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定位语文学习目标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多数老师偏重语文的人文教育而轻视语文的工具性,偏重课文内容理解而轻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很多语文课上成了说教课,思品课,严重缺少语文味。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位好语文学习目标是关键,总起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低年级就是通过多读多背,积累起对语言的初步感觉;中年级就是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初步运用语言;而高年级就是通过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语文能力。我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载体,课文是例子,是材料,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一、定位语文学习目标应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第26课《“红领巾”真好》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小诗歌,我们有很多老师把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放在了对学生环境保护的教育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熏陶。课文还没读好,就让学生谈体会、说理解,“红领巾好在哪里啊?”“我们作为红领巾该怎么做啊?”一首活泼优美的小诗歌变成了说教范本。这都源于上课之初学习目标没有定位准确,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要学习目标势必会将学生带入空头说教的误区。单纯的理解,肢解每句话的意思,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一首优美的小诗分析得支离破碎,美没了,语文能力也没了。联系新课标,针对积累语言这一要求,把学习目标定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诗歌,让可爱的孩子们放开声音,去读,去背,是多么简单快乐的语文学习。
  二、定位语文学习目标应结合学段特点和学段任务
  对于三年级上册第29课《掌声》,又有很多老师把目标定位为学会尊重他人,不要歧视残疾人上面去,而对本文人物的描写却不去学习,而当我们的学生遇到写人的习作时,抓不住人物的特点,写不出完整的事件,白白浪费了这样的好课例。我们的老师总是热衷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挖掘,忽略了学段特点和学段任务,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在这个时候不利用好我们的教材课文作好习作起步的铺垫,今后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是很难的。《掌声》一文讲述了一个完整的事件,我们应带领学生去找找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又是如何发展的,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出乎你们的意料,要让学生明白一件具体的事所包含的要素,如何安排,如何叙述,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人物的特点如何描述,他是怎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如何把这些东西巧妙轻松地让学生学会,才是我们老师思考的重点,课文学习目标定位准确,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得到不断提升。
  三、定位语文学习目标应灵活使用文本
  对于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多数老师是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愛国,学生机械地寻找答案,仰望于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信誓旦旦地诉说着詹天佑的伟大,对詹天佑的崇拜,诉说着“一定向詹天佑学习”之类这些言不由衷的话,对于文章是如何表达中心的这一语文能力却没有学到。反而我们的学生在一节节这样的课的磨练下,练就了一套套假大空的说辞,思想浮躁,不踏实,不慎行,手中无活,眼中无人。也许我们可以说这些课文安排的实在是不好,内容偏离学生实际,让我们无法教。但我们的课文仅仅是例子,是教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范例而已。
  一个比喻句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解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如何达成这种效果的,学习这种表达方式从而变成一种学习能力,再把它运用到学习实践中,这才是最重要的。低年级学习作者用词的巧妙,高年级学习作者谋篇的技巧,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浓浓的语文味。当然,不是说以后我们的课文学习就不要理解了,而是要多一些语言文字训练的东西,目标定得单一些,课文上得简单些,让学生的实际收获更多些。
  最后补充一点,怎么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句话,首先两者不是并重,是统一在一起,那么是在进行工具性的情况下渗透人文性,还是在进行人文性的时候渗透工具性,我认为是应该在进行工具性的情况下渗透人文性。就像我们听英文歌一样我们听不懂它的内容,也不用去探讨它讲述的道理,但丝毫不影响歌曲旋律所带给我们的美好享受。其实人文的东西就是渗透其中,不言而喻,越讲反而会越糟。
  责任编辑黄博彦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创新往往离不开教学工具的创新,本文探讨引入桌面虚拟化技术来服务
一、整合多年办学经验,创建“展天赋 助成长”教育特色  1. “展天赋助成长”特色办学思想具体内容阐释  何谓“展天赋,助成长”?  从教育学角度看, “展天赋,助成长”的办学思想强调了“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是才”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是才,只要善于发现、开发他们的潜能,方法对路,训练到位,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能成为人生奋斗的成功者,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成功意味胜
个体言语能力的结构要素,白语音、字词、语法构成语言知识,听说读写构成言语技能。言语输入模式,是从语音的听辨向话语的理解发展,言语输出模式则经历了由选择意思直到讲出分句等
习作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习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教学建议,其中特别提到了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价的机会”。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习作课堂效率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术支持下的习作课堂,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更好地创设习作情境、
提到语文复习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无聊而沉闷。如何妙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改变传统复习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复习的资源,优化复习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从而提高小学语文复习的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就显得尤为关键。交互式电子白板,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可动可静,具有极强的渲染力。巧妙使用,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营
通过对文化艺术教育专科函授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函授教材建设问题的探讨,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建设适应我省专科层次的文化艺术教育丛书方面所做的工作.