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初中英语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互融、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英语学科作为育人主要途径之一,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担。本文结合学科育人特点和实际,积极探究基于课程思政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挖掘英语教学中思政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是个重大课题。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构成。而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就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重要维度,这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有利于学生增强祖国意识和家国情怀;有利于跨国度、跨文化认识和交际,拓宽国际视野;有利于中西文化对比,坚定文化自信。“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英语教师的责任与使命,英语教师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尤其是培养国家发展所需的合格英语人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教学要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健康·阳光·向上”学生,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
(二)学科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的英语教师要善于整合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资源,课堂不能只讲外国文化,还要用英语宣传祖国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他们始终拥有一颗中国心和爱国心,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英语教育。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努力成为新时代所需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尤其是要用好课堂讲坛,用英语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同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二、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灵魂,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教書育人过程中,强化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意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能力与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既要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培养合格的英语人才。
(一)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要善于挖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社会课程等方面的思政资源,将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创新思政育人方式。思政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政和贴近需求”为原则,构建起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英语思政课程,在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的同时,也丰富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沪教版牛津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4 Save the trees,单元主题是保护树木。通过语言技能教学,了解树木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意识。通过结合保护树木开展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讨论,深刻理解国家是如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理解为何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对国家道路自信的深刻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culture corner中对中国茶文化的简介,切入中国茶历史和文化,通过网络学习和社会访谈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茶品、茶德、茶道精神,以及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极为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学生绿色生活的态度。再如Unit 6 Electricity,单元主题是电。通过读、听、说、写,了解电的产生、运输和使用的同时,通过了解“地球一小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环保意识;通过教学文本阅读及拓展阅读,树立安全用电规则意识和对学生珍惜生命的教育;通过课后网络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三峡、葛洲坝和白鹤滩等水电站,了解中国核电和特高压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学好知识建设国家的理想信念。
(二)创新课堂改革,增强课程思政实效
要增强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必须推动课堂改革,提高课堂实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用最大化。要增强课堂育人实效,应注重多维的设计,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注重创设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和激情活力;注重多层的培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注重多样的手段,多媒体运用,形成趣味性和教育性统一。
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Unit 4 inventions,本单元主题是发明。在课堂设计上,一是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之中。从课本的电话、电灯及轮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明阅读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发明创新在改变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意义,扩展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增强对中国科技文化自豪感。二是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通过读后活动中有趣的小发明、小创作,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技发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思维导图设计,引导学生构建“发明”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鼓励大胆提问,激发探究激情,体会探究过程,发展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四是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孔明灯和热气球的视频观看,分析两者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教育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来鼓励学生参与创造发明活动。五是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发明”更要其内涵和外延,更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用科学,树立科学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三)活动渗透,拓宽课程思政渠道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适应未来发展,应备具“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其中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学生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校内外拓展延伸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校内举办外文歌曲大赛、沙龙、英语节、英语课本剧等活动,校外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和社会调查等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拓宽校内外社会实践内容,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社会参与践行者。
如沪教版牛津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5 Visiting the Moon,单元以“探访月球”为话题,以未来的太空旅行为主线。围绕探月教学内容,紧扣“天宫一号着陆火星”事件,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走进图书馆、网络查阅、影视作品、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等体验形式,深入了解中国太空探测工程,感受中国的航空强国梦,以航天英雄为榜样,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再如沪教版牛津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单元以“走遍亚洲”为话题,以城市介绍为主线,介绍了上海的人民广场、外滩和豫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化身“小导游”,在课前制作PPT包括参观路线、景点特征、历史文化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课中对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交流;课后要求采用现场体验、课题调研、网络查询、影视作品赏析、心得体会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深化拓展。让学生对上海历史沿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蓬勃发展进行学习分享。通過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是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知道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广大人们的努力,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结语
英语课程思政要出彩,既要有“英语味”又要有“思政味”,既教书又育人,构建起英语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这是国家人才培养、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堂改革,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活动渗透,拓宽课程思政渠道等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新时代新人。在课程思政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廖苏珊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初中英语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挖掘英语教学中思政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是个重大课题。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维度构成。而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就是英语学科教学中的“课程思政”重要维度,这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有利于学生增强祖国意识和家国情怀;有利于跨国度、跨文化认识和交际,拓宽国际视野;有利于中西文化对比,坚定文化自信。“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积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英语教师的责任与使命,英语教师要担负起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尤其是培养国家发展所需的合格英语人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教学要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健康·阳光·向上”学生,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
(二)学科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的英语教师要善于整合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资源,课堂不能只讲外国文化,还要用英语宣传祖国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方面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他们始终拥有一颗中国心和爱国心,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英语教育。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努力成为新时代所需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尤其是要用好课堂讲坛,用英语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同时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二、课程思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灵魂,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教書育人过程中,强化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意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能力与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既要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培养合格的英语人才。
(一)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要善于挖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社会课程等方面的思政资源,将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创新思政育人方式。思政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政和贴近需求”为原则,构建起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英语思政课程,在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的同时,也丰富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沪教版牛津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4 Save the trees,单元主题是保护树木。通过语言技能教学,了解树木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意识。通过结合保护树木开展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讨论,深刻理解国家是如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理解为何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对国家道路自信的深刻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culture corner中对中国茶文化的简介,切入中国茶历史和文化,通过网络学习和社会访谈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茶品、茶德、茶道精神,以及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极为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学生绿色生活的态度。再如Unit 6 Electricity,单元主题是电。通过读、听、说、写,了解电的产生、运输和使用的同时,通过了解“地球一小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环保意识;通过教学文本阅读及拓展阅读,树立安全用电规则意识和对学生珍惜生命的教育;通过课后网络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三峡、葛洲坝和白鹤滩等水电站,了解中国核电和特高压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学好知识建设国家的理想信念。
(二)创新课堂改革,增强课程思政实效
要增强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必须推动课堂改革,提高课堂实效。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用最大化。要增强课堂育人实效,应注重多维的设计,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注重创设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和激情活力;注重多层的培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注重多样的手段,多媒体运用,形成趣味性和教育性统一。
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Unit 4 inventions,本单元主题是发明。在课堂设计上,一是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之中。从课本的电话、电灯及轮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明阅读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发明创新在改变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意义,扩展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增强对中国科技文化自豪感。二是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通过读后活动中有趣的小发明、小创作,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技发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是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思维导图设计,引导学生构建“发明”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鼓励大胆提问,激发探究激情,体会探究过程,发展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四是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孔明灯和热气球的视频观看,分析两者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教育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来鼓励学生参与创造发明活动。五是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发明”更要其内涵和外延,更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用科学,树立科学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三)活动渗透,拓宽课程思政渠道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适应未来发展,应备具“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其中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学生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开展校内外拓展延伸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校内举办外文歌曲大赛、沙龙、英语节、英语课本剧等活动,校外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和社会调查等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拓宽校内外社会实践内容,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的同时,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社会参与践行者。
如沪教版牛津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5 Visiting the Moon,单元以“探访月球”为话题,以未来的太空旅行为主线。围绕探月教学内容,紧扣“天宫一号着陆火星”事件,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走进图书馆、网络查阅、影视作品、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等体验形式,深入了解中国太空探测工程,感受中国的航空强国梦,以航天英雄为榜样,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再如沪教版牛津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单元以“走遍亚洲”为话题,以城市介绍为主线,介绍了上海的人民广场、外滩和豫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化身“小导游”,在课前制作PPT包括参观路线、景点特征、历史文化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课中对作品进行集中展示交流;课后要求采用现场体验、课题调研、网络查询、影视作品赏析、心得体会分享等形式多样的深化拓展。让学生对上海历史沿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蓬勃发展进行学习分享。通過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是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知道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广大人们的努力,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结语
英语课程思政要出彩,既要有“英语味”又要有“思政味”,既教书又育人,构建起英语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这是国家人才培养、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课堂改革,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活动渗透,拓宽课程思政渠道等形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新时代新人。在课程思政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廖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