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探究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32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课的类型很单一,主要是讲读课。由于课的类型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的类型应该是多样的。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课。如以感知为目的的预习课;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以理解、欣赏作品和积累为目的的朗读欣赏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口语交际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课;以发展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为目的的综合实践探究课等。
  什么是综合实践探究课?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小学生能否上好综合实践探究课?怎样上好综合实践探究课?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 综合实践探究课教学的意义
  语文综合实践探究课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围绕一定的题目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写出探究报告的实践活动。这种综合实践探究课和讲读课的不同之处,没有固定教材,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问题及一些逻辑系统的材料,进行周密的思考,独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能说明结论所依据的理由。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由资料的研究而一步一步获得结果,是学生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体现。
  综合实践探究课可以促进学生细心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综合实践探究课的作用在于它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知识去学。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才能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读写能力。
  总之,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2. 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过程
  2.1 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课要探究的问题非常广泛,但主要应结合课内学习进行。
  (1)结合语文课的探究题。一般有几类课题:①对某一作家的作品的研究。可以研究一篇作品,也可以研究几篇作品。②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研究。③对诗歌的研究。如研究几篇新诗或对所喜爱的古诗的研究。④对某些成语的研究等等。
  (2)结合其他课的探究题。语文综合实践探究课的题目可以和各科联系,如和音乐界联系,可以研究音乐家的传记及作品等。和科学课联系,可以研究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等。总之,和各学科联系的研究,一方面是提高思维能力,丰富知识,而主要的是提高语文的读写能力和探索精神。
  由谁来出题呢?一般开始由教师出题,一次出几个题目,由学生去选择参考。如果学生自己有题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定题。
  2.2 搜集资料。
  (1)必须掌握资料。学生的研究不能凭空去想,一定要有根有据地说明问题。如果是研究作品,就应该以作品为主。
  (2)资料来源。获取资料的途径可以通过观察、阅读书报和杂志、访问、回忆等。如果学生对所研究的事物比较熟悉,能独立回忆事实,就不必去观察、访问,平时语文课和各科学习的内容如记忆在大脑中,会成为丰富的资料宝库。
  2.3 分析、综合材料,得到结论。
  材料到手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先了解材料内容要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摘录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部分,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要点,得出结论。学生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在语文课内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及比较研究方法。
  2.4 写出研究报告。
  写研究报告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教给学生写报告的要求和格式,如,先写出题目,再写内容,内容要分段或分章节。写报告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资料、分析资料过程中随时记下学习结果,最后把学习结果加以概括,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研究报告。
  总之,综合实践探究课的全过程是开放的,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研究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
  3. 综合实践探究课的教学要求
  综合实践探究课主要是学生独立进行研究,但教师必须进行认真指导。
  (1)综合实践探究课一般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一学期进行一到二次即可,可以和作文课结合起来。开始时,一学期做一次,教师要多给予一些指导,使其成功,感到有收获,增强信心,提高探究兴趣,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探究课打下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引用材料,切忌抄现成材料。
  (2)教师要出好研究题目。提倡学生自己拟题,但开始时教师必须提供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第一,题目要小型多样,难易程度可以不同;第二,学生选题时要适当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使学生选的题目适合自己的能力。
  (3)综合实践探究课要把重点放在研究过程上。必须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真正活动起来,每一步都要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研究能力。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必要时给予指导,或提出问题,或提供资料,或指导方法,或修改报告等。
  (4)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积累资料,如剪报,记读书笔记,记书报索引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提出研究课题。
  凡对学生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还要平时多读书,多读报刊杂志,遇到有关材料要随时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收稿日期:2013-08-17
其他文献
新课标的指导精神,在这里可以总结为:淡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为主体;谈化纯粹的知识教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突出。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1. 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来说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期刊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1. 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1)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期刊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评价向完整的评价转变;从“阶段性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  1. 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
期刊
【摘 要】在中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影响其效果关键性因素,在文本解读时,对字词的细读是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对背景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是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本细读;背景性知识  文本细读是语义学上文本解读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对于一篇文本的深刻理解也离不开对相关背景性知识的掌握。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低年级教材关于识字写字编排的指导思想是“多认少写,识写分开”。多认的目的是提早阅读,扩大阅读量;少写的目的是扎扎实实打好写字的基本功。那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1. 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
期刊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的确,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为我们教师开辟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它的优势,必然会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同时,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开展的如虎添
期刊
【摘 要】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诱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贯穿学生的实践性,感受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围绕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语文韵味”的情境,体现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开展积极的语文活动,促进语文
期刊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改革趋势,即从过去的单纯依靠教师死板的满堂灌教学,逐步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了一些挂图、幻灯等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然而,由于每一章节的每个部分不可能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展现当时的情境。因此,要想每节课都充分再现历史情境,真正做到轻松、愉快地教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彻底地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教学模式,
期刊
高中学生已接受十年左右的汉语文学熏陶和奠基教育,大多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才情”基础,他们最需要的是这种“才情”的提升,“才情”的个性优化,以及“才情”的不断创新与更新,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幼稚,为语文素质的跨越式发展开道辟路。  1. 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改革
期刊
【摘 要】《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可从如下理解:1.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2.教学内容选择到教学评价实施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3.学生各自条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差异,选择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达成目标的时间和程度不一样。4.关注体育学习的“弱者”。中学体育教学采用男女合班教学的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体育课上表现出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