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思维生长提供可能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发展思维”屡屡被提及。“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课程基本理念)“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总体目标与内容)“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教学建议)
  关于语文思维,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有过精辟的论述:“语文学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卫灿金教授在其专著《语文思维培养学》中也提出“语文的内在本质是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的观点。彭华生教授的《语文教学思维论》、冉正宝教授的《语文思维论》、陈玉秋教授的《思维学与语文教育》也都有提及。理念为“形而上之道”,可以催生方法;方法是“形而下之器”,让理念落地生根。本文就“课前精心准备,为思维生长提供可能”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以供参考。
  一、优选重构学习内容,思维深刻有保证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同一份教材,教学内容却是千差万别的。人类的思维是语言的思维,是抽象理性的认识。“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优选重构学习内容,是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前提保证。优选重构需要做到三个“在场”:
  1. 教者在场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开始依赖于线上线下各种参考资料。每备一课,首先就是搜遍网络,找遍书籍,寻找可以为己所用的碎片,然后进行简单机械的拼接整合。整个备课过程,各种理念、各种专家在场,唯独教者不在场。解读教材,优选重构学习内容,当从教者做起。
  2. 教材在场
  解读教材,多角度思考。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写?怎样去写?揣摩编者的意图: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为什么安排在这一册?又为什么放在这一单元?如此多角度寻找教材本身所承载的意义及价值。
  3. 学生在场
  优选重构学习内容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在场”。如《解忧杂货店》中的一个片段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一个孩子问浪矢:“爷爷,我怎样才能次次考一百呢?”浪矢爷爷回信说:“很简单啊,让老师都考关于你的问题啊!”这个回答真是太妙了。从我们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只有学生真正需要的、真正感兴趣的,那才能发挥其最大能量。我们如何去判断什么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什么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对于新课来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有思考和疑惑。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了解学生已经懂了哪些,还有哪些疑惑,还有哪些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的,又有哪些是学生没有关注到却又很重要的……根据调查了解再来选择构建我们的教学内容。学生懂了的不必选,讲了也不懂的砍掉,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的做重点文章。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日月潭的传说》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本课以学生自主构建的画面为学习内容。第一次读课文,读出故事主人公及相关事物;第二次读课文,排列人物、事物,理清故事脉络;第三次读课文,借画面读出关键词,说清故事主要内容。 练习讲故事,学生构建的画面就更丰富了。出画面、构画面、讲画面,学生一步步构建着自己的阅读王国,阅读获取成了他们的主动需求。生字词的学习,随着画面的逐步展开,依次选择了“社、漆、越”等。每个字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社”是会意字,我就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猜猜它的本义,使新知旧识相生相长; “漆、越”笔画多,就侧重写法的指导,顺带介绍其由来、演变,让学生感知汉字的魅力……所有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都是学生。课堂是学生的,我们的教学只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片沃土。
  学习内容的优选重构,要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思维形式、规律、广度、深度的差异,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意思。
  二、寻找思维生长点,独创、批判有基石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已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要抓准学生可能的思维生长点,即找到学习内容中的矛盾处、疑难处、关键处,增强学生活动、思维的动机,为发展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提供可能。以《花花儿》教学为例,简单谈谈我寻找学生思维生长点的实践经验。
  1. 争议处即生长点
  抓思维生长点需要文体意识。不同的文体所承载的教学任务也是不同的。《花花儿》是一篇散文,鉴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我备课的第一步便是抓“神”之所在。与同事一起备“神”字时出现了争议。A方认为:所有事例的描写都意在指向花花儿的“灵”;B方认为:我手写我心,花花儿被描写得如此灵气,正是因为作者的“喜欢”。争议处即思维可能的生长点,可预设一个环节。
  2. 疑问处即生长点
  杨绛先生为什么选择如此多的事例?是散文本身的特点吗?这些事例的安排有什么内在顺序?文章层次除了讲究有序还讲究轻重,这些事例的轻重又体现在何处?疑问处即生长處,可将此处预设为一个思维生长点。
  3. 关键处即生长点
  “阅读散文,不顾作者的言语表达,不能见识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这无异于买椟还珠。”鉴于之前已阅读杨绛的作品及相关文学评论,所以体味文章言语表达就比较得心应手。再结合课后的“积累与运用”,这样与学生探讨学习时就有抓手了。“一捞”“蹲”“遮着”……看似平常,实则用心。先生的每一个用词都十分小心,生怕写不出花花儿的聪明、懂事、神气,从这些词语中足见先生对花花儿喜欢之深。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又是一个思维生长点。
  三、构思预设学习活动,灵活思维有空间
  思维的灵活性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五是思维结果多样。找准可能的思维生长点很关键,但如何找准还须靠学习活动来实现,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留下灵活思维的空间。
  仍以《花花儿》教学为例,创设活动时,如果将之前准备的东西一股脑儿涌出来,容易理不出头绪。只有沉潜下去才有可能浮上来,慢慢理一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花花儿》第二课时的活动创设阶段,笔者进行了尝试,整堂课创设了两个活动:
  1. 品关键词句
  默读课文,从第2~8自然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细细品读。想想从哪儿读出了先生对花花儿的喜欢,在关键词句处作批注。
  2. 悟层次安排
  “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与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杨绛先生是如何安排这些材料的呢?尝试找找语段间的内在联系,在相应空白处做批注。
  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说过一句话:“最好的文章,须在最好的层次用最好的词句。”遣词造句,暗合散文的阅读要求——“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细读、体味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意味,体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更要以此为突破口,窥见作者的胸襟情怀。体会遣词造句,体会词语妙用,更是一个思维生长点。层次安排,是细读课文时的疑难处,疑难处亦是思维生长处,同时也是习得方法处。活动设计不仅要有准头,更要为学生灵活性思维的生长留足空间。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每一分钟都要用之前所有的功力打底。只有教师精心准备,学生的语文思维才有生长的可能。有思维的生长,才是真正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实施的“三级课程”之一,能充分运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特色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体现自主性、多样性、创造性等特点。常州市第二中学的校本课程“至圣先师的智慧故事”,在开发中遵循以生为本的开发理念、挖掘府学文化的校本资源、设计府学特色的文化活动、建立全面多元的评价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发挥了校本课程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 府学文化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笔者任
不知何时起,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小了、少了,甚至销声匿迹了。这是一种怪现象。  自古以来,言语习得,乃口口相传;诗词歌赋,多吟诵而作。古人把学习叫“读书”是颇有道理的。朱熹有言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吕叔湘先生明确主张:“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持相同看法
思维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培养未来人才核心技能的途径之一。为此,笔者将“如何从文本出发,为思维力找寻一方沃土”确定为自己研究的主题,并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实践。  一、开篇有疑,激活思维  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眼睛,透过题目就能洞察到文章的中心。看来,要想走进文本,首先要从题目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质疑,激活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就进入课堂。  苏教版六年级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科书中的插图也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蕴含着大量的信息。翻开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必定是那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插图,它们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使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中进入学习。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统编
一、导入讨论:动画片到底该不该看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  生:喜欢!  师:这么高的声音啊!那再问你们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支不支持你们看动画片?  生:不支持!  师:刚才就你的声音最大了,爸爸妈妈特别不支持你看动画片,是吗?  生:是。  师: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生:我妈说,太幼稚。  师:那你觉得动画片幼稚吗?  生:不幼稚。  师:还有哪位同学的家长不支
01  我们一早就离开了。早上的空气真冷,我不停地打着喷嚏。枝枝走在我身边,很安静。虽然不清楚我们会一起走多久,但这种状态真叫人快活。  我们来这里已经三个月了。昨天,我和枝枝坐在院子里,终于决定要离开。  “我们离开这里吧。”枝枝突然冒出这句话,有些叫人错愕。但我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你就没什么要说的吗?”  我点点头,又摇摇头。  当初来的时候,不曾需要理由,现在离开,也不会需要理由。理由
【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  《蜘蛛开店》是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童话单元,人文主题是“改变”,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讲故事。针对讲故事这一能力的培养,统编本语文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就进行了有意的安排,在学  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让学生尝试借助图片讲故事,口语交际中也安排了《看图讲故事》。在这两次训练中,学生能够按顺序讲清图意,到了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再次进行讲故事训练。《蜘
记者:胡老师,我了解到贵校的作文教学实践经历了儿童诗、童声作文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童声小说教学探索三个阶段,你们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作出这样的规划的?  胡文杰:说是规划,其实不是很确切,应是课题组基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出的相应调整。  1992年,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想象力贫乏、语言表达拖沓,便试着将儿童诗引进课堂,因为我们觉得诗歌比其他文学样式更需要依靠想象力。我们希望借助诗歌这个媒介去改变
这是一本充满诗情和哲理的书,这是一本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这本书有着童话般的名字——《小王子》。薄薄的书页、短短的章节,却浓缩着厚实而又绵长的哲理。一位来自B612星球的孤独小王子,徐徐洞开我的教育情怀。我们遗忘了什么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大多都已经忘记。”  “第一次画画的遭遇让我非常沮丧,大人不懂孩子们的想法,要向他们解释明白,实在是太累了。”  “大人们就是喜欢以貌取人,并
在众多杰出教育家中,我想蒙台梭利应该算是那个为数不多的,真正属于儿童世界的使者。她一生致力于让儿童的天赋发光,并用自己的敏锐,不断地去捕捉儿童世界的美好,用持之以恒的实践去证实那些在流光中闪烁的生命精彩。在无数确定与不确定中,始终以理解、认同和坚信,支持儿童的无限可能。  所以,她是友好的,是充满善意的,是心怀悲悯的,但是友好、善意、悲悯似乎本身又不具足愿力的圆满与使命的通达,可见她真正的力量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