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 转变教师角色 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55-0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培养中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养成较好的道德情操,增强法纪观念,塑造健全人格是贯穿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主线。
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原因,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引领、精神鼓舞、法律道德导向和心理疏導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要求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上,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中,我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导”、以“问”、以“情”为牵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好的课堂教学,三个环节非常重要: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总结升华。精彩的导入就如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激情的师生互动就如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而完美的总结升华犹如发动机,启迪着学生的思维。笔者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为例,从这三方面谈谈如何提升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彩导入过渡,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1.问题导入法。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始于问题。在本课的开篇导入中,我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面对一个个不同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作为一个个缔造生活的劳动者,该如何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一次次新挑战: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组长,该如何去准备自己的新课题;作为一名资深设计师,该如何去设计自己的冬季新款……从创作文学侃到服装、绘画、电影,引导学生勾勒出当代文化生活的素描,感悟文化创新的根本——实践的真谛,让同学们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带着自身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对文化创新的独特见解。
2.材料导入法。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本课中第二层知识点导入时,我以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优美的音乐和震撼的故事情节为引子,让学生们在意境中概括出文化创新的另一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让学生们了解到该剧汇聚了西方的歌剧精华,又融汇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服饰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大增。
3.热点导入法。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中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以热点时事结合导入知识点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在本课的第三层知识点的导入中,我以当时的时政热点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之行为例,与学生一起分享那割舍不掉的民族情感,导出了如何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达到情感与知识点的有效融合。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教”真正指导“学”
1.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身段,以乐观自信、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在本课中,我利用《大长今》、《宫》、《七公主》等韩剧在中国的热播这一现象,让学生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在欢畅轻松的讨论中既看到了世界文化的优秀成分,又看到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用教材指导学”。教材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课程资源,如果只单纯地“教教材”,师生均容易处于被动的位置。在几次的课堂交流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探究超越教材之外的新知识,一方面,我们要严格遵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做教材的主人,不拘泥于教材原有内容和体系的限制,特别是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选生活中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的事例与材料;还可以结合当前国内外社会热点进行学习,使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活、时代气息。所以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超越教材,问到“除了课本上的两个基本途径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让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维,学会观察生活,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形成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模式,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其实,生活处处有教材,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三)总结升华,在整体把握中拓展延伸
1.让学生做总结的主人。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形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系。
2.优化教师“结束语”。好的结束语要求既精炼又便于记忆;既充满诗情画意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3.学以致用、学以致创。如讲完“文化创新的途径”后,我让学生们针对四川本土文化——川剧目前的尴尬局面,请学生就这一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设计一个复兴川剧的方案,让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以致创。
参考文献:
[1]浅谈思想政治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高建军.学周刊.2012(01).
[2]小议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J].王帅.法制与社会.2011(36).
[3]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J].张玲.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关键词】新课程 转变教师角色 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55-0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培养中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养成较好的道德情操,增强法纪观念,塑造健全人格是贯穿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主线。
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原因,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引领、精神鼓舞、法律道德导向和心理疏導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要求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上,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中,我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导”、以“问”、以“情”为牵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好的课堂教学,三个环节非常重要: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总结升华。精彩的导入就如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激情的师生互动就如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而完美的总结升华犹如发动机,启迪着学生的思维。笔者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为例,从这三方面谈谈如何提升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彩导入过渡,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1.问题导入法。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始于问题。在本课的开篇导入中,我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面对一个个不同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作为一个个缔造生活的劳动者,该如何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一次次新挑战: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组长,该如何去准备自己的新课题;作为一名资深设计师,该如何去设计自己的冬季新款……从创作文学侃到服装、绘画、电影,引导学生勾勒出当代文化生活的素描,感悟文化创新的根本——实践的真谛,让同学们感受创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带着自身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对文化创新的独特见解。
2.材料导入法。一个寓言故事、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首歌曲、一则笑话都可以成为绝好的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并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和针对性,为我所用。以其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和形象生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本课中第二层知识点导入时,我以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优美的音乐和震撼的故事情节为引子,让学生们在意境中概括出文化创新的另一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让学生们了解到该剧汇聚了西方的歌剧精华,又融汇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服饰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大增。
3.热点导入法。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中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以热点时事结合导入知识点较易引起学生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在本课的第三层知识点的导入中,我以当时的时政热点连战和宋楚瑜的大陆之行为例,与学生一起分享那割舍不掉的民族情感,导出了如何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达到情感与知识点的有效融合。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教”真正指导“学”
1.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身段,以乐观自信、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在本课中,我利用《大长今》、《宫》、《七公主》等韩剧在中国的热播这一现象,让学生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学生在欢畅轻松的讨论中既看到了世界文化的优秀成分,又看到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真正明白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用教材指导学”。教材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课程资源,如果只单纯地“教教材”,师生均容易处于被动的位置。在几次的课堂交流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探究超越教材之外的新知识,一方面,我们要严格遵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做教材的主人,不拘泥于教材原有内容和体系的限制,特别是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选生活中富有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的事例与材料;还可以结合当前国内外社会热点进行学习,使课堂具有鲜明的生活、时代气息。所以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超越教材,问到“除了课本上的两个基本途径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让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维,学会观察生活,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形成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模式,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其实,生活处处有教材,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三)总结升华,在整体把握中拓展延伸
1.让学生做总结的主人。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形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系。
2.优化教师“结束语”。好的结束语要求既精炼又便于记忆;既充满诗情画意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3.学以致用、学以致创。如讲完“文化创新的途径”后,我让学生们针对四川本土文化——川剧目前的尴尬局面,请学生就这一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设计一个复兴川剧的方案,让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以致创。
参考文献:
[1]浅谈思想政治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高建军.学周刊.2012(01).
[2]小议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J].王帅.法制与社会.2011(36).
[3]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J].张玲.中国校外教育.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