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美术教学;多媒体;学习兴趣;想象能力;设计制作能力;知识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60—01
美术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而且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产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够营造出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在音乐的伴随下,一系列表情丰富的脸部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当他们看到那些神态各异的表情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声:“多么有趣的表情啊!”然后,我提出问题:“你们能把看到的表情画下来吗?”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这样做,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觉体验,使其快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或变动为静,通过声音、图像及文字等多种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为学生提供一种富于变化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人的五官”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人五官的位置和特点。常规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借助挂图或请某位学生上台做模特进行讲解,但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运用多媒体,能够制作出三维立体的人物头部模型。教师在讲解五官的比例、位置时,可以将各部位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示。在讲解“头部转动引起五官比例改变”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头部转动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并适时提问。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对相关知识加以总结。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增强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有系统性,还可以将不同的创意成果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学生通过设计实践,能够增强自身的设计制作能力。如,“我设计的书”一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设计书籍封面。在教学该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演示了如何设计书籍封面,并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打开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也进行了一些创新。通常来说,学生在做美术作业时,往往是用画笔在作业纸上作画,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时常难以令人满意,而利用计算机画图程序来进行设计创作,既能够解决“形象画不准,色彩涂不匀”的问题,又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文字、图形等,从而提高绘制质量。如果对完成后的作品还不满意,需要改动一些地方,只要运用画图程序中的某些工具就能轻松办到。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照本宣科,为学生介绍一些与教材插图有关的内容,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一课教学前,我将从网络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美术作品,深入感受不同国家、地区及民族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开阔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审美能力。
编辑:孟 刚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60—01
美术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而且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产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则能够营造出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在教学“表情丰富的脸”一课时,首先,我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在音乐的伴随下,一系列表情丰富的脸部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当他们看到那些神态各异的表情时,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声:“多么有趣的表情啊!”然后,我提出问题:“你们能把看到的表情画下来吗?”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这样做,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觉体验,使其快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变静为动或变动为静,通过声音、图像及文字等多种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为学生提供一种富于变化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人的五官”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人五官的位置和特点。常规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借助挂图或请某位学生上台做模特进行讲解,但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运用多媒体,能够制作出三维立体的人物头部模型。教师在讲解五官的比例、位置时,可以将各部位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示。在讲解“头部转动引起五官比例改变”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头部转动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并适时提问。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对相关知识加以总结。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增强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有系统性,还可以将不同的创意成果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学生通过设计实践,能够增强自身的设计制作能力。如,“我设计的书”一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设计书籍封面。在教学该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演示了如何设计书籍封面,并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从而打开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也进行了一些创新。通常来说,学生在做美术作业时,往往是用画笔在作业纸上作画,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时常难以令人满意,而利用计算机画图程序来进行设计创作,既能够解决“形象画不准,色彩涂不匀”的问题,又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文字、图形等,从而提高绘制质量。如果对完成后的作品还不满意,需要改动一些地方,只要运用画图程序中的某些工具就能轻松办到。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照本宣科,为学生介绍一些与教材插图有关的内容,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一课教学前,我将从网络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美术作品,深入感受不同国家、地区及民族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开阔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审美能力。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