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着手开始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保持生物多样性是解决一切包括气候、健康、粮食、水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大自然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关乎到生态安全的底线问题,更是关乎人类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使大自然更具生产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我国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目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也成为不少专家所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障
想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首先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障。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省级层面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外来物种管理、物种与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有法可依,同时也便于规范各项保护工作,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率。例如,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可以规划出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对一些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森林、湿地加以保护,划分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优先保护区域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一系列行动。
二、强化保护基础工作
其次,要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例如,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建设防护林、天然保护林,退耕还林还湿等保护项目,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二,还要开展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各省要根据本省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特征进行自然资源的整合优化,可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开创自然保护地新体系。第三,要设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以三线一单为主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分区管理,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上,如果某一地区出现环境问题,可以及时制止并进行有效的补救,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第四,要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发明进行保护,通过支持产权保护,鼓励相关学者专家进行生物研究和多样性保护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对于生物资源还要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省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强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和科研平台的构建,并开展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针对森林和湿地等生态资源区,可以以一定的时间为单位开展环境变化遥感调查评估,针对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可以对陆野生动植物、本土资源、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调查,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和检测,发展新的物种,加快完成生物多样性的编目。第三,要开展实时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清查体系,建设生态定位观测站,实时开展定位观测工作,为本省、全国甚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第四,要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评估,评估出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部署生态保护工作。
除了科学保护,对于生物资源还应该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合理利用能够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推动当地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项目的实施,鼓励游客到大自然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帮助游客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力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生物资源发展旅游业,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旅游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一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每年会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促进本省经济发展,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各省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特色的生态农业,为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还能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例如,可以结合本省的实际特点,将中药材等植物资源与产业充分融合,是当地鼓励农民种茶种药,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还能带动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社会参与共同保护
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能只靠政府部门,要结合社会力量,以政府为主导,人民为力量通过社会参与达到共同保护的目的。政府可以构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平台,发挥引导性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当地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有效参与的沟通机制,同时还要将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为公众搭建一条民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平台,可以尝试探索“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合作的保护模式。例如,有部分地区政府搭建了民间志愿者的“候鸟守护站”“护鸟站”等,鼓励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共同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线中,积极参与护鸟飞行动,有了公众的参与保护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第二,还要加强宣传工作,以政府主管部门、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地动植物园为平台,在学校、社区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向人们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展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同时还要以省内知名的新闻媒体为依托,进行生物多样性科普宣讲、新闻发布和直播报道,扩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还可以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聘请专家开展公益科普课程,举办主题讲座。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结束语:
綜上所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使大自然更具生产力、恢复力和适应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各地政府要看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社会参与公共保护,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更好地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蓉. 深入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和模式[N]. 云南日报,2021-08-04(001).
[2]赵相康.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全世界共同努力[N]. 贵州日报,2021-07-13(008).
[3]王明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J].林业与生态,2021(05):12-15+2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大自然永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关乎到生态安全的底线问题,更是关乎人类生产生活的根本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使大自然更具生产力、恢复力和适应力,我国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目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也成为不少专家所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障
想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首先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保障。要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省级层面的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外来物种管理、物种与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各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有法可依,同时也便于规范各项保护工作,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率。例如,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可以规划出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对一些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森林、湿地加以保护,划分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优先保护区域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等一系列行动。
二、强化保护基础工作
其次,要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例如,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工作,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建设防护林、天然保护林,退耕还林还湿等保护项目,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二,还要开展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各省要根据本省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特征进行自然资源的整合优化,可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开创自然保护地新体系。第三,要设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以三线一单为主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分区管理,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上,如果某一地区出现环境问题,可以及时制止并进行有效的补救,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第四,要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发明进行保护,通过支持产权保护,鼓励相关学者专家进行生物研究和多样性保护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保护合理利用
对于生物资源还要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省要加强对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强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和科研平台的构建,并开展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针对森林和湿地等生态资源区,可以以一定的时间为单位开展环境变化遥感调查评估,针对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可以对陆野生动植物、本土资源、重大危害外来入侵物种进行调查,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和检测,发展新的物种,加快完成生物多样性的编目。第三,要开展实时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清查体系,建设生态定位观测站,实时开展定位观测工作,为本省、全国甚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第四,要开展生物多样性生态价值评估,评估出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部署生态保护工作。
除了科学保护,对于生物资源还应该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合理利用能够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例如,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推动当地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项目的实施,鼓励游客到大自然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帮助游客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力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生物资源发展旅游业,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旅游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一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每年会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促进本省经济发展,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各省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特色的生态农业,为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还能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例如,可以结合本省的实际特点,将中药材等植物资源与产业充分融合,是当地鼓励农民种茶种药,提高农业收益,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还能带动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社会参与共同保护
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能只靠政府部门,要结合社会力量,以政府为主导,人民为力量通过社会参与达到共同保护的目的。政府可以构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平台,发挥引导性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当地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有效参与的沟通机制,同时还要将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为公众搭建一条民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平台,可以尝试探索“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合作的保护模式。例如,有部分地区政府搭建了民间志愿者的“候鸟守护站”“护鸟站”等,鼓励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共同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线中,积极参与护鸟飞行动,有了公众的参与保护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第二,还要加强宣传工作,以政府主管部门、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地动植物园为平台,在学校、社区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向人们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展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同时还要以省内知名的新闻媒体为依托,进行生物多样性科普宣讲、新闻发布和直播报道,扩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还可以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聘请专家开展公益科普课程,举办主题讲座。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结束语:
綜上所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使大自然更具生产力、恢复力和适应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各地政府要看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保护基础工作的开展、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社会参与公共保护,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更好地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蓉. 深入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和模式[N]. 云南日报,2021-08-04(001).
[2]赵相康.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全世界共同努力[N]. 贵州日报,2021-07-13(008).
[3]王明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J].林业与生态,2021(05):1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