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最有 代表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身于 雅典贵族奴隶主家庭,青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二 十岁时师从苏格拉底,一直到苏格拉底被处死为止。 在公元前388~387年间,柏拉图在雅典的阿卡德穆 (Academy)建立了自己的学园,在西方开创了学术自 由的传统。柏拉图的学园是希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库 和人才库,与他同样名列古希腊“三杰”之一的亚里士 多德便是出自柏拉图门下。
柏拉图一生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就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服务的。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理想国的建立和保持,端赖于教育。一个人得到的教育如果不合适,那么最好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甚至会比差的天赋还要坏。
柏拉图把教育分作两部分,即音乐与体育。它们每一种都具有比今天更广泛得多的意义:“音乐”是指属于文艺女神领域之内的一切事物,而“体育”则指有关身体的训练与适应的一切事物。“音乐”差不多与我们所称的“文化”同样广泛,而“体育”则比我们所称的“运动”更要广泛。
柏拉图肯定人能通过心灵活动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他把人的心灵分为高级部分(理性)和低级部分(非理性)。他认为人是通过高级部分认识真理的。在柏拉图看来,理念高于一切,而人们只有掌握辩证法和利用辩证法才能认识理念。这也就是说,人通过发展人的心灵的高级部分,才能认识理念和接近理念,从而到达善的境界。人接受教育,在灵魂中具备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些理念,便成为有理性的人。柏拉图把真正掌握理念、接近理念的人称之为“哲人王”。
对柏拉图而言,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孩子们身上培养音乐的机敏与身体的灵巧,也不是通过在神话和诗歌中所反映的人类生活来培养政治的和实践的智慧,而是一个人灵魂的内在和谐的塑造。 “蜡板”
想象我们心中有一块蜡板,在名人心中或大或小,蜡板的构成或纯或杂、或软或硬,有时候则正好适宜。
我们想要记住某个事物,我们就在自己的心灵中视、听、感觉。我们将蜡放在知觉或意念之下,让他们在蜡上留下痕迹,就好像用印章戒指盖印。这样印下来的东西我们都能记住,只要印记还保存着,我们就知道它;
如果印记被磨去,或者没能成功地留下印记,我们就会忘记,就不知道它。
“鸟笼”
现在让我们再次设想每个心灵都包含着一个装有各种鸟的笼子。这些鸟有些三五成群,有些独栖一处,随处飞跃。
我们以鸟比喻知识,如果我们还处在婴儿时期,我们就得说这时候鸟笼是空的。每当一个人获得某些知识,便将之关在鸟笼中,我们必须说他学到了或发现了被称作知识的东西,这就是“知道”的意思。
“洞喻”
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个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象在他们身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把地穴囚室比喻为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为太阳的能力。如果你把地穴搬到上面世界并在上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和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上升过程联想起来,你就能领会我的这一解释。我觉得,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
柏拉图一生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就是直接为其所构建的理想国服务的。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理想国的建立和保持,端赖于教育。一个人得到的教育如果不合适,那么最好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甚至会比差的天赋还要坏。
柏拉图把教育分作两部分,即音乐与体育。它们每一种都具有比今天更广泛得多的意义:“音乐”是指属于文艺女神领域之内的一切事物,而“体育”则指有关身体的训练与适应的一切事物。“音乐”差不多与我们所称的“文化”同样广泛,而“体育”则比我们所称的“运动”更要广泛。
柏拉图肯定人能通过心灵活动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他把人的心灵分为高级部分(理性)和低级部分(非理性)。他认为人是通过高级部分认识真理的。在柏拉图看来,理念高于一切,而人们只有掌握辩证法和利用辩证法才能认识理念。这也就是说,人通过发展人的心灵的高级部分,才能认识理念和接近理念,从而到达善的境界。人接受教育,在灵魂中具备正义、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些理念,便成为有理性的人。柏拉图把真正掌握理念、接近理念的人称之为“哲人王”。
对柏拉图而言,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孩子们身上培养音乐的机敏与身体的灵巧,也不是通过在神话和诗歌中所反映的人类生活来培养政治的和实践的智慧,而是一个人灵魂的内在和谐的塑造。 “蜡板”
想象我们心中有一块蜡板,在名人心中或大或小,蜡板的构成或纯或杂、或软或硬,有时候则正好适宜。
我们想要记住某个事物,我们就在自己的心灵中视、听、感觉。我们将蜡放在知觉或意念之下,让他们在蜡上留下痕迹,就好像用印章戒指盖印。这样印下来的东西我们都能记住,只要印记还保存着,我们就知道它;
如果印记被磨去,或者没能成功地留下印记,我们就会忘记,就不知道它。
“鸟笼”
现在让我们再次设想每个心灵都包含着一个装有各种鸟的笼子。这些鸟有些三五成群,有些独栖一处,随处飞跃。
我们以鸟比喻知识,如果我们还处在婴儿时期,我们就得说这时候鸟笼是空的。每当一个人获得某些知识,便将之关在鸟笼中,我们必须说他学到了或发现了被称作知识的东西,这就是“知道”的意思。
“洞喻”
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个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让和洞穴一样宽的一路亮光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让我们再想象在他们身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者之间,在洞外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筑有一带矮墙。矮墙的作用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障上头去表演。
把地穴囚室比喻为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为太阳的能力。如果你把地穴搬到上面世界并在上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和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上升过程联想起来,你就能领会我的这一解释。我觉得,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