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聚畅饮今晚夜;
莫理今宵星稀月也斜;
寻乐趁万花娇俏;
知否明天一过,花就会谢?”
当香港歌星陈洁灵唱起这首粤语名曲《今晚夜》时,她无意间遇到了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那一夜,是2012年2月的第2个周末,某酒店的某个晚宴,澳门当地赌场运营商、贵宾赌客等约800人与会。陈洁灵率先出场献唱。她边唱边走下台,与观众握手,晚宴摄像镜头也跟随着她。然后,她在主桌附近看到了曾荫权,台上的银幕也聚焦在曾荫权的头像上。在场的香港记者立刻趋前,拍下了特首现身澳门的照片。
陈洁灵说自己完全没想到会是港府特首曾荫权。“开唱之前,已经有人通知我说特首在场,我还以为是澳门特首崔世安!”
据报道,在被拍到的几分钟以后,曾荫权便离开坐席,从晚宴中消失。
按照规定,香港特首及司级官员前往香港以外地方度假和访问必须对外公布,但曾荫权此次赴澳门并未公开。
16年前,曾荫权成为香港首位华人财政司司长,他在发表就职讲话前,给女记者送上玫瑰花,希望后者日后“手下留情”。16年后,在他离卸任特首还剩余四个月的时候,香港媒体却没有“高抬贵手”。
曾荫权在澳门酒店贵宾厅的晚宴上出现,引发了香港媒体的连环反应。以《东方日报》为首的报纸、杂志,之后连日刊登了曾荫权“坐豪华游艇”、“享私人飞机”、“廉价在深圳租楼”等各种调查,并对“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疑点展开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一时间,曾荫权成千夫所指。一些评论形容,“香港的廉洁形象瞬间被拖垮。”
市民哗然,公务员也不无怨言。香港公务员所受的纪律、监督之严厉全球闻名,有政府机构职员向记者质疑,“上梁不正,下梁怎能不歪?”
廉洁,曾经是曾荫权连任特首时形容香港赖以成功的四项支柱之一(另外三项是公平竞争、法治和信息自由)。曾荫权历任财政司、政务司职位,经历过金融风暴、抗击SARS等非常时期,也曾被誉为最受香港人尊敬的特区高官,如今的民望却因为廉洁失信而跌入谷底。
从没有大学文凭的普通公务员,到港英政府器重的政府官员,再到特区的最高长官,曾荫权的仕途本是传奇。如今,他却面临着尴尬的结局,将在香港民众的质疑声中退出政坛——尽管他至今还在说,媒体的报道不能尽信。
曾荫权出席立法会特别质询大会时描述了他的心情:“新一任特首快将产生,我也将淡出香港政治。今天,我深刻感受到,要建立公众对一个人的政治信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在一天内,公众就可以失去对你的信任。”
“煲呔”有水平
祖籍广东佛山的曾荫权,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警察家庭,在父亲动辄就体罚的童年里,他养成了认真、勤奋的性格,并成为了一个初显领导能力的孩子王。长大以后,他走上了公务员之路,而他的弟弟曾荫培,也成为了后来的香港警务署署长。
1967年,曾荫权考取了公务员,成为了一个二级行政主任,从此扶摇直上。弟弟曾荫培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大佬(大哥)就是总指挥,做事以身作则,分派工作很公平,所以兄弟姐妹之中威信非常高,说一不二。”
1996年,曾荫权当上香港首任华人财政司司长时,在媒体中形象颇好:他总是戴着领结出席公开场合,被市民们称为“煲呔(Bow-tie)”;也曾是爱口福之人,常与妻子去市场买菜,多年来也不时在基层社区开灶炒菜,“表演”厨艺。
很多报道都形容,曾荫权是一个好强而干练的人。曾是少数没有大学学位的高级公务员之一,他自言这“像根刺那样扎在心上十几年”;他读书时曾被老师当众嘲弄英语不佳,他便发奋攻读英语,成为高官后,还在辩论中给议员的英语语法挑毛病。
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证明了曾荫权的魄力。他后来形容,作为港府财政司司长决定动用外汇储备救市的决定犹如赌博——此举一反香港政府“不干预”市场的传统,遭到了西方舆论乃至香港舆论的普遍质疑,一旦失败,这将会赔上香港人的血汗钱。
在这场金融大战里,曾荫权的对外立场非常鲜明。他对BBC记者说,如果在任期内不能顺利保住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便会辞职(财政司司长)不干;他也在《经济学人》上发表文章,反驳西方机构对香港政府的声讨。
香港政府最终保住了香港的股市和港元的汇率,令曾荫权民望大升,也让他被中国内地媒体广为报道。不过风光过后的曾荫权心有余悸,他后来回忆说,动用港府储备入市的前一晚,自己心情极其复杂,并在夜深之际,三度流下了眼泪。
在担任财政司司长期间,曾荫权的政治智慧也被充分施展。香港社会在公共财政和钱包问题上一向敏感,众口难调,而曾荫权上任之初,连续两年提高了个人纳税的免征点,成功地使预算案在立法会得到通过,而出租车司机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成为他“一生最难忘的时刻”。
1999年,香港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曾荫权作出“破天荒”(香港自二战以来首次)之举:向纳税人(约170万人)退税10%(总额约85亿港元),并公布兴建迪斯尼等振兴经济的措施——议员和市民喜形于色,特区政府也开始了“派糖”的历史,民望达到高峰。
当时香港政策研究所的民間调查显示,香港人对特区政府的信心指数,从不到80分飙升到接近100分(99.2),曾荫权再次声名大震。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公开表示,曾荫权“很有本事”,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也拿着这本预算案对记者们说:“有水平!”
强励政治
2001年,曾荫权荣膺最受议员欢迎高官称号,并于同年出任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全面主持香港政务。之后的几年,曾荫权在SARS疫情期间主持“全城清洁策划小组”抗疫(人称“清洁大队长”),全港瞩目。
2005年3月,董建华请辞香港特首,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荫权成为代理香港特首,履行董建华尚余两年的任期。当年的曾荫权,一度吹着口哨,表情轻松地走进政府总部,这情景被各大传媒登载后,一度成为城中热话,被港人争相模仿,而曾也对记者解释:“这是人之常情。”
曾荫权好强、干练的性情,在紧急事件中常有表露。譬如2003年SARS疫情时,台湾陈水扁政府把一个香港旅行团隔离在机场,香港传媒派出大批记者赴台“围观”,曾荫权马上拍板,派专机把整个旅行团接返香港;2010年菲律宾人质事件发生时,据报道,曾荫权试图直接给菲律宾总统打电话,在观看营救直播时更是情不自禁,破口大骂。
2005年时,香港媒体普遍认为曾荫权连任特首几无悬念,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与曾荫权握手十一秒,更被视为中央赞许曾荫权能力的信号。2007年,曾荫权角逐连任特首,他以“我要打好呢份工”作为竞选口号,打着“煲呔”下社区、会政党,终以民意和选票双压倒的姿态大热胜出。
曾荫权走到了仕途的高峰,他的政治抱负也达到了高峰。那一年,他对《时代》周刊的记者说:“我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赢得800名选举委员会委员的支持,我更希望赢得700万香港市民的心。”
任职特首这些年,曾荫权的治港风格被港媒比喻为“强励政治”,果断利落,强势主动。2010年,为了推动政改方案在立法会通过,他和政府高官们发起“起锚”运动,不但乘敞篷巴士巡游各区派发传单,展开宣传攻势,还约请反对派领袖在电视屏幕上公开辩论,轰动全港,引来150万市民观看直播。
不过,在房屋、福利等焦点政策上,曾荫权日渐遇到了从立法会到民众舆论的阻力。例如,他推行老人“生果金”(高龄津贴)资产审查制度,以及多年坚持不卖地,被诟病为漠视弱势群体,维护大地产商利益,即便是“派糖”财策,近年也越来越难取悦市民。
2008年以来,挺过金融海啸的香港正处于承先启后的关键时期。一项民意调查认为,2010年认为“官民矛盾严重”的受访者比2006年增多近一倍,而香港的经济社会面临更多重大挑战,贫富差距、经济结构等问题变得敏感起来。
曾荫权越发体会“特首不好当”的滋味。过去,曾荫权在推行政策、回应质询时“经常表现‘硬桥硬马’的姿态,跟议员针锋相对,毫不容让”,而近两年,激进人士谩骂乃至袭击曾荫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曾荫权的特首民意支持率也越走越低。
媒体对曾荫权的报道也开始立体化。有的媒体开始质疑曾荫权的各种政策,譬如他推出节能电灯泡优惠政策时,被指与电灯泡生产商有利益授受之嫌;乃至,曾荫权借用政府新闻处的长焦镜头出外拍摄候鸟的事情,也被报纸登上头版,质疑这是“公器私用”。
事实上,对政府高官的严苛监察,一直以来是香港媒体的重头戏——哪怕是曾荫权用车在马路碰倒自行车这样的“小事”,其处理过程也曾引来记者的频密追踪,而梁锦松(财政司司长“偷税买车”)、黄河生(税务局长妻子开报税公司)、冼锦华(高级警司接受免费性服务)等高官,都曾在舆论压力下被轰下台。
卸任前的道歉
进入2012,特首换届年,历经各种管治挑战的曾荫权,遇上了政治生涯中最大的危机。
2月,当曾荫权被发现出席澳门晚宴后,香港媒体陆续刊登了关于曾荫权生活逸事:住酒店套房,乘豪华游艇,坐私人飞机,廉价租深圳豪华单位,拥有上千支红酒,强迫航空公司为其坐席升级,甚至受赠跑步机……一些报道更称曾荫权“贪图享乐”,“爱傍富豪”。
面对纸媒的疑问,曾荫权初时以特首办公室渠道回应,譬如“行政长官一直记录他从任何组织、个别人士或香港特区政府以外的政府收受的礼物(包括酒)”。对于廉租豪宅、乘坐游艇、私人飞机等焦点疑问,特首办则以“就像坐朋友顺风车”、“坚持付款”等理由来应对。
曾荫权依然倔强。他主动出席电台节目,自己出任公职四十多年来规行矩步,从不觉得自己是贪官,“对得起良心”。他又说,“原来(市民)不单要我们清白,还要好像英文所说的,‘白过更白’(We need to be whiter than white)。”
然而媒体们不依不饶。在曾荫权的社交圈被曝光之外,媒体们又根据被曝光富豪们的商业版图,比照香港政府既有的一些审批项目,对可能发生利益输送的项目炮轰一番,连其弟曾荫培离任警务署长后到商界任职的往事,也被翻出。
公务员群体也发出了异议。据一位现任驻区警长介绍,“朋友圈”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警察与疑似江湖人物交往会被停职,曾有警长在澳门接受免费住宿被判刑;另一位政府采购部门的职员则说,他的采购开支账目一直被要求列至一分一毫。
2月28日,曾荫权给全体公务员发出信笺,为各种媒体的报道作出解释。他说现在的特首需要交薪俸税和烟酒税,经过修改后的防止贿赂条例也已适于特首。“特别痛心的是,有批评说我‘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曾荫权连番解释没有使他的处境好转。审计署和廉政公署相继表示,密切留意曾荫权接受富豪款待事件发展,并考虑展开审计和调查。一旦立案,曾荫权将成为特区建立以来首个被审计,以及被廉政公署调查的最高行政长官。
无法扭转的局面,让后来的曾荫权开始反思。“我承认传媒的连串报道,已令公众质疑我作为特首的诚信和操守……各种指责每天不断全方位而来。我反思为什么这些种种的指控,传媒、议员及市民会相信呢?”曾荫权后来说,“我承认45年来公务经验是我的资产,但也是包袱,有时会令自己有盲点,只相信自己一套,忽视了时代转变后,公众期望也跟着改变,对公职人员有更高的要求。”
3月2日,曾荫权出席立法会特别答问大会,在立法会议员,在全香港的困惑中,他开口解释自己的诚信和操守。这个一直以“香港仔”为豪,又曾经在人质惨剧、惨烈车祸事件后落泪的特首,宣布放弃租住深圳的豪宅,并向全体香港市民郑重道歉。
发言期间,他哽咽着向全体香港市民道歉,并一度停顿半分鐘之久——“各位,无论你们是否仍信任我,但千万不要对香港制度失去信心。” ——他在发言的末尾说。
这个情景再次成为了香港各大媒体的头条。就如同他经历过的众多历史性时刻一样。
“新一任特首快将产生,我也将淡出香港政治。今天,我深刻感受到,要建立公众对一个人的政治信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在一天内,公众就可以失去对你的信任。”
“我承认45年来公务经验是我的资产,但也是包袱,有时会令自己有盲点,只相信自己一套,忽视了时代转变后,公众期望也跟着改变,对公职人员有更高的要求。”
香港高官与公务员的申报制度
为防止公务员在工作中出现徇私行为,或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政府延续了一套严谨的公务员涉及利益申报制度。制度规定:高级公务员必须完整地、不断地申报他们所涉及的利益冲突,以便政府内部的监督部门进行监督。
最高级的司长级公务员,像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律政司司长,向政府所申报的资料必须公开给市民查阅,让市民进行监督。司长以下局长、署长级别的公务员,申报资料由政府掌握,不用公开。
在香港,掌管特区政府内部事务的是公务员事务局。该局在公务员的行为操守涉及有关条例时,要介入调查,然后采取行动。例如,根据公务员事务局有关利益申报的规定,作为“D6”级的黄河生,(前税务局长)必须向特区政府申报三项资料:1.每两年申报一次在香港以及香港以外地区的投资;2.配偶的职业;3.每次进行二十万港元或以上,或相当于三个月月薪(以较低者为准)的投资交易,不管任何项目,都必须在交易后七天内向政府申报。这些需要申报的投资包括在香港以及香港以外地区所持有的任何股票、直接或间接拥有的任何房地产。个人银行存款、单位信托人寿保险和政府债券则不属于投资范围,不需要申报。
莫理今宵星稀月也斜;
寻乐趁万花娇俏;
知否明天一过,花就会谢?”
当香港歌星陈洁灵唱起这首粤语名曲《今晚夜》时,她无意间遇到了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那一夜,是2012年2月的第2个周末,某酒店的某个晚宴,澳门当地赌场运营商、贵宾赌客等约800人与会。陈洁灵率先出场献唱。她边唱边走下台,与观众握手,晚宴摄像镜头也跟随着她。然后,她在主桌附近看到了曾荫权,台上的银幕也聚焦在曾荫权的头像上。在场的香港记者立刻趋前,拍下了特首现身澳门的照片。
陈洁灵说自己完全没想到会是港府特首曾荫权。“开唱之前,已经有人通知我说特首在场,我还以为是澳门特首崔世安!”
据报道,在被拍到的几分钟以后,曾荫权便离开坐席,从晚宴中消失。
按照规定,香港特首及司级官员前往香港以外地方度假和访问必须对外公布,但曾荫权此次赴澳门并未公开。
16年前,曾荫权成为香港首位华人财政司司长,他在发表就职讲话前,给女记者送上玫瑰花,希望后者日后“手下留情”。16年后,在他离卸任特首还剩余四个月的时候,香港媒体却没有“高抬贵手”。
曾荫权在澳门酒店贵宾厅的晚宴上出现,引发了香港媒体的连环反应。以《东方日报》为首的报纸、杂志,之后连日刊登了曾荫权“坐豪华游艇”、“享私人飞机”、“廉价在深圳租楼”等各种调查,并对“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疑点展开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一时间,曾荫权成千夫所指。一些评论形容,“香港的廉洁形象瞬间被拖垮。”
市民哗然,公务员也不无怨言。香港公务员所受的纪律、监督之严厉全球闻名,有政府机构职员向记者质疑,“上梁不正,下梁怎能不歪?”
廉洁,曾经是曾荫权连任特首时形容香港赖以成功的四项支柱之一(另外三项是公平竞争、法治和信息自由)。曾荫权历任财政司、政务司职位,经历过金融风暴、抗击SARS等非常时期,也曾被誉为最受香港人尊敬的特区高官,如今的民望却因为廉洁失信而跌入谷底。
从没有大学文凭的普通公务员,到港英政府器重的政府官员,再到特区的最高长官,曾荫权的仕途本是传奇。如今,他却面临着尴尬的结局,将在香港民众的质疑声中退出政坛——尽管他至今还在说,媒体的报道不能尽信。
曾荫权出席立法会特别质询大会时描述了他的心情:“新一任特首快将产生,我也将淡出香港政治。今天,我深刻感受到,要建立公众对一个人的政治信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在一天内,公众就可以失去对你的信任。”
“煲呔”有水平
祖籍广东佛山的曾荫权,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警察家庭,在父亲动辄就体罚的童年里,他养成了认真、勤奋的性格,并成为了一个初显领导能力的孩子王。长大以后,他走上了公务员之路,而他的弟弟曾荫培,也成为了后来的香港警务署署长。
1967年,曾荫权考取了公务员,成为了一个二级行政主任,从此扶摇直上。弟弟曾荫培说:“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大佬(大哥)就是总指挥,做事以身作则,分派工作很公平,所以兄弟姐妹之中威信非常高,说一不二。”
1996年,曾荫权当上香港首任华人财政司司长时,在媒体中形象颇好:他总是戴着领结出席公开场合,被市民们称为“煲呔(Bow-tie)”;也曾是爱口福之人,常与妻子去市场买菜,多年来也不时在基层社区开灶炒菜,“表演”厨艺。
很多报道都形容,曾荫权是一个好强而干练的人。曾是少数没有大学学位的高级公务员之一,他自言这“像根刺那样扎在心上十几年”;他读书时曾被老师当众嘲弄英语不佳,他便发奋攻读英语,成为高官后,还在辩论中给议员的英语语法挑毛病。
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证明了曾荫权的魄力。他后来形容,作为港府财政司司长决定动用外汇储备救市的决定犹如赌博——此举一反香港政府“不干预”市场的传统,遭到了西方舆论乃至香港舆论的普遍质疑,一旦失败,这将会赔上香港人的血汗钱。
在这场金融大战里,曾荫权的对外立场非常鲜明。他对BBC记者说,如果在任期内不能顺利保住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便会辞职(财政司司长)不干;他也在《经济学人》上发表文章,反驳西方机构对香港政府的声讨。
香港政府最终保住了香港的股市和港元的汇率,令曾荫权民望大升,也让他被中国内地媒体广为报道。不过风光过后的曾荫权心有余悸,他后来回忆说,动用港府储备入市的前一晚,自己心情极其复杂,并在夜深之际,三度流下了眼泪。
在担任财政司司长期间,曾荫权的政治智慧也被充分施展。香港社会在公共财政和钱包问题上一向敏感,众口难调,而曾荫权上任之初,连续两年提高了个人纳税的免征点,成功地使预算案在立法会得到通过,而出租车司机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成为他“一生最难忘的时刻”。
1999年,香港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曾荫权作出“破天荒”(香港自二战以来首次)之举:向纳税人(约170万人)退税10%(总额约85亿港元),并公布兴建迪斯尼等振兴经济的措施——议员和市民喜形于色,特区政府也开始了“派糖”的历史,民望达到高峰。
当时香港政策研究所的民間调查显示,香港人对特区政府的信心指数,从不到80分飙升到接近100分(99.2),曾荫权再次声名大震。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公开表示,曾荫权“很有本事”,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也拿着这本预算案对记者们说:“有水平!”
强励政治
2001年,曾荫权荣膺最受议员欢迎高官称号,并于同年出任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全面主持香港政务。之后的几年,曾荫权在SARS疫情期间主持“全城清洁策划小组”抗疫(人称“清洁大队长”),全港瞩目。
2005年3月,董建华请辞香港特首,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曾荫权成为代理香港特首,履行董建华尚余两年的任期。当年的曾荫权,一度吹着口哨,表情轻松地走进政府总部,这情景被各大传媒登载后,一度成为城中热话,被港人争相模仿,而曾也对记者解释:“这是人之常情。”
曾荫权好强、干练的性情,在紧急事件中常有表露。譬如2003年SARS疫情时,台湾陈水扁政府把一个香港旅行团隔离在机场,香港传媒派出大批记者赴台“围观”,曾荫权马上拍板,派专机把整个旅行团接返香港;2010年菲律宾人质事件发生时,据报道,曾荫权试图直接给菲律宾总统打电话,在观看营救直播时更是情不自禁,破口大骂。
2005年时,香港媒体普遍认为曾荫权连任特首几无悬念,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与曾荫权握手十一秒,更被视为中央赞许曾荫权能力的信号。2007年,曾荫权角逐连任特首,他以“我要打好呢份工”作为竞选口号,打着“煲呔”下社区、会政党,终以民意和选票双压倒的姿态大热胜出。
曾荫权走到了仕途的高峰,他的政治抱负也达到了高峰。那一年,他对《时代》周刊的记者说:“我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赢得800名选举委员会委员的支持,我更希望赢得700万香港市民的心。”
任职特首这些年,曾荫权的治港风格被港媒比喻为“强励政治”,果断利落,强势主动。2010年,为了推动政改方案在立法会通过,他和政府高官们发起“起锚”运动,不但乘敞篷巴士巡游各区派发传单,展开宣传攻势,还约请反对派领袖在电视屏幕上公开辩论,轰动全港,引来150万市民观看直播。
不过,在房屋、福利等焦点政策上,曾荫权日渐遇到了从立法会到民众舆论的阻力。例如,他推行老人“生果金”(高龄津贴)资产审查制度,以及多年坚持不卖地,被诟病为漠视弱势群体,维护大地产商利益,即便是“派糖”财策,近年也越来越难取悦市民。
2008年以来,挺过金融海啸的香港正处于承先启后的关键时期。一项民意调查认为,2010年认为“官民矛盾严重”的受访者比2006年增多近一倍,而香港的经济社会面临更多重大挑战,贫富差距、经济结构等问题变得敏感起来。
曾荫权越发体会“特首不好当”的滋味。过去,曾荫权在推行政策、回应质询时“经常表现‘硬桥硬马’的姿态,跟议员针锋相对,毫不容让”,而近两年,激进人士谩骂乃至袭击曾荫权的事件时有发生,曾荫权的特首民意支持率也越走越低。
媒体对曾荫权的报道也开始立体化。有的媒体开始质疑曾荫权的各种政策,譬如他推出节能电灯泡优惠政策时,被指与电灯泡生产商有利益授受之嫌;乃至,曾荫权借用政府新闻处的长焦镜头出外拍摄候鸟的事情,也被报纸登上头版,质疑这是“公器私用”。
事实上,对政府高官的严苛监察,一直以来是香港媒体的重头戏——哪怕是曾荫权用车在马路碰倒自行车这样的“小事”,其处理过程也曾引来记者的频密追踪,而梁锦松(财政司司长“偷税买车”)、黄河生(税务局长妻子开报税公司)、冼锦华(高级警司接受免费性服务)等高官,都曾在舆论压力下被轰下台。
卸任前的道歉
进入2012,特首换届年,历经各种管治挑战的曾荫权,遇上了政治生涯中最大的危机。
2月,当曾荫权被发现出席澳门晚宴后,香港媒体陆续刊登了关于曾荫权生活逸事:住酒店套房,乘豪华游艇,坐私人飞机,廉价租深圳豪华单位,拥有上千支红酒,强迫航空公司为其坐席升级,甚至受赠跑步机……一些报道更称曾荫权“贪图享乐”,“爱傍富豪”。
面对纸媒的疑问,曾荫权初时以特首办公室渠道回应,譬如“行政长官一直记录他从任何组织、个别人士或香港特区政府以外的政府收受的礼物(包括酒)”。对于廉租豪宅、乘坐游艇、私人飞机等焦点疑问,特首办则以“就像坐朋友顺风车”、“坚持付款”等理由来应对。
曾荫权依然倔强。他主动出席电台节目,自己出任公职四十多年来规行矩步,从不觉得自己是贪官,“对得起良心”。他又说,“原来(市民)不单要我们清白,还要好像英文所说的,‘白过更白’(We need to be whiter than white)。”
然而媒体们不依不饶。在曾荫权的社交圈被曝光之外,媒体们又根据被曝光富豪们的商业版图,比照香港政府既有的一些审批项目,对可能发生利益输送的项目炮轰一番,连其弟曾荫培离任警务署长后到商界任职的往事,也被翻出。
公务员群体也发出了异议。据一位现任驻区警长介绍,“朋友圈”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警察与疑似江湖人物交往会被停职,曾有警长在澳门接受免费住宿被判刑;另一位政府采购部门的职员则说,他的采购开支账目一直被要求列至一分一毫。
2月28日,曾荫权给全体公务员发出信笺,为各种媒体的报道作出解释。他说现在的特首需要交薪俸税和烟酒税,经过修改后的防止贿赂条例也已适于特首。“特别痛心的是,有批评说我‘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曾荫权连番解释没有使他的处境好转。审计署和廉政公署相继表示,密切留意曾荫权接受富豪款待事件发展,并考虑展开审计和调查。一旦立案,曾荫权将成为特区建立以来首个被审计,以及被廉政公署调查的最高行政长官。
无法扭转的局面,让后来的曾荫权开始反思。“我承认传媒的连串报道,已令公众质疑我作为特首的诚信和操守……各种指责每天不断全方位而来。我反思为什么这些种种的指控,传媒、议员及市民会相信呢?”曾荫权后来说,“我承认45年来公务经验是我的资产,但也是包袱,有时会令自己有盲点,只相信自己一套,忽视了时代转变后,公众期望也跟着改变,对公职人员有更高的要求。”
3月2日,曾荫权出席立法会特别答问大会,在立法会议员,在全香港的困惑中,他开口解释自己的诚信和操守。这个一直以“香港仔”为豪,又曾经在人质惨剧、惨烈车祸事件后落泪的特首,宣布放弃租住深圳的豪宅,并向全体香港市民郑重道歉。
发言期间,他哽咽着向全体香港市民道歉,并一度停顿半分鐘之久——“各位,无论你们是否仍信任我,但千万不要对香港制度失去信心。” ——他在发言的末尾说。
这个情景再次成为了香港各大媒体的头条。就如同他经历过的众多历史性时刻一样。
“新一任特首快将产生,我也将淡出香港政治。今天,我深刻感受到,要建立公众对一个人的政治信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在一天内,公众就可以失去对你的信任。”
“我承认45年来公务经验是我的资产,但也是包袱,有时会令自己有盲点,只相信自己一套,忽视了时代转变后,公众期望也跟着改变,对公职人员有更高的要求。”
香港高官与公务员的申报制度
为防止公务员在工作中出现徇私行为,或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政府延续了一套严谨的公务员涉及利益申报制度。制度规定:高级公务员必须完整地、不断地申报他们所涉及的利益冲突,以便政府内部的监督部门进行监督。
最高级的司长级公务员,像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律政司司长,向政府所申报的资料必须公开给市民查阅,让市民进行监督。司长以下局长、署长级别的公务员,申报资料由政府掌握,不用公开。
在香港,掌管特区政府内部事务的是公务员事务局。该局在公务员的行为操守涉及有关条例时,要介入调查,然后采取行动。例如,根据公务员事务局有关利益申报的规定,作为“D6”级的黄河生,(前税务局长)必须向特区政府申报三项资料:1.每两年申报一次在香港以及香港以外地区的投资;2.配偶的职业;3.每次进行二十万港元或以上,或相当于三个月月薪(以较低者为准)的投资交易,不管任何项目,都必须在交易后七天内向政府申报。这些需要申报的投资包括在香港以及香港以外地区所持有的任何股票、直接或间接拥有的任何房地产。个人银行存款、单位信托人寿保险和政府债券则不属于投资范围,不需要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