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什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是吐尽银丝赠他人的春蚕?是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还是打开孩子迷茫心锁的钥匙?踏上教师岗位一年,“教师”于我,不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育是艺术,教师是匠人,是对教育的虔敬,对极致的追求,对教育始终如一的初心。作为一名新教师,站稳本岗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我却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有了别样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这其中缘由,缘于学生,缘于同事,更缘于我的师父——车小兰。
在巴蜀,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共同经历,彼此滋养”。成长是教师自己的事,更是学校关心的大事。环境、组织和同伴的支持等等都决定着教师的成长。一个一个,一天一天,一代一代的往复,便形成了巴蜀特別的“共同体”文化。基于校长室和课程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一线教师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新入职的巴蜀教师沐浴在“教师成长共同体”文化里,坚实地成长。而我便如同在这样的氛围里破土而出的一棵小树苗,在学校与师父的浇灌与滋养下,成长着……
“只要是做教学的事,再辛苦我都是快乐的。”这是师父常常对我说的话。她视教育为信仰,倾心投入、乐此不疲。她是心中有生,独具情怀的“教书匠”。
还记得“师徒结对会议”刚结束,师父立马拉着我来到了她的办公室。只见她从层层叠叠的书和教具中找出几个本子递给我:“要上好一堂课,明确的目标、精心的设计、及时的反思都不能少,这是我的教案,不够完美但希望能帮助你的课堂。”我如获至宝般打开师父的教案,却目瞪口呆——师父从教数十年中的每一篇教学设计竟都被工整地抄录其中。师父似乎看出了我的惊讶,她说:“虽然已经不再是需要手写教案的教龄层,但是每个寒暑假还是会坚持手写教案,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空间与时间不断反思,让自己的教学设计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更多巧思。”除此以外,师父的教案集也不仅仅只是教案的汇总,每本教案的最后还有一本白皮书,这是她自己创编、总结、拓展的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延伸内容,有歌曲、动画、词汇、童谣……师父竭尽全力为学生们创设有趣且有意义的英语语境,用尽一切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浸润式英语教学。师父用行动爱着学生,用态度诠释着匠人精神。
师父不仅爱着学生,她更是用爱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至会议筹备,小至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哪怕满身疲惫,她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2018学年下学期于我而言是一场莫大的考验,开学以来的第三、四、五周,我接连参加了渝中区教研员代欣老师所带领的三名新入职的小学英语教师团队的观课指导活动,而那段时间也正是2019小学教育巴蜀峰会筹备阶段,师父是“学科内融合”工作坊的核心成员。她一边要全身心地筹备会议,一边又不能忘了我这个徒弟的艰巨任务。于是师父只能每天在上完课、忙完会议筹备后,又加班陪我磨课研讨,加班至深夜早已是家常便饭。尽管任务很重,师父却毫无怨言,她手把手带着我一起做,硬是一项项做了出来。任务的艰巨与时间的冲突导致在指导课结束之后,留给我们渝中区新教师赛课准备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周。而此时又恰逢峰会完毕,师父一方面忙于工作坊所有活动资料的整理与活动简报的撰写,另一方面又抽空与我商定赛课课题,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俩甚至连下班研讨的时间都没有。于是手机成了我们交流的方式,微信是我们研讨的常用工具。在师父的全力帮助下,我有幸获得了区级赛课第一名的好成績。若没有她的支持与指导,我定也不会有如此进步。感谢师父,她用情怀与大爱,成就着自己,也成就着他人。
教育,看似是一件重复劳动的工作,但我的师父——李小兰,却用心中的源头活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师父爱生助人的故事还有许多,她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也难以言尽。感恩师父,致敬师者,更致敬匠心!
在巴蜀,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共同经历,彼此滋养”。成长是教师自己的事,更是学校关心的大事。环境、组织和同伴的支持等等都决定着教师的成长。一个一个,一天一天,一代一代的往复,便形成了巴蜀特別的“共同体”文化。基于校长室和课程部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一线教师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新入职的巴蜀教师沐浴在“教师成长共同体”文化里,坚实地成长。而我便如同在这样的氛围里破土而出的一棵小树苗,在学校与师父的浇灌与滋养下,成长着……
“只要是做教学的事,再辛苦我都是快乐的。”这是师父常常对我说的话。她视教育为信仰,倾心投入、乐此不疲。她是心中有生,独具情怀的“教书匠”。
还记得“师徒结对会议”刚结束,师父立马拉着我来到了她的办公室。只见她从层层叠叠的书和教具中找出几个本子递给我:“要上好一堂课,明确的目标、精心的设计、及时的反思都不能少,这是我的教案,不够完美但希望能帮助你的课堂。”我如获至宝般打开师父的教案,却目瞪口呆——师父从教数十年中的每一篇教学设计竟都被工整地抄录其中。师父似乎看出了我的惊讶,她说:“虽然已经不再是需要手写教案的教龄层,但是每个寒暑假还是会坚持手写教案,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才有更多空间与时间不断反思,让自己的教学设计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更多巧思。”除此以外,师父的教案集也不仅仅只是教案的汇总,每本教案的最后还有一本白皮书,这是她自己创编、总结、拓展的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延伸内容,有歌曲、动画、词汇、童谣……师父竭尽全力为学生们创设有趣且有意义的英语语境,用尽一切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浸润式英语教学。师父用行动爱着学生,用态度诠释着匠人精神。
师父不仅爱着学生,她更是用爱关心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大至会议筹备,小至教学设计与教具使用,哪怕满身疲惫,她也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2018学年下学期于我而言是一场莫大的考验,开学以来的第三、四、五周,我接连参加了渝中区教研员代欣老师所带领的三名新入职的小学英语教师团队的观课指导活动,而那段时间也正是2019小学教育巴蜀峰会筹备阶段,师父是“学科内融合”工作坊的核心成员。她一边要全身心地筹备会议,一边又不能忘了我这个徒弟的艰巨任务。于是师父只能每天在上完课、忙完会议筹备后,又加班陪我磨课研讨,加班至深夜早已是家常便饭。尽管任务很重,师父却毫无怨言,她手把手带着我一起做,硬是一项项做了出来。任务的艰巨与时间的冲突导致在指导课结束之后,留给我们渝中区新教师赛课准备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周。而此时又恰逢峰会完毕,师父一方面忙于工作坊所有活动资料的整理与活动简报的撰写,另一方面又抽空与我商定赛课课题,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俩甚至连下班研讨的时间都没有。于是手机成了我们交流的方式,微信是我们研讨的常用工具。在师父的全力帮助下,我有幸获得了区级赛课第一名的好成績。若没有她的支持与指导,我定也不会有如此进步。感谢师父,她用情怀与大爱,成就着自己,也成就着他人。
教育,看似是一件重复劳动的工作,但我的师父——李小兰,却用心中的源头活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师父爱生助人的故事还有许多,她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也难以言尽。感恩师父,致敬师者,更致敬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