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隋唐时期“痈”和“疽”的演变

来源 :中医药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o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痈”和“疽”是中医外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灵枢·痈疽》所载二者的区别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但后世医家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混淆不清.通过对先秦至隋唐时期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痈”“疽”二者概念演变的大致脉络,发现此二者的区别除《灵枢·痈疽》所述内容外,还在于二者词性和字义不同,即“疽”仅用于疾病的名称使用上,均为名词;而“痈”字通过假借的方式使其字义逐渐丰富,除表示病名外,还用于特指某具体病灶、表肿胀、表壅滞和浮肿之意,既可为名词,亦可为形容词.二者在古籍中有着看似混乱,实则规律的运用.
其他文献
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恶性度极高.细胞色素P450 2El基因(CYP2E1)作为一种重要的Ⅰ相代谢酶参与多种致癌物的代谢,其位点多态性可影响自身表达[1].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CYP2E 1-1239位点多态性与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唐山工人医院和唐山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0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406例对照为唐山地区
《九针十二原》:“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丹波元简《灵枢识》引《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毛之强曲者”为释,又引《后汉书·岑彭传》“足下生毛”
期刊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东渐,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在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判声中尝试变革.这一变革过程客观上受到民国时期国家医疗卫生政令举措(医政)的影响.纵观民国时期中医教育
欧盟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又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投资风险问题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未提出新的、更有效的应对投资风险的理论与方法,有效的组合投资和科学的组合投
“五不翻”理论是我国唐朝高僧玄奘大师对佛经翻译的主要理论之一,是针对佛经梵昙语言本土化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保留原音不予翻译的方法.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佛教词汇的本意
主要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萨折罗娑(白胶香)和苜蓿,并简要辨析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2018年4月2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学术工作坊在沪成功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来自英国、新加坡及我国不同地区共计30余人,共同探讨
期刊
所谓“本土新闻”即地方媒体所在地域发生的为当地公众所关注的新闻,具有鲜活、贴近和时效性强等特点;“本土文人”即活跃在当地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 The so-called “l
日本东芝公司研制出一种能在一级净化室中工作的半导体晶片传输机器人。这种线性动作、纵向多结点机器人可应用于半导体工厂。在它的手尖部位安装有位置检测传感器,通用控制
饿藏Дx.19064文书收录于《俄藏敦煌文书》第17册中,从书写形式可判定其所属年代当为西夏时期.又从内容上来说,该文书载有药物名称、药物剂量和价钱计数三方面的内容,所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