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份,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亲身感受半个多世纪前老一辈革命家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艰苦环境,追寻那段不同寻常的岁月,心情格外激动。
革命圣地西柏坡三面环水,碧波荡漾,松柏苍翠,是我国五大革命纪念地之一。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进驻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在这里,我党胜利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建国方略,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在这里,培育并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在陈列馆外的广场上,五大书记“赶考”的铜像格外醒目。1949年3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这里出发,去往刚刚解放的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同周恩来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毛泽东说:“今天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合格,不要退回来。”如今考题的答案早已镌刻在了西柏坡的青山秀水之间,早已铭记在了千百万共产党人的心中。
中共中央机关大院旧址,吸引了我们所有参观者的目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旧居,就是普通的农家小院。一间间简朴的毛坯屋、一件件斑驳的桌椅、一幅幅陈旧的作战地图,处处都印证着红色的革命足迹,印证着革命的艰辛。最让人感动的、震撼人心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不骄不躁的作风,是他们关心群众、情系人民的优秀品德。我们不禁感慨,陈设的简陋与业绩的辉煌,竟形成了如此大的反差,这正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如今的西柏坡已经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在领略了西柏坡的迷人风采的同时,更被它经过历史沉淀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在这里语重心长地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警惕“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 毛泽东还强调,今后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等。可以说,毛泽东当年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警示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体政治局常委到西柏坡,铭记和强调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警示全党全国人民要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思想,将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两个务必”发扬光大,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越是和平年代,越要抓艰苦创业,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是难以发展进步的,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才得以发扬,也让我们深切地理解了西柏坡精神的重要性,使它在新世纪里并未淡出我们的生活,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建设。也正是追随着领导人的步伐,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西柏坡,认识了西柏坡精神,并为西柏坡精神在新世纪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喝彩。
“一次西柏坡行,一生西柏坡情”。走进西柏坡,从陌生到熟悉,继而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一种对圣地的无限神往,那是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立下的赫赫功勋,也为西柏坡的那种精神。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美德的象征,成为我们党励精图治、走向辉煌的法宝。
离开西柏坡,心中久久难平,用心回首,遥望心中的圣地,它还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遥望的目光。
哦,高山仰止的西柏坡,永远丰碑的西柏坡!
革命圣地西柏坡三面环水,碧波荡漾,松柏苍翠,是我国五大革命纪念地之一。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进驻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在这里,我党胜利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建国方略,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在这里,培育并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在陈列馆外的广场上,五大书记“赶考”的铜像格外醒目。1949年3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这里出发,去往刚刚解放的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同周恩来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毛泽东说:“今天进京‘赶考’去。”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合格,不要退回来。”如今考题的答案早已镌刻在了西柏坡的青山秀水之间,早已铭记在了千百万共产党人的心中。
中共中央机关大院旧址,吸引了我们所有参观者的目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旧居,就是普通的农家小院。一间间简朴的毛坯屋、一件件斑驳的桌椅、一幅幅陈旧的作战地图,处处都印证着红色的革命足迹,印证着革命的艰辛。最让人感动的、震撼人心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不骄不躁的作风,是他们关心群众、情系人民的优秀品德。我们不禁感慨,陈设的简陋与业绩的辉煌,竟形成了如此大的反差,这正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如今的西柏坡已经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在领略了西柏坡的迷人风采的同时,更被它经过历史沉淀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在这里语重心长地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警惕“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 毛泽东还强调,今后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等。可以说,毛泽东当年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警示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全体政治局常委到西柏坡,铭记和强调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警示全党全国人民要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思想,将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两个务必”发扬光大,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越是和平年代,越要抓艰苦创业,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是难以发展进步的,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正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才得以发扬,也让我们深切地理解了西柏坡精神的重要性,使它在新世纪里并未淡出我们的生活,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建设。也正是追随着领导人的步伐,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西柏坡,认识了西柏坡精神,并为西柏坡精神在新世纪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喝彩。
“一次西柏坡行,一生西柏坡情”。走进西柏坡,从陌生到熟悉,继而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一种对圣地的无限神往,那是为它在中国历史上立下的赫赫功勋,也为西柏坡的那种精神。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美德的象征,成为我们党励精图治、走向辉煌的法宝。
离开西柏坡,心中久久难平,用心回首,遥望心中的圣地,它还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遥望的目光。
哦,高山仰止的西柏坡,永远丰碑的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