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互联网为什么连微软、IBM都这么难?

来源 :商业2.0·豫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导致老牌企业抓不住互联网机会的,无他,是其强大的“基因”决定的,你的企业基因能与互联网并存吗?
  IBM大幅裁员11万人的消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虽然IBM否认没有这么大规模,但这个如日中天的企业正在快速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几乎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中国的阿里在美国上市当日,市值高达1300亿美金,2015年计划招聘上万人。一涨一跌,让人唏嘘不已。
  老牌企业的基因:优势还是劣势?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联网从业者,应该说是最早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最早的互联网的机会也是给了IBM的。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巨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资开发网络。但IBM最后也没能抓住这次机会,但却诞生了一个新的巨人:思科。
  后人总结说,是因为IBM过于依赖企业客户。此话对,但也不对。表面原因是这样,背后的原因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基因。
  企业与人一样,有它的基因。当一个企业成功的同时,特殊的印记,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难改变,也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路径。IBM强大的基因,不仅让它与互联网的第一桶金擦肩而过,而且也让它错过了互联网无数的发展机会,最近一个机会是云计算。IBM在云计算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然没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实,这就是IBM的基因。围绕企业、大企业、大客户,做硬件、做软件、做服务,而不是针对个人用户。
  企业与人一样,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是有没有能力“作为”的问题。与人一样,这种基因有优势的地方,也有不足,没有一个企业可以无所不能,包打天下。
  不只是IBM,其实又有哪个老牌企业抓住了互联网的机会?
  最早有互联网机会的,除了硬件设备厂商,就属于运营商了。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是它的实名用户,但谁又抓住了?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都曾投巨资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但都以失败告终。
  10 多年前,中国电信投巨资建设了互联网信息业务平台“互联星空”,10余年下来一直亏损,现在已经完全转入后台服务,变相倒闭了。原网通公司2002年投资5亿,组建了信息服务平台“天天在线”,不到两年即倒闭关门了。8年前,中国移动也曾大力推出移动梦网,但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会提到移动梦网?
  有人说,这是因为是国企,是垄断造成的。这显然并不正确。
  不止国内的运营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尽互联网先机的运营商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先例。无论是美国的AT&T,还是欧洲,或者日韩的运营商,都没有成功,为什么?
  不仅仅是运营商,很多成功的企业,甚至是所谓互联网新贵,也都没有抓住每一次互联网发展的机会,为什么?
  1998 年,微软公开提出转战互联网,但时至今日,微软仍然是一个软件企业。微软曾经开展过各种互联网信息业务,如即时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没有大的发展。MSN现在已经关闭,bing还在苦苦挣扎。2000年笔者做过调研,当初IE浏览器在中国的占有率是99.98%。如果微软当初把IE浏览器免费,就可一统江湖,也就没有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如360的机会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到?
  Yahoo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有互联网先机、有资金、有互联网思维,至今却挣扎在持续的衰退中,市值已经萎缩到了最高峰的1/3,为什么?
  新浪曾经是中国互联网的新贵,有钱、有人,但在后来互联网信息业务发展中出现的游戏、社区、电子商务等机会上,都做过积极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然是一个网络媒体公司,这又是为什么?
  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机会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后还成功上市。原因非常简单,博客、微博都是媒体平台,是最适合他的,是他的基因。
  腾讯依靠QQ,掌握了中国互联网最基本的用户,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天花板。业界一直认为,腾讯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复制,其他企业机会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业界咒骂。微博出现的时候,腾讯依托QQ,迅速获得了倍数于新浪的微博用户,但却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2014年中,腾讯微博部门彻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却成功上市,为什么?
  腾讯也曾经尝试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然是以游戏收入为主,这些年真正的新业务,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诞生,也是其优势基因,是QQ的升级版而已。
  不止在IT以及互联网领域,其他领域也一模一样。
  2000 年,联想投资举办了门户网站FM365,2年后倒闭。2000年,联想投资新东方在线,2002年撤资。种种互联网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当然,不是联想不够优秀,联想与HP、戴尔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机业务。联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于这还是制造业,更强调营销的制造业。HP、戴尔至今连手机业务也没有抓住,苦苦挣扎在日益衰落的产业泥潭里。
  新东方2000年创建新东方在线,进军在线教育,但15年后,其收入仍然不能进入上市公司报表。仍然活着,已经是万幸。无独有偶,课外辅导机构好未来2010年在美国上市,融资的主要诉求就是做在线教育,四年过后,2014年,好未来在线教育业务是发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仅占好未来总收入的4%,仍然亏损。教育与在线教育,这么小小的门槛都难以跨越,为什么?
  以上种种,分析下来,都有具体原因,比如人才团队的问题,业务模式的问题,战略失误的问题等等,但最后都可以笼统地说:基因!
  老牌企业如何抓住新兴产业
  基因是复杂的,涉及机制、文化、队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碍。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说对自己进行革命的,少之又少。
  对互联网有着深刻认识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有一句话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学诞生的,做电子商务的不是百货大楼,互联网金融也不是银行的杰作。   这种基因非常复杂,分析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管理的问题。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自动形成了一套围绕其核心业务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式方法,是与其业务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统性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环节。比如薪酬体系,一定是围绕主营业务确定的,无法与新业务需要的人匹配;比如业务流程与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适合新的业务管理,尤其是和其主营行业特性较远的产品与服务。
  一个新生的产品与服务可以在一家老企业诞生,但发展起来的概率肯定是零。因为从一开始,你就是一个“异类”,处处不合适,处处需要特批,几乎是与整个系统在对抗,所有的时机就被耽误了。不用妖魔化,没有人,没有哪个部门与你作对,这是一个系统,不适合新业务的系统。
  管理上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有成功的企业,在经历了创业期、发展期后,很快就需要进入一个防范出现大问题、大错误,以稳定发展为主的管理模式,是无法给新业务提供空间的。任何一个大企业,其实在管理上,都难以说有活力,管理几千人,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实际上需要把每一个人当螺丝钉去管理,否则一定会大乱。因此,在成熟企业里,大家讲的是风险控制,是流程规范,是人人防控。而对于任何一个新业务、新产品与新服务,在一开始,是不能讲严格与规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讲流程规矩的快速反应,不断犯错,是人治,不是法治。但这都不容于一个规范成熟企业。
  表面上,所有大企业都有其业务拓展部门,都有其容错率,但这种宽容度永远是在一个范围与制度之内的,而且往往与一个全新业务的要求有本质的差距。
  第二,人的问题。原来的基因里很难产生能够开拓新业务的人。我们经常说,投资的核心是在投人,一个即便是错误的计划,只要人优秀,最后一定会找到正确的方向。但在一个很成熟的企业里,经过多年的发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已经自我沉淀积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与文化的核心骨干,很难诞生适合新业务的人,即便花巨资引进所谓优秀的专业团队,最后也会很快因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说扩大发展的问题。
  第三,文化的问题。
  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围绕创始人与核心骨干,逐渐渗透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与理念,小到用人的类型、员工活动,无处不在。在这种企业里,一句无意或者有意的风险提示,往往胜过一颗勇敢的心。因为人的类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会处处碰壁,无法融入。
  文化是一个弥漫在空气中的东西,一时没有明显感知与不适应,但日复一日,怨气日盛,最后让新业务与新人类无法生存,自动放弃离开。
  企业的基因表现还有很多,但核心我认为是以上三点,这已经足以杀死所有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
  因此,对于所有成熟成功的企业来说,一定要清醒,你虽然有钱、有人、有渠道、有资源,但很多新兴的产业不是你的机会,不是你可以包打天下的。这已经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而是你的基因决定你没有能力“作为”的问题。
  企业与人一样,核心的发展思路是扬长,走你擅长的路。在业务的发展上,一定是顺势而为,顺着你核心业务的紧密链条发展,而不是贸然跨领域行业去做。如腾讯做微信,而不是微博、电商等;新浪做博客、微博,而不是做游戏、电商等。
  那么,企业如何抓住新兴产业与机会,尤其是跨度较大的行业?考虑到基因的因素,我们不要期望自己赤膊上阵厮杀,更实际和可能的方式,是以资本的手段参与如收购、参股等,参与但不控制,至少不参与任何实际的经营决策和运营,如Yahoo投资淘宝等。虽然Yahoo的衰败不可阻挡,但它却以支付宝大股东的形式再生。这就是一种有效的、聪明的改变基因,获取发展的办法。
其他文献
一缕阳光从厚厚的云层里散射出来,红色的峡谷笼罩在蓝色的薄雾里,仿佛就要从遥远的峡谷深处传出一声苍凉的呼唤,心都沉静了,亘古,永恒。物欲横流的拉斯维加斯,在这里简直像一粒沙一样,轻轻一阵风,就化为乌有了。  美国一直是我旅行清单上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凭想象,用纸醉金迷来形容拉斯维加斯最贴切不过,要看美国的花花世界,一定不能错过拉斯维加斯,所以我来到了这座活色生香的欲望之都。  拉斯维加斯被称为不夜之城
期刊
作 者: 谢作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4年11月  定 价: 39.00元  余额宝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看病难、看病贵是市场化的错?人为操纵汇率可以解决就业?强拆乃是强拆本身的错?自利是天下最大的道德?中国石油资源缺乏、需求旺盛因而油价应该高于美国?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国内成品油价就应该上涨?“新政”是在放权还是集权?经济自由和民主化,哪个才是当务之急……  《人人都是“资本家”
期刊
读书源于知识分子情怀  《商业2.0豫商》:能否介绍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  樊登:我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大学教授,妈妈是小学校长。小时候,爸爸不让我看课外书。我真正开始读书是大学之后,那时参加全国大专辩论赛,需要看大量的书籍。我们就用三轮车往宿舍里拉书,博览群书,收获很多。  第二次是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工作期间,因为空闲时间多,我将传统文化方面的书重新阅读。这时候读书是非功利的。那
期刊
在茶余饭后,抑或在工作之余,我会拿起手边的豫商杂志,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会发现自己身边原来有这么多的好企业,外界也许对于它们并不了解,但是它们却在各自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于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们也展现了河南企业家的拼搏精神,希望借助豫商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豫企,了解豫商!  小编回复:豫商杂志作为河南企业家交流的平台,也一直在不断推出省内的优质企业,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豫企和豫商对
期刊
作为一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在面对互联网冲击时总是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候也想让自己的企业和互联网去进行对接,但又感到无所适从。后来在看到豫商杂志的时候,注意到里面有很多关于互联网的解读,于是我留意多看了几期上面的内容,也慢慢的把自己的思路给重新理顺了,现在回想起来,很感谢豫商杂志在互联网方面给我提供的帮助。  小编回复:能给与读者帮助使我们最高兴的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深深的责任感,以后也会更
期刊
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文臣说:下半年银行肯定给你放钱,这个钱的成本肯定下降,呼吁企业家做好迎接钱多的准备,储备好项目。原因是现在国际国内的大形势,不允许经济下滑。  关于现在的市场和经济社会基本状况的看法,以及我们下一步要走到哪种程度,我曾在香港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但是他们发得晚了,价值至少减少了一半,“26号文”刚出了两个多星期,而我那篇文章是一个月前的事。今天,我想重点说说以下几点:  一个方
期刊
日前,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退休两年后首次亮相演讲,担纲国内一档创业脱口秀节目首位讲师,分享了七点创业干货。以下为其演讲精编。  今天很荣幸给大家来第一讲,我结合巨人的创业经验,谈谈对创业的体会。  第一,创业初期要聚焦、聚焦、再聚焦。  一个人,一个时间点只能干一件事,一定要把每件事准备充分,创业起步才可能成功。我在创业之前的一年里,就开始准备软件,这一年没考虑什么创业、组织架构的问题。一年后,软
期刊
《商业2.0豫商》杂志每期均以某一专题为主,主题鲜明。且排版美工简洁大气。以杂志为载体,举办各类企业家交流活动,打造豫商圈,进而提升杂志影响力,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杂志应进一步注重专业性,提供财经资讯类文章,或当前财经形势、财经政策解读文章。另外企业宣传软文广告性质日趋明显,可抓住重点和创新点进行报道。最好是商业模式的解读,给人以启迪。  小编回复:感谢你对杂志做出的中肯评价,我们
期刊
最近股市大热,股市上涨也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河南有那么多上市公司,在当下人人都在谈论股市的时候,希望豫商杂志也可以适时将目光转移到这上面来,通过对河南上市企业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更多河南股民多一层对本土企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给与他们这方面的一些启发。另外,河南上市企业对于河南整个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多一些它们的报道,也可以让更多人从宏观上了解整个中原经济发展形势。  小编回复:感谢你对我们提出
期刊
一直喜欢余秀华的诗。在7月30日上午,我们直奔香漫湖庄园,说是采访她,其实只是想见见她,尽管前一天晚上已在活动现场见过她,但毕竟是在灯光下且距离较远。当我推开她住的房门看见她时,还是不由吃了一惊,她的形象与她美好的诗产生巨大反差。由于脑瘫,她说话时嘴和面部会一起抽动变形,说话也不清晰,需要仔细听。上帝给了她身体的不幸,却赋予她一个诗人的天赋,生活给了她痛苦,痛苦却让她成为一个诗人。  请原谅我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