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较之前有了较大变化。师生互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发受到教师与学校的重视。本文提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
近年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主体实践和学习的价值,旨在引导学生会学、创新地学习。同时伴随着各种教学方式逐渐涌现,互动式教学占据研究上风,师生双方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你讲我听的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和教师站立在平等地位,在交往互动中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一是缺乏与教师的有效沟通,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问题永远是思维的开始,而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由此可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基础。作为课堂的开端,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提高互动意识。为了切实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笔者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提问。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握重难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猜想、探究,由浅到深地发现问题本质,在一问一答中实现课堂互动。比如学习“命题”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兔子有两条腿,那么有两条腿的都是兔子吗?”学生回答不是;再提出“小李的手机号是12345678910,那么手机号12345678910是小李的吗?”学生回答是,此时会产生疑问,为何有的观点反过来说成立,有的就不成立的?通过互动交流明白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二是学生发问。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但提出问题则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准确无误地将自己心中所想表述出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掌握“垂钓”技巧。通过学生发问有利于活跃思维,开发求异思维,在质疑中很自然地实现课堂互动。
二、优化课堂微观结构
课堂结构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宏观结构指整个教学构想,微观结构是指各个教学环节,包括时间的分配、环节的衔接等。为了实现课堂微观结构的优化,教师要在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手段等方向下功夫。这是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保障。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要符合学生基础水平,将学生按照优秀、中等、学困生进行分层,分别设计出对应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比如模式一:教师通过板书或投影教学提出问题,学生自主看书或讨论寻求答案,并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补充说明;模式二:学生通过课本预习找出存在的疑惑,教师筛选出共性问题,学生再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模式三:教师设定情境,引出问题,给学生留出提问余地,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最后双方共同解决问题。三种模式按顺序分别适合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情况做好调整。
其次,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互动教学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如何自己获取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信息处理方法。比如学习“因式分解”知识时,由于不存在特定解题方法,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般解题思路,像①x2-3x+2②x4-3x2+2,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再结合解题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最终得出①和②的解题思路,关键在于将x4看作(x2)2,将代数式整体化看待,这样会很容易分解。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课堂互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互动的关键。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传授,不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观念的培养,教学课堂也是低效课堂。高效互动课堂的建立应该回归教学本质,引导学生掌握“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实现数学思维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观察类题目,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掌握事物或问题的数学特征,形成辨别思维,发现事物探究的本质和规律。像x=1/2-根号5,求x3+3x2-5x+1,解决此类问题时第一步是观察,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到可用于因式分解的规律。又或者推导类问题中实现思维发展,大多数情况下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导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像学习方程和不等式时,可以放置函数情境进行处理,用更灵活的方法寻求解题途径。再或者通过归纳演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主要是由特殊事物推出一类事物的过程,而演绎是根据前提得到特殊结论的思维方法,两者都是数学学习中常用到的一种思维,能够保障学生数学学习的持久发展。最后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特别是一些立体几何类问题的解决,通过动手强化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亲身体验形成直观感知。以上都是促进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四、树立师生平等教学观念
概念影响人的实际选择,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看似简单平常,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相比较学生来说地位往往比学生高。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动推动者与主导者,学生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充当服从者与跟随者的角色,在教学中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但也缺乏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不是一方对一方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的教师呢?两者相互促进,互相成长。即为教学相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低下身子,放下架子。认真和学生做好沟通工作,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加强对学生学习薄弱点的教学巩固。
五、結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掌握数学方法,深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对今后数学学习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实施科学教学策略,促进师生、生生学习互动,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鹏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J].林区教学,2018(10):88-90.
[2]闫玉珊.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8(28):43-44.
[3]吕永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150.
关键词: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
近年来,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主体实践和学习的价值,旨在引导学生会学、创新地学习。同时伴随着各种教学方式逐渐涌现,互动式教学占据研究上风,师生双方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你讲我听的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和教师站立在平等地位,在交往互动中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一是缺乏与教师的有效沟通,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问题永远是思维的开始,而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由此可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基础。作为课堂的开端,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提高互动意识。为了切实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笔者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提问。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握重难点,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猜想、探究,由浅到深地发现问题本质,在一问一答中实现课堂互动。比如学习“命题”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兔子有两条腿,那么有两条腿的都是兔子吗?”学生回答不是;再提出“小李的手机号是12345678910,那么手机号12345678910是小李的吗?”学生回答是,此时会产生疑问,为何有的观点反过来说成立,有的就不成立的?通过互动交流明白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二是学生发问。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但提出问题则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准确无误地将自己心中所想表述出来,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掌握“垂钓”技巧。通过学生发问有利于活跃思维,开发求异思维,在质疑中很自然地实现课堂互动。
二、优化课堂微观结构
课堂结构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宏观结构指整个教学构想,微观结构是指各个教学环节,包括时间的分配、环节的衔接等。为了实现课堂微观结构的优化,教师要在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手段等方向下功夫。这是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保障。
首先,课堂教学模式要符合学生基础水平,将学生按照优秀、中等、学困生进行分层,分别设计出对应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比如模式一:教师通过板书或投影教学提出问题,学生自主看书或讨论寻求答案,并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补充说明;模式二:学生通过课本预习找出存在的疑惑,教师筛选出共性问题,学生再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模式三:教师设定情境,引出问题,给学生留出提问余地,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最后双方共同解决问题。三种模式按顺序分别适合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情况做好调整。
其次,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这是互动教学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如何自己获取知识,并且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信息处理方法。比如学习“因式分解”知识时,由于不存在特定解题方法,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般解题思路,像①x2-3x+2②x4-3x2+2,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再结合解题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最终得出①和②的解题思路,关键在于将x4看作(x2)2,将代数式整体化看待,这样会很容易分解。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课堂互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互动的关键。传统教学中只关注知识传授,不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观念的培养,教学课堂也是低效课堂。高效互动课堂的建立应该回归教学本质,引导学生掌握“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实现数学思维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观察类题目,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掌握事物或问题的数学特征,形成辨别思维,发现事物探究的本质和规律。像x=1/2-根号5,求x3+3x2-5x+1,解决此类问题时第一步是观察,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到可用于因式分解的规律。又或者推导类问题中实现思维发展,大多数情况下由特殊到一般的推导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像学习方程和不等式时,可以放置函数情境进行处理,用更灵活的方法寻求解题途径。再或者通过归纳演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主要是由特殊事物推出一类事物的过程,而演绎是根据前提得到特殊结论的思维方法,两者都是数学学习中常用到的一种思维,能够保障学生数学学习的持久发展。最后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特别是一些立体几何类问题的解决,通过动手强化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亲身体验形成直观感知。以上都是促进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四、树立师生平等教学观念
概念影响人的实际选择,树立平等的教学观念看似简单平常,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相比较学生来说地位往往比学生高。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动推动者与主导者,学生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充当服从者与跟随者的角色,在教学中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但也缺乏了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不是一方对一方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教师,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的教师呢?两者相互促进,互相成长。即为教学相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低下身子,放下架子。认真和学生做好沟通工作,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加强对学生学习薄弱点的教学巩固。
五、結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掌握数学方法,深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对今后数学学习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实施科学教学策略,促进师生、生生学习互动,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鹏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J].林区教学,2018(10):88-90.
[2]闫玉珊.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8(28):43-44.
[3]吕永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