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Documentary)的原意是“用影片叙述非虚构的故事”。就是使用电视的视听语言、声画传播系统,对生活进行纪录和再现。电视纪录片首先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也应追求艺术的审美性。
纪录片的解说词就是电视纪录片在制作和播放过程中。配合电视画片的文字稿——有时解说词可以通过播音员播读出来。有时解说词只以字幕形式出现。一方面,解说词需要具有绝对的真实性。不能出现虚假信息或不真实的内容。以保证纪录片整体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解说词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它的写作过程包含着浓厚的文学特点,也有较高的审美要求:最后,解说词是纪录片的一部分,具有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的个性特点。须要和纪录片的其他传播符号(如画面、声音等)融为一体。所以。解说词具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
首先。纪录片解说词不是独立文体。它必须与纪录片的画面、音响、音乐等配合,互相协调、相得益彰。
解说词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出现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和声音。使纪录片更好地纪录和再现生活。在纪录片中,画面、声音、解说词都不可能单独传递信息。如果这三方面各行其是、互不配合。那么纪录片的整体效果可能有重复累赘之处,或有表达不清之处。所以,画面、声音和解说词之间必须完美配合,解说词不能追求单方面的完美与完整。在画面、声音无法最好地展示纪录片内容的时候。解说词要担当重任、浓墨重彩地登场;而在需要画面、声音来展示内容时。解说词则要让位于其他传播符号,进行辅助、配合;同时,解说词还要配合画面的长短、节奏,音响和音乐的风格等因素。
比如,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在这一段解说中。如果单看解说词的写作部分。则比较驳杂,人物、事件的描写和介绍相对零碎、没有逻辑性。但是,如果配合起画面来看,就会发现,这一部分是要展现清晨五点,天还没亮的时候。藏北草原上的女主人们就从帐篷里起身了。罗锥先到户外给牦牛挤奶,然后回到帐篷里。和妹妹白玛一起工作,一个在酥油桶边制作酥油。一个在鼓动风箱生火做饭,一个站一个坐。两个人都在努力劳动。通过画面。能看到非常连贯的行动和情节。这组镜头的连接是符合生活的逻辑和镜头组接规律的。解说词并没有追求自身的完美与完整。而是顺应了画面内容和场景的变化。和画面完美地配合。共同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叙事任务。
第二。纪录片的解说词不是对画面的简单描述、重复或者修饰,而是要对画面说明、补充甚至深化。
在纪录片中。对一切画面已经展示了的内容的描述、修饰都是多余的,解说词不是重复画面内容。解说词要传递画面、音响无法传达的内容,深化纪录片的主题和内涵,甚至是通过解说词。来达到展示纪录片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意义的重要作用。
比如,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这段解说词并没有描写画面的内容。而把需要展现的叙事性内容让度给画面。解说词则深化了画面的意义:舟舟这个患有先天愚病症的孩子。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爱好和禀赋。对音乐中的美相当敏感。
《舟舟的世界》解说词中,还有这样的话:“一切生命。都具有尊严”“每个人都构成别人世界的一部分”。这都是单纯依靠画面内容无法展示的。这两句解说词深刻地体现了这部纪录片的思想内涵和哲学主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录一个智力发育不健全的孩子。而是诠释一种生命。它以残缺的形式出现。却对音乐的美相当敏感、不懈追求,还记录了这个孩子周围充满关爱和友善的世界。是如何让不健康的他健康地成长和生存的故事。
再如,法国纪录片《飞翔的鸟》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这段解说词位于整部纪录片的开头部分。没有简单地描述或重复画面内容。而是从一个更深刻的层面来审视这些需要长途跋涉、经历千难万险的候鸟们的生存状态。因为解说,所以观众在欣赏时才会明白。这部纪录片不是单纯在展现候鸟们飞翔或者迁徙的姿态。而是反映他们生命和生存的状态。
第三,解说词具有结构整部纪录片的作用,担负着转场和过渡的任务。
纪录片的情节需要连贯而完整。每一次时间、场景、人物的变化,都要自然而然。最好不要给观众造成割裂感。在转场和过渡时。有时无法找到合适的镜头、音响。解说词就要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进行语言性过渡。
比如,《藏北人家》中的这个片段:
这段解说词以前的内容是介绍男主人措达在草场上的放牧生活。而后面的内容是帐篷周围女主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两个场景离得非常远。如果直接用画面转换,可能会给收看纪录片的观众造成割裂感和跳跃感,情节不流畅、转换不自然。而这个部分使用了一句解说词作为转场过渡手段,则让纪录片整体感觉非常流畅和谐。场景转换顺利;叙述内容自然。
第四。在写作解说词时。既要注重其文学性。又要注重其口语化的特点。
纪录片的解说词大部分需要播读,具有很强的“适听”性特点,是为“听”而写的。所以,在解说词的写作中,尽量不要使用谐音字、艰涩的词语、长难句。最好使用短句,响亮的音节,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多用口语化词语。这样的解说词才能更好地配合画面,并让观众“听”得懂、“听”得好。
综上所述。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特殊语言环境下的一种特殊文体,只有充分适应了电视纪录片在传播过程中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特点。与画面相互补充、密切配合、水乳交融,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发挥它的独特功效。
纪录片的解说词就是电视纪录片在制作和播放过程中。配合电视画片的文字稿——有时解说词可以通过播音员播读出来。有时解说词只以字幕形式出现。一方面,解说词需要具有绝对的真实性。不能出现虚假信息或不真实的内容。以保证纪录片整体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解说词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它的写作过程包含着浓厚的文学特点,也有较高的审美要求:最后,解说词是纪录片的一部分,具有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的个性特点。须要和纪录片的其他传播符号(如画面、声音等)融为一体。所以。解说词具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
首先。纪录片解说词不是独立文体。它必须与纪录片的画面、音响、音乐等配合,互相协调、相得益彰。
解说词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出现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和声音。使纪录片更好地纪录和再现生活。在纪录片中,画面、声音、解说词都不可能单独传递信息。如果这三方面各行其是、互不配合。那么纪录片的整体效果可能有重复累赘之处,或有表达不清之处。所以,画面、声音和解说词之间必须完美配合,解说词不能追求单方面的完美与完整。在画面、声音无法最好地展示纪录片内容的时候。解说词要担当重任、浓墨重彩地登场;而在需要画面、声音来展示内容时。解说词则要让位于其他传播符号,进行辅助、配合;同时,解说词还要配合画面的长短、节奏,音响和音乐的风格等因素。
比如,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在这一段解说中。如果单看解说词的写作部分。则比较驳杂,人物、事件的描写和介绍相对零碎、没有逻辑性。但是,如果配合起画面来看,就会发现,这一部分是要展现清晨五点,天还没亮的时候。藏北草原上的女主人们就从帐篷里起身了。罗锥先到户外给牦牛挤奶,然后回到帐篷里。和妹妹白玛一起工作,一个在酥油桶边制作酥油。一个在鼓动风箱生火做饭,一个站一个坐。两个人都在努力劳动。通过画面。能看到非常连贯的行动和情节。这组镜头的连接是符合生活的逻辑和镜头组接规律的。解说词并没有追求自身的完美与完整。而是顺应了画面内容和场景的变化。和画面完美地配合。共同完成了这一部分的叙事任务。
第二。纪录片的解说词不是对画面的简单描述、重复或者修饰,而是要对画面说明、补充甚至深化。
在纪录片中。对一切画面已经展示了的内容的描述、修饰都是多余的,解说词不是重复画面内容。解说词要传递画面、音响无法传达的内容,深化纪录片的主题和内涵,甚至是通过解说词。来达到展示纪录片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意义的重要作用。
比如,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这段解说词并没有描写画面的内容。而把需要展现的叙事性内容让度给画面。解说词则深化了画面的意义:舟舟这个患有先天愚病症的孩子。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爱好和禀赋。对音乐中的美相当敏感。
《舟舟的世界》解说词中,还有这样的话:“一切生命。都具有尊严”“每个人都构成别人世界的一部分”。这都是单纯依靠画面内容无法展示的。这两句解说词深刻地体现了这部纪录片的思想内涵和哲学主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录一个智力发育不健全的孩子。而是诠释一种生命。它以残缺的形式出现。却对音乐的美相当敏感、不懈追求,还记录了这个孩子周围充满关爱和友善的世界。是如何让不健康的他健康地成长和生存的故事。
再如,法国纪录片《飞翔的鸟》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这段解说词位于整部纪录片的开头部分。没有简单地描述或重复画面内容。而是从一个更深刻的层面来审视这些需要长途跋涉、经历千难万险的候鸟们的生存状态。因为解说,所以观众在欣赏时才会明白。这部纪录片不是单纯在展现候鸟们飞翔或者迁徙的姿态。而是反映他们生命和生存的状态。
第三,解说词具有结构整部纪录片的作用,担负着转场和过渡的任务。
纪录片的情节需要连贯而完整。每一次时间、场景、人物的变化,都要自然而然。最好不要给观众造成割裂感。在转场和过渡时。有时无法找到合适的镜头、音响。解说词就要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进行语言性过渡。
比如,《藏北人家》中的这个片段:
这段解说词以前的内容是介绍男主人措达在草场上的放牧生活。而后面的内容是帐篷周围女主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两个场景离得非常远。如果直接用画面转换,可能会给收看纪录片的观众造成割裂感和跳跃感,情节不流畅、转换不自然。而这个部分使用了一句解说词作为转场过渡手段,则让纪录片整体感觉非常流畅和谐。场景转换顺利;叙述内容自然。
第四。在写作解说词时。既要注重其文学性。又要注重其口语化的特点。
纪录片的解说词大部分需要播读,具有很强的“适听”性特点,是为“听”而写的。所以,在解说词的写作中,尽量不要使用谐音字、艰涩的词语、长难句。最好使用短句,响亮的音节,注重韵律美和节奏美,多用口语化词语。这样的解说词才能更好地配合画面,并让观众“听”得懂、“听”得好。
综上所述。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特殊语言环境下的一种特殊文体,只有充分适应了电视纪录片在传播过程中声画结合、视听兼备的特点。与画面相互补充、密切配合、水乳交融,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发挥它的独特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