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比较与分析能力、调动与运用知识、二轮复习
[内容摘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存在着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的困境。直接影响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储备程度和有效调动、运用储备知识的能力。本文试以历史“比较型试题”为例谈谈高三历史有效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科综合高考中直接影响学生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审题、分析、表达”,三者缺一不可,连接三者的就是“知识的调动与运用”。基于此,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是增加历史知识的储备;二是加强审题与表达能力培养;三是顺畅调动与运用知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恰当地通过比较题的教学实现知识的调动与运用。
一、高三二轮复习中恰当地选择比较教学法
高考中比较题占的比重大,承载历史学科能力突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一定要引起重视。比较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对应性选择。
1、 通过比较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更牢固
常有学生反映历史内容太多,记不住,如果教师能根据知识内容建立表格或知识结构图不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例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节选)
工业革命主要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提与
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政局相对稳定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相对稳定
资金
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手段
获得大量资金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积累了大量资金
市场
海外扩张获得文阔的殖民地,拥有广阔海外市场 工业革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一步削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非常透彻,但是,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相对比较模糊,通过建立比较性知识表格,学生一目了然,依然从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2、通过比较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更透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带有故事情节的知识无论是记忆还是理解应该没有多少难度,但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历史理论、主题概念的掌握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有时候通过某种比较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例2:苏俄和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
向社会主义过渡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乏味,单纯的教师讲解与学生背诵很难掌握透彻。可以建立比较关系:
道路相同:都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前提相同: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苏俄政府把大中型工业收归国有,新中国政府采取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性质相同: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结果相近:都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通过比较学生对国家资本主义概念明确,知识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牢固。
3、通过比较让学生的思维拓展更宽,运用更加顺畅
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更倾向于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仅靠死记硬背是得不了高分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极为重要。
例3:英国、法国、美国工业革命开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学习了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学生对英国工业开展的前提和条件应该比较清晰,这时,我们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法国的工业革命为什么开展的比英国晚?效果不如英国?
(2)美国开展工业革命有哪些有利因素?
通过几个问题的学习,既巩固了英国工业革命背景知识,又通过知识辐射掌握了法国、美国工业革命开展状况及原因,更重要的是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如何在比较与分析中实现知识的调动与运用
1、以表格落实基础,通过比较增加历史知识的储备与整理
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对具有可比性的相关知识尽量建立具有比较性知识表格或知识结构图,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清晰度与牢固度。
例:春秋战国与古代希腊的文明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关于斗争目标、斗争方式比较,近代英、法、美、德四国代议制比较等。对于基础知识整理尽量使用表格或知识结构图,不轻易使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叙述。
2、以主干知识、主题概念为依托,通过比较构建考点模块
通过对具有可比性相关知识的对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构建考点知识模块。引导学生既要认识“类历史现象”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又要认识“类历史现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例:主干知识:民生问题、制度建设、人治与法治、人与环境等。
主题概念:自由主义、人文精神、启蒙、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3、以变式教学为手段,通过比较拓展学生思维
当前的高三教学如同题海战术,须知习题如海,无法穷尽,必须学会变式。针对同一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材料、设置不同的情境、通过不同的设问、运用不同的形式,形成不同的题目。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变异思维、深化知识、提高效率。变式教学有多种类型:变换试题形式(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变换试题材料、变换试题类型、变换试题的角度等,尤其变换试题角度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更有效。
总之,高三历史复习中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学生能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教师的复习策略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平时复习中做个留心人,多积累,多总结,精练精讲,着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有效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比较型试题中一定会得心应手,夺取高分。
参考文献
[1]赵亚夫著《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版
[2]刘金玉著《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肯尼斯·莫尔著《课堂教学技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版。
[4]朱世光著《中学历史教学行与思》.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
[内容摘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存在着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的困境。直接影响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储备程度和有效调动、运用储备知识的能力。本文试以历史“比较型试题”为例谈谈高三历史有效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科综合高考中直接影响学生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审题、分析、表达”,三者缺一不可,连接三者的就是“知识的调动与运用”。基于此,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是增加历史知识的储备;二是加强审题与表达能力培养;三是顺畅调动与运用知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恰当地通过比较题的教学实现知识的调动与运用。
一、高三二轮复习中恰当地选择比较教学法
高考中比较题占的比重大,承载历史学科能力突出,教师在平时教学一定要引起重视。比较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对应性选择。
1、 通过比较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更牢固
常有学生反映历史内容太多,记不住,如果教师能根据知识内容建立表格或知识结构图不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例1: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节选)
工业革命主要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提与
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政局相对稳定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局相对稳定
资金
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手段
获得大量资金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
,积累了大量资金
市场
海外扩张获得文阔的殖民地,拥有广阔海外市场 工业革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劳动力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一步削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创新
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掌握非常透彻,但是,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相对比较模糊,通过建立比较性知识表格,学生一目了然,依然从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2、通过比较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更透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带有故事情节的知识无论是记忆还是理解应该没有多少难度,但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历史理论、主题概念的掌握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有时候通过某种比较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例2:苏俄和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
向社会主义过渡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乏味,单纯的教师讲解与学生背诵很难掌握透彻。可以建立比较关系:
道路相同:都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前提相同: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苏俄政府把大中型工业收归国有,新中国政府采取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性质相同: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结果相近:都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
通过比较学生对国家资本主义概念明确,知识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牢固。
3、通过比较让学生的思维拓展更宽,运用更加顺畅
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更倾向于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仅靠死记硬背是得不了高分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极为重要。
例3:英国、法国、美国工业革命开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学习了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学生对英国工业开展的前提和条件应该比较清晰,这时,我们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法国的工业革命为什么开展的比英国晚?效果不如英国?
(2)美国开展工业革命有哪些有利因素?
通过几个问题的学习,既巩固了英国工业革命背景知识,又通过知识辐射掌握了法国、美国工业革命开展状况及原因,更重要的是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如何在比较与分析中实现知识的调动与运用
1、以表格落实基础,通过比较增加历史知识的储备与整理
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对具有可比性的相关知识尽量建立具有比较性知识表格或知识结构图,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清晰度与牢固度。
例:春秋战国与古代希腊的文明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关于斗争目标、斗争方式比较,近代英、法、美、德四国代议制比较等。对于基础知识整理尽量使用表格或知识结构图,不轻易使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叙述。
2、以主干知识、主题概念为依托,通过比较构建考点模块
通过对具有可比性相关知识的对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构建考点知识模块。引导学生既要认识“类历史现象”的规律性和普遍性,又要认识“类历史现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例:主干知识:民生问题、制度建设、人治与法治、人与环境等。
主题概念:自由主义、人文精神、启蒙、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
3、以变式教学为手段,通过比较拓展学生思维
当前的高三教学如同题海战术,须知习题如海,无法穷尽,必须学会变式。针对同一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材料、设置不同的情境、通过不同的设问、运用不同的形式,形成不同的题目。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变异思维、深化知识、提高效率。变式教学有多种类型:变换试题形式(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变换试题材料、变换试题类型、变换试题的角度等,尤其变换试题角度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更有效。
总之,高三历史复习中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学生能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教师的复习策略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平时复习中做个留心人,多积累,多总结,精练精讲,着重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有效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比较型试题中一定会得心应手,夺取高分。
参考文献
[1]赵亚夫著《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9月版
[2]刘金玉著《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肯尼斯·莫尔著《课堂教学技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版。
[4]朱世光著《中学历史教学行与思》.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