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读后续写的教学较多关注语言层面的提升,较少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对一篇侧重于语言层面的读后续写的课例优化,探讨如何在思维品质视角下,融合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思维导图、文本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读后续写;课例优化
一、引言
读后续写题型于2016年10月首次出现在浙江省高考英语卷中,随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推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使用。许多教师把读后续写教学重心放在语言层面的提升上,追求句型的高级化,准备了许多句子给学生背诵和默写,却往往发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章主旨理解不准确,对人物解读不深入,续写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王初明教授(2014)提出,语言模仿若要促学,不能只依靠简单机械的语言重复背诵,需在互动中模仿,需在词语意义易于解读的丰富语境中模仿。易被学习者模仿的主要是语言结构,而伴随语言使用的动态因素虽难模仿,但对学用语言不可或缺。如何才能使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外语学习呢?这是每位外语学习者和教师都需要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王初明 2012)。笔者认为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才能进行有效的续写。
二、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 提到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新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并将其界定为: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心智活动。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不茫然接受一种观点,也不武断地拒绝一种思想,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思维的创造性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
夏谷鸣(2017)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从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四个层面作了具体的阐述,这四个层面体现了学生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过程中的思维水平。下表(表1)为思维品质的层次框架,列出了核心素养视阈下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层次、类型和含义。
三、课例优化
(一)读写内容简介
阅读内容为母女吵架后,女儿生气而流连街头,在得到陌生档主一碗面条后感激不已,但在档主的提醒下发现母亲才是最应感谢的人,续写内容为女儿回到家却发现母亲不在,最终母女在家相遇所发生的事。
(二)课例优化
1.导入。
原稿:教师利用PPT展示写作任务:先阅读文段然后根据两段首句进行续写(图1)。学生已对读后续写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泛泛而谈读后续写的写作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
优化稿: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其中一个要素,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教育部,2018)。基于本续写内容,女儿回家却发现母亲不在,原来母亲担忧女儿,出门寻找,两人最终在家相遇,女儿后悔并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优化稿导入部分利用英文童书《No, David!》约1分钟的有声朗读视频作为引入,书本最后一页定格在妈妈抱着不断犯错的David安慰他(图2),引出妈妈是那个经常say no的人,但也是那个最爱你的人。同时学生通过略读与观察,惊喜地发现读后续写的文章亦为“母爱”这一主题,以母爱为主题的童书导入,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读后续写创设了主题语境。
2.阅读情节
原稿:教师根据故事的发展,按照“事件”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设计填空题,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单词填空(图3)。学生为了填空而阅读,阅读后对故事的梗要和人物情感变化还是不够明晰。限制了后续写作中情节的铺开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优化稿: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其中一个要素,包括元认知策路、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有效选择和使用策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學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教育部,2018)。其中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学习者根据所学绘制网络关系图,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并分门别类地储存。
优化稿利用思维导图(图4),提取情节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和“情感”。通过鱼骨图的绘制,学生对不同时期人物的行为以及情感的变化更加明晰,故事脉络一目了然。
3.推断续写内容
原稿: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两段首句,强调“两段首句定一框,两框两首正能量”的原则,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两段首句,并安排续写任务(图5)。实际上,教师只是对写作的流程泛泛而谈,并未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这两个极具提示意义的句子。
优化稿:根据夏谷鸣(2017)对思维能力的阐释,分析层面的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从语境、信息和结构等层面分析文章;推测层面的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根据事实和前提进行推理,从现象中解读本质,解读语言的深层结构并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优化稿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两段的首句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推断出女儿Jenny的情感是紧张而焦虑的,并且在第一段的续写内容中母亲应该没有出现,才会有第二段首句:母亲抚摸她的头,因此第一段的内容应为Jenny紧张地准备道歉,回到家却发现妈妈没在家而陷入沉思(图6)。经过深度解读后,学生的写作方向就更明确了。 4. 规划续写内容
原稿:教师要求学生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四方面来构思,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情感描写和情景描写来充实写作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原文中动作描写和情感描写的句型进行模仿并要求学生使用上之前背诵过有关“哭”的表达(图7,图8)。这种方法的确能扫清学生写作的语言障碍,但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搭建毫无益处,脱离了语篇情景,不进行有效的情节想象,生硬地堆砌句子,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归根到底没有得到提高。
优化稿: 英语课程中的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和写等,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即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和对语篇作出回应的活动(教育部,2018)。“有情境”强调思维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引导教師创设思维情境,引领学生学会在情境中有效思考,生成思维(叶延武,2012)。
优化稿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并对语篇作出回应,分组讨论中,一位组员扮演“Jenny”,组员间进行头脑风暴,用“演”的方式来发展续写的情节,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续写部分的“动作”和“情感”列举出来,并鼓励学生用更生动形象的词来替换原词(图9,图10)。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参与到情节的规划和语言的优化中来,实现了在思维中使用语言的目的。
5.评析续写内容
原稿: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两篇,通过投影的方式全班展示,逐句阅读并修改语法错误。通过这种方式讲评习作,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评判标准依然以语言为中心,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并发展其思维能力。
优化稿: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评价同伴习作,学生对习作语言的准确性和写作的一致性、合理性进行讨论,学生或质疑或争辩,促进了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促进了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评价习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既关注了语言层面的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6.原稿与优化稿中教学活动指向的思维品质培养的对比
两稿都一定程度地关注到学生的思维品质,下表(表2)是根据夏谷鸣(2017)思维品质的层次框架,对两稿中教学活动指向的思维品质进行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原稿中教学活动指向的思维品质侧重于比较、分析和推断等低层次思维品质的培养,全面性有所欠缺。优化稿通过思维导图,文本深度解读,小组头脑风暴规划续写内容,小组讨论评析续写习作等教学活动,多方面、较全面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四、启示
(一)巧用思维导图,促进逻辑性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可以将零散的信息条理化,并提取出关键词,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关键信息。优化稿中,教师两次带领学生搭建思维导图,在文本阅读阶段,教师利用鱼骨图,帮助学生把握零散信息,紧抓人物的“行动”和“情感”在故事发展中的变化,理清故事脉络,对人物性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续写阶段,通过分析与推断,师生共同绘制括号图,还是围绕人物的“行动”和“情感”两大主线进行展开,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起写作框架,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训练其逻辑性思维能力。
(二)深入解读续写,促进创新性思维发展
葛炳芳(2014)提出,表层理解关注文本信息,唯有深度阅读才能开启思维。教师在第一段的续写前,对两段首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五个参考性的问题,采用问题链的方式步步追问,追根溯源,帮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弄清句子的隐含意义,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学生根据两段首句进行续写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为后续创新性续写和创新性评改打下基础。
(三)小组合作评价,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
合作交流可以引发互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Vygotsky,1978)。优化课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由教师评价转变为小组讨论,在相互探讨中,学生通过深度的思考,或赞成或质疑同学的观点,学生通过思辨和论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愉悦的氛围中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五、结语
读后续写题型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外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聚焦思维品质,通过思维导图、文本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升学生思维的思维能力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sychological Process 【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程晓堂.2015.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 教材 教法
[3]葛炳芳.2014. 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第二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
[4]解冰,鲁湘国.201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现状【J】.基础外语教育
[5]刘燕铭,刘科,曾佳佳.2019.思维品质视角下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课例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
[6]鲁子问.2016.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
[7]王初明.2012.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
[8]王初明.2014.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J】外语界
[9]夏谷鸣.2017.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
[10]叶延武.2012.思维课堂:意蕴与实践——基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的课堂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读后续写;课例优化
一、引言
读后续写题型于2016年10月首次出现在浙江省高考英语卷中,随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推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使用。许多教师把读后续写教学重心放在语言层面的提升上,追求句型的高级化,准备了许多句子给学生背诵和默写,却往往发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章主旨理解不准确,对人物解读不深入,续写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局。王初明教授(2014)提出,语言模仿若要促学,不能只依靠简单机械的语言重复背诵,需在互动中模仿,需在词语意义易于解读的丰富语境中模仿。易被学习者模仿的主要是语言结构,而伴随语言使用的动态因素虽难模仿,但对学用语言不可或缺。如何才能使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外语学习呢?这是每位外语学习者和教师都需要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王初明 2012)。笔者认为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才能进行有效的续写。
二、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 提到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新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并将其界定为: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心智活动。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不茫然接受一种观点,也不武断地拒绝一种思想,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思维的创造性侧重于求异、求新,不墨守成规,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
夏谷鸣(2017)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从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四个层面作了具体的阐述,这四个层面体现了学生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过程中的思维水平。下表(表1)为思维品质的层次框架,列出了核心素养视阈下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层次、类型和含义。
三、课例优化
(一)读写内容简介
阅读内容为母女吵架后,女儿生气而流连街头,在得到陌生档主一碗面条后感激不已,但在档主的提醒下发现母亲才是最应感谢的人,续写内容为女儿回到家却发现母亲不在,最终母女在家相遇所发生的事。
(二)课例优化
1.导入。
原稿:教师利用PPT展示写作任务:先阅读文段然后根据两段首句进行续写(图1)。学生已对读后续写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泛泛而谈读后续写的写作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
优化稿: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其中一个要素,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教育部,2018)。基于本续写内容,女儿回家却发现母亲不在,原来母亲担忧女儿,出门寻找,两人最终在家相遇,女儿后悔并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优化稿导入部分利用英文童书《No, David!》约1分钟的有声朗读视频作为引入,书本最后一页定格在妈妈抱着不断犯错的David安慰他(图2),引出妈妈是那个经常say no的人,但也是那个最爱你的人。同时学生通过略读与观察,惊喜地发现读后续写的文章亦为“母爱”这一主题,以母爱为主题的童书导入,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为读后续写创设了主题语境。
2.阅读情节
原稿:教师根据故事的发展,按照“事件”和人物“情感”的变化设计填空题,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单词填空(图3)。学生为了填空而阅读,阅读后对故事的梗要和人物情感变化还是不够明晰。限制了后续写作中情节的铺开和人物性格的塑造。
优化稿: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其中一个要素,包括元认知策路、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有效选择和使用策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學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教育部,2018)。其中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学习者根据所学绘制网络关系图,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并分门别类地储存。
优化稿利用思维导图(图4),提取情节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和“情感”。通过鱼骨图的绘制,学生对不同时期人物的行为以及情感的变化更加明晰,故事脉络一目了然。
3.推断续写内容
原稿: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两段首句,强调“两段首句定一框,两框两首正能量”的原则,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两段首句,并安排续写任务(图5)。实际上,教师只是对写作的流程泛泛而谈,并未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解读,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这两个极具提示意义的句子。
优化稿:根据夏谷鸣(2017)对思维能力的阐释,分析层面的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从语境、信息和结构等层面分析文章;推测层面的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根据事实和前提进行推理,从现象中解读本质,解读语言的深层结构并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优化稿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两段的首句进行了深层次的解读,推断出女儿Jenny的情感是紧张而焦虑的,并且在第一段的续写内容中母亲应该没有出现,才会有第二段首句:母亲抚摸她的头,因此第一段的内容应为Jenny紧张地准备道歉,回到家却发现妈妈没在家而陷入沉思(图6)。经过深度解读后,学生的写作方向就更明确了。 4. 规划续写内容
原稿:教师要求学生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四方面来构思,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情感描写和情景描写来充实写作内容,并引导学生对原文中动作描写和情感描写的句型进行模仿并要求学生使用上之前背诵过有关“哭”的表达(图7,图8)。这种方法的确能扫清学生写作的语言障碍,但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搭建毫无益处,脱离了语篇情景,不进行有效的情节想象,生硬地堆砌句子,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归根到底没有得到提高。
优化稿: 英语课程中的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和写等,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即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和对语篇作出回应的活动(教育部,2018)。“有情境”强调思维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引导教師创设思维情境,引领学生学会在情境中有效思考,生成思维(叶延武,2012)。
优化稿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并对语篇作出回应,分组讨论中,一位组员扮演“Jenny”,组员间进行头脑风暴,用“演”的方式来发展续写的情节,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续写部分的“动作”和“情感”列举出来,并鼓励学生用更生动形象的词来替换原词(图9,图10)。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参与到情节的规划和语言的优化中来,实现了在思维中使用语言的目的。
5.评析续写内容
原稿: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两篇,通过投影的方式全班展示,逐句阅读并修改语法错误。通过这种方式讲评习作,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评判标准依然以语言为中心,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并发展其思维能力。
优化稿: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评价同伴习作,学生对习作语言的准确性和写作的一致性、合理性进行讨论,学生或质疑或争辩,促进了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促进了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评价习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既关注了语言层面的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6.原稿与优化稿中教学活动指向的思维品质培养的对比
两稿都一定程度地关注到学生的思维品质,下表(表2)是根据夏谷鸣(2017)思维品质的层次框架,对两稿中教学活动指向的思维品质进行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原稿中教学活动指向的思维品质侧重于比较、分析和推断等低层次思维品质的培养,全面性有所欠缺。优化稿通过思维导图,文本深度解读,小组头脑风暴规划续写内容,小组讨论评析续写习作等教学活动,多方面、较全面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四、启示
(一)巧用思维导图,促进逻辑性思维发展
思维导图可以将零散的信息条理化,并提取出关键词,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关键信息。优化稿中,教师两次带领学生搭建思维导图,在文本阅读阶段,教师利用鱼骨图,帮助学生把握零散信息,紧抓人物的“行动”和“情感”在故事发展中的变化,理清故事脉络,对人物性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续写阶段,通过分析与推断,师生共同绘制括号图,还是围绕人物的“行动”和“情感”两大主线进行展开,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搭建起写作框架,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训练其逻辑性思维能力。
(二)深入解读续写,促进创新性思维发展
葛炳芳(2014)提出,表层理解关注文本信息,唯有深度阅读才能开启思维。教师在第一段的续写前,对两段首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五个参考性的问题,采用问题链的方式步步追问,追根溯源,帮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弄清句子的隐含意义,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学生根据两段首句进行续写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为后续创新性续写和创新性评改打下基础。
(三)小组合作评价,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
合作交流可以引发互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Vygotsky,1978)。优化课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和评价。对学生习作的评价由教师评价转变为小组讨论,在相互探讨中,学生通过深度的思考,或赞成或质疑同学的观点,学生通过思辨和论理,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愉悦的氛围中促进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五、结语
读后续写题型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外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聚焦思维品质,通过思维导图、文本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升学生思维的思维能力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sychological Process 【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程晓堂.2015.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 教材 教法
[3]葛炳芳.2014. 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第二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
[4]解冰,鲁湘国.201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培养现状【J】.基础外语教育
[5]刘燕铭,刘科,曾佳佳.2019.思维品质视角下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课例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
[6]鲁子问.2016.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
[7]王初明.2012.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
[8]王初明.2014.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J】外语界
[9]夏谷鸣.2017.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
[10]叶延武.2012.思维课堂:意蕴与实践——基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的课堂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