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建筑中“复古“现象重读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最近,在好朋友的推荐下读了赖德霖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此書主要是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史一些问题所做的专题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编是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从制度、技术、人才、教育以及美学思想等方面对中国建筑现代化历程的初步探讨。第二编的一个基本问题则是如何看待中国的“现代建筑”的历史。通读整本书以后,给我最大印象就是作者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和组织,细致而立体的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基本政治文化语境,在这样的具体历史语境里重新看待和讨论这些案例时,很多以前觉得有些幼稚而难以理解的东西开始显得生动和可信,给人一种原来如此的踏实感。
  其中尤其以第二编为主的几篇文章吸引了我的兴趣,将这几个专题研究综合起来看,则为我们重新全面生动的审视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这几篇文章分别是
  《“科学性”与“民族性”----近代中国的建筑价值观》。在作者看来,“科学性”和“民族性”是近代中国对于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解读,科学性强调建筑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方面,而民族性的追求则是近代文化和政治的要求。二者有时相互矛盾,有时又可共容,在探索中国现代建筑的过程中,不同人对于二者的不同认识和运用也形成了不同成果。
  《探寻一座现代中国式的纪念物---南京中山陵设计》一文主要探讨在中山陵设计竞赛这一重要事件,众多建筑师是如何表达中国风格和共和理想的。作者通过对所选择的参赛作品作分析,分析这些设计的借鉴来源和设计手法。分析发现,身份、文化背景、教育状况不同建筑师对于融合中西则有不同处理方法。
  另外,作者还对吕彦直获奖作品从经济可行性、与孙中山崇拜的仪式关系、以及作为国家纪念物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阐释了这一作品的多层面的意义。“吕彦直的作品’简朴浑厚’,评判顾问们有次判断它具有材质上的坚定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它体现了’纪念周’和公祭这两种崇拜方式的圆满结合;体现了崇拜以为中国伟大领袖的一是功能与一些著名西式纪念物空间造型的结合;体现了中国风格的建筑形式与学院派建筑原理的结合;还体现了中国式陵墓的宏壮与现代公众建筑的开放性之间的结合。”
  《折衷背后的理念---杨廷宝建筑的比例问题研究》一文视图解释学院派教育对中国近代建筑创作的影响,以及它在杨廷宝这位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中国风格”作品中的体现。通过对建筑形式,特别是对立面构图的分析,作者发现并证明杨的“中国风格”建筑手法,与另一位中国近代建筑师吕彦直一样,都是经过了西方学院派建筑构图法则的修正,体现了一种将西方古典构图原理的普适性与中国建筑的民族性结合的理念,以及用西方古典建筑的比例去规范中国风格新建筑的造型的努力。
  《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表微》从文化语境和当时的政治环境入手,证明了他们选择北方官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的充足理由。另一方面,他们以机构理性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对中国传统建筑做出基本判断,并证明这一原则是中国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和哥特建筑的共同特点,同时找到了中国建筑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共通之处,从而证明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与西方建筑相比肩,同时在具有现时的时代价值。总的来说,梁、林的研究成果为他们建立一个“中国风格”的范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设计一座理想的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叙述与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辽宋风格设计再思》一文运用了图像分析的方法,详细对南京中央博物院各建筑元素进行考察,分析这些元素的形式来源。从分析可以看出,中央博物院主要参照了唐辽与宋初的多座木构建筑和《营造法式》的规范,参考来源很多,而设计过程则是一个“选择、修改和整合”的过程。在形式分析的基础上,做着进一步结合梁思成的建筑史写作分析了他的设计思想,之所以选择了唐辽与宋初建筑为主要形式来源,乃是由于其根据结构理性主义原则和艺术进化论思想所界定的唐辽和宋初建筑所代表的“豪劲”时期为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同时又由于起“豪劲”之特性更符合那个时代亟需的强劲民族的动力,与中国知识分子精英建设独立民族国家的期盼相符合。通过有形式分析到其后复杂设计思想的考察,以前被人们普遍简单化认识和批评的“复古”行为,不再显得那么荒唐和幼稚,而因为其深刻的原因---知识分子身份、教育背景和时代背景显示出合理性和必然性。
  
  对于近代中国建筑师对于中国风格的探索,作者认为主要有两种:一种由吕彦直最早采用,又有杨廷宝发扬光大,他们试图将中国建筑的造型元素与体现于学院派教育中的西方建筑构图法则相结合,使得新的“中国风格”建筑在造型上同样符合西方古典建筑的比例原则。而另一种则以梁思成设计的中央博物院为代表,梁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现它固有的构图规律,并以此建构他心目中的“中国风格”。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做着在这些文章几乎都有强调的,就是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政治气候。文化上,各个文化领域普遍遇到以科学为核心价值的西方文明的挑战,文学、绘画、历史等各个学科都有和建筑学相似的困惑和寻找出路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当时民族主义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流思想动力,文化建设又都以不同方式表达着知识分子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理想。因而普遍表现出“科学性”和“民族性”的双重价值追求。
  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困惑,从书中可以得知,从最早西式建筑传入,有人开始反思开始,到后来梁思成吕彦直等知识分子建筑师,对于中国建筑如何走下去这个问题上,都采用的是一种二分法----取西洋建筑建筑功能、技术方面的合理先进之处,而取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元素和其文化象征性。我困惑于一向看问题整体而含混的中国人,为何在这个问题上,会这么截然二分的有此看法呢?传统文化中,作为器的建筑它显现为物质化的营造,而在道的层面建筑以及城市的布局都是作为制度的一部分,二者在器道的分离中便断裂开了,也因此,从来建筑学也就没有从器到道的层面一气呵成,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学科。在这样的文化惯性下,这种二分看法成为共识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文章中,赖德霖对于吕彦直、杨廷宝和梁思成的“中国风格”探索集中强调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国家的动力。而巫鸿《美术史的形状》则提供我一个新的角度,把他们对于中国新建筑的探索放在艺术史之内来讨论,其合理性可以得到更好的论述。
  巫鸿在这篇文章指出,耶鲁大学的库布勒教授提出了“连接性解答”理论。这个理论不再把艺术史发展看作一个又一个风格的出生-生长-高峰-消亡的“生物模式”,而把艺术史看作面对问题时做出的解答问题的各个链环构成的发展系列,“他把美术史塑造成一代代人们对形式和意义的积极寻求”。
  接着,作者结合这个理论重新探讨了美术史上的“复古”问题。复古是个负责而常见的文化和艺术现象,“文学史和艺术史中很多革新实际是通过’复古’视线的。提倡复古这并非全然不变的恢复或回复古代,二是把将来折射为过去,通过对某种一是形象的回忆、追溯和融合视线一种的当代的艺术理想。”
  这类’复古’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从现在设想过去的“返观的眼光”;二是对过去的重构和界定,有次确定“返观”的注视点;三是现时和这个过去点之间的“沟壑”,艺术家必须超越这个沟壑所造成的历史与心里上的差距,创造出古与今、新与旧之间的独特融合。
  作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梁思成的“中国建筑”,梁思成的中国风格建筑的探索符合复古的三个基本要素,而起动因又很符合“连接性解答”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面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之下何去何从这一问题一种解答,即行为虽然看似是复古的,但立足点却是当代的,面向未来而非面向过去的。
  这样想下去,中国古代文学、书法、绘画方面的以复古作为革新动力和来源的艺术运动则相当常见,这几乎是知识分子遇到文化困境时的最常见做法,而梁思成作为一个骨子里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走这条路则是很合情合理的。
  虽然以梁为代表的近代建筑“复古”现象有各方面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其局限性则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文化面临困局时,他主动返观传统,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创新的灵感,但他们并没有一蹴而就完成中国自己的现代建筑的探索,这个为什么则是更难而更有意义的问题,值得继续思考。
  
  参考文献:
  [1] 赖德霖.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2] 巫鸿. 美术史的形状.巫鸿.美术史十议[C]. 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7.
其他文献
摘要:住宅外墙渗漏一直是房产项目的质量通病,越来越成为房产开发工程质量的焦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品质,也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的安全使用问题,因此控制好外墙防渗漏问题对提高住宅楼的质量和房屋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住宅房产;外墙渗漏;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根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目前房地产开发的住宅项目中,业主投诉房
期刊
摘要:城市道路的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精神内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城镇景观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植物 配置 景观效应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的廊道,联系了城市的各个板块,是实现生态型可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园林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当前的园林工程建设经常出现设计和施工出现脱节的状况,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与进度。本文结合具体实际,对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有利于园林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现状;对策分析;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给排水系统,在了解了给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本文对校园广场给排水工程设计做了详细探讨,主要包括给水系统的设计和排水系统的设计。本文的讨论对校园广场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园广场;给排水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给排水设计是校园广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设计方面,给排水设计也是需要掌握更好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现状,指出了我国当今矿产资源勘查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建议探讨  中图分类号: 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通过分析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现状,指出了我国当今矿产资源勘查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解决建议。  一、固体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分析  1.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但地质勘查程度
期刊
摘要:GPS RTK测量技术以其高效率、高精度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就GPS RTK的工作原理、基本配置,RTK在测量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GPS RTK技术工程测量控制测量 碎步测量变形监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TK 技术是GPS定位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仅具有GPS技术的所有优点,而且可以实时获得观测结果及精度,大大提高
期刊
中图分类号:TQ1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研发的热点。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责任进行磋
期刊
摘要:在进行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为了保护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对周边建筑的影响,经常会使用基坑支护技术对基础周边的建筑边界进行支挡维护。本文结合项目工程实际,分析基坑支护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水泥挡土墙施工要点,为广大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坑支护技术;水泥挡土墙,施工;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泥挡土墙结构及施工工序  水泥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各种城市问题纷至沓来,特别是暴雨积涝问题也已在各大城市普遍发生,并且愈演愈烈。非正常城市内涝积水直接导致城市基本机能的瘫痪,造成市民生活诸多不便,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经济财产及人身安全。根据《2011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其中受淹城市1
期刊
摘要:本篇根据作者多年的钢结构设计经验,结合轻型门式刚架厂房建造理念,对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的设计特点进行概述和分析,并指出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的设计要点,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以提高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轻型钢结构;门式刚架;厂房结构设计;支撑构架;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采用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