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型真菌野外实习为生物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生物学等课程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在为学生奠定生命科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同时,采用实习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研究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态度与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近年大型真菌野外实习的教学模式,提出实习探求,以实现大型真菌野外实习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385-02
Exploration on Field Practive of Macrofungi
HE Yan-xin1,2, FANG Jie2, WU Wang-bao2, LI Neng-shu2*
(1. College of Jianghuai,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9;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Macrofungi field practice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 for biology undergraduate, and is an extension of classroom courses. Based on lay life science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students attitudes and beliefs of love science, love life, protect environment,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Practice exploring was proposed,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macrofungi field practice.
Key wordsMacrofungi;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基金项目教育部“安徽大学-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092);安徽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sjjd2013003);安徽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xm2012100);安徽大学微生物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J10118457008)。
作者简介何炎炘(1985- ),女,安徽六安人,助教,硕士,从事生态学研究。
*通讯作者,高级实验师,从事食用真菌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1-16
生物学教学实习既是对学生一次系统的综合训练,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还是加强高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渠道,在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目前已知的各类大型真菌约3万多种,其中食、药用菌近1 000种,已经人工栽培的约100余种[1]。
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千余种,隶属5纲13目42科65属,安徽省黄山区共有大型真菌1 078种,隶属5纲13目45科67属,按经济价值可分为食用菌61种,药用菌25种,毒菌10种[2],其他为食毒不明和有待于人工驯化,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荒地等植被类型中。
大型真菌野外实习为生物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3]。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植物学、动物学的野外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徽大学长期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学教学实习活动,鉴于该区具有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自2009年起,将大型真菌也纳入到实习教学中,拓展了实习内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根据近年来参加实习教学的经验,参考相关高校的一些成功做法,对大型真菌的野外实习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对相关高校开展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教学活动起到借鉴作用。
1大型真菌野外实习的准备
1.1实习前的准备
照相机,GPS,便携式显微镜,平底提筐,黑(白)纸厚纸若干张,50毫升EP管若干个,不同规格标本缸若干个,手锯,短刀,刀片,棉线,直尺,记号笔,采集记录表等。
1.2采集时间和地点的确定
实习地点是综合地域类型、真菌的种类、人为干扰较少、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以及交通食宿等条件决定的,为此笔者选择了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野外实习基地。每年七、八月份是多雨温和的气候,适合大型真菌生长,大型真菌的多样性也最为丰富,因此这个季节是大型真菌野外实习的最佳时期。一般上午7:30~12:30进行野外采集,下午回住地整理标本。采集时按一定层次进行观察和寻找,如草丛、落叶层、枯枝、树木等。
2实习的内容
实习前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基地的特点和实习内容,提供野外实习的大纲和讲义以及相关参考资料。
采集地生菌类时,应用手轻捏基部,缓慢地将菌体旋转一周,然后拔出,尽量带出地下部的下部分,弃去泥土,保持完整,注意不要损坏菌环和菌托,未开伞的幼体和已开伞的成熟体一齐采集。菌盖上的附着物如落叶、小虫等也不要弹掉,可判定是否有毒;菌盖上的鳞片、绒毛等应保持完整,盖缘的菌幕残片也要注意保护,这是鉴定重要依据;菌柄上的绒毛、鳞片等均要保持其完整;腹菌类基部有菌索深入土中,要注意采取;肉质、胶质和蜡质的菌类,保持各部完整,放入事先配好防腐剂的标本缸内。用黑纸或白纸收集孢子印,收集结束后用照相机拍摄孢子印的形态,收集好孢子放入EP管中,贴好标签纸,并记录相关信息。 采集木生菌类时,用短刀或手锯连同寄主的一小部分(树皮、树枝或带枝干的一部分)取下。树枝上的菌类标本用枝剪剪采,不要伤害标本,树干上的多孔菌可用短刀或手锯下。
2.1大型真菌形态观察[5-6]
仔细填写大型真菌采集记录表的各项信息,如生境、习性、菌盖大小、菌肉(汁液)颜色、菌褶(菌管)状态、菌环颜色(位置)、菌柄、菌托、孢子印等。在遇到鹅膏类等疑似有毒的种类时,要求同学切勿口尝。照像应有远距离和微距两种方式,必要时应有生态照像。微距可在原地将菇体正、侧、倒(示菌褶)和菌柄基部以及菇体的各个部位拍摄完整,还要保持菌幕、菌环、菌托和生境的完整,同时附有该菌的编号以免错乱、影响鉴定。
2.2菌种的分离
欲筛选和培养的食(药)用菌,需先分离菌种。地生的菌类,应选择未开伞健壮的蘑菇,在现场进行消毒,用0.5%氯化高汞或75%乙醇洗净菌盖,再用事先准备的无菌水冲洗掉氯化高汞或乙醇残留。在酒精灯下用镊子剥掉菌盖表皮,在靠近边缘或近菌柄的菌褶处用消毒过的解剖刀取一块菌肉(约2 mm2),放入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中,在酒精灯下迅速盖紧试管口。为保证无污染,可多重复几管,以便筛选。接种最好在现场进行,也可回住地再接种。
2.3大型真菌鉴定
采集标本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既要仔细认真,又要实事求是,必须备有必要的工具书和高水平的图谱及其他参考资料。通常在采集中即对照记录表进行初步鉴定,回住地后整理标本,即开始正式鉴定。定学名时主要参考《中国的真菌》(邓叔群,1963)、《中国大型真菌》(卯晓岚,2000)[1]、《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黄年来,1998)[7]、《中国药用真菌图鉴》(应建浙)[8]、《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刘旭东)[9]等工具书。学生先依据标本的形态对照野外记录,对孢子印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颜色、孢子形态、大小,孢子壁的构造;对照工具书和图谱进行核对,即时贴上标本签,编号入档,按分类的顺序装入标本柜中。定种名时主要根据标本与野外记录的详细对照。用大型真菌常见类群检索表检索,再查阅参考文献和图谱。鬼笔鉴定要注意菌蕾的形态、颜色和大小,孢托(菌柄)的形态,有无菌盖,菌盖的形态,孢体的位置、颜色及其他性状,菌幕的有无,产孢组织的特点,根据以上特征,再查阅工具书和图谱;马勃鉴定应注意子实体形状,基部菌索特点,有柄或无柄,有无中轴,包被的层次、形态、开裂方式,孢子丝的有无、特点,有无不育基部,孢子颜色和形态等特点,掌握以上特点,再查阅工具书和图谱。暂时不能确定种名的标本先定下属名,根据有关资料、文献查到时再定名。
2.4大型真菌标本制作[10]
将当天采集的标本分为四类:①肉质、含水多、速腐性、脆弱、易变色、盖面黏和小型标本;②肉厚、致密、坚实、含水少、缓腐性标本;③一年生多孔菌科革质、半革质、纤维质不易腐的标本;④木质、木栓质的多孔菌类标本。选出可制孢子印的标本,及时取孢子印。前三类标本需制成干标本或液浸标本时,要当日及时整理。标本经初步整理和鉴定后,根据标本质地和保存设备、标本种类等分别制成干制标本或浸制标本。笔者将第三、四类标本置于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室恒温干燥箱中105 ℃烘干,包装好,贴上标签。浸制标本既可保持原形,又能节省时间,也便于鉴定,其缺点是易褪色。可用5%甲醛300 ml、80%酒精700 ml,作为常用的防腐剂。浸制标本要在标本瓶上贴上标签(包括编号、科名、学名、中名、产地、年、月、日和采集者姓名)。有鳞片、绒毛、丝膜以及菌环、菌托易脱落的标本,应先装入小塑料袋中,再放入标本瓶中。该实习带有不同规格标本瓶,做到了一种一瓶。标本的整理和保存标本采集结束后,将干制标本和浸制标本装入木箱或带有泡沫的纸箱中托运至学校,保藏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3考核
实习考核是重要环节,笔者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主要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三方面:遵守纪律情况、实习过程中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实习报告水平。成绩组成为:50%的平时成绩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30%的实习报告成绩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20%的实际考核成绩,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4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总结
4.1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习效果的保证,培养青年实习教师是当务之急。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力量配备、水平和能力对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校多年来一直重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坚持动物学和植物学任课教师、实验员、班主任、主管教学的领导参与每年的野外教学实习工作。实践证明,该管理机制既为任课教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教师将理论课讲活、讲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年轻教师,使传、帮、带落实到实处,后备力量逐年得到锻炼和提高;班主任参加野外教学实习工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多年的建设,现在已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精诚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实习教师与学生达到一定的比例。
4.2对实习的认识
利用实习对学生科学研究进行全过程训练和培养。实习开始阶段通过讲座、讨论、野外识别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大型真菌野外基础知识,熟悉工作环境。随后,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与教师讨论后,对方案进行修改,并在教师指导下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实习结束后,学生根据要求以论文格式认真撰写报告进行总结,并在报告会上介绍自己的工作,与其他师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也进行自我总结,进一步完善野外实习教学基本技能与野外实习教学方法。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习效果的保证,培养青年实习教师是当务之急。指导教师的力量配备、水平和能力对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校多年来一直重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已拥有一
支老中青相结合、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精诚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实习教师与学生达到一定的比例。
随着大型真菌野外实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不同环境里大型真菌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为了使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教学适应21世纪生物学教学内容改革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
要,笔者对新形势下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习教学中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习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何炎炘,李能树,李进华.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态分布[J].生物学杂志,2012(2):37-41.
[3] 袁生,徐德强,闵航,等.野外实习中增加微生物学实习内容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6):90-92.
[4] 贾永,袁生,连宾,等.大型真菌实习模式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3(6):99-101.
[5] 柴新义,许雪峰,汪美英.皖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0(6):217-231.
[6] 应建浙,臧穆.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7] 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8] 应建浙,卯晓岚,马启明,等.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9] 刘旭东.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0] 袁生.天目山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385-02
Exploration on Field Practive of Macrofungi
HE Yan-xin1,2, FANG Jie2, WU Wang-bao2, LI Neng-shu2*
(1. College of Jianghuai,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9;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Macrofungi field practice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 for biology undergraduate, and is an extension of classroom courses. Based on lay life science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students attitudes and beliefs of love science, love life, protect environment,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Practice exploring was proposed,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macrofungi field practice.
Key wordsMacrofungi;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基金项目教育部“安徽大学-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092);安徽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sjjd2013003);安徽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yxm2012100);安徽大学微生物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J10118457008)。
作者简介何炎炘(1985- ),女,安徽六安人,助教,硕士,从事生态学研究。
*通讯作者,高级实验师,从事食用真菌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1-16
生物学教学实习既是对学生一次系统的综合训练,也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还是加强高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渠道,在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目前已知的各类大型真菌约3万多种,其中食、药用菌近1 000种,已经人工栽培的约100余种[1]。
安徽省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千余种,隶属5纲13目42科65属,安徽省黄山区共有大型真菌1 078种,隶属5纲13目45科67属,按经济价值可分为食用菌61种,药用菌25种,毒菌10种[2],其他为食毒不明和有待于人工驯化,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荒地等植被类型中。
大型真菌野外实习为生物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等)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3]。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植物学、动物学的野外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徽大学长期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学教学实习活动,鉴于该区具有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自2009年起,将大型真菌也纳入到实习教学中,拓展了实习内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者根据近年来参加实习教学的经验,参考相关高校的一些成功做法,对大型真菌的野外实习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对相关高校开展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教学活动起到借鉴作用。
1大型真菌野外实习的准备
1.1实习前的准备
照相机,GPS,便携式显微镜,平底提筐,黑(白)纸厚纸若干张,50毫升EP管若干个,不同规格标本缸若干个,手锯,短刀,刀片,棉线,直尺,记号笔,采集记录表等。
1.2采集时间和地点的确定
实习地点是综合地域类型、真菌的种类、人为干扰较少、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以及交通食宿等条件决定的,为此笔者选择了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野外实习基地。每年七、八月份是多雨温和的气候,适合大型真菌生长,大型真菌的多样性也最为丰富,因此这个季节是大型真菌野外实习的最佳时期。一般上午7:30~12:30进行野外采集,下午回住地整理标本。采集时按一定层次进行观察和寻找,如草丛、落叶层、枯枝、树木等。
2实习的内容
实习前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基地的特点和实习内容,提供野外实习的大纲和讲义以及相关参考资料。
采集地生菌类时,应用手轻捏基部,缓慢地将菌体旋转一周,然后拔出,尽量带出地下部的下部分,弃去泥土,保持完整,注意不要损坏菌环和菌托,未开伞的幼体和已开伞的成熟体一齐采集。菌盖上的附着物如落叶、小虫等也不要弹掉,可判定是否有毒;菌盖上的鳞片、绒毛等应保持完整,盖缘的菌幕残片也要注意保护,这是鉴定重要依据;菌柄上的绒毛、鳞片等均要保持其完整;腹菌类基部有菌索深入土中,要注意采取;肉质、胶质和蜡质的菌类,保持各部完整,放入事先配好防腐剂的标本缸内。用黑纸或白纸收集孢子印,收集结束后用照相机拍摄孢子印的形态,收集好孢子放入EP管中,贴好标签纸,并记录相关信息。 采集木生菌类时,用短刀或手锯连同寄主的一小部分(树皮、树枝或带枝干的一部分)取下。树枝上的菌类标本用枝剪剪采,不要伤害标本,树干上的多孔菌可用短刀或手锯下。
2.1大型真菌形态观察[5-6]
仔细填写大型真菌采集记录表的各项信息,如生境、习性、菌盖大小、菌肉(汁液)颜色、菌褶(菌管)状态、菌环颜色(位置)、菌柄、菌托、孢子印等。在遇到鹅膏类等疑似有毒的种类时,要求同学切勿口尝。照像应有远距离和微距两种方式,必要时应有生态照像。微距可在原地将菇体正、侧、倒(示菌褶)和菌柄基部以及菇体的各个部位拍摄完整,还要保持菌幕、菌环、菌托和生境的完整,同时附有该菌的编号以免错乱、影响鉴定。
2.2菌种的分离
欲筛选和培养的食(药)用菌,需先分离菌种。地生的菌类,应选择未开伞健壮的蘑菇,在现场进行消毒,用0.5%氯化高汞或75%乙醇洗净菌盖,再用事先准备的无菌水冲洗掉氯化高汞或乙醇残留。在酒精灯下用镊子剥掉菌盖表皮,在靠近边缘或近菌柄的菌褶处用消毒过的解剖刀取一块菌肉(约2 mm2),放入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中,在酒精灯下迅速盖紧试管口。为保证无污染,可多重复几管,以便筛选。接种最好在现场进行,也可回住地再接种。
2.3大型真菌鉴定
采集标本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既要仔细认真,又要实事求是,必须备有必要的工具书和高水平的图谱及其他参考资料。通常在采集中即对照记录表进行初步鉴定,回住地后整理标本,即开始正式鉴定。定学名时主要参考《中国的真菌》(邓叔群,1963)、《中国大型真菌》(卯晓岚,2000)[1]、《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黄年来,1998)[7]、《中国药用真菌图鉴》(应建浙)[8]、《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刘旭东)[9]等工具书。学生先依据标本的形态对照野外记录,对孢子印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颜色、孢子形态、大小,孢子壁的构造;对照工具书和图谱进行核对,即时贴上标本签,编号入档,按分类的顺序装入标本柜中。定种名时主要根据标本与野外记录的详细对照。用大型真菌常见类群检索表检索,再查阅参考文献和图谱。鬼笔鉴定要注意菌蕾的形态、颜色和大小,孢托(菌柄)的形态,有无菌盖,菌盖的形态,孢体的位置、颜色及其他性状,菌幕的有无,产孢组织的特点,根据以上特征,再查阅工具书和图谱;马勃鉴定应注意子实体形状,基部菌索特点,有柄或无柄,有无中轴,包被的层次、形态、开裂方式,孢子丝的有无、特点,有无不育基部,孢子颜色和形态等特点,掌握以上特点,再查阅工具书和图谱。暂时不能确定种名的标本先定下属名,根据有关资料、文献查到时再定名。
2.4大型真菌标本制作[10]
将当天采集的标本分为四类:①肉质、含水多、速腐性、脆弱、易变色、盖面黏和小型标本;②肉厚、致密、坚实、含水少、缓腐性标本;③一年生多孔菌科革质、半革质、纤维质不易腐的标本;④木质、木栓质的多孔菌类标本。选出可制孢子印的标本,及时取孢子印。前三类标本需制成干标本或液浸标本时,要当日及时整理。标本经初步整理和鉴定后,根据标本质地和保存设备、标本种类等分别制成干制标本或浸制标本。笔者将第三、四类标本置于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室恒温干燥箱中105 ℃烘干,包装好,贴上标签。浸制标本既可保持原形,又能节省时间,也便于鉴定,其缺点是易褪色。可用5%甲醛300 ml、80%酒精700 ml,作为常用的防腐剂。浸制标本要在标本瓶上贴上标签(包括编号、科名、学名、中名、产地、年、月、日和采集者姓名)。有鳞片、绒毛、丝膜以及菌环、菌托易脱落的标本,应先装入小塑料袋中,再放入标本瓶中。该实习带有不同规格标本瓶,做到了一种一瓶。标本的整理和保存标本采集结束后,将干制标本和浸制标本装入木箱或带有泡沫的纸箱中托运至学校,保藏于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3考核
实习考核是重要环节,笔者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主要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三方面:遵守纪律情况、实习过程中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实习报告水平。成绩组成为:50%的平时成绩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30%的实习报告成绩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20%的实际考核成绩,争取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4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总结
4.1加强实习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习效果的保证,培养青年实习教师是当务之急。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力量配备、水平和能力对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校多年来一直重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坚持动物学和植物学任课教师、实验员、班主任、主管教学的领导参与每年的野外教学实习工作。实践证明,该管理机制既为任课教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教师将理论课讲活、讲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年轻教师,使传、帮、带落实到实处,后备力量逐年得到锻炼和提高;班主任参加野外教学实习工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多年的建设,现在已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精诚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实习教师与学生达到一定的比例。
4.2对实习的认识
利用实习对学生科学研究进行全过程训练和培养。实习开始阶段通过讲座、讨论、野外识别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大型真菌野外基础知识,熟悉工作环境。随后,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与教师讨论后,对方案进行修改,并在教师指导下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实习结束后,学生根据要求以论文格式认真撰写报告进行总结,并在报告会上介绍自己的工作,与其他师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指导教师也进行自我总结,进一步完善野外实习教学基本技能与野外实习教学方法。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实习效果的保证,培养青年实习教师是当务之急。指导教师的力量配备、水平和能力对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校多年来一直重视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已拥有一
支老中青相结合、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精诚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野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实习教师与学生达到一定的比例。
随着大型真菌野外实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不同环境里大型真菌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为了使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教学适应21世纪生物学教学内容改革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
要,笔者对新形势下大型真菌野外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习教学中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习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参考文献
[1]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何炎炘,李能树,李进华.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态分布[J].生物学杂志,2012(2):37-41.
[3] 袁生,徐德强,闵航,等.野外实习中增加微生物学实习内容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6):90-92.
[4] 贾永,袁生,连宾,等.大型真菌实习模式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3(6):99-101.
[5] 柴新义,许雪峰,汪美英.皖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0(6):217-231.
[6] 应建浙,臧穆.西南地区大型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7] 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8] 应建浙,卯晓岚,马启明,等.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9] 刘旭东.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10] 袁生.天目山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