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运输就有水路与陆路之分,陆路运输的方便性常受到人们的青睐,水路的载货量以及安全性均优于陆地运输,也致使水上航运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水路航行主要依靠江河湖泊以及海水来进行,在普通的航行线路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人工运河就逐渐诞生。人工运河成为江河运输的枢纽,使得运输更加便捷,推动了河流沿岸的经济发展。文章以京杭运河的修建进行简单探讨,了解其背景及意义,讨论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京杭大运河是连接杭州与北京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三条自然河流,使当时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现在常说的大运河最早始建于春秋时代,隋朝时期基本建造完成,唐宋期间运河发展到鼎盛。大运河的修建具有高度的军事意义,同时又对推动经济发展有重要用,使南北地区实现商品的流动,也是军需粮草的重要运输通道。
大运河修建的背景
每个时代的崛起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版图的扩张、边境的守护都少不了战争的身影。在两军交战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后勤供应,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便捷的通航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短程粮草运输主要依靠马拉车的方式进行,而大量长距离的运输就需要采用水上运输的方式进行。我国内陆主要水路有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其内陆运输航线并不能有效满足需求,而南北的海上运输存在着风浪等诸多不稳定因素,内陆南北航运就此应运而生了。
我国南北地理及气候有着较大的差异,其粮食的生产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大量粮草的囤积和使用均离不开强大的交通。运河的修建可以满足战争的需求,也能带动沿岸的经济发展。当战争平息,当地居民需要安定,经济需要发展,货物需要调配,物品需要流通。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各种商户就逐渐活跃起来。商人的运输和贩卖离不开航道的开通,在陆地交通不便,载货量有限的情况下,水上运输就成为了首选。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促使商户不仅有东西方向的运输,还有南北方向的运输。北京作为多数朝代的都城,其商品的流通量也比其他地区更为密集,而有一条直接航道的通向北京就显得很重要。每个朝代都有其统治的中央政权,在当时交通及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地位,以及方便各地区的视察,强大的交通运输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隋朝时期,隋炀帝想要坐船南下巡视,为加强南北交通能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地位,提高周边经济发展,所以开凿了大运河,将南北经济有效地连接起来。
总的来说,为满足军事粮草运输所需,加强中央集权管理,方便南北商贸运输等多方面要求,各朝对其运河进行了修建和完善。运河的修建连通了南北两地,促进了沿岸的经济发展。
大运河的历史运用
京杭大运河依靠沿途湖泊河流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沿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大运河的修建,将南北城市进行连接,加速了船舶商贸的发展,提高了当时的综合经济水平。
纵看人类的文明发展,不论是古希腊文明的诞生还是古中国文明的发源,其都离不开水源地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经济水平直接决定着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多方面的统一发展。而大运河的建成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方便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辖。运河水上运输减少了陆地运输所需要的时间,降低了海上运输的风险,也使得内地的水上运输更加受到喜爱。海上运输中的风暴海浪等环境因素在内地运输中均能有效避免,从而减少整体运输中的损失。
中国各地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交通运输的不便使得这种差异更为明显,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各地文明的交流,增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巩固了当时中央集权的统治。南方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也促使了南方粮食产量相对较大,大运河方便了南方粮食向北方运输,满足全国的粮食供应。
大运河作为南北文化和城市的纽带,其建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地位。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
运河的现实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现在的大运河不在是航运的主要航线了,其繁荣的航运景象也成为了历史。现如今大运河更多是作为历史遗迹进行保护和观赏,其通航能力已无法满足现在船舶的使用了。
大运河作为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作为南北水利工程的标志,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和观赏意义。由于近代以来,大运河的航运能力逐渐减弱,对其维护力度也逐渐减弱,致使大运河的河内泥沙沉积越来越多,也使得大运河逐渐成为旅游和观赏的地方。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段的大运河也成为旅游和游玩的景区。通过景区的发展,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从而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大运河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存下来,其本身的历史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物质遗产。
在运河的沿岸由于其丰富的水源,形成诸多湿地。伴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其野生鸟类也逐渐增多,运河附近湿地成为鸟类栖息繁殖的地方。而运河的灌溉作用在我国东南部分地区也显现出来。其运河水源来自与其相连的多处江河湖泊,是天然的灌溉水源。近年来北方水资源逐渐短缺,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主要分为西线方案、中线方案和东线方案,其东线方案中京杭大运河就是其主要的河道。大运河本身减轻了工程整体难度,提升了工程的进度,使北方水资源短缺现状得以快速的缓解。它改善了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满足了北方城市的日常用水需求。
现在的大运河承载着历史的文明,也担任着南水北调的重任,也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当下的大运河不仅要发掘其价值更应该加以保护和维修,应当对其河床泥沙进行有效清理,对沿岸生物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在开发新的价值的同时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保留和延续。在对城市的相关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考虑其对运河的影响,应当根据运河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让其真正的在发展中实现双赢。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联通的纽带,作为历史文化的遗产,也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河道,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对其保护,考虑以运河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城市发展策略。如今的大运河不在具有重载通航的能力,但其依旧具备小型船舶航行的能力,应当结合当前时代影响因素,综合开发利用其价值。在发展和建设中应对沿岸生态做到有效的保护,保障其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促进运河的长远发展。
作者單位:本刊编辑部
京杭大运河是连接杭州与北京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三条自然河流,使当时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现在常说的大运河最早始建于春秋时代,隋朝时期基本建造完成,唐宋期间运河发展到鼎盛。大运河的修建具有高度的军事意义,同时又对推动经济发展有重要用,使南北地区实现商品的流动,也是军需粮草的重要运输通道。
大运河修建的背景
每个时代的崛起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版图的扩张、边境的守护都少不了战争的身影。在两军交战的背后需要强大的后勤供应,在交通不便的时代,便捷的通航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短程粮草运输主要依靠马拉车的方式进行,而大量长距离的运输就需要采用水上运输的方式进行。我国内陆主要水路有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其内陆运输航线并不能有效满足需求,而南北的海上运输存在着风浪等诸多不稳定因素,内陆南北航运就此应运而生了。
我国南北地理及气候有着较大的差异,其粮食的生产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大量粮草的囤积和使用均离不开强大的交通。运河的修建可以满足战争的需求,也能带动沿岸的经济发展。当战争平息,当地居民需要安定,经济需要发展,货物需要调配,物品需要流通。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各种商户就逐渐活跃起来。商人的运输和贩卖离不开航道的开通,在陆地交通不便,载货量有限的情况下,水上运输就成为了首选。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促使商户不仅有东西方向的运输,还有南北方向的运输。北京作为多数朝代的都城,其商品的流通量也比其他地区更为密集,而有一条直接航道的通向北京就显得很重要。每个朝代都有其统治的中央政权,在当时交通及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地位,以及方便各地区的视察,强大的交通运输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隋朝时期,隋炀帝想要坐船南下巡视,为加强南北交通能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地位,提高周边经济发展,所以开凿了大运河,将南北经济有效地连接起来。
总的来说,为满足军事粮草运输所需,加强中央集权管理,方便南北商贸运输等多方面要求,各朝对其运河进行了修建和完善。运河的修建连通了南北两地,促进了沿岸的经济发展。
大运河的历史运用
京杭大运河依靠沿途湖泊河流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沿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大运河的修建,将南北城市进行连接,加速了船舶商贸的发展,提高了当时的综合经济水平。
纵看人类的文明发展,不论是古希腊文明的诞生还是古中国文明的发源,其都离不开水源地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经济水平直接决定着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多方面的统一发展。而大运河的建成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方便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辖。运河水上运输减少了陆地运输所需要的时间,降低了海上运输的风险,也使得内地的水上运输更加受到喜爱。海上运输中的风暴海浪等环境因素在内地运输中均能有效避免,从而减少整体运输中的损失。
中国各地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交通运输的不便使得这种差异更为明显,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各地文明的交流,增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巩固了当时中央集权的统治。南方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也促使了南方粮食产量相对较大,大运河方便了南方粮食向北方运输,满足全国的粮食供应。
大运河作为南北文化和城市的纽带,其建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地位。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
运河的现实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现在的大运河不在是航运的主要航线了,其繁荣的航运景象也成为了历史。现如今大运河更多是作为历史遗迹进行保护和观赏,其通航能力已无法满足现在船舶的使用了。
大运河作为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作为南北水利工程的标志,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和观赏意义。由于近代以来,大运河的航运能力逐渐减弱,对其维护力度也逐渐减弱,致使大运河的河内泥沙沉积越来越多,也使得大运河逐渐成为旅游和观赏的地方。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段的大运河也成为旅游和游玩的景区。通过景区的发展,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从而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大运河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存下来,其本身的历史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物质遗产。
在运河的沿岸由于其丰富的水源,形成诸多湿地。伴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其野生鸟类也逐渐增多,运河附近湿地成为鸟类栖息繁殖的地方。而运河的灌溉作用在我国东南部分地区也显现出来。其运河水源来自与其相连的多处江河湖泊,是天然的灌溉水源。近年来北方水资源逐渐短缺,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主要分为西线方案、中线方案和东线方案,其东线方案中京杭大运河就是其主要的河道。大运河本身减轻了工程整体难度,提升了工程的进度,使北方水资源短缺现状得以快速的缓解。它改善了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满足了北方城市的日常用水需求。
现在的大运河承载着历史的文明,也担任着南水北调的重任,也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当下的大运河不仅要发掘其价值更应该加以保护和维修,应当对其河床泥沙进行有效清理,对沿岸生物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在开发新的价值的同时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保留和延续。在对城市的相关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考虑其对运河的影响,应当根据运河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让其真正的在发展中实现双赢。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联通的纽带,作为历史文化的遗产,也作为南水北调的重要河道,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对其保护,考虑以运河为中心的,多元化的城市发展策略。如今的大运河不在具有重载通航的能力,但其依旧具备小型船舶航行的能力,应当结合当前时代影响因素,综合开发利用其价值。在发展和建设中应对沿岸生态做到有效的保护,保障其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促进运河的长远发展。
作者單位: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