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和防控能力调查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o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0年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全球使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对我国当前的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和防控能力进行调查研究,补齐漏洞短板,保障当前和今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基于此,采用文献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对相关的新闻报道、期刊文献、实地调研访谈资料等进行研究、筛选,并运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安全等理论,分析基层疾病防控体系和防控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治理;公共卫生事件;基层疾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3-0147-03
  2020年,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透过此次公共卫生事件,要重新审视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尤其是基层的早期防控,找出并补齐基层疾病防控的漏洞短板,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研究分析疫情爆发前的疏忽与不足,有助于从前端认识我国疾病预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
  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子域,在应对此次新冠疫情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卫生事件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网关键词检索公共卫生类大约8 473篇论文,其中公共卫生事件类大约1 225篇论文。在2020年之前每年新增文献研究在20—60篇之间,而2020年截至10月份已新增509篇文献研究。在2020年之前的研究主要包括舆情监测及引导、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预防控制、学校传染病预防等方面;在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学者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尤其将预防控制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疾病防控是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内容,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属性的公共物品。为使分析更具象,下文选择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作为具体研究对象。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卫生领域特别是疾病防控方面的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一)卫生投入整体不足,疾病预防缺口较大
  卫生投入整体不足,疾病预防缺口较大。近年来,从卫生领域整体供给来看,资金投入不足;从卫生领域内部分配看,疾病预防资金投入缺口较为突出。由图1可知,2015年以前我国卫生费用占GDP%一直在低位徘徊,在某些年份甚至略有下降,21世纪前15年,我国卫生费用占GDP%仅提升了0.91个百分点,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相比(见图2),我国在卫生领域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党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卫生发展的重视与日俱增,资金投入不断增加,整体不足问题有所缓解。但多数资金流入了医疗卫生领域,疾病预防投入缺口仍较为突出。由图3可知,我国疾控中心的数量由2001年的3 813家减少到2018年的3 443家,累计减少9.7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政府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还有所不足。综上,近年来卫生资源整体供应不足问题虽有所缓解,但卫生领域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较为突出。
  (二)贵阳市XX区基层疾控调查研究
  首先,XX区疾控中心人手不足、编制不足、整体年龄偏高。XX区服务42万人口,却只有42名疾控人员,平均一名疾控人员要负责一万多人。疾控人员平均年龄超过40岁,中青年数量较少,存在青黄不接的问题。同时,还有12名临聘人员没有编制,难以最大程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其次,基层疾控机构权限过小,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XX区疾控中心缺乏人才引进自主权,信息发布权限低、渠道少。目前,只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来作为发布一些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宣传的渠道。最后,基层疾病监测预警能力薄弱。疾控和医疗机构协同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不会直接同疾控机构共享相关信息。而疾控机构不直接接触普通病人,缺乏第一手的疾病相关资料,难以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
  三、基层疾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疾病防控体系问题
  1.疫情信息披露制度及上报机制效率较低。我国法律规定,只有行政主管部门才有权发布及披露疫情相关信息。疾控中心是卫健委下辖的事业单位,其主要的职能是对疾病的科学调查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但疾控中心的职能定位面临两难处境,作为科研机构,须对行政主管负责;作为事业机构,缺乏独立的行政权限。此次“新冠”疫情中,采用传统的人工层层上报方式,而“非典”后建立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却弃之不用,耽误了疫情前期宝贵的预警时间。
  2.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信息协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疾控机构不能直接从医疗机构获取疾病相关信息,增加了信息获取成本。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所担负的主要任务不同,其医务人员对疾病相关信息的敏感度也不同。比如,临床医生在接待病患时主要是对症处置,较少会考虑是否存在传染病的可能;而疾控机构医生则更加关注在短期内出现的一定数量类似症状的患者,研究是否具有传染病的可能。医疗机构拥有大量信息但对传染病不敏感,疾控机构对传染病较敏感但缺乏信息。
  (二)基层疾病防控能力问题
  基层疾病预防資金投入较少,防控能力有限。我国卫生基层疾病控防控能力弱化,面对越来越狡猾善变的新型病毒,基层疾控机构防控能力较为有限。
  四、原因分析
  (一)疾病防控体系分析
  1.疾病上报法律法规须更新。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疫情报告机制在面对突发疫情时,上报速度同新时代疾病防控要求不完全适应,一定程度上延误了疫情的前期防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了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三十六条中对疫情上报的时限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同时规定了严格规定了疫情上报机制。此次疫情爆发时,地方采用传统“上传下达”式的报告机制,速度较慢,而更快速的“传染病直报系统”却被束之高阁。   2.疾病信息披露规定须改革。疾病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同我国新时代疾病防控需要不完全适应,需要对其改革使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疾控中心作为长期从事疾病控制研究的专业机构,也是获取疫情相关信息最早的机构之一,却不能及时向民众发布疫情预警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八条及相关规定,国家疾控中心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等九项职责,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撑、健康科普、各类疾病监测与评价等事项。可以看出,法律赋予国家疾控中心的责任较重而权力却较小,导致其在突发疫情时束手无策。
  (二)疾病防控能力分析
  1.政府对疾病预防认识不同阶段侧重不当。疾病防控发展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就提出了“预防在先,预防第一”的卫生方针。第二,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着重发展临床医学,重心偏向治疗端,前端疾病预防逐渐式微。第三,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在政績指标考核等压力下对疾病防控投入不断削减,导致疾病预防硬件设备、设施老化,专业人员流失严重。第四,2003年“非典”爆发,人、财、物投入短期内有所增加,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全国疾病防控系统。第五,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在“新医改”中优先考虑卫生医疗,相对削减了疾病防控投入。总体来看,除了个别特殊时期,卫生投入上大多存在明显的重治疗、轻预防倾向,导致疾病预防发展失衡。
  2.政绩考核指标不全面。由于政绩考核指标不全面,地方政府常常忽视疾病防控这类难以增加政绩的领域。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疾病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低,因而重治疗轻预防;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建设成本和高昂的维护成本,且周期长、短期回报率低。在唯GDP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更注重建设周期短、短期回报率高的项目,而忽视疾病预防等“只出不进”领域的投入,对疾病防控等民生性投入较为不足。
  五、对策建议
  (一)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建议
  1.更新疾病预防相关法律法规。当前疾病预防部分法律法规同新时代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要求不够适应。建议修订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条以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三十六条中对疫情报告制度的规定。这次疫情,上报过程为张继先—医院—区疾控中心—市卫健委(地方政府)—省卫健委—国家卫健委,上报机制链条较长,信息传递速度跟不上疫情传播速度,错失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有鉴于此,建议对相关法条进行更新,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疫情直报制度,推广到全国各个医院、疾控防疫机构使用。
  2.构建基层疾病防控多主体参与机制。构建由政府、社会、民众多主体参与、多元共治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各界积极行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测预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政府层面,强化领导干部及相关管理主体的职责,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社会层面,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在发现不明疾病时,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开展相关病毒研究。个人层面,民众发现可能存在传染性疫情时,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及时向疾控部门或者地方政府报告。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及时会同疾控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同时对可能存在疫情的区域进行适当的出行管控,防止进一步扩散。
  (二)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议
  1.加强基层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疾病防控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是保障广大基层群众健康安全的重要方面。一是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基层社区可按照每3万—5万人配备1个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开展全科诊疗、家庭医生签约、传染病防控工作等。二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防控职责。强化疾病预防接种工作,协助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患者家庭环境消杀、村民健康教育等工作。
  2.加快疾病防控人才队伍培养。此次疫情暴露出基层疾病防控人才队伍严重不足问题,因此建议增设高校公共卫生学院,培养基层公共卫生综合人才。传染病防控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需要大量具备医学知识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的人才,从流行病学的专业角度有效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扩散。加强地方高校医学院的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有条件的还可以单独筹建公共卫生学院,就近为当地培养既懂公共卫生、又懂疫情防控的综合性公共卫生人才队伍,保障我国基层疾病防控能力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   杨圆.关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南方论化,2015,(1):7-9.
  [3]   宋世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框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9,(6).
  [4]   刘须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0,(1).
  [5]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8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
  [8]   义旭东,赵佳伟,肖雅丽,兰虹.中国公共卫生与医疗体系的裂痕与弥合——基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7-44.
  [9]   秦雪征.围绕“三个加强”提高国民健康素养[N].联合时报,2020-08-04(006).
  [责任编辑   若   云]
  收稿日期:2021-01-06
  基金项目:2020年度民盟贵州省委委托调研课题“突发疫情检视下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邱蓉
  作者简介:邱蓉(1970-),女,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术带头人,从事转型经济学研究;耿红豆(1997-),男,硕士研究生,从事转型经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行业在迭代升级中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内在原因进行研究,试图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寻求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字:数字经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资源条件的不断优化,各高校在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高校的招标采购也成为高校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分析高校招标采购应遵循的目标和原则,剖析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高校风清气正环境的形成,确保高校经济工作的廉洁性。  关键词:高校;招标采购;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随着5G、AI、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新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不断推进且逐渐显现出融合趋势。能源与数字革命背景下,电网形态开始向能源互联网转型,电网企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面对数字化浪潮,能源互联网企业如何培育数字化人才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于丰田人才培育模式,分析能源互联网企业数字化人才能力特征,提出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数字化;人才培育模式;能源互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再利用的水平体现着一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作为一个国家教育和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高校师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师生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和提高垃圾分类效果,非常值得研究。基于对现有的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调查,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找出高校现有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师生;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可持续发
摘 要:近几年,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加之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慢就业”现象作为一种新的就业形态日渐凸显。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职业院校中,“慢就业”现象亦逐渐显现。以上海某大专院校为例,对其2020届离校暂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分析暂未就业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慢就业;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高校秘书是大学里负责传递校领导信息、起草相关文件、收集学生档案的老师,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负责人,也是学生与校领导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秘书的出现,既减少了各个分院冗杂的工作压力,又方便了各位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沟通。高校秘书每天奔波于各个分院的相关教师与学生当中,所以高校秘书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坚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协调能力及改革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改革创新
摘 要: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和思维。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长治久安,是高校维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政治保证。为有效解决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在目标对象、实施主体、实施方法、实施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大数据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价值功能,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序健康开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摘 要:伴隨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种情况下,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堵塞市场监管漏洞,以便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经济,促使我国稳固向前迈进。基于此,以经济法视角分析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所面临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可行性对策,期望对于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良好运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经济法;市场监管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3.
摘 要: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效促进了各个时期、各条战线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为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和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内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