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古开今出新景 笔底烟云意不同

来源 :东方艺术·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煌煌中国绘画史,东莞历来被视为岭南书画重镇,张敬修、居廉、居巢、邓尔雅、容庚、邓白等传统书画家,对于岭南画派的酝酿发生乃至散叶开枝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新时期以来,随着新一代受过良好训练富有才华的书画家脱颖而出,更使得东莞中国画呈现出争奇斗艳、蓬勃向上的势态,《东莞书画》主编熊曦,正是其中具有鲜明艺术特征与创作个性的突出代表。熊曦来到东莞工作、生活、从艺近二十年,在泥沙俱下的市场大潮中,不跟风不媚俗,和自然对话,与天地汇合,执着地在文人气息浓厚的山水画领域借古开新、探索变革,成就有目共睹。
  《天青·云逸——宋瓷与丹青化外之约》联展中展出的熊曦山水画新作,正是他这些年勤奋耕耘结出的艺术硕果。
  山水画重在笔墨。山水画作者笔墨语言运用过程中展示的笔墨个性,能够显现出他的情感特征、性格禀赋、人生阅历以及创作心理。笔墨对于画家而言,正如文字对于作家、肢体对于舞者、武器对于战士。熊曦的笔墨显示出内敛、古幽、沉潜、深邃和净洁的气息。熊曦画中娴熟自如的线条来自他深厚书法功底,是熊曦思想的外化和真情流露,是多年的阅读、游历、行走、思考与训练使然。熊曦的“骨法用笔”克制、柔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笔墨线条不仅用来造型,而且用来炼心。他的极具古意的《翠岩图》、《云寺图》、《林壑初寒图》在屋舍、林木、花草的勾勒上多用细促有力的线,线随意走,情趣萧散,有倪迂的飘逸、八大的睥睨和石涛的旷达;他笔墨中的碎点疏密有致,点石点苔点草点叶都下笔果断,意态苍茫。熊曦画中的墨不仅仅用来表现自然山水林木的远近黑白,更重要的是渲染他内心世界的神秘、沉郁、幽邃、奇幻的梦境色彩。深浅不同的墨块使他的山水时空任意切换任意组合,墨块在画面色彩中显然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然而,这些墨块处理不是胡乱涂刷的,有着枯湿对比、皴擦互用,以及积墨和宿墨的间杂穿插,湿皴带染,藏锋积墨,融积墨、宿墨和皴擦于一体。熊曦山水画笔墨,远观苍茫滋润浑然一体,近察则皴染参差层次分明,是画家内心世界、人格品性、审美意趣的外化与延伸。
  在确立和保持笔墨和意境的个人风格特色之后,最近几年,熊曦开始在色彩上寻求突破,在赋色上除了淡雅韵致的呈现外,也使用大面积的石青、石绿营造“现代青绿山水”的氛围,有一定的实验性意义,也说明熊曦在创作道路上不庸现状、不拘一格、拟古而不泥于古,放手求新求变的蓬勃生命力和积极进取心。在他的《赣西写生》、《南昆山写生》、《武功山写生》、《陆丰渔村写生》等表现当代生活面貌的一系列山水画中,熊曦有意或无意在探索某种精细水墨表现形式,以“墨分五色”的形式,将近年遨游山川的经验累积与心灵造境结合,借助扎实的笔墨线条与擦皴晕染,层迭出恬静峻秀、气势雄奇的当下祖国大好河山新貌,传统的笔墨功力,增加了色彩的瑰丽,散发出现代的气息。这是熊曦追古开今推新景的实践,为当代的水墨创作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
  另外,熊曦是以一个文人的心绪和眼光去观赏山水并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因此,在他的画作之中,常可感受到诗情画意书卷之气,观赏他的画,往往能品味出一种浓浓的的文人意味。他的《林壑初寒图》、《秋江鳞波》、《湖山归处》,呈现出雄伟、清峻之气;他的《湖山对酌》、《江阔一帆轻》、《洞庭毓秀》,则让人置身湿润、秀美、清逸的南方山水之中。在作画的同时,熊曦以一种独特的文人情怀,给自己画的山水注入了鲜活流动的情感和生命力量,在作画者与欣赏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审美的共鸣之桥。
  文人山水画兴起于元代,以赵孟頫为开拓先行者。熊曦深得中国文人山水画神韵,更有对文人山水画的革新自觉,他的《翠岩图》、《湖山对酌》、《空谷涛声》、《谪仙诗意图》、《秋江鳞波》等系列作品,是熊曦追慕古意之作,显示出他在山水画方面“取法古人,超越今时”的艺术趣向和审美自觉。熊曦“作画贵有古意”,却又能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发扬光大赵孟頫“托古改制”的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熊曦的文人山水画风格,可用“逸”字形容,近年作品颇具晋唐大青绿写意手法,石青、石绿用色浓重,以中锋勾勒替代皴法,营造出高古雅拙的艺术效果,位置有方,笔意奇妙,妙在山石纯用勾勒,全无皴擦,树木或挺直或盘曲,均见雅逸之态,和松阴中席草临流的主人呼应无间,笔法古拙,意境高迈,尽显山光水色一尘不染奇观,笔力劲虬,粗有古意,一扫青绿山水秾丽纖细积习。
  他的《空谷传声》、《柳岸》、《吴中江棹》、《南浦回舟》,画面简率,空旷辽阔。天高云淡,野水茫茫,疏林杂木散落其上,竹林草木隐没于林间,水面平静无波,小舟幽游自在;远山低丘逶迤,重重叠叠,延绵其上又云气蒸腾,空灵而飘渺,一派“远山近山云漠漠,前村后村水重重”的静寂野逸之境;近岸置苍松,俯瞰江岸,大有“青松卓然”之寓意。枯枝用蟹爪笔法,山石外廓和沟壑渲染水墨,使画境冲淡简远,别开生面。
  熊曦的书法绘画源出其已故祖父、江右名宿熊静安老先生,却更加温润柔和,一派谦谦之风。在他的书画实践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他的山水画,表现出一种雍容仙逸的文人气度,在追求古风的基础上,向温润清雅风格发展。也是其创作风格趋向成熟的标志。
  无需讳言,熊曦近年的绘画实践,正处在中国画中文人山水一派新时期革新与发展的实验、爬坡阶段,既然是实验爬坡,相伴着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成功喜悦,不可避免有困惑、有迷失、有孤独,甚至有失败的痛苦,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将为他日后得收获打下坚实基础。
  熊曦的山水绘画,正如人世冷暖、岁月沧桑的密码钥匙,在笔墨意境方面,以复古的面目示人,却又以或淡雅或绚丽的时代色彩,激荡起当代人的强烈情感,在古人与今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打开了广阔的想象和审美空间,从而得到极大的心灵满足。
  愿熊曦先生的艺术之树,如同他的山水绘画,追古开今,老树新枝,常青不败。
其他文献
我有一朋友,被大家誉为好好男人,且颇得茶道。一日相聚品茗。他拿出当年上好的绿茶,放适量茶叶在玻璃杯中,在沸水冲人前,他告诉我要注意观察。在茶冲好后,我看到有部分茶叶沉入杯底,有少量漂浮水面,晶莹淡绿。茶香四溢。  朋友端起茶杯。得意地摆起了他的茶道龙门。他说。沉入杯底的茶叶有七分,漂浮在水面的茶叶有两分,在水中上下游动的茶叶有一分,只有符合“七沉两漂一游动”这个标准的绿茶,才是上好的绿茶。  我顿
期刊
老韩    2010年最遗憾的事,是我的好朋友老韩师傅退休了。回忆过去的2009年,虽然吃了许多苦,流了许多汗,可还是感激上苍,给了我一段如此难忘的际遇,让我认识了这么好的老韩师傅。    可爱胖老头    初见韩师傅是在2009年7月。  那时我刚刚离开大学的象牙塔,带着十足的学生气,来到东风汽车变速箱公司报到。本以为等待着我的将是整齐明亮的办公室,有冷气、电脑和绿色的植物,可万万没想到,入职的
期刊
(一)    东风袅袅锦旗飘,  锣鼓喧天地动摇。  耄耋英姿风采展,  红装白发弄花潮。    (二)    雄风霜鬓舞姿骄,  不减当年燕雀南。  太极球操柔似水,  刀枪棍棒逞英豪。    (三)    主席高臺笑语和,  东风铁写榜登科。  雄关百万辉煌业,  当为先驱唱赞歌。
期刊
(一)    万里金秋艳阳天,  九运健儿聚十堰;  友谊比赛争一流,  东风劲吹红旗展。    (二)    健兒方阵气如虹,  齐整横排列队雄。  志在登高壮国威,  东风万里韵无穷。    (三)    金秋艳阳迎国庆,  东风九运花枝竞。  体育健儿新阵容,  构建和谐赋新韵。    (四)    艳阳高照万里彩,  喜迎东风九运开。  男士健儿争桂冠,  东风车驰贯四海。    (五) 
期刊
一    俺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河南农村娃子。孩提时俺爹在俺的记忆中几乎是空白的,他长的啥模样,在做什么俺一概不知。偶见他回家一趟俺也是怯生生地躲着他。俺印象深一点的是有次好像他是半夜回的家,当时院墙门都插上了,庄上的狗儿乱叫,是俺妈听到喊门声后起床给他开的门,这次把俺给吵醒了。俺和爹之间好像从来没有亲呢玩耍的时候,总之爹在俺大脑里是没有概念的,因而庄上的长者经常挑逗俺,说俺家来的这个人是过
期刊
(一)    咿呀咿喲咳咳!  咿呀咿哟咳咳!  厂长厂长不要把我们当机器,  年青人充满青春活力,  我们不但要干工作,  而且要读书学习提高技艺。    (二)    咿呀咿哟咳咳!  咿呀咿哟咳咳!  厂长厂长不要把我们当机器,  年青人充满青春活力,  我们不但要干工作,  而且要唱歌跳舞打球下棋。    (三)    咿呀咿哟咳咳!  咿呀咿哟咳咳!  厂长厂长不要把我们当机器,  年青
期刊
汽車工人老张,退休后无所事事。劳动惯了的人,没事干就闲得慌,总想找点什么事千千。他喜爱盆景,正好厂区周围到处都是山和树,不缺材料,于是他就鼓捣起盆景来。他天生心灵手巧,又肯钻研。几年工夫便搞出了不少品级不凡的盆景,大赚了一笔。后来他见厂里不少工人下岗失业,想帮他们一把,于是找他们商量想办个盆景公司。这些人自然同意,老张的盆景公司便上马了。  由于他们用心经营,注重质量和信誉,产品销路越来越好。很快
期刊
纵观一部厚厚的书法史,历代书家大都是男性,女人的身影极少,就算是偶尔闪过一两个倩影,也总是匆匆而过,难以看清她们动人的面孔和馨香的足迹,男权社会压抑了女儿花们的成长和绽放,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的遗憾,甚至是中国文化的遗憾。时至今日,随着新时代“人”的回归和张扬,一批女书家正在悄然绽放,他们各以自己的美感染着周围的人,用自己的笔墨生动着这个走向宽博的时代。  在这之中,蔡梦霞以独特的书风“闯”入书坛
期刊
咫尺桑田笔代耕,谈今话古自经营。  气质大块文章处,犹有挥毫凿石声。  談起薛夫子,人们多谓他是一位判古评今的艺术理论家,却很少有人知晓六十年代他还是位书法、篆刻和绘画之道的能者。  都说夫子早年在北京求学时,就酷爱绘事,常向前辈请教。进大学后,他的绘画日渐成熟。又受诸师影响,对书法、篆刻有了浓厚的兴趣。自此,日暇摹印谱,读碑帖。时间一久,竟从一时兴趣走向了兼通。一九八零年我在中央美院读书时,曾在
期刊
书法拥有悠久绵长的传统。书法家获得由杰作构成的传统的馈赠时,亦难免为传统的重负所累,时时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压迫,深受“影响的焦虑”的灼烤。传统杰作是一面镜子,是一块试金石。大量作品,即便享誉时下名满当代,一旦面对浩繁且精彩的书写遗产,它们的造作浅薄瞬间即暴露无遗,立马失去打动人心的力量。任何自我陶醉的幻觉,在伟大的传统面前,都难以持久。  书法源自汉语的书写,历经数千年积淀和演变,深入人心。所有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