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监测实验室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环境中各物质以及元素等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基于检测到的大量数据背景下,进行合理、充分的分析工作,进而针对分析而来的结果展开质量管理,使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整体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从当前来看,大多环境监测实验室在进行质量管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环境监测实验室整体工作的质量。对此,本文通过对当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提及了一些相关可行性对策,以帮助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对策
在检测环境各样品的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实验室是有效开展检测工作的场所,基于高质量的检测结果背景下,才能给社会各界以及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监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保障检测结果的重要措施,一旦质量管理监管不到位,那么很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带了一定影响。当前,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对此积极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和模式等,但质量管理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对此,相关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必须进行不断挖掘,以促进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保障环境样品检测结果。
一、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一)组织机构不完善
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从国家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使得专业质量管理机构的建立得到有效落实。此外,针对专业质量管理机构中的人员方面也配备了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基于此,使得建立的专业组织机构对质量管理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成效也较为显著[1]。然而,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组织机构缺乏一定的完善性,严重阻碍着质量管理工作作用的全面、有效发挥。目前来看,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监管以及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方面,从而导致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缺陷。此外,在资金方面并没有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标准样品以及仪器设备等不能及时引进,严重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实验室检测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在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检测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以及专业素质低下等都影响着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2]。基于此,为了保障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管理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岗前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等来有效提升。在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要对检测技术、标准方式以及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重点加强,如此,才能给标准、规范的检测工作提供有效保障。然而在具体的培训开展过程中,却又存在一定不完善的培训体系,从而致使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并没有取得较高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检测趋于标准、规范性方向的发展。与此同时,
(三)质量控制方法过于简洁
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前所运用的仍然是较为落后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充分满足基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多样化质量的实际需求。此外,控制质量的过程,运用的方式也太过简单,不利于质量控制的有效开展。基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环境监测的不断深入发展,从而多样化的新型检测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但这些多样化的新兴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中充分引入的却比较少,检测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法,这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来说,严重阻碍了其进行更好的发展。
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提升的策略
(一)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规范化管理即实验室检测人员在开始实验检测过程中,所有步骤应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范来进行工作的开展,同时,对进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也要以相应规范标准来进行,从而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所以对此一定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要求检测工作中各个具体的步骤,如检测操作方式、结果分析、仪器使用、管理等等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标准来进行。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整体更加趋于科学、标准、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后要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此时就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格监管检测人员的规范化操作,从而极大程度避免因人为原因而影响检测质量[3]。
(二)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加强
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专業的检测技术,以从根本上保障检测结果质量。在检测人员的选择方面,要确保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以及专业能力等,同时保障持证上岗;还要对引进的专业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制度,培训结果达标后才能投入到工作中。此外,对检测人员的培训不应该只有岗前,要保障对其的培训是长期性进行的,定期安排检测人员参加培训,使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素养等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使环境监测结果更加趋于高质量高准确度方向发展。
(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制定
环境监测工作是基于专业的检测方式以及仪器设备等背景下才能有效开展的[4]。因此,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章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以及仪器设备,同时在使用仪器的前期,需要先行对仪器进行充分的检测工作,以保障仪器的各项功能正常,从而避免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而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因此,针对环境监测的了一系列过程中,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的高准确率等,一定要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化的操作章程,实时监督检测过程中的操作人员以及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在保障日常检测人员操作规范的基础上,也使得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从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及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制定等等多方面进行。这仅是有效提升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对策,更多具体的方式仍然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从实际操作中进行不断深入挖掘,以全面保障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提升,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山.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现状及安全管理[J].农家参谋,2019(11):214.
[2] 方玲.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及其节能检测分析[J].安徽建筑,2019(05):138-139.
[3] 敬小兰,文丽娜.初探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管理[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8,31(03):64-67.
[4] 王永娟.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21.
作者简介:董 黎,1976年11月,男,四川绵阳,工程师。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对策
在检测环境各样品的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实验室是有效开展检测工作的场所,基于高质量的检测结果背景下,才能给社会各界以及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监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保障检测结果的重要措施,一旦质量管理监管不到位,那么很有可能会对检测结果带了一定影响。当前,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对此积极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和模式等,但质量管理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对此,相关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必须进行不断挖掘,以促进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的有效,保障环境样品检测结果。
一、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一)组织机构不完善
针对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从国家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使得专业质量管理机构的建立得到有效落实。此外,针对专业质量管理机构中的人员方面也配备了高素质高专业技能的管理人员。基于此,使得建立的专业组织机构对质量管理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成效也较为显著[1]。然而,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组织机构缺乏一定的完善性,严重阻碍着质量管理工作作用的全面、有效发挥。目前来看,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监管以及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方面,从而导致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缺陷。此外,在资金方面并没有给予大力支持,使得标准样品以及仪器设备等不能及时引进,严重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实验室检测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在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检测人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以及专业素质低下等都影响着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2]。基于此,为了保障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管理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岗前入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等来有效提升。在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要对检测技术、标准方式以及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重点加强,如此,才能给标准、规范的检测工作提供有效保障。然而在具体的培训开展过程中,却又存在一定不完善的培训体系,从而致使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并没有取得较高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检测趋于标准、规范性方向的发展。与此同时,
(三)质量控制方法过于简洁
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前所运用的仍然是较为落后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充分满足基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多样化质量的实际需求。此外,控制质量的过程,运用的方式也太过简单,不利于质量控制的有效开展。基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环境监测的不断深入发展,从而多样化的新型检测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但这些多样化的新兴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中充分引入的却比较少,检测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质量控制法,这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来说,严重阻碍了其进行更好的发展。
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有效提升的策略
(一)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规范化管理即实验室检测人员在开始实验检测过程中,所有步骤应严格遵守标准的操作规范来进行工作的开展,同时,对进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也要以相应规范标准来进行,从而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所以对此一定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要求检测工作中各个具体的步骤,如检测操作方式、结果分析、仪器使用、管理等等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标准来进行。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整体更加趋于科学、标准、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后要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此时就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格监管检测人员的规范化操作,从而极大程度避免因人为原因而影响检测质量[3]。
(二)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加强
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专業的检测技术,以从根本上保障检测结果质量。在检测人员的选择方面,要确保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以及专业能力等,同时保障持证上岗;还要对引进的专业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制度,培训结果达标后才能投入到工作中。此外,对检测人员的培训不应该只有岗前,要保障对其的培训是长期性进行的,定期安排检测人员参加培训,使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素养等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使环境监测结果更加趋于高质量高准确度方向发展。
(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制定
环境监测工作是基于专业的检测方式以及仪器设备等背景下才能有效开展的[4]。因此,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章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以及仪器设备,同时在使用仪器的前期,需要先行对仪器进行充分的检测工作,以保障仪器的各项功能正常,从而避免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而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因此,针对环境监测的了一系列过程中,为了实现质量控制的高准确率等,一定要合理规划、制定标准化的操作章程,实时监督检测过程中的操作人员以及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在保障日常检测人员操作规范的基础上,也使得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从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及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制定等等多方面进行。这仅是有效提升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对策,更多具体的方式仍然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从实际操作中进行不断深入挖掘,以全面保障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效提升,促进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山.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现状及安全管理[J].农家参谋,2019(11):214.
[2] 方玲.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及其节能检测分析[J].安徽建筑,2019(05):138-139.
[3] 敬小兰,文丽娜.初探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管理[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8,31(03):64-67.
[4] 王永娟.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02):21.
作者简介:董 黎,1976年11月,男,四川绵阳,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