,有种不吐不快的感受。  说是电影,但看起来更像是话剧,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法学院的一次补考,引入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案件是近期发生的真事,本市一个富豪的养子涉嫌谋杀亲生父亲被捕。考生作为被告律师,辩护完毕,校方请来十二个社会各界人士作为陪审团来给被告定罪,电影的情节就围绕着十二
期刊
尽  管2015年市场动荡不已,但中国金融改革还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金融改革仍将是2016年中国政策议程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与“十二五”规划相比,中央政府对金融领域的改革已由“深化”转向“加速”,改革侧重点已由“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转向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因此,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5年内金融领域最为迫切的制度建设需求。  金融改革为“十三五”开局之重 
期刊
谁不喜欢旅游呢?到一个新鲜的地方,接触不一样的人文风情,领略名山大川的风采。但是,如果跟团游,你是否担心走远了听不到导游讲解?拍照时团友间还要慢慢排队,因为时间有限无法细细品味感兴趣的景点。如果自由行,你是否只是走马观花、漫无目的地游览?你是否知道那些亭台楼阁背后的故事?智慧旅游的出现,让游客没有了担忧。  现在,如果游览的景区恰好装备了智慧旅游设备,游客只需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对应景点的二维码,就可
期刊
被  列为2015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互联网+”,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大放异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这是2009年以来我国GDP增速首次低于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回应称:“传统产业不仅在去库存,而且在实实在在地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短期来讲对工业下行产生了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
期刊
背景和目的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EP),是银屑病的一种相对罕见且较为严重的临床亚型,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临床特点为剧烈瘙痒的泛发性红皮病,伴水肿和大量脱屑,患者可能出现严重水电解质调节紊乱、体温调节异常以及代谢失衡。因其发病率低,缺少临床数据,尚未得到标准化的临床治疗指南。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固有免疫中发挥模
冬  雨霏霏,报告了春天的脚步。  以“百花齐放,共创辉煌”为主题的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钟表商业企业管理委员会2015年会员大会2015年底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企业代表,来自中外钟表制造和零售业的知名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以及业界的专家和学者齐聚大会,共商中国钟表市场巩固和发展的大计。  加快改革,让手表消费回流  中商企协钟表商管委会会长张新根在做大会工作报告时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钟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