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师者,致匠心

来源 :新作文·教育故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什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是吐尽银丝赠他人的春蚕?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还是打开孩子迷茫心锁的钥匙?踏上教师岗位一年,“教师”于我,不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育是艺术,教师是匠人,是对教育的虔敬,对极致的追求,对教育始终如一的初心。作为一名新教师,站稳本岗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却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有了别样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这其中缘由,缘于学生,缘于同事,更缘于我的师父——车小兰。
  在巴蜀,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共同经历,彼此滋养”。成长是教师自己的事,更是学校关心的大事。环境、组织和同伴的支持等等都决定着教师的成长。一个一个,一天一天,一代一代的往复,便形成了巴蜀特別的“共同体”文化。基于校长室和课程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一线教师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新入职的巴蜀教师沐浴在“教师成长共同体”文化里,坚实地成长。而我便如同在这样的氛围里破土而出的一棵小树苗,在学校与师父的浇灌与滋养下,成长着……
  “只要是做教学的事,再辛苦我都是快乐的。”这是师父常常对我说的话。她视教育为信仰,倾心投入、乐此不疲。她是心中有生,独具情怀的“教书匠”。
  还记得“师徒结对会议”刚结束,师父立马拉着我来到了她的办公室。只见她从层层叠叠的书和教具中找出几个本子递给我:“要上好一堂课,明确的目标、精心的设计、及时的反思都不能少,这是我的教案,不够完美但希望能帮助你的课堂。”我如获至宝般打开师父的教案,却目瞪口呆——师父从教数十年中的每一篇教学设计竟都被工整地抄录其中。师父似乎看出了我的惊讶,她说:“虽然已经不再是需要手写教案的教龄层,但是每个寒暑假还是会坚持手写教案,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空间与时间不断反思,让自己的教学设计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更多巧思。”除此以外,师父的教案集也不仅仅只是教案的汇总,每本教案的最后还有一本白皮书,这是她自己创编、总结、拓展的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延伸内容,有歌曲、动画、词汇、童谣……师父竭尽全力为学生们创设有趣且有意义的英语语境,用尽一切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浸润式英语教学。师父用行动爱着学生,用态度诠释着匠人精神。
  师父不仅爱着学生,她更是用爱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至会议筹备,小至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哪怕满身疲惫,她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2018学年下学期于我而言是一场莫大的考验,开学以来的第三、四、五周,我接连参加了渝中区教研员代欣老师所带领的三名新入职的小学英语教师团队的观课指导活动,而那段时间也正是2019小学教育巴蜀峰会筹备阶段,师父是“学科内融合”工作坊的核心成员。她一边要全身心地筹备会议,一边又不能忘了我这个徒弟的艰巨任务。于是师父只能每天在上完课、忙完会议筹备后,又加班陪我磨课研讨,加班至深夜早已是家常便饭。尽管任务很重,师父却毫无怨言,她手把手带着我一起做,硬是一项项做了出来。任务的艰巨与时间的冲突导致在指导课结束之后,留给我们渝中区新教师赛课准备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周。而此时又恰逢峰会完毕,师父一方面忙于工作坊所有活动资料的整理与活动简报的撰写,另一方面又抽空与我商定赛课课题,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俩甚至连下班研讨的时间都没有。于是手机成了我们交流的方式,微信是我们研讨的常用工具。在师父的全力帮助下,我有幸获得了区级赛课第一名的好成績。若没有她的支持与指导,我定也不会有如此进步。感谢师父,她用情怀与大爱,成就着自己,也成就着他人。
  教育,看似是一件重复劳动的工作,但我的师父——李小兰,却用心中的源头活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师父爱生助人的故事还有许多,她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也难以言尽。感恩师父,致敬师者,更致敬匠心!
其他文献
星期天,我去口腔医院镶牙,女儿也跟着我去了。医生对我检查了一番之后,说:“你想镶一颗什么样的牙,是烤瓷的,还是普通的?”  我说:“就镶一颗时尚一点的牙吧”。  女儿:“医生,那就给我妈镶一颗最流行的‘蓝牙’吧。”  女儿的担忧  女儿:“爸爸,我长大了会不会很漂亮?”  爸爸:“会的!”  女儿:“那就好!”  爸爸:“咋了?这么小就打算谋划未来了吗?”  女儿:“那到不是,我怕将来和妈妈长得一
期刊
马宏,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党委书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明远教育奖获得者”,教育部首期“名校长领航班成员”,重庆首批小学正高级教师、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首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创新教育奖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她一直坚守“教育是做的哲学”,带领团队在传承中发扬,持续实践着
期刊
女儿今年12岁,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就是有点儿贪玩,不怎么爱学习。  女儿总是喋喋不休:“妈妈,我想快点长大,长成大人。你们大人多好啊,不用上辅导班、不用背英语单词、不用写家庭作业,下班以后想干嘛就干嘛,无约无束。”  我一看女儿思想苗头有点不对,便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其实爸爸妈妈上班已经很累了,下了班回到家还要做很多繁冗的家务。現在的你才是最幸福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就一切O
期刊
编辑老师: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偶然得到朋友相赠的《教育故事》。2019年第一期刊登了一篇《阅者荣耀》的文章,让我感触颇多。文中老师把线上最火的游戏与阅读相结合,让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对游戏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而我也面临这样的苦恼,因为是乡村小学,很多家庭家长对手机的依赖影响了孩子,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明显感觉到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面对这样情况我该怎么办呢?  田老师  编辑回复:  田老师,您
期刊
“请周净同学回答。”曾老师说。她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请”字。  我听了,就高兴地站起来,双手放在背后,很清晰地回答了问题,然后眼睛眨啊眨地望着她,等到她伸出手指,夸我好样的,我才喜滋滋地坐下。窗外的阳光,带着花香,带着绿色和鸟鸣声沁进来,映衬在我的身上和脸上,清凉凉的。  在班上,我和张芬芬学习最好,是数一数二的。  我们还是同桌,一起背书,一起写作业。  曾老师每次看见我们,都要
期刊
求学时,母亲经常这样教育我:“你要好好念书,不然你哥哥有‘铁饭碗’(指教书),你就只能在家种地。”唠叨是管用的,经过努力,我终于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  毕业后,我回到了村小。每月132.5元的工资,每天要上四五节课,还要批改100多本作业,日复一日,我不禁有些失落和烦躁。但母亲的脸上每天都洋溢着骄傲与自豪,为了她的快乐,我忍耐着,但总是心有不甘。  我曾想通过提高学历的方式离开教育战线,专科毕业
期刊
我们家算得上是一个教育世家,90高龄的父亲蔡振华和85岁的母亲左志学都是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退休老教师;全家19口人中,除了未成年或还在求学的5人外,有11人工作在教育岗位,或已从教育系统退休。令我们无比高兴和自豪的是,90高龄的父亲至今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  父亲在少年时代天资聪慧、勤奋刻苦,求学路上摘下了一个个令同伴羨慕的桂冠。读小学时,他被师生们誉为“百分大王”“语文大家”;读中学时,他受
期刊
从教三十余年,脑中印记最深刻的是些什么词儿呢?责任、爱心、评价……  关于评价,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做过诸多尝试,尝试过“智多星”评价,尝试过“抽奖”评价,尝试过“巴蜀榜样章”评价……渐渐地,我接触到了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学科+”中的评价协同课程研究。它拥有无穷力量,激励孩子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四月十二日,又到了“星级挑战抽奖”的时刻,四(1)班的孩子们兴奋不已,又是哪些孩子有抽奖资
期刊
学校要开展校本课程了,那时候我还在休产假,从假期里就在询问老师们有没有要报的校本课程?马上就要回到工作岗位,我还在苦恼:我能报什么校本课程?才艺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唱歌五音不全,跳舞四肢又不协调……还是回到语文老师的本职来,教学生写点东西吧。不过,一提到“写”,学生们都“兴致缺缺”,报名的学生也都是三年级组中写作不好却被老师分配而来的;或是其它感兴趣的都没有名额了,没办法才来的。面对这样的30个学生
期刊
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要求孩子们阅读印度洋海啸中的一个故事,然后根据提示发表见解,提示如下:许多人赞美这个聪明的小女孩,说她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很了不起;也有人说她母亲也很了不起,能相信一个孩子的话,并及时做出判断;还有人说从这件事上看到了教育的作用,知识的力量……请就这个话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进行讨论。  和以往一样,根据组内异智、组间同质的原则建组。孩子们了解要求之后,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