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利率市场化政策的实施,利率风险逐渐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巴塞尔委员会把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风险。国内学者黄金老(2001)则根据风险的持续时间划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考虑到本国的经济情况与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采取国内学者黄金老的划分方法。
阶段性风险是指放开管制初期,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不能转变经营方式的风险。恒久性风险则指贯穿利率市场化改革全过程的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隐含期权风险。
一、利率风险度量方法
利率敏感性分析法、持续期缺口法、Var分析法是国际上较常用的利率风险度量方法。
(一)利率敏感性分析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测定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的利率风险敞口,反映利率变动致使银行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发生变化的情况。商业银行就通过测定和管理敏感性缺口,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管理利率风险。
(二)持续期缺口法
持续期缺口法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最主要利率风险管理模型。持续期缺口法是指在利率频繁波动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调整综合资产负债持续期缺口管理利率风险,以达到银行的绩效目标。
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包括表内控制策略和表外控制策略。表内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和持续期缺口法。理论非常简单:如果利率上升,就增加敏感性资产,减少敏感性负债;利率下降时,就增加敏感性负债,减少敏感性资产。
利率波动难以预测,而且很大比例的资产负债结构的选择权不是掌握在银行手中,另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周期比较长。因此在实践中用表内控制策略控制利率风险往往很难实现的,于是出现了很多利用衍生工具控制利率风险的方法,这些被称为表外控制策略。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一)利率风险特点
1.阶段性风险仍然存在
具体表现在:一、经营绩效提高缓慢。商业银行为吸引客户竞相抬高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难以提高;居民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宽也制约着存贷款规模的扩张,这从“单价”和“总量”两方面降低了银行的经营绩效。二、逆向选择风险加大。放开利率管制后形成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风险,加大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难度。
2.恒久性风越来愈大
恒久性风险贯穿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始终。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市场环境变化越来越大,而我国在管理方面和金融创新方面有些滞后,这加剧了我国的恒久性風险。
(二) 利率风险管理具体流程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构造基准利率。现阶段我国基准利率是一年期的存款利率。
第二步就是测量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最早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度量利率风险,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一直沿用至今。它也存在一些局限:它假设资产利率和负债利率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只能计算和监测某一时点的利率风险,也不能监测隐含期权带来的利率风险。持续期缺口法、VaR法在度量利率风险时确实更精确、全面,但是它们对数据的要求也更高。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引入这些方法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步是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率风险是重新定价风险,而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恰好衡量的是该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更加偏好选择利率敏感性缺口法。
四、我国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的利率风险管理最突出的问题是技术不够成熟。VaR分析等先进的动态模拟分析法方面仍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存在总量数据不够、有效数据不足、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等问题。此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缺乏专业性人才,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利率风险技术创新
银行应积极和国际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方法;同时重视国内的技术开发,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扶持有关数据支撑系统的研究,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
(二)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意识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员工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建设;具体来说,可以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员工工资绩效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激励制度提高银行整体利率风险意识。(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巴塞尔委员会把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风险。国内学者黄金老(2001)则根据风险的持续时间划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考虑到本国的经济情况与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采取国内学者黄金老的划分方法。
阶段性风险是指放开管制初期,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不能转变经营方式的风险。恒久性风险则指贯穿利率市场化改革全过程的风险,包括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隐含期权风险。
一、利率风险度量方法
利率敏感性分析法、持续期缺口法、Var分析法是国际上较常用的利率风险度量方法。
(一)利率敏感性分析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测定对商业银行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的利率风险敞口,反映利率变动致使银行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发生变化的情况。商业银行就通过测定和管理敏感性缺口,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管理利率风险。
(二)持续期缺口法
持续期缺口法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最主要利率风险管理模型。持续期缺口法是指在利率频繁波动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调整综合资产负债持续期缺口管理利率风险,以达到银行的绩效目标。
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
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包括表内控制策略和表外控制策略。表内控制策略主要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和持续期缺口法。理论非常简单:如果利率上升,就增加敏感性资产,减少敏感性负债;利率下降时,就增加敏感性负债,减少敏感性资产。
利率波动难以预测,而且很大比例的资产负债结构的选择权不是掌握在银行手中,另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周期比较长。因此在实践中用表内控制策略控制利率风险往往很难实现的,于是出现了很多利用衍生工具控制利率风险的方法,这些被称为表外控制策略。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一)利率风险特点
1.阶段性风险仍然存在
具体表现在:一、经营绩效提高缓慢。商业银行为吸引客户竞相抬高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难以提高;居民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扩宽也制约着存贷款规模的扩张,这从“单价”和“总量”两方面降低了银行的经营绩效。二、逆向选择风险加大。放开利率管制后形成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风险,加大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难度。
2.恒久性风越来愈大
恒久性风险贯穿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始终。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市场环境变化越来越大,而我国在管理方面和金融创新方面有些滞后,这加剧了我国的恒久性風险。
(二) 利率风险管理具体流程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构造基准利率。现阶段我国基准利率是一年期的存款利率。
第二步就是测量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最早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度量利率风险,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一直沿用至今。它也存在一些局限:它假设资产利率和负债利率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只能计算和监测某一时点的利率风险,也不能监测隐含期权带来的利率风险。持续期缺口法、VaR法在度量利率风险时确实更精确、全面,但是它们对数据的要求也更高。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引入这些方法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步是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率风险是重新定价风险,而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恰好衡量的是该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更加偏好选择利率敏感性缺口法。
四、我国利率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的利率风险管理最突出的问题是技术不够成熟。VaR分析等先进的动态模拟分析法方面仍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存在总量数据不够、有效数据不足、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等问题。此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缺乏专业性人才,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进利率风险技术创新
银行应积极和国际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方法;同时重视国内的技术开发,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扶持有关数据支撑系统的研究,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
(二)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意识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员工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建设;具体来说,可以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员工工资绩效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激励制度提高银行整体利率风险意识。(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