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请其他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感谢各地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期盼下,此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从唐古拉山雪峰一路奔涌而来的山泉,在一个叫白云黄鹤的地方驻足流连。在这里,汇聚了汉江、清江、巴水、漳河等数千条河流;在这里,荆楚先民筚路蓝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在湖北省政府举办的湖北文化周开幕式上,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其时,本刊记者受湖北省委外宣办主任周艺平的邀请,观看了演出。演出分水沃荆楚、魂牵三峡、梦寻神农、情惊巴土、云依武当、鱼恋洪湖、福满长江等片段。在解说词中,屈原、王昭君、神农架、野人、武当、洪湖水……这些关键词将湖北的山水和风土人情一一串联起来。待到每个篇章结束时,现场掌声雷动,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演员。席间,有懂行的观众说,“这戏里的‘哭嫁’和‘跳丧’都是现实的再现。演得真不错。”接受《对外大传播》专访的周艺平正是整出戏的主要策划人之一。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是毛泽东所写《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的诗句。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湖北文化周名为“极目楚天舒”,舒展开阔,让人过目难忘。
盯住制高点,才能敲到点上
“中国湖北文化周”可以算得上是湖北省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品牌,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关注。文化周这几年先后在英国、南非、澳大利亚、瑞典成功举办,它既是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形式。采访是从位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对面湖北大厦大厅里的一张“湖北文化周”的海报谈起。
《对外大传播》:东北“二人转”火了,是通过赵本山策划拍摄的电视剧。湖北有哪些知名的地方戏,又准备通过哪些方式让大家了解呢?
周艺平:湖北省歌剧《洪湖赤卫队》啊,这是一部红色经典,影响了好几代人。好像到2005年,《洪湖赤卫队》已经演出了整整1000场,而且这部戏常演不衰。虽然都是描写革命题材的戏曲,其他的一些歌剧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而《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直到今天还被人们传唱。
《洪湖赤卫队》到过美国、港台地区演出,连港台老板都会哼唱《洪湖水,浪打浪》。我也很奇怪,曾经问过其中的一些人,他们说,“觉得调子不错,朗朗上口的。”而且这首歌里唱的“不仅是革命的东西,还有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艺术的魅力”。
文化产品对外传播的力量太大了,我们要善于利用。作为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文化具有超越国界甚至超越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易为各国人民所接受。对外文化交流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对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提出了八大系列——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的巴楚文化、名山名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武汉现代文化、现代革命文化。这其中既有走出去的,也有请进来的,还有联起手的。
《对外大传播》:人杰地灵的湖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发达的经济基础,屹立在祖国的中部。但也因此,被人戏称为“不东不西”,湖北在全国的形象也很模糊,外省市的人很容易就将湖北和湖南混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认为应该怎样通过外宣工作向世界说明湖北呢?
周艺平:外宣包括境外和省外两个方面。但是我们受到人力、物力、精力的限制,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现在不是都提倡“大外宣”嘛,所谓“大外宣”,就要讲究三个打通:内外打通、上下打通、左右打通。中部省份搞外宣,需要有新思路。在对外新闻交流时,受到资金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满世界撒网,所以要盯住几个制高点。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几家有全球影响的著名媒体就是制高点,占领了这几个点,自然而然就会铺成一片。
因此,湖北的外宣工作,首先要突出本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和港澳台地区。像法国,很重视和湖北武汉的来往,东风汽车制造厂第一个与外商合作的项目就是引进法国雪铁龙轿车,法国在内陆地区的第一个领事馆便设立在武汉,2006年法国总统又专门访问了湖北。
突出重点对象,盯住制高点,才能敲到点上。有人说,世界舆论看纽约,联合国也看重纽约媒体的新闻,这就说明纽约媒体发出的声音是有世界影响力的。利用这样的世界媒体制高点打造外宣平台,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对外大传播》:你认为湖北对外宣传工作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周艺平:首先是增强针对性。要防止对外宣传总是自己说自己的,不太注重对方的需要。也不管别人想听什么,只管说自己这里也好,那里也好,结果你讲的是人家不感兴趣的。这样的对外宣传是没有效果的。我们要更注重交流,既然是交流,当然强调双方面互动,注重实际效果。
制作的外宣品要有指向性。比如在湖北与日本的往来中,当你了解到他们属于经贸互补,知道双方的结合点在哪儿了,就会从对方考虑,想想对方需要什么,我把这个叫做“对象化工程”。
其次,要善于借船出海,“倒过来”思考。我们自己撰写的文字材料,自己拍摄的摄影作品,实践证明这样的作品要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太难了。既然如此,何不用“引进来”的办法,比如我们准备邀请美联社、《纽约时报》的记者来湖北度假、旅游,他们可以随便拍、随便写关于湖北的内容,这样一来,文章就有机会进入西方主流媒体。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把他们的摄影作品合作出版,取个《湖北,中国中部》,或者《湖北,一个神秘的地方》这样的书名,书的发布会放在美国举行,或举行摄影展。这不就达到了我们想要的宣传目的了嘛。
中部欠发达地区做外宣,“引进来”比“走出去”重要,或者说这种“引进来”是“走出去”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你同样也把信息传递给了你的对象。中国有句老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没见过的人,你要想说服他很难。
《对外大传播》:你对湖北在国外的“外宣”状况了解吗?效果如何?请你亮出最能代表今天湖北的三个显著的“名片”?外宣办又是如何配合省委省政府擦亮这些“名片”的?
周艺平:我在国外时,常常有意识地问一些外国人,“你们知道湖北吗?”很多人回答说“不知道”。这个时候,我就常喜欢向他们介绍:长江三峡和三峡工程,因为这是世界级别的,在海外的知名度极高。我一说三峡工程,他们说“哦,知道知道,原来三峡工程在湖北啊”。第二个是武当山,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中国道教名山,武林一脉。人称“北有少林,南有武当”。而杂技和武术是中国两块很容易得到世界认同的品牌。因此,我再介绍武当的太极以柔克刚,内修心性,崇尚和谐。外国人和华侨听后说:“哦,太极在你们那个地方啊。”
另外,需要费点劲儿说的,便是武汉光谷,它的光纤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武汉也是中国两个最古老的城邦之一,在商朝时就有了盘龙城。中国另一个历史悠久的都城是河南安阳殷墟。
选取的这些标志性外宣话题,必须一说就能让对方记住。向世界说明湖北,首先要让别人愿意听,听完之后,愿意与你深交。
说晚了等于没说
前不久,周艺平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美国组织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其培训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的基本理论、如何做好新闻发言人、美国新闻发言人的机制、政府与媒体关系等。谈到这些,周艺平说:“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准备把英语再捡起来,英语不行,寸步难行。”
《对外大传播》:参加这次在美国举办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对美国新闻自由有了比较直接和深切的认识。我觉得美国新闻自由实质上还是相对的,并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 “政府看门人”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又往往带来消极影响。因为如果一味强调“自由”,肆意炒作,有可能导致社会失控,造成国家被动。
当然,我们学员在和华盛顿当地主流媒体交流时,我们也告诉对方,美国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同样一个问题被你美国的媒体报道出来,没什么。但是在中国,可能造成民众的恐慌、反感甚至社会动荡,这就是发展阶段、文化传统不一样带来的差异。所以,和国外媒体交流,不能简单地照搬他们的新闻报道模式。
《对外大传播》:你和当地的哪些媒体做了交流?他们关心中国的哪些问题?通过与外国的交流,学到哪些有意义的东西?
周艺平:我们这次培训时,与美国NBC、NBR、ABC、《时代周刊》、《商业周刊》、《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的著名记者和资深编辑进行了交流。他们对中美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能源环保、在华自由采访新闻等方面的问题比较感兴趣。
这些媒体的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中国信息不够透明。一些美国民众对中国怀有偏见。深入谈下去之后,发现他们之所以这样,一般是因为对中国不了解。
在美国,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曾经来过中国的,这些人对中国大多很友好,因为他来看过了,很多事情他觉得都能够理解。另外一种是从来没有来过中国的,对中国有偏见的主要是这一部分人,由于他们没有来过中国,因此,他们所有关于对中国的印象都停留在本土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上。
交谈中,我们也想方设法同美国主流媒体的这些代表进行交流和沟通,要他们看到中国的进步,看到中国的新闻报道正在变革,我们尊重民众的知情权。我们也反问:为什么你们对本国的报道能够基本做到客观公正?而报道中国,却做不到呢?他们的回答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们说,一个原因是中国信息披露渠道不畅通,正常获取信息很难。第二个原因是,西方的新闻制度要求媒体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如果中国的政府部门不能提供信息,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门路去寻找信息,因为“老板要新闻时,记者必须报”。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外宣有了深切体会。原来我们对新闻的要求是“求准确”、“求稳妥”,然后才要求“及时”,甚至对于“及时”没有要求。现在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必须遵循新闻规律,“求及时”,然后依次“求准确”、“求稳妥”,一时报不准确,还可以补充更正嘛,人家会理解的。否则,你说得再真实人家也不信。所以把握第一时间的话语权就是第一道理,就是第一原则。
了解信息规律之后,你就发觉“说晚了等于没说”。因此,一定不能违背规律。湖北正在制定有关文件,强化第一时间意识和责任制。
原先不少地方和部门领导对外宣部门工作的认识就是,出事了,赶紧让外宣办把事情“捂住”、“堵住”。遇到境外媒体要采访,也是叫外宣办挡着。这种思维要转变。原先认为湖北出一件事,只影响湖北一个省,但是现在明白湖北的一件事,也会影响到中国整个国家的形象。不久前,湖北一个维权人士摔伤了,德国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他,把他的伤说成是被公安部门有意打伤的,影响非常坏,以至于温家宝总理访问德国时,记者都在问这个问题。所以,局部的事情处理不当会造成全局的被动。
《对外大传播》:和你之前的想法相比,这次去美国参加培训班,对你有何触动?
周艺平:中国的新闻发言人是“非职业化”、“非专业化”的。地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一般是由政府秘书长兼任,优势是知道情况,不利的一面是非常忙,基本上没有时间思考如何搞好新闻发布。美国则有第一发言人、第二发言人,每个发言人身后都有一个班子,组建成一个新闻中心。比如说美国商务部的新闻中心有二十多人在那里工作,起草文件,准备资料,接待采访,等等。而且新闻发言人会随时与部长沟通,了解部长的想法。
总结我在美国的学习,我认为有以下四条认识。第一,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正确的信息,而且这个正确的信息应该包括好的和不好的两个方面,实事求是,充满自信。第一时间发布不仅是时间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在世界舆论中,你讲的都是对的,尚且都讲不过来,更何况你还在时机上先输掉一截呢。目前,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要有自己的话语权。第二,新闻发布要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新闻发言人最好成为公务员的一个职务序列,新闻发布最好有专门的机构和工作班子。第三,新闻发言人要懂新闻业务。美国的新闻发言人基本是做媒体出身,他们懂新闻规律、记者心态。而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很少是做媒体的,包括我。因此,一些政府部门存在不敢、不善于、不愿意与媒体打交道的问题,有的居高临下对待媒体,这些问题要逐步解决。观念也要转变,国际上的说法是善待媒体,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媒体要友好,要平等交朋友;另一层是要善于与媒体打交道,这是一种新的执政本领。第四,新闻发布要把党性和人民性更好地统一起来。我们常说“媒体是党的喉舌”,同时,媒体还要维护民众的利益。如果媒体没有维护民众的利益、传递民众的心声,那将会失去公信力。失去群众基础,媒体就起不到“党的喉舌”这一作用。为什么?都没有人看、没有人听,媒体失去了主要对象,你还怎么引导社会,引导人民,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西方有些媒体一味与政府唱对台戏也有问题。
把外宣活动推向社会
《对外大传播》:培训班中的交流,不仅是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传播过程。我们一直坚信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对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有所帮助。您是一位新上任的外宣办主任,能介绍一下你自己吗?这些个人工作经历,对你今天事业有什么潜移默化的影响?
周艺平:我过去的工作经历对我目前从事的工作的帮助主要有三点。一是,我本科是学中文的,知道新闻报道的一般要求、一般规律。二是,我以前在文艺处,对文化建设、文化资源比较了解,这样在对外文化交流上能够很快入门,知道自己的文化资源有什么,文化优势在哪里。换句话来说就是懂“内宣”。懂“内宣”的人做外宣,就想着怎么把内宣的优势变成外宣的优势。三是,我还在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省宣教处待过,这两个部门都是做社会工作的,经常需要将经济部门、企业、学校等许多方面捏在一起,协同作战。这样的工作经历对于构建大外宣格局很有好处,它锻炼了我的社会协调能力、强化了我的协调思维。我觉得,大外宣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从一开始就促使你对即将举办的活动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个活动处在什么位置,需要哪些部门参加,这些参加进来的部门掌握着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如何利用......一起步,不是想着我自己能干什么,而是我能和大家一起干什么,是互补与多赢。
《对外大传播》:经济外宣是重点,也是难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21世纪初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之一。湖北居中部之中,是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湖北省在“十一五”建设期间,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请问在这个过程中,湖北的对外宣传如何为湖北省的经济建设服务?在“经济外宣”方面有何动作?
周艺平:做好外宣对于湖北这样的中部省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湖北外宣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要盯大领导,要了解书记省长们在想什么、急什么、重点抓什么,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确定外宣工作的重点,攻克外宣工作难点,做大外宣工作亮点。二是要做大名片,湖北的经济大名片是什么?主要有三峡工程、东风汽车、武汉光谷(世界最大的光纤生产基地),8+1武汉城市经济圈(即武汉与周边的8个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的经济圈),旅游中的一江两山(长江、武当山、神农架)等。我们精力财力有限,就要讲集约效应,不能四面出击、普遍撒网。三是要贴大活动,每年我省在经贸方面都要办一些大的活动,比如香港·湖北周、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等,外宣要发挥优势、主动介入、深度介入,真心实意搞服务,帮忙帮到关键处,经济部门就会认同你、愿意与你合作甚至离不开你。外宣工作服务开放战略也应该最具开放意识,最擅长开放式工作方式。
(本文图片均由湖北省委外宣办提供)
责编:谭 震 周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