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顺利达成课程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课程资源对有效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教学注重师生交流、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原则也能指导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
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笔者在课程资源包的建设过程中,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基础,尝试研究了运用课程资源推进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
1. 扬长补短策略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美国电影《热血教师》中,教师Clark根据学生喜爱动感的摇滚音乐而讨厌枯燥的课堂学习的特点,以流行的摇滚音乐为旋律,将美国历史改编为琅琅上口的歌谣,大受学生欢迎,并且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欲达到有效教学,需要师生双方扬长补短。
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不仅为学校与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校内校外、文图声像等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也积极地迎合以语言、空间、逻辑-数学、自然观察、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八项智能为基础的多元智能理论。师生根据自己对课程资源的认知与运用,可以在提升师生自我认识的同时积极发展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提高其准备及实施教学的效率,而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课程资源的开发根据师生的特点有所侧重,将达到扬长补短的效果。例如语言、“音乐-节奏”智能较强的教师,可以采取自创诗歌、改编歌曲等方式开发适于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果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较好,则可以考虑根据创作、改编的诗歌加工设计一定的舞蹈或运动动作,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略有欠缺,可以在创作、改编诗歌的同时,加强逻辑联系,使学生在通俗易懂的形式中理解抽象的逻辑联系。《热血教师》中的Clark老师正是这样的例子。
2. 合作创新策略
有效教学的应用过程在提升自我认识、鼓励个性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交流合作、提倡自主创新。而课程资源的潜在性要求课程实施的主体对可能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而教师与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双主体,需要发挥主动性与合作意识,合作创新出更适宜双方的课程资源。
这样的师生合作或者学生合作过程,有助于师生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认识,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加强教学效果。同时,合作中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为广大师生开阔视野,和谐融洽的气氛能够活跃思维,也更容易创新课程资源。
例如,针对初中学生自然观察以及“身体-运动”智能较好的特点,可以多开发校内校外的活动类课程资源,通过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小游戏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而化工厂的确定、小游戏的形式与规则的设计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这样的合作交流有诸多优势:一是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活动也更吸引同龄的其他学生;二是在确定化工厂以及设计小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对相应的化学知识有所了解,并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通过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学生了解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流程,并树立了课程资源意识,从而为今后开发创新课程资源打下了基础;四是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与学生更充分地交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开阔自己的思路,更能够根据学生的及时反馈,获得生成性课程资源。
3. 情境再现策略
教学情境化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情境的创设越具体化、生活化、时事化,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程资源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所具有的具体性能够促进教学情境的具体化、生活化、时事化。
情境再现不同于简单的情境创设,是以生活时事的情境为主线,在课堂中再现模拟,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在情境中体验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例如,在进行“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中,运用“5·12汶川地震”中受灾群众饮水难这一时事,通过情境再现的策略,在课堂中用石块、沙子、木炭、棉花、纱布等模拟受灾地区的环境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水的净化的探究过程,最终得到纯净的水,并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与环保的意义。整堂课以情境再现为主线,将水的净化知识、科学探究过程以及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益。
责任编辑罗峰
教学策略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笔者在课程资源包的建设过程中,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基础,尝试研究了运用课程资源推进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
1. 扬长补短策略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美国电影《热血教师》中,教师Clark根据学生喜爱动感的摇滚音乐而讨厌枯燥的课堂学习的特点,以流行的摇滚音乐为旋律,将美国历史改编为琅琅上口的歌谣,大受学生欢迎,并且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欲达到有效教学,需要师生双方扬长补短。
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不仅为学校与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校内校外、文图声像等多种类型的课程资源也积极地迎合以语言、空间、逻辑-数学、自然观察、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八项智能为基础的多元智能理论。师生根据自己对课程资源的认知与运用,可以在提升师生自我认识的同时积极发展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提高其准备及实施教学的效率,而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课程资源的开发根据师生的特点有所侧重,将达到扬长补短的效果。例如语言、“音乐-节奏”智能较强的教师,可以采取自创诗歌、改编歌曲等方式开发适于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果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较好,则可以考虑根据创作、改编的诗歌加工设计一定的舞蹈或运动动作,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略有欠缺,可以在创作、改编诗歌的同时,加强逻辑联系,使学生在通俗易懂的形式中理解抽象的逻辑联系。《热血教师》中的Clark老师正是这样的例子。
2. 合作创新策略
有效教学的应用过程在提升自我认识、鼓励个性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交流合作、提倡自主创新。而课程资源的潜在性要求课程实施的主体对可能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而教师与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双主体,需要发挥主动性与合作意识,合作创新出更适宜双方的课程资源。
这样的师生合作或者学生合作过程,有助于师生对课程资源的进一步认识,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加强教学效果。同时,合作中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为广大师生开阔视野,和谐融洽的气氛能够活跃思维,也更容易创新课程资源。
例如,针对初中学生自然观察以及“身体-运动”智能较好的特点,可以多开发校内校外的活动类课程资源,通过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小游戏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而化工厂的确定、小游戏的形式与规则的设计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这样的合作交流有诸多优势:一是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活动也更吸引同龄的其他学生;二是在确定化工厂以及设计小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对相应的化学知识有所了解,并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三是通过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学生了解了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流程,并树立了课程资源意识,从而为今后开发创新课程资源打下了基础;四是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与学生更充分地交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开阔自己的思路,更能够根据学生的及时反馈,获得生成性课程资源。
3. 情境再现策略
教学情境化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情境的创设越具体化、生活化、时事化,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程资源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所具有的具体性能够促进教学情境的具体化、生活化、时事化。
情境再现不同于简单的情境创设,是以生活时事的情境为主线,在课堂中再现模拟,使学生能够更真切地在情境中体验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例如,在进行“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中,运用“5·12汶川地震”中受灾群众饮水难这一时事,通过情境再现的策略,在课堂中用石块、沙子、木炭、棉花、纱布等模拟受灾地区的环境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水的净化的探究过程,最终得到纯净的水,并意识到水的重要性与环保的意义。整堂课以情境再现为主线,将水的净化知识、科学探究过程以及环保意识有机结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益。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