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典范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9890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这步棋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使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也为下一步棋,就是以中原为前进基地,再来一个跃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能站稳脚跟,实施战略展开,成功地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无疑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伟大胜利;在这次披荆斩棘、跋山涉水的困苦征战中,刘伯承、邓小平用兵如神,所向披靡,成为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典范。
  
  刘邓大军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决心不要后方,大踏步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从1946年7月开始,至1947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打退了国民党政府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歼灭了近百个旅的敌人,相应地,我军的装备也有所改善,迫使国民党政府转入防御地位。我军战略反攻的时间来到了。
  1947年6月30日晚,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意图,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12万余人,于山东省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发起鲁西南战役。在约一个月的时间内,歼敌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共6万余人,旗开得胜,军威大振。蒋介石的所谓用40万大军防守的“黄河战略”的神话,随之湮灭,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由此拉开。
  我军实施战略进攻,也是客观形势所迫。
  当时,敌人重点进攻是山东和陕北。在山东,敌人是60个旅,45万人;在陕北,有15个旅,14万人。这好比是扁担的两头。晋冀鲁豫在中间,虽然不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区,但是,用邓小平的话来说,是一个挑扁担的地区。刘邓大军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刘伯承打了一个比喻:“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邓小平说:“这一刀一定要砍好,一定要把刀尖插入敌人的心脏。”刘伯承说:“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但是,反攻深入到什么程度?刘邓一时还拿不准。
  于是,刘邓打电报给中央军委报告提出趁势在晋冀鲁豫地区继续歼灭一些敌人,吸引和牵制更多的敌人。
  7月23日,中央军委致电刘邓,要求刘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略事休整后,下决心不要后方,大踏步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刘邓大军跃进到大别山,就可以东胁南京,西逼武汉,南抵长江,可以将北面的敌人吸引一部分到这边来,山东、陕北和其他战场的担子就会减轻一些,我军就可以在内线放手歼灭敌人。所以,接电后不到10天,刘邓大军就开始行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从1947年7月开始的。它以刘邓、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3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战略重心,分别在南线和北线逐步展开。
  在南线,刘邓率领大军鼓舞斗志,星夜兼程,长驱直入。
  1947年8月7日晚,正当蒋介石指挥8个整编师约14万人的兵力,向鲁西南合击时,刘邓大军突然跳出敌人包围圈,兵分三路,向南疾进。8月中旬,刘邓大军越过陇海铁路,穿过遍地泥淖的黄泛区,在国民党重兵堵截追击下,抢渡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于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
  这是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进插入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
  大军在南征途中,面临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我军在前,敌军在后,穷追不舍,有些地方敌先头部队和我军后尾相隔只有20多公里地。白天,敌人的飞机不断“光顾”,部队只能在夜间用很快的速度行动。8月的天气,酷热难熬,指战员们每天从黄昏走到天亮,十分疲劳,又逢天降大雨,指战员们浑身淋得透湿,更是疲惫不堪。到了宿营地,大家一面做饭吃,一面侦察警戒,挖掘防空壕,找渡河器材,做群众工作,忙得几乎连恢复体力和晒干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8月17日晚,部队要通过宽达八九十里的黄泛区。这里遍地积水污泥,路途莫辨。部队通过黄泛区,整整走了两天。据唐平铸的《转战江淮河汉——刘、邓大军南征记》一文描述,部队过黄泛区的时候,战士们臂挽着臂,手牵着手,踏进没膝深的污泥,像“拔慢步”似的迈一步拔一步。有些地方不能骑马,刘邓就和战士们一起在污泥中慢慢拔步前进。到天明的时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都成了“泥菩萨”了。炮兵和汽车部队是特别艰苦的。汽车开进污泥里,深深陷进去,怎么也开不走,战士们只好推的推、拖的拖。许多重炮推不动,炮兵们把零件拆卸了,一件件扛着走,许多步兵部队就主动地帮助推车扛炮,有些实在开不动的汽车、拖不走的重炮,也只好忍痛地扔掉了。
  40多年后,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回忆说:“那时搞无后方作战,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啊。北方人到南方,真不容易。果然一过淮河,好多人拉肚子。中国真正的南北界线是淮河,淮河以南叫南方,不是长江以南才叫南方。一过淮河,种水稻,走山路,都是南方的生活习惯。原来我们估计不足,只知道北方人到南方有不习惯的问题,过了淮河才知道,就是原来的南方人,鄂豫皖的人,在北方过了好多年,也不那么习惯了。往南一下就走一千里,下这个决心,真了不起,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毛主席战略思想的光辉。而这个担子落在二野身上,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是挑这个担子,是挑的重担啊。不是说消灭敌人九个半旅是挑了重担,主要的是撇开一切困难,坚决地挺进一千里,挑的就是这个重担。过黄泛区,真困难啊,重装备带不走了,只能丢了,所以打淮海战役的时候,二野的炮兵就很少。过淮河,天老爷帮了一个大忙,能够徒涉。过去没有人知道淮河是能够徒涉的,那一次刚涨起来的河水又落下去了,伯承亲自去踩踏,恰好就是那个时候能徒涉,这就非常顺利了。不然,我们过淮河还是能过,但会有伤亡,以后的斗争会更困难一些。当时形势相当严峻,相当险恶,但是整个地看应该说是很顺利地实现了战略反攻的任务,跃进到大别山。”
  
  义无反顾,深入到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
  
  8月26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部队到了宿营地。
  当晚,刘伯承、邓小平就把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司政机关的部长和处长们请到一起,分析研究当前的情况和任务。
  邓小平说:“我们已经到了大别山,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敌人一定要在我立脚未稳的时候,扭住我们打。只要我们有思想准备,寻找机会,歼灭一定数量的敌人,并且使部队迅速实行战略展开,控制大别山广大地区,几个回合以后,我们一定能够站得住脚。”
  邓小平说毕,刘伯承端着一盏煤油灯,走到地图跟前,一边指点一边说:“你们看,我们现在处的地理位置是三山四河,三山就是大别山、泰山、伏牛山,四河就是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我们解放了这个地区,并且把蒋介石的精锐歼灭在这里,就可以致敌人于死命。中原逐鹿,鹿死谁手?蒋介石这个鹿,一定死在共产党之手。中国古代历史上,谁要得中国,谁就得控制中原。根据这种战略形势,蒋介石一定会在这里作最后挣扎,艰巨的战斗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接着,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在大别山的斗争,是义无反顾的。部队要做好思想准备,提高斗志,不怕一切牺牲和困难,去歼灭敌人。”
  刘邓还具体地规定了部队的任务:用两个纵队在大别山北部堵住敌人,寻找机会歼灭敌人,其余纵队就在皖西和鄂东地区实行战略展开,展开的基本内容就是歼灭敌人,发动群众。
  第二天,刘邓又以中共中原局的名义作出指示:要求全体指战员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兄弟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苦斗争的过程,必须大量歼灭敌人和充分发动群众,才能站稳脚跟。应向全军说明,我们有完全胜利的把握;应向全区群众说明,我们是鄂豫皖子弟兵的大回家,我们的口号是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解放中原;军事上最初一个月内,不求打大仗,而是占领城镇,肃清土顽。争取打些小战,熟悉地形,习惯生活,学习山地战,为大歼灭战准备条件,但在半年内要歼灭敌人十个旅以上的兵力;充分发动群众及游击战争。军队严格执行纪律,严整军风军纪。这是刘邓确定的“站稳脚跟”的指导思想。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实施战略展开时,蒋介石急令尾随南下的23个旅追过淮河,分路扑向大别山区,妄图寻歼或逐出刘邓主力。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摆脱国民党重兵的合击,掩护展开,刘邓大军克服极度疲劳、疾病流行、减员严重、缺乏粮食弹药衣着等严重困难,集中各纵主力,乘虚出击皖西、鄂东。
  9月上旬,在大别山北麓河南商城以北,刘邓大军以第一、第二、第六纵一部,与敌军打了在大别山的第一仗。这一仗,虽然调动了敌其他部队的回援,但由于我军从北方来的部队不熟悉南方的山地水田作战,所以未能达到有效歼敌的目的。9月19日,刘邓集中部队在商城以西歼敌一个团,并继续引敌来援。这是进入大别山后的第二仗。9月25日,刘邓在商城西北的光山附近打了第三仗,击退敌援兵进攻。这三次作战,将敌军全部机动兵力调至大别山北麓,保证了我第三、第六纵队在鄂东、皖西地区的展开。
  随后,刘邓大军又在安徽六安东南的张家店战役和湖北广济西北的高山铺战役中,取得歼敌一个整编师师部及三个半旅的胜利。在中原中央局的领导下,刘邓大军经过艰苦斗争,到11月下旬,共歼灭敌人3万余人,并发动群众建立33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完成了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
  这一来,敌人惊恐至极。敌军方人士公开承认:“刘共现已据有大别山区,如今冬以前不予歼灭,容其生根,则湘、鄂、皖心脏地区以及大江南北,备受威胁。”蒋介石气急败坏,连忙集中十四个整编师33个旅的兵力,从1947年11月下旬开始,对刘邓大军展开全面围攻,实行军事围攻和政治欺骗相结合、全面围攻与分区“清剿”相结合的总体战,企图彻底摧毁大别山根据地。
  如何粉碎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
  此时,刘邓野战军因连续作战,消耗大,补充少,总兵力已降至9万余人,其中,野战部队只有6万人。鉴于敌我力量悬殊甚大,刘邓向中央军委报告关于粉碎敌人围攻的基本部署时提出:围攻大别山之敌,密集靠拢,难以捕捉战机,根据地新建,群众尚未充分发动,中心区山高路窄,不便于大兵团宽大机动。据此,我不宜过早布置主力作战。
  党中央和毛泽东指示:大别山根据地的确立和巩固,是中原根据地能否最后确立和巩固的关键,足以影响整个战局的发展。因此,南线三军必须内外线紧密配合。由大别山刘邓野战军主力坚持现地斗争,由陈粟野战军和陈谢兵团向平汉、陇海线展开大规模的游击作战,寻机歼敌,调动和分散围攻大别山的敌人,直到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为止。
  12月11日,刘邓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内外线粉碎敌人围攻、坚持大别山的指示,决定将中原局和野战军总部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司令员和张际春副政委率后方指挥所(野战军机关大部),随第一纵队转入外线,向淮西区展开;邓小平和李先念副司令员、李达参谋长,率前方指挥所,指挥第二、三、六纵队,留驻大别山,在内线坚持反围攻作战。
  12月17日,前方指挥所以刘邓李(先念)名义发出关于部队分遣行动对付敌围攻部署的命令。命令划分了各野战兵团的分遣地区:第一纵队位于淮河南北,包括新蔡、息县、汝南、正阳及潢川、光山以西地区;第二纵队位于新县、金寨以北地区;第三纵队位于皖西地区;第六纵队位于鄂东地区机动作战。命令指出:这是积极坚持和深入大别山工作的方针,各兵团必须在指定地域,灵活分散集结,实行打仗、土改、筹款借粮三大任务。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主要目的在于迫敌回兵中原。现在敌人调集重兵围攻大别山,刘邓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在大别山背重些”,宁愿本身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也要拖住敌人几十个旅于自己周围,以利陈粟野战军、陈谢兵团大量歼灭敌人和桐柏、江汉、淮西三个区部队的顺利展开,进而有利于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
  李先念和李达积极协助邓小平指挥留在大别山的第二、三、六纵队,与军区部队、人民武装相结合,坚持内线斗争。当敌人集中对三个纵队合围时,转入外线的第一纵队便积极活动,堵击敌之后路,内线部队则及时分散,机动歼灭小股敌人,或破坏敌之交通,袭扰、疲惫和消耗敌人。当敌人发现刘邓主力已转到外线,而被迫分散寻找第二、三、六纵队作战时,三个纵队又灵活地、适当地集中力量,歼灭孤立之敌。就这样,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疲于奔命,惶惶不可终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斗争,在刘邓野战军英勇顽强的打击下,敌人围攻大别山的“总体战”遭到失败。在此期间,刘邓、陈谢、陈粟中原三军相互配合,机动作战,共歼敌19万余人,解放县城百余座,在4500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建立了中原根据地。
  邓小平回忆说:“大别山战略机动范围不大,容不下更多的部队,特别是我们习惯于在平原地区搞大开大合的作战,到这里感到很拘束。所以把部队分开建立军区、军分区以后,主力就逐步向北面转移。中间还有些插曲,就是部队的同志着急,总想打个把歼灭战。我们开了个会,我讲的话,提出要避战。因为那时打不得败战,一败就不可收拾。后来刘邓分开了。伯承率领一纵和野战军的司令部、直属队到淮河以北,指挥全局。南下大别山的两个后续部队王宏坤、张才千的十纵和十二纵,也不在大别山,向桐柏、江汉两区展开。就是我一个,先念一个,李达一个,带着几百人不到一千人的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指挥其他几个纵队,方针就是避战,一切为了站稳脚。那时六纵担负的任务最多,在大别山那个丘陵地带来回穿梭,一会儿由西向东,一会儿由东向西,今天跑一趟,明天跑一趟,不知来回跑了多少趟,调动敌人,迷惑敌人。别的部队基本上不大动,适当分散,避免同敌人碰面。这样搞了两个月,我们向中央军委、毛主席报告,大别山站稳了,实现了战略任务。”
  邓小平甚为自豪地说:“大别山斗争的胜利,主要是对几个问题的判断比较准确,处置也比较正确,我们伤亡不算很大,费的劲也不算很大,但是完成了战略任务,种种艰难都克服了,站稳了脚,把战线从黄河延伸到长江。”“我们前进了一千里,直达长江,面对着武汉、南京、上海,扩大了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新解放区。这是个真正的胜利,前进一千里的意义就在这里。”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按照毛泽东关于“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义无反顾,深入到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调动敌人,迷惑敌人,寻歼敌人,成功地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国内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是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范例。
  毛泽东在1948年3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起草的《评西北大捷兼评解放军的新式整风运动》一文中,对中原三军的作战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的称赞。”
  萧华的《长征组歌》中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里,我要说:“刘邓用兵亦如神!”
  后来,淮海战役成立总前委,由五个人组成,邓小平当书记。毛泽东对邓小平说:“我把指挥交给你。”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主持决定的。渡江战役的实施纲要,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也是由邓小平亲自起草的。今天,我更加感到一点不奇怪。这正是因为:刘邓善于理解和灵活运用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善于调兵遣将,善于用兵,善于化险为夷,出奇制胜。
其他文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
期刊
(接上期)    八    事实上,考验我武警官兵的远不止是血腥和暴力。在驻伊拉克使馆,警卫小组还要忍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寂寞与紧张。  伊拉克被世界有关组织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除了因为不断发生的血腥暴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问题。战争期间,美军投放了多达2000多吨的贫铀弹。这种贫铀弹严重污染环境,影响长达50年。人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容易患癌症、败血病以及其他各类疾病。护卫小组有时
期刊
2002年10月,为了纪念新四军组建65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新四军精神,淮南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市委党史研究室联手,精心组织兴建了淮南新四军纪念林。此举得到淮南市林业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资金全部自筹解决。2003年7月1日,纪念林建成。纪念林以银杏为主,另配有松、柏、桂、梅、枫等观赏树。林中陈列有新四军历史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众多碑刻,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的题词,叶挺、陈毅的诗,新
期刊
(1921-2003年)    第一至四届中央委员会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1922年7月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6月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后为中
期刊
从2000年起,安徽率先在全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勇气、改革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安徽的试点为减轻农民负担、构建和谐乡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央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政策储备和理论储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2亿是农民,大约2.3亿个农户,分布在全国65万个行政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农村社会也越来越不稳定。农民负担主要由两大
期刊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邓小平在紧抓各个领域改革的同时,非常重视科学有序地推进对外开放。他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此,从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到形成全国
期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浩荡东风吹拂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的大潮迅速兴起。农业体制改革一马当先,工业体制、商业体制改革……万马奔腾,转眼之间,势如破竹、汹涌澎湃,席卷全国。  大潮源头何在?  邓小平说:“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立了功的。”  江泽民说:“小平同志开创和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首先是从农村开花结果的,而农村改革又始于安徽小岗村。”  胡锦涛说:“安徽是农村大包干
期刊
2006年12月16日,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在安徽大学召开“陈独秀经济思想学术研讨会”暨陈研会第二届理事换届会。来自合肥、安庆、蚌埠、芜湖、马鞍山、淮南等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除选举产生了省陈研会第三届理事会外,着重讨论了陈独秀的经济思想等学术问题。兹将会议主要内容和议题综述如下。  关于陈独秀经济思想的研讨是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不少学者提交了论文或作了重要发言。安徽大学的沈寂教授作
期刊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其前身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诞生5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别是党的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领导下,走过了一条艰难的创业之路、曲折的发展之路和辉煌的胜利之路。    武警部队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和北平市纠察总队,担负警卫中央和维护北平市社会治安等任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
期刊
彭雪枫是我党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军事将领。抗战时期,他率领部队转战豫南、豫东、苏北等地,屡屡重创日军,立下了卓越功勋。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彭雪枫还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获,那就是结识了妻子林颖。    一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奉命率领部队来到了位于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中共淮北区委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见彭雪枫都34岁了还是单身,便萌生了给他介绍对象的念头。由于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