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中的周恩来和邓颖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前,时任中央局秘书长的邓颖超就由于工作劳累、缺乏营养而得了肺结核,经常大块吐血。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邓颖超向组织上要求留在江西根据地,一方面养病,一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组织上决定让她跟着队伍走,组织原则性极强的邓颖超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就这样,病中的邓颖超无力地躺在担架上,被抬上了征程。她没有陪在丈夫周恩来身边,而是与贺子珍等女同志一道被编人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整个长征路上,邓颖超和周恩来只有两次相聚,而且都是在彼此最需要关心、最需要照料的时候。
红军队伍从江西出发后,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只能时而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时而行进在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上,头顶上还常有敌机轰炸,行军条件极其恶劣。对于躺在担架上、无法自由行动的邓颖超而言,她所面临的困难与危险要比战友们大得多。有一次夜行军中,大部队走远了,只剩下邓颖超、两个担架员和一个警卫员在黑暗中摸索。晚上掉队是很危险的,极易遭到敌人的袭击,警卫员和担架员都慌了。“沉住气,别慌,队伍走得不远,咱们能赶得上,无论如何要追上咱们的队伍!”邓颖超平静的话语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极大地鼓舞着担架员和警卫员,他们的脚步加快了。果然,远处出现灯光了,邓颖超在担架上欢快地叫着:“那是咱们的宿营地!”
当邓颖超他们赶到宿营地时,战友们早已休息,休养连党总支书记董必武手里提着马灯,正焦急地等候着邓颖超他们。一看到邓颖超,董必武便焦急地说道:“小超,你们总算到了!身体怎么样?快进去休息吧!”“董老,不妨事,同志们都到齐了吧?没有掉队的吧?”与平时一样,邓颖超最关心的还是战友们的安危。
躺下来之后,行军的劳累并没能使邓颖超很快地入睡,她静静地躺在担架上,思念着自己的丈夫。虽然休养连属于后方序列,能够得到前方最新情况的渠道并不多,但毕竟离红军总部不算远,关于周恩来的消息多少还是能打听到一点的。她前几天听说,周恩来在12月17日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坚定地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而惹得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大发雷霆,李德当场与周恩来大吵了起来。而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也证明了周恩来的决定是正确的。邓颖超深为丈夫的正确决定而高兴,高兴之余却又多了几分担心——与丈夫分别已有两个多月了,不知道他现在的身体是否还好,是不是还在像以前一样没日没夜地工作着。想到这,她就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尽快地恢复起来,以便更好地为党工作,也好为丈夫分担一点忧劳……
1935年3月的一个黄昏,干部休养连的300多号人在贵州盘县五里排附近遭到了敌机轰炸。硝烟刚散,邓颖超就艰难地从地上爬了起来。休养连损失惨重,10多位同志阵亡,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也在轰炸中身负重伤。邓颖超顾不上自己的病体,连忙和董必武等人一道协助医生抢救包扎伤员,指挥战士掩埋烈士遗体。这时,邓颖超发现红三军团十二团政委钟赤兵的警卫员和一名担架员牺牲了。钟赤兵的腿在娄山关战役中负了伤,因为缺医少药,他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忍受着没有麻药和木锯上拉下锯的巨大痛苦,配合医生完成了截肢手术。
邓颖超见此情景,立即让自己的一名担架员去抬钟赤兵,钟赤兵知道了,急忙推辞道:“小超同志,那怎么行呀,你怎么办?”邓颖超温和地笑了笑:“我能支撑着走呀!”于是,邓颖超便迈着沉重的步子,艰难地往宿营地挪动。等她到宿营地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这时,她发现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早已在等候着她了。原来,听说休养连遭到敌机轰炸、损失惨重,周恩来就连忙赶来看望休养连的同志和伤病员。
一看到邓颖超,周恩来立刻走到她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动情地说道:“小超,你受惊了!”邓颖超轻轻地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声气:“这次损失太大了!”周恩来知道妻子此刻的心里很不好受,便深情地看了妻子一眼:“小超,快休息吧,不要难过,以后多加小心就是了。”说完,周恩来就匆匆走了,邓颖超理解丈夫,知道他还有更多更紧急的事情要处理……
不久,周恩来也病倒了。原来,由于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眼睛不好,晚上工作不方便,因此红军的各种行军命令都是由周恩来连夜起草的。等到向各军团的电报发出后,都已是黎明时分了,而此时新的一天战斗生活又要开始了,周恩来根本没法得到足够的休息。后来,当长征队伍1935年8月到达毛儿盖的时候,周恩来已经是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了。由于当时得疟疾的人很多,周恩来的症状又与疟疾差不多,于是医生便一直按疟疾治疗。可治来治去,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而且发现他的肝部肿大,皮肤蜡黄。经过被红军俘虏的两名国民党军医的诊断,最终确诊为阿米巴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一百个病例中往往仅有一例幸免,而且也是由于肝和肠子偶然地粘连在一起,脓液通过粘连处穿孔排出。尽管周恩来恰好就属于这种极罕见的病例之一,但由于医疗条件太差,无法进行穿刺手术,医生只能用冶疟疾的易米丁进行治疗,并从60里以外的高山上取冰块冷敷在周恩来的肝区上方。
因为周恩来的病情很重,组织上便安排邓颖超去照顾周恩来,这样,她得以守护在丈夫身边。周恩来一直躺在木板床上昏迷不醒,邓颖超就日夜陪伴在他身边,困了就在地上铺点稻草睡一会。她把周恩来脱下来的灰色羊毛背心拿过来仔细看了看,发现有好多虱子,便一个一个地挤,170多个虱子的血把邓颖超的指甲都染红了,冷敷终于有了效果,周恩来排出了半盆绿色的浓浆,高烧也慢慢地退了。清醒后的周恩来发现妻子在身边,感到有点意外,连连问她什么时候来的。望着丈夫疲惫的神情,邓颖超眼圈一红,轻轻地告诉他自己没来多久……
周恩来转危为安后,邓颖超便又回到了休养连,和战友们一道翻过雪山、越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甩开了围追堵截的敌军,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了陕北,和丈夫周恩来一道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长征中的朱德和康克清
1934年10月,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的康克清,随着红军队伍踏上了漫漫征途。与其他女同志不同的是,康克清并没有被编在休养连,而是呆在朱德身边,负责朱德的保卫任务,甚至还一起指挥作战。康克清是女红军中最强壮的一个,她一般都背着三四条枪行军,而且每天走完一半的路程,她就主动落在队伍后面,担当收容掉队战士的任务,帮他们背枪、背背包。康克清出生在江西万安县罗塘湾一个贫苦渔民家庭,6岁就开始放牛、拾柴,13岁时就承担了烧饭、舂米、推磨、车水和田间劳动, 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这些都造就了她过人的体力和耐力。
起先,许多男同志不肯让她帮忙,觉得太丢脸了,但经不住长途行军的疲劳,也比不过康克清的耐力,只得甘拜下风。当康克清一次又一次从一瘸一拐的男同志们身上拿下枪和背包时,没有人再同她争执了。相反,战友们见她是个女同志,又是总司令的夫人,居然能如此地吃苦耐劳,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纷纷打起精神往前赶,
中央红军过了夹金山后,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党中央决定,北上部队分为左、右两路,右路由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率领,左路则由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就这样,康克清随朱德一起来到了左路军。左路军是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组成的,张国焘自然牢牢控制了部队,身为总司令的朱德其实并没有多少实权。可即便如此,张国焘还是不断地孤立、打击和迫害朱德。他们首先撤掉了支持朱德的刘伯承总参谋长的职务,让刘伯承去红军大学当校长;接着又在伙食上卡朱德和康克清,使他们常常吃不上饭;还借粮食紧张,先后杀掉了朱德的两匹马……
康克清气不过,和张国焘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她先是同张国焘的人为宰杀朱德坐骑的事发生了激烈争执,接着又冲破重重阻力,来到罗炳辉的红九军团,联系解决了朱德及总部机关人员的吃饭问题,成功地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
张国焘一意孤行地率军南下,扬言要“打到成都吃大米”,可在百丈镇和南线峡口与国民党军队的两场恶仗中,遭受了重大损失,红四方面军由从阿坝南下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了4万多人。而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以中央红军为主的右路军, 已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两相比较,张国焘无可挽回地陷入了孤立境地。最终,在朱德等人的坚决斗争下,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再次北上。
重新踏上北上的路线,就意味着要第三次爬雪山,再一次过草地,在缺少粮食、被装、弹药和药品的情况下,红军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可不巧的是,康克清恰在这时生病了,她得了伤寒,高烧40℃不退。而张国焘一伙居然不准康克清回到朱德那里去,把她严格管制了起来,甚至打起了将她放在当地让她自生自灭的歪主意。幸亏战友肖朝英偷偷跑到朱德那里报了信,被蒙在鼓里的朱德这才带着医生和警卫员赶了过来。
昏迷中的康克清听到了平日里熟悉的脚步声,便使劲地睁开眼睛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丈夫,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她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此时此刻,她流下的是见到丈夫后欣喜的泪水,是渴望着对亲人诉说所受委屈的泪水。朱德走到床前,俯下身子,轻轻地问道:“克清,怎么样?我来了……”眼见原来身强力壮的妻子,如今却消瘦了许多,朱德的眼圈红了起来。妻子嫁给自己6年多了,不但没跟他这个总司令享过几天清福,反而多受了很多苦,身为丈夫,朱德的心情可想而知。
康克清没有注意到朱德的神情,她只想和他商量一件事,但她甚至无力张嘴。医生给康克清做了诊断后,给她打了一针·,然后拉着警卫员悄悄地出去了。药力的作用在康克清身上很快就起了效果,她能开口说话子。康克清抓住朱德的手,气喘吁吁地说道:“千万别把我留下,我不留下。我死也跟着红军走,跟着你走!”
朱德没有听懂她的意思,便问:“什么留下?”“他们见我病成这样,就想把我留下,送给当地老乡……”没等康克清把话说完,朱德一下子就火了,怒吼道:“什么?这是谁决定的?”正在这时,张国焘的秘书长走了进来,他见朱德满脸愤怒地站在那里,倍感震惊,但接着就换成了笑脸:“朱总司令,你来了?”朱德的火气还没有消,也就没有理他。停了一会儿,朱德突然厉声问张国焘的秘书长:“你们要把她留下?”
此时,张国焘的秘书长心里面已经明白他们原定的计划让朱德知道了,可他不仅没有认错,反而带着一种高傲和威胁的语气说道:“这是总部决定的!”
“哪个总部?”朱德毫不客气地反问道,“我是总司令.我怎么不知道!”
朱德强硬的态度把张国焘的秘书长吓得不轻,说话也软了下来:“那……总司令说怎么办?”
“走!”朱德斩钉截铁地说道,“跟着部队走!”
“可康克清同志病得这么厉害,怎么走啊?”
“走不动就抬。用担架抬着走!”
康克清看到朱德的态度是那样地坚决、果断,想到自己又可以同部队一起北上了,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过夹金山时,康克清仍然病得厉害.不得不被人用担架抬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到了雪线以上,山势太陡,担架尤法使用,战友们就用绑腿布把康克清的手臂紧紧地拴在马尾巴上,让马拖着她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康克清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她生命力的顽强。当队伍爬到长征路上最高的雪山——党岭山时,康克清奇迹般地康复了,她和战友们一道战胜了空气稀薄、呼吸困难等高山反应,成功翻越了党岭山。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相继和中央红军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了。康克清和朱德与战友们一道欢呼着、跳跃着,共同缅怀那一年又七个月患难与共的峥嵘岁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前,时任中央局秘书长的邓颖超就由于工作劳累、缺乏营养而得了肺结核,经常大块吐血。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邓颖超向组织上要求留在江西根据地,一方面养病,一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但组织上决定让她跟着队伍走,组织原则性极强的邓颖超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就这样,病中的邓颖超无力地躺在担架上,被抬上了征程。她没有陪在丈夫周恩来身边,而是与贺子珍等女同志一道被编人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整个长征路上,邓颖超和周恩来只有两次相聚,而且都是在彼此最需要关心、最需要照料的时候。
红军队伍从江西出发后,面对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只能时而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时而行进在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上,头顶上还常有敌机轰炸,行军条件极其恶劣。对于躺在担架上、无法自由行动的邓颖超而言,她所面临的困难与危险要比战友们大得多。有一次夜行军中,大部队走远了,只剩下邓颖超、两个担架员和一个警卫员在黑暗中摸索。晚上掉队是很危险的,极易遭到敌人的袭击,警卫员和担架员都慌了。“沉住气,别慌,队伍走得不远,咱们能赶得上,无论如何要追上咱们的队伍!”邓颖超平静的话语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极大地鼓舞着担架员和警卫员,他们的脚步加快了。果然,远处出现灯光了,邓颖超在担架上欢快地叫着:“那是咱们的宿营地!”
当邓颖超他们赶到宿营地时,战友们早已休息,休养连党总支书记董必武手里提着马灯,正焦急地等候着邓颖超他们。一看到邓颖超,董必武便焦急地说道:“小超,你们总算到了!身体怎么样?快进去休息吧!”“董老,不妨事,同志们都到齐了吧?没有掉队的吧?”与平时一样,邓颖超最关心的还是战友们的安危。
躺下来之后,行军的劳累并没能使邓颖超很快地入睡,她静静地躺在担架上,思念着自己的丈夫。虽然休养连属于后方序列,能够得到前方最新情况的渠道并不多,但毕竟离红军总部不算远,关于周恩来的消息多少还是能打听到一点的。她前几天听说,周恩来在12月17日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坚定地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而惹得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大发雷霆,李德当场与周恩来大吵了起来。而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也证明了周恩来的决定是正确的。邓颖超深为丈夫的正确决定而高兴,高兴之余却又多了几分担心——与丈夫分别已有两个多月了,不知道他现在的身体是否还好,是不是还在像以前一样没日没夜地工作着。想到这,她就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尽快地恢复起来,以便更好地为党工作,也好为丈夫分担一点忧劳……
1935年3月的一个黄昏,干部休养连的300多号人在贵州盘县五里排附近遭到了敌机轰炸。硝烟刚散,邓颖超就艰难地从地上爬了起来。休养连损失惨重,10多位同志阵亡,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也在轰炸中身负重伤。邓颖超顾不上自己的病体,连忙和董必武等人一道协助医生抢救包扎伤员,指挥战士掩埋烈士遗体。这时,邓颖超发现红三军团十二团政委钟赤兵的警卫员和一名担架员牺牲了。钟赤兵的腿在娄山关战役中负了伤,因为缺医少药,他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忍受着没有麻药和木锯上拉下锯的巨大痛苦,配合医生完成了截肢手术。
邓颖超见此情景,立即让自己的一名担架员去抬钟赤兵,钟赤兵知道了,急忙推辞道:“小超同志,那怎么行呀,你怎么办?”邓颖超温和地笑了笑:“我能支撑着走呀!”于是,邓颖超便迈着沉重的步子,艰难地往宿营地挪动。等她到宿营地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这时,她发现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早已在等候着她了。原来,听说休养连遭到敌机轰炸、损失惨重,周恩来就连忙赶来看望休养连的同志和伤病员。
一看到邓颖超,周恩来立刻走到她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动情地说道:“小超,你受惊了!”邓颖超轻轻地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声气:“这次损失太大了!”周恩来知道妻子此刻的心里很不好受,便深情地看了妻子一眼:“小超,快休息吧,不要难过,以后多加小心就是了。”说完,周恩来就匆匆走了,邓颖超理解丈夫,知道他还有更多更紧急的事情要处理……
不久,周恩来也病倒了。原来,由于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眼睛不好,晚上工作不方便,因此红军的各种行军命令都是由周恩来连夜起草的。等到向各军团的电报发出后,都已是黎明时分了,而此时新的一天战斗生活又要开始了,周恩来根本没法得到足够的休息。后来,当长征队伍1935年8月到达毛儿盖的时候,周恩来已经是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了。由于当时得疟疾的人很多,周恩来的症状又与疟疾差不多,于是医生便一直按疟疾治疗。可治来治去,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而且发现他的肝部肿大,皮肤蜡黄。经过被红军俘虏的两名国民党军医的诊断,最终确诊为阿米巴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一百个病例中往往仅有一例幸免,而且也是由于肝和肠子偶然地粘连在一起,脓液通过粘连处穿孔排出。尽管周恩来恰好就属于这种极罕见的病例之一,但由于医疗条件太差,无法进行穿刺手术,医生只能用冶疟疾的易米丁进行治疗,并从60里以外的高山上取冰块冷敷在周恩来的肝区上方。
因为周恩来的病情很重,组织上便安排邓颖超去照顾周恩来,这样,她得以守护在丈夫身边。周恩来一直躺在木板床上昏迷不醒,邓颖超就日夜陪伴在他身边,困了就在地上铺点稻草睡一会。她把周恩来脱下来的灰色羊毛背心拿过来仔细看了看,发现有好多虱子,便一个一个地挤,170多个虱子的血把邓颖超的指甲都染红了,冷敷终于有了效果,周恩来排出了半盆绿色的浓浆,高烧也慢慢地退了。清醒后的周恩来发现妻子在身边,感到有点意外,连连问她什么时候来的。望着丈夫疲惫的神情,邓颖超眼圈一红,轻轻地告诉他自己没来多久……
周恩来转危为安后,邓颖超便又回到了休养连,和战友们一道翻过雪山、越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甩开了围追堵截的敌军,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了陕北,和丈夫周恩来一道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长征中的朱德和康克清
1934年10月,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的康克清,随着红军队伍踏上了漫漫征途。与其他女同志不同的是,康克清并没有被编在休养连,而是呆在朱德身边,负责朱德的保卫任务,甚至还一起指挥作战。康克清是女红军中最强壮的一个,她一般都背着三四条枪行军,而且每天走完一半的路程,她就主动落在队伍后面,担当收容掉队战士的任务,帮他们背枪、背背包。康克清出生在江西万安县罗塘湾一个贫苦渔民家庭,6岁就开始放牛、拾柴,13岁时就承担了烧饭、舂米、推磨、车水和田间劳动, 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这些都造就了她过人的体力和耐力。
起先,许多男同志不肯让她帮忙,觉得太丢脸了,但经不住长途行军的疲劳,也比不过康克清的耐力,只得甘拜下风。当康克清一次又一次从一瘸一拐的男同志们身上拿下枪和背包时,没有人再同她争执了。相反,战友们见她是个女同志,又是总司令的夫人,居然能如此地吃苦耐劳,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纷纷打起精神往前赶,
中央红军过了夹金山后,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党中央决定,北上部队分为左、右两路,右路由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率领,左路则由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就这样,康克清随朱德一起来到了左路军。左路军是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组成的,张国焘自然牢牢控制了部队,身为总司令的朱德其实并没有多少实权。可即便如此,张国焘还是不断地孤立、打击和迫害朱德。他们首先撤掉了支持朱德的刘伯承总参谋长的职务,让刘伯承去红军大学当校长;接着又在伙食上卡朱德和康克清,使他们常常吃不上饭;还借粮食紧张,先后杀掉了朱德的两匹马……
康克清气不过,和张国焘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她先是同张国焘的人为宰杀朱德坐骑的事发生了激烈争执,接着又冲破重重阻力,来到罗炳辉的红九军团,联系解决了朱德及总部机关人员的吃饭问题,成功地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
张国焘一意孤行地率军南下,扬言要“打到成都吃大米”,可在百丈镇和南线峡口与国民党军队的两场恶仗中,遭受了重大损失,红四方面军由从阿坝南下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了4万多人。而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以中央红军为主的右路军, 已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两相比较,张国焘无可挽回地陷入了孤立境地。最终,在朱德等人的坚决斗争下,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再次北上。
重新踏上北上的路线,就意味着要第三次爬雪山,再一次过草地,在缺少粮食、被装、弹药和药品的情况下,红军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可不巧的是,康克清恰在这时生病了,她得了伤寒,高烧40℃不退。而张国焘一伙居然不准康克清回到朱德那里去,把她严格管制了起来,甚至打起了将她放在当地让她自生自灭的歪主意。幸亏战友肖朝英偷偷跑到朱德那里报了信,被蒙在鼓里的朱德这才带着医生和警卫员赶了过来。
昏迷中的康克清听到了平日里熟悉的脚步声,便使劲地睁开眼睛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丈夫,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她是一个坚强的女性,此时此刻,她流下的是见到丈夫后欣喜的泪水,是渴望着对亲人诉说所受委屈的泪水。朱德走到床前,俯下身子,轻轻地问道:“克清,怎么样?我来了……”眼见原来身强力壮的妻子,如今却消瘦了许多,朱德的眼圈红了起来。妻子嫁给自己6年多了,不但没跟他这个总司令享过几天清福,反而多受了很多苦,身为丈夫,朱德的心情可想而知。
康克清没有注意到朱德的神情,她只想和他商量一件事,但她甚至无力张嘴。医生给康克清做了诊断后,给她打了一针·,然后拉着警卫员悄悄地出去了。药力的作用在康克清身上很快就起了效果,她能开口说话子。康克清抓住朱德的手,气喘吁吁地说道:“千万别把我留下,我不留下。我死也跟着红军走,跟着你走!”
朱德没有听懂她的意思,便问:“什么留下?”“他们见我病成这样,就想把我留下,送给当地老乡……”没等康克清把话说完,朱德一下子就火了,怒吼道:“什么?这是谁决定的?”正在这时,张国焘的秘书长走了进来,他见朱德满脸愤怒地站在那里,倍感震惊,但接着就换成了笑脸:“朱总司令,你来了?”朱德的火气还没有消,也就没有理他。停了一会儿,朱德突然厉声问张国焘的秘书长:“你们要把她留下?”
此时,张国焘的秘书长心里面已经明白他们原定的计划让朱德知道了,可他不仅没有认错,反而带着一种高傲和威胁的语气说道:“这是总部决定的!”
“哪个总部?”朱德毫不客气地反问道,“我是总司令.我怎么不知道!”
朱德强硬的态度把张国焘的秘书长吓得不轻,说话也软了下来:“那……总司令说怎么办?”
“走!”朱德斩钉截铁地说道,“跟着部队走!”
“可康克清同志病得这么厉害,怎么走啊?”
“走不动就抬。用担架抬着走!”
康克清看到朱德的态度是那样地坚决、果断,想到自己又可以同部队一起北上了,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过夹金山时,康克清仍然病得厉害.不得不被人用担架抬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到了雪线以上,山势太陡,担架尤法使用,战友们就用绑腿布把康克清的手臂紧紧地拴在马尾巴上,让马拖着她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康克清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她生命力的顽强。当队伍爬到长征路上最高的雪山——党岭山时,康克清奇迹般地康复了,她和战友们一道战胜了空气稀薄、呼吸困难等高山反应,成功翻越了党岭山。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相继和中央红军会师,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了。康克清和朱德与战友们一道欢呼着、跳跃着,共同缅怀那一年又七个月患难与共的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