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出现的一个较为庞大的人群,他们既属于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又具有“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特征,这使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心理等许多方面出现了异于其他同龄人的问题,有效管理和帮助他们,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教学 弱势
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追究原因,其一,家务负担重,学业监管力度低,导致学业完成效果差。由于父母不在家,这些孩子多数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家里的农活比较多,同时,老人说教力度小,会让留守儿童“钻空子”,而学校老师面对众多同样处境的学生,监管力度削弱,影响到这些孩子的学业成绩。其二,自我约束能力弱,学习效能感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环境充满诱惑,在苏北农村,流行去台球桌、歌舞厅、电脑游戏厅、旱冰场玩,这些城里人流行的东西和打工的队伍一同流入农村,部分孩子频繁进出这些场所,如果家长管得严,情况就会好一些;如果家长监管力度不够,加上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就会“玩物丧志”,将主要精力都浪费在游戏上,从而荒废了学业。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部分的孩子性格比较冲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力,具有较强的敌对心理,经常想大喊、打骂人、摔东西。究其原因:其一,缺乏父母关爱。他们的负面情感比较深刻,亲情缺失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是产生问题行为的根源。父母的关爱重物质、轻精神,只给钱而少思想沟通。隔代监护人的监护多溺爱、少管教,他们因教育能力、方法、观念上的偏颇,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和必要的管教,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行为上,散漫、打架滋事,扰乱课堂纪律,花钱大手大脚。所有这些都表明这类家庭极大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其二,道德认知上的偏差。一段时间以来,低下的,充满暴力的黄色内容和恐怖的影视书报充斥市场,屡禁不止。“桌球台室”、“游戏机房”、“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诱学生入内,致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溺其中,不思学习,逃学旷课更是常事。此外,这些场所一般属高消费,学生本身无经济来源,有的学生因支付不了昂贵的玩乐费用,便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称兄道弟、闹事敲诈。其三,学校教师的不负责任与不融洽的同学关系。某些农村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手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不良行为。这些学生因成绩、行为较差,屡被教师当众训斥或羞辱,使其他同学对他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嘲笑讽刺……所有这些,导致同学关系疏远,不融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和班级、年级、学校中的同类同学交往,形成校园恶少小团体,看谁不顺眼,就群集而上,给予“教训”,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2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家长应努力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努力创造条件,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平时尽可能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互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体会他们的困难。每周与孩子联系不少于2次,鼓励与欣赏孩子,分享他们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父母虽然不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却爱得更深、更体贴。这会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我建议家长每天晚上打个电话给孩子,即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你的声音和行为也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你的话对孩子更起作用,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
2.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在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克服“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
4.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注,有效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
参考文献:
[1]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究,2008,32,(3).
[2]雷万鹏.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研究.教育部政策咨询报告,2007.
[3]神木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汇报,2008.09.
[4]雷万鹏.中国农村教育焦点问题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
[5]刘颖琦.试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2008.
[6]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上海教育研究,2009.4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教学 弱势
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追究原因,其一,家务负担重,学业监管力度低,导致学业完成效果差。由于父母不在家,这些孩子多数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家里的农活比较多,同时,老人说教力度小,会让留守儿童“钻空子”,而学校老师面对众多同样处境的学生,监管力度削弱,影响到这些孩子的学业成绩。其二,自我约束能力弱,学习效能感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环境充满诱惑,在苏北农村,流行去台球桌、歌舞厅、电脑游戏厅、旱冰场玩,这些城里人流行的东西和打工的队伍一同流入农村,部分孩子频繁进出这些场所,如果家长管得严,情况就会好一些;如果家长监管力度不够,加上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就会“玩物丧志”,将主要精力都浪费在游戏上,从而荒废了学业。
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部分的孩子性格比较冲动,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控制力,具有较强的敌对心理,经常想大喊、打骂人、摔东西。究其原因:其一,缺乏父母关爱。他们的负面情感比较深刻,亲情缺失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这是产生问题行为的根源。父母的关爱重物质、轻精神,只给钱而少思想沟通。隔代监护人的监护多溺爱、少管教,他们因教育能力、方法、观念上的偏颇,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和必要的管教,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行为上,散漫、打架滋事,扰乱课堂纪律,花钱大手大脚。所有这些都表明这类家庭极大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其二,道德认知上的偏差。一段时间以来,低下的,充满暴力的黄色内容和恐怖的影视书报充斥市场,屡禁不止。“桌球台室”、“游戏机房”、“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诱学生入内,致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溺其中,不思学习,逃学旷课更是常事。此外,这些场所一般属高消费,学生本身无经济来源,有的学生因支付不了昂贵的玩乐费用,便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称兄道弟、闹事敲诈。其三,学校教师的不负责任与不融洽的同学关系。某些农村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手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不良行为。这些学生因成绩、行为较差,屡被教师当众训斥或羞辱,使其他同学对他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嘲笑讽刺……所有这些,导致同学关系疏远,不融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和班级、年级、学校中的同类同学交往,形成校园恶少小团体,看谁不顺眼,就群集而上,给予“教训”,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无疑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2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家长应努力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努力创造条件,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对话。平时尽可能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互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体会他们的困难。每周与孩子联系不少于2次,鼓励与欣赏孩子,分享他们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父母虽然不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却爱得更深、更体贴。这会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我建议家长每天晚上打个电话给孩子,即使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你的声音和行为也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你的话对孩子更起作用,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
2.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在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鼓励“留守儿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克服“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
4.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社会有必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注,有效弥补家庭教育对其关怀的不足,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应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持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多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呼吁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国家及政府的温暖。
参考文献:
[1]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究,2008,32,(3).
[2]雷万鹏.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研究.教育部政策咨询报告,2007.
[3]神木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汇报,2008.09.
[4]雷万鹏.中国农村教育焦点问题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
[5]刘颖琦.试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2008.
[6]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上海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